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规划.docx
关于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规划第三节打造龙水湖旅游度假区42第四节发展特色高效现代农业42第五章共享金山银山,全面塑造"两山”文化内核44第一节传承弘扬优秀本土文化44第二节创新推动特色文化发展45第三节培育引导两山"文化46第六章筑牢金山银山,不断探索"两山"长效保障机制48第一节建立健全"两山"推进机制48第二节落实完善两山”保护机制49第三节创新构建"两山"转化机制50第七章重点工程53第八章保障措施55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55第二节落实目标责任55第三节加大资金保障55第四节注重监督考核56第五节增强科技支撑56第六节强化宣传教育57土由矿质成份比较复杂、养料含量丰富、容易风化的侏罗系紫色砂页岩母质直接风化而来,土壤抗侵蚀能力弱。气候气象: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盛夏伏旱较多,初夏和秋季多绵雨,冬季霜雨较少。多年平均气温17.0;相对湿度83%;历年无霜期平均319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l111.8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09.0mm,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16.3ms,全年雾日数56.5天;年降雪日数23天,积雪日数5天。河流水系:区河网纵横,大小溪河统归长江流域,分属沱江水系和涪江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14条,流经石刻片区有5条,分别为瀚溪河、化龙溪、淮远河、太平河、窟窿河,其中漱溪河、化龙溪和窟窿河属沱江水系,淮远河和太平河属涪江水系。3 .资源禀赋。土地资源:石刻片区土地资源总面积为52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4.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8.9%;林地165.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1.5%;住宅用地47.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0.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8%;草地、种植园用地等其余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占比均低于5%o生物资源:石刻片区野生动物有兽、鸟、鱼类,节肢、两栖、爬行类,腹行类等;饲养动物主要有猪、牛、羊等,其中特色动物有黑山羊。野生植物有乔木、灌木、竹类、藤本、草本、常见藻类植物等,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砂楞、水杉、琪桐,二级保护植物银杏、杜仲、绞股蓝、八角莲、金毛狗脊、金养麦等。水资源:区水资源匮乏,属渝西严重缺水区域之一。又因地处涪江、沱江的分水岭,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在地域分布上是西北部相对贫乏,东南部相对较丰沛,在季节分配上是夏秋多、春冬少。石刻片区有中型水库2座,分别是化龙水库和龙水湖,主要功能均为城乡生活和农业灌溉。其中,化龙水库集雨面积27平方公里,总库容2365万立方米;龙水湖水域集雨面积16平方公里,总库容1695万立方米。矿产资源:区矿产资源种类丰富,且分布较集中,主要分布于巴岳山生态走廊一带。石刻片区分布有地热、天然气、页岩、砂岩等,除天然气、地热为埋深较大的隐伏矿床外,其余多为出露地表或浅埋深的矿产;大中型矿床少,小型矿床和矿(化)点多。文化资源:自唐乾元元年建县,至今已有1300年历史传承,孕育了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石刻片区更是人文荟萃,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石刻,有涵盖民俗、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多个领域的38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汽其中石雕和庙会为国家级),另有市历史文化名村玉峰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世界八大石窟之一的石刻,始凿于初唐,鼎盛于两宋,是公元9至13世纪中国石窟艺术史上最为壮丽辉煌的代表作,儒、释、道"三教"和谐共处和空前的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实物例证。旅游资源:石刻片区人文自然景观藏量丰富、特色突出,有石刻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水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一大批国家级风景资源和位居“最美公园"榜首的香国公园。同时,围绕"保护促旅游、旅游促发展、发展促保护"的思路,发展了老家观音岩、棠香人家、十里荷塘山湾时光等多个乡村旅游线路,点亮了"生态+文旅农”新名片。4 .社会经济。人口状况:2021年,石刻片区总人口数为44.1万,三淡人口数约为27万,占全区总人口和三欣人口数的比例分别为41%和52%o其中,五山范围总人口约为35.9万,三昧人口数为22.3万;玉龙山一龙水湖范围总人口约为8.2万,三昧人口数为4.7万。经济发展:2021年,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3亿元,同比增长103%o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5:50.3:41.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3、4.8和4.2个百分点。石刻片区所涉及的H个镇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9%,比全区增速高出3.6个百分点。石刻片区特色产业为旅游业、农业等。(1)旅游业。石刻片区旅游空间格局为"一核、一轴、一环、三片“。其中,"一核"是以"三山一城"(宝顶山、北山、南山、中心城区)为中心的石刻文旅休闲体验核;"一轴是串联城区、双桥经济开发区,联动“三山一城"、龙水湖旅游度假区等景点,形成的南北联动的城景融合驱动轴;"一环"是五山联动体验环;"三片"分别为龙水湖生态康养旅游片、石刻文创乡村旅游片和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片。2021年,石刻、龙水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带动全区实现旅游接待量约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3.9亿元;老家观音岩、棠香人家等景点带动全区休闲农业接待量突破100O万人次以上重点休闲农业景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0元。(2)农业。石刻片区主导产业涉及优质粮油菜、黑山羊、冬菜等,其他特色产业主要以"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好价钱”为导向实现因地制宜发展,包括中药材、生态渔、生态畜牧等。(3)工业。石刻片区特色工业主要为文创产业,主要建设载体为石刻文创园。该园区一期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方向为雕塑文创、工艺美术、数字文创三大产业。目前,园区引进企业151个(含园中园企业),投资总额180亿元。第二节取得的进展与成效近年来,石刻片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坚持打生态牌、走生态路,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型,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在“两山”转化实践探索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1.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基础,"两山"自然资产"家底"丰厚。(1)生态保护修复稳步推进。划定石刻片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40.61平方公里,严控红线区域内的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城区增绿、水系扩绿、村镇兴绿等工程,完成石刻片区香国公园等城市绿地建设,打造岸绿水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精心搭建媒体矩阵、深入策划文旅节会活动、精品展演节目,旅游品牌形象显著提升。石刻景区获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龙水湖温泉获评"国家五星级温泉",以点带面推动区荣获"优秀魅力城市"魅力文化景区""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2020年度中国文旅融合发展名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等多项荣誉。(2)生态农业发展稳中向好。石刻片区主导产业不断壮大,硒锢油菜苔(油蔬两用)作为全市百亿级油菜基地核心区进行打造;冬菜形成产加销全产业链发展;黑山羊产业不断壮大,建成国家级黑山羊保种场、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成功注册"双地理商标"和"山羊说”等5个商标,入列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及其保护双名录",品牌价值超2亿。产品加工崭露头角,石刻片区新建成大唐丰域、柠香果业等一批加工项目,以智凤食品加工园为核心的农产品加工园持续壮大。品牌建设稳步推进。构建"硒献公用品牌体系,石刻片区累计申报两品一标”等农产品品牌31个,棠香街道五星社区成功创建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宝顶镇铁马村、龙岗街道观音岩村、季家镇梯子村等成功创建市“一村一品"示范村。科技支撑不断增强。石刻片区开展超级杂交水稻"超优100(T和巨型稻实验示范种植,成功引进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市农科院分院、西南大学黑山羊研究所和乡村振兴研究基地等科研机构。(3)生态文化产业初具规模。石刻片区文创产品不断拓展创新,围绕"佛足""牧牛图"等石刻经典造像开发出文创产品400余种,非遗传承人刘能风作品吹笛女入选"百年百艺一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展;联动故宫文创开发了书签、丝巾等石刻元素文创产品;歌舞团和文创园“泥人张"传人陈毅谦团队开发的丽人行Q版国潮手办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金奖。石刻文创园成功创建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3亿元,引进企业36个(含园中园企业共151个),协议投资180亿元。高水平承办第六届文旅惠民消费季主会场活动,带动文旅消费5000万元以上。3.体制机制探索成效显著,"两山"建设保障有力有序。(1)生态文明改革扎实推进。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试点。制定并落实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职责规定市区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汹区级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严格履行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在全市首创漱溪河"五长制",实行"河段督导长+部门和镇街河段长+河段检察官+河警长+河段义务监督员制度。扎实推进林长制,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意见,制定市区林长制督查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细化并印发林长制区级会议制度、巡林制度等8项制度,明确了区、镇、村三级林长责任体系和责任清单,纳入全市5个“智慧林长”试点区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绿色金融等助推"两山"转化的政策措施与相关文件,为“两山"基地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科学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石刻的重要指示为两山基地建设拓展了路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9年视察时,专门嘱托"一定要把石刻保护好"。石刻以山石为载体,以绿色为底色,本身就是自然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石刻片区开展"两山"实践创新,就是把石质文物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有机链接,推动文化、旅游等绿色经济蓬勃发展,最终实现保护和发展双赢。国家及市级重大战略深入推进为"两山"基地建设提供了动力。我区是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成渝相向发展的腹地、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随着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势必推动石刻片区融入区域绿色发展一体化统筹布局中,以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形成节约资源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切实提升发展"绿色含量”。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为两山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石刻片区风光秀丽、人文璀璨,文化底蕴极为厚重,自然资源、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生态环境质量等比较优势较为明显。石刻片区有世界文化遗产石刻、龙水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石雕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项及老第二章坚守建设战略,确立"两山"基地建设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定要把石刻保护好的重要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题念,积极融A朴质胸敏泼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S绿发展,版繇社会全面绿鳏型,为加舶®哼誉世界0勺文化会客厅、虽镯赢渝的俩高"桥头堡,奋力建设富裕明和i皆美丽幸福新提供有力支撑。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把握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助推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深厚的石刻文化底蕴及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突出生态、文化两大优势,科学利用优势资源,有机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2);(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1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12);(13)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2021.12);(14)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10);(1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8);(16)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10);(17)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令第474号)(2006.9);(1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10);(19)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3.11);(20)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2014.1);(21)市石刻保护条例(2017.3);(22)市环境保护条例(2018.7);(23)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8.7);(24)市水污染防治条例(2020.7)。2.相关规划及政策文件。(1)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2021.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3);(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4);(16)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渝委发202217号);(17K市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渝委发201830号);(18)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渝府发2022U号);(19)市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方案(渝府办发202133号);(20)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府发202112号);(21)区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重点任务分解方案的具体举措(委办202230号);(22)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府办发2021173号);(23)市区"十四五”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府办发2021137号);(24)石刻文化公园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3);(25)"十四五"石刻保护利用发展规划(2021.10);(26)市区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府办发2021166号);(27)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府发20223号);(28)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委发20181第四节主要目标及可达性1.主要目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奋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新为目标,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主线,以守护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共享金山银山、筑牢金山银山为重点,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契机,依托石刻文化资源等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走出一条符合发展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展现特色的发展新路,实现生态保护与生态价值互促互赢。2024年底前,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力争获得市和国家级两山"基地称号。2027年底前,撵卖推进绿色发展模式、政策、机制创新,高标准守护好绿水青山、高质量推动两山"转化、高起点完善体制机制,顺利通过"两山"基地建设后评估。表21"两山指数”评估指标目标层任务层序号指标2021年指标完成情况目标值绿色工厂,支持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应用节能、节水、减排等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确保重点企业单位产出能耗持续下降。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化发展,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建筑试点示范。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交通基础睡建设,建成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深入推进数据中心、5G网络等应用,赋能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持续优化农业农村用能结构,推动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电气化改造,实施农机绿fe节能行动。推动石刻景区、龙水湖旅游度假区第丁造零碳景区。加强甲烷等非二S化碳温室气的3瞅管控。将温室气体管接内入环评管理。珍"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培育提升农业品牌。引进培育一批产值过亿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大力推动冬菜、黑山羊、富葛等农产品及道地中药材的精深加工,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探索产供销一体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和乡村旅游智慧平台。龙水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春风桃李'旅游文化节等各类接地气的节庆赛事,广泛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第六章筑牢金山银山,不断探索"两山"长效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探索经济手段和市场化机制,增强制度供给能力,助力"两山"长久转化。第一节建立健全"两山"推进机制建立”两山"建设组织领导机制。建立"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组织领导机制,明确目标、重点喀进度安排、配套政策、保证措施、预期成果等。组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梳理分析建设中的问题,建立"两山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重大事项协调和联络制度。建立"两山"建设考核制度。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制定差异化的两山”建设考核办法,创新实践两山建设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完善与政绩考核挂钩的方法,作为评定干部年度考核和提拔的重要依据之一。推动考核结果的刚够用,提升政绩考核的科学性、规范依口精细度水平。建立"两山"实践新型智库。集聚相关的专家、学者、领导及社会各界资源,建立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专家智库,深入开展"两山”重要思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定期组织召开石刻片区"两山"实践创新专题研讨会,为石刻片区“两山"实践创新提供决策咨询,推动科学决策。总结推广石刻片区在两山"实践创新过程中可复制、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打造石完善农业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等形式变股东,盘活集体资源资产等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保底分红、劳务收入、资产收益、二次分配等收益分配方式,让农民群众分享更多一二三产业链增值收益。推动"三社"在利益联结等方面融合发展,探索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社融合发展新机制,采取股份合作、生产合作、供销合作、消费合作、服务合作等多种形式,打通利益联结通道。健全生态产品管理运营机制。完善石刻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机制,推进文化遗产在保护前提下进行文化观光、文化研学、文化体验等综合性利用开发。推动重点旅游景区运营转型,推行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构建"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营体制,根据景区功能定位,分类施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优化文旅农活动营销融合机制,推进文化传播、惠民文化活动等文化活动与旅游、农业营销活动T本化进行。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开展石刻片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推动核算结果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经营开发融资、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等方面的应用。探索建设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完善排污权、碳排放权、生态地票、林票交易机制,探索用能权交易机制,在漱溪河等重点流域探索建立用水权交易机制,推动生态价值商品化、市场化。深化绿色金融改革试点。完善"银行+保险+企业+政府”贷款风险分担机制,支持银行建立绿色信贷业绩评价机制。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积极发展"绿信贷""绿增贷”等绿金产品。鼓励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权益抵质押融资,进一步推进著作权、景区运营权、旅游用地使用权等质押、抵押贷款,支持中小微文旅农企业发展。6年,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该项指标稳定达标。三、地表水水质优于In类水的比例指标解释:指行政区域内国控、省控、市控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11I类标准的比例才丸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0要求行政区域内地表水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且I、11类水质比例不降低,过境河流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不降低。指标完成情况:根据区生态环境局提供数据,全区共设有监测断面8个,其中国考断面4个、市控考核2个、市控评价2个,覆盖了;赖溪河、淮远河等主要河流,2021年8个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III类,水环境优良。其中,石刻片区内仅有1个监测断面,为淮远河观音桥市控评价断面,2021年水质类别为III类,已达到指标目标值。未来6年,将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补齐污水处理管网短板、稳步推进支流河道治理、积极开展生态修复,确保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的比例稳定在100%o四、地下水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水的比例指标解释:指行政区域内地下水水质达到或优于In类水标准的监测点位数量占监测点位总数量的比例。地下水质量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分为五类,确保水质达到或优于11I类比例稳定或提高,地下水质量整体呈稳定或持续改善趋势。指标完成情况:根据区生态环境局提供资料,石刻片区无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五、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指标解释:指行政区域内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占受污染耕地面积的比例执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核算方法:试行)。指标完成情况:根据区农业农村委提供的数据,2021年石刻片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为100%,已达到指标目标值要求。未来6年,将全面落实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计划,深入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确保石刻片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持续达标。六、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指标解释:指行政区域内符合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面积,占行政区域内全部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面积的比例。指标完成情况:根据区生态环境局提供的资料,石刻片区土壤污染超标地块分布于龙岗街道、宝顶镇和三驱镇,2021年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已达到指标目标值要求。未来6年,将严格防控新增污染,加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确保石刻片区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持续达标。七、林草覆盖率指标解释:指行政区域内森林、草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指标完成情况:根据区林业局提供林地统计数据,2021年石刻片区森林覆盖率为42.4%,已达到指标目标值要求。未来6年,将以天然林保护与修复、退耕还林质量提升、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国家储备林建设等林业工程为依托,推进石刻片区多维增绿,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确保林草覆盖率持续达标。八、物种丰富度指标解释:指行政区域内物种数目的多少,是反映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的重要嗨指标完成情况:我区生物资源丰富,生物物种多样性程度高。根据2021年野外调查结果显示,我区植物种类繁多,有维管植物205科863属1983种(含变种及变型),珍稀濒危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科18属21种,包括南方红豆杉、杪楞等;动物资源较为丰富,有鱼类46种,两栖动物11种,爬行动物22种,鸟类184种,哺乳类有6目13科26种,野生动物中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脊椎动物25种,如白肩雕、小鸦鹃等,市级重点保护动物18种,如黄鼬、灰胸竹鸡等。未来6年,将以石刻片区为重点常态化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设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系统,加强保护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种多样性保护,预计该指标能实现稳定提高。九、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指标解释: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洋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要求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确保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主导生态功能不降低。态文明建设满意度,确保两山建设成效公众满意度指标稳定B""JAEro十八、"两山"基地制度建设麻痛:指行政区域通过制度建设来推动两山基地建设,包括设立组织领导机构,建立运行机制,统筹协调推动基地建设;建立"两山"基地建设目标分解落实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强化责任意识,保障工作稳步推进。断完成情况:根据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实施方案,建设工作启动时同步建立"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动基地建设。并建立"两山"基地建设目标分解落实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强化责任意识,保障工作稳步推进,该项指标可实现达标。十九、生态产品市场化机制指标解释:指行政区域内围绕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市场化交易、运作建立的政策机制。参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生态产品转化市场化机制主要包括用能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水权交易制度、绿色金融体系等。指标完成情况:生态产品市场化机制主要包括用能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水权交易制度、绿色金融体系等。2020年我区被确定为全市绿色金融改革试验重点区,率先在全市成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创新"政银"纵向横向合作机制,搭建银企融资对接平台,建立"政银企"每月对接机制,出台区2021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丰富信贷产品助推绿色转型,引入绿色金融资金投入环境治理。食,该指标已达到目标要求。未来6年,将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完善排污权、碳排放权、生态地票、林票交易机制,探索用水权、用能权交易,不断建立和完善生态产品市场化机制。二十、生态环保投入占GDP比重指标解释:指行政区域内每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或维护的投资额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反映"两山"基地建设地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最直观的指标。指标完成情况:根据我区统计资料,2021年全区生态环保支出为7.08亿元,占GDP比例为0.88%o未来6年,将围绕石刻片区细化生态环保投入占GDP比重数据调查,进一步加大生态环保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生态环保投入占GDP比重稳定增加。附件2重点工程项目序号类别项目名称工程内容投资(万元)实施年限牵头单位一、生态高水平保护工程1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重要生态系统保护龙岗街道、智凤街道5条重点河流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生态拦截沟7081平方米、生态缓冲带117171平方米、旁路人工湿地20457平方米、尾水人工湿地32033平方米。313020232024年区生态环境局2建设漱溪河、淮远河流域14个污水处理厂后端建设尾水湿地153000平方米。1137520222025年区生态环境局3石窟寺抢救性保护持续推进宝顶山大佛湾水害治理二期工程、采用帷幕灌浆、裂隙封堵、地表防渗、竖井、水平孔等堵、疏结合的方式解决大佛湾地表径流水、地下水、毛细水、裂隙渗水、窟檐勾漫水等水害影响。475420222024年石刻研究院4北山佛湾北段水害治理工程,开展造像岩体裂隙封堵、地表防渗、开凿排水通道等29020222025年石刻研究院5宝顶山卧佛、小佛湾石刻保护修缮工程,包括保存现状调查与评估;卧佛造像考古调查研究;石刻造像表层本体及彩绘劣化病害机理研究;可溶盐病害机理与抑止研究;石刻造像本体及彩绘保护修复技术研究;生物病害防治研198120222023年石刻研究院序号类别项目名称工程内容投资(万元)实施年限牵头单位究;卧佛本体专项监测;石质胎体保护修复和彩绘层保护修复。二、环境高标准治理工程6蓝天保卫战工业废气治理及餐饮油烟治理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2台。5020222026年区生态环境局7重点区域居民楼油烟治理(安装净化器不少于100台)。18020222026年区生态环境局8面源污染控制建设1个废活性炭再生中心;建设1个集中式银喷中心。360020222025年区生态环境局9碧水保卫战镇污染防治城区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工程,新增规模25000吨/无1500020232027年区住房城乡建委10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梯次推进30亩以上专用池塘养殖场落实尾水治理措施,鼓励30亩以下水产养殖场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促进废弃物等就近就地消纳利用。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5000亩。150020222025年区农业农村委11每年在区瀚溪河、淮远河、太平河流域沿线,农田四周与农田区外的河道之间建设生态拦截沟1万米,共计2万米。80020222023年区生态环境局12河湖生态用水保障推进实施区中水回用工程城区段(一期),新建中水回用管道共计14578米。610020222025年鑫发集团13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棠香街道水峰社区、冉家店新建污水处理站2座,规模120吨/日,配套管网2.068公里;中敖镇、智凤街道、石马镇农村污水设施配套建设管网9.9公里;督促宝顶镇、龙岗街道、季家镇、玉龙镇47家农家乐配套建设隔油池;棠2889.920222027年区生态环境局序号类别项目名称工程内容投资(万元)实施年限牵头单位香街道、智凤街道、宝顶镇、季家镇、石马镇改造卫生厕所6895座。三、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14建设五山石亥U生态旅游综合体推进五山联动石刻摩崖造像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200020222025年石刻研究院石门山景区:新建游客服务中心600平方米;专用智慧停车场2000平方米;外围连接路80米;入口大门1座;标识标牌若干等;石篆山景区:新建游客服务中心500平方米;佛会寺围墙400米;石刻区环境绿化整治工程25960平方米;石刻区游客参观步道工程1975.2平方米;佛会寺入口大门78平方米;新建景区厕所59.43平方米及排污设施,其中改造给水管网130米、新建排污管网200米、新建消防管网247米;完善标识标牌、安防设施、环卫设施等。15石刻南山摩崖造像保护设施建设项目:新建南山景区游客中心600平方米;改造文物区管理用房工程300平方米;新建景区内厕所80平方米、围墙400米、游步道18。米、文物区消防通道180米、环境绿化整治4000平方米、给水管网400米、排污管网200米、专用智慧停车场1500平方米;增设标识标牌、环卫设施、安防设施等。200020222025年石刻研究院16宝顶山石刻景区排污管网扩能改造工程,建设宝顶山片区排污管网3000米,将污水接入城区污水处理厂,日排放污水能力20003000立方米。200020222024石刻国际旅游集团17发展五山旅游提档升级南北宋街,延展文化演绎、数字石刻体验、文创互动等功能,提升商业配套,盘活业态,升级街区与滨水道路景观,打造为石刻文化为主题的文创街区包,按超市模式运营南北宋街,打造文创产品一条街。300020222024石刻国际旅游集团18提档升级宝顶老街,优化布局,加强业态招商,提升镇街风貌,形成特色鲜明、主业态与配套服务相融合的新型消费载体。100020222024年石刻国际旅游集团序号类别项目名称工程内容投资(万元)实施年限牵头单位19建设五山石亥U生存欣游综合体发展五山旅游升级北山石刻景区旅游体验,升级夜间游览体验,增加夜间演绎等活动。500020222023年石刻国际旅游集团20提升五山智慧开展石刻博物馆智慧升级工程,推出石刻数字博物馆、石刻数字影院等智慧体验项目,升级自主导览、讲解等智慧化服务设施,提升智慧景区体验。70020222024年石刻研究院21北山石刻数字景区体验中心建设。500020222023年石刻研究院22打造乡村生态旅游示范点老家观音L-L-I三实施二期工程,包括共享农庄、CSA农场、双创中心、中药养生谷、老家院子、乡村亲子乐园、老家冬菜园等内容。80020222027年区农业农村委、集团、龙岗街道23棠香人家布局棠香人家功能片区与核心项目,提档升级惜字阁海棠园,扩大发展稻田+产业1000亩,进一步改造乡村风貌。200020222023年区农业农村委24十里荷棠山湾时光总规划面积约26平方公里,核心面积5平方公里。以荷花和海棠为主题,以片区乡村田园风光为基础,引入多类型项目,布局五大功能区域:梦回千年、田园牧歌、城市之星、山湾时光、水韵芳华。2400020222025年区农业农村委、集团序号类别项目名称工程内容投资(万元)实施年限牵头单位25打造龙水湖国际生态康养胜地龙水湖度假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龙水湖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包括龙水湖库尾地、岛屿周边产业林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龙水湖疏浚及库容提升,龙水湖巴岳山补给水系梳理和龙水湖周边植被修复工程等。30000020232026年龙水湖旅游度假区发展中心玉龙山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项目:包括玉龙山跃进煤矿等矿山复垦和森林防火智慧监控系统建设工程。龙水湖周边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包括龙水湖环湖绿道改造升级,巴岳山生态观光索道建设,龙水湖周边给排水配套设施建设和生态停车位、充电桩建设工程。25打造龙水湖国际生态康养胜地龙水湖度假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龙水湖片区绿色产业发展项目:包括龙水湖水上乐园打造,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学科普研学基地建设,特色民宿打造,龙水湖大坝文化体育公园及鸟类研究保护中心建设,医疗康养中心建设,矿区存量煤砰石综合利用等工程。龙水湖片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包括龙水湖周边特色美邮宜居乡村建设,玉龙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新胜茶园升级改造,生态富硒高效农业发展工程。四、两山文化内核塑造工程26传承弘扬优秀本土文化学学术研究中心立足石刻历史、艺术、文化等系统研究需要,规划建设学学术研究中心,推进专业素养人才培养,提升石刻研究院学术地位。50020222023年石刻研究院27石雕非遗传承教育基地以石雕技艺传承为重点,建设石雕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加大传承教育基地投入和加强传承教育基地非遗文化培训机制建设。50020222023年区文化旅游委28创新推建设石刻建设石雕玉雕孵化园:建设面积约3万余平方米,孵化本土石雕玉雕企业,6000020232026年石刻文创序号类别项目名称工程内容投资(万元)实施年限牵头单位动特色文化发展文创园创建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川渝雕塑文创产业基地建设。园管委会、高科集团29巴蜀石窟物馆建设巴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