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一).docx
-
资源ID:1840132
资源大小:10.26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一).docx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4秋+试题C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答: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一理念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实践中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一重要观点:一、理论基础L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他们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同志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即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强调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强调了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二、实践探索L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但也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城乡差距、区域不平衡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5 .区域发展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6 .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三、具体表现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内需等措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四、未来展望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具体来说:1 .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2 .创新驱动: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3 .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4 .社会公平正义: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5 .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发展。6 .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总之,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智慧。通过坚持这一理念,中国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