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docx
关于新时代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目录1概况-3-1.1自然地理-3-L2社会经济-7-1.3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12-2城乡供水现状-22-2.1 城乡供水现状-22-2.2 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2-3总体要求-42-3.1 指导思想-42-3.2 基本原则-42-3.3 范围和水平年-44-3.4 编制依据-44-3.5 发展目标-47-4总体布局-47-4.1 供水分区-47-4.2 分区布局-50-5需供水预测-52-5.1 需水预测-52-5.2 供水预测-78-5.3 供需平衡分析-78-6水源规划-88-6.1 现状水源禾Ll用-88-6.2 规划水源-92-6.3 水源应急备用-94-6.4 水源保护-94-7水厂规划-104-7.1 规模化水厂-104-7.2 小型水厂-114-7.3 分散式供水工程-115-8输配水管网规划-115-8.1 输水管网规划-115-8.2 配水管网规划-117-8.3 官网应急保障规划-121-9信息化规划-122-9.1 概述-122-9.2 项目建设与思路-126-9.3 智慧水务总体建设方案-130-9.4 智慧水务详细建设方案-133-9.5 智慧水务建设规划-146-10运营管理-147-10.1 明确责任主体-147-10.2 构建一体化运管体系-148-10.3 推行企业化运营专业化管理-148-10.4 运行管护经费来源-149-U投资匡算与近期实施安排-150-111投资匡算与资金筹措-150-11.2近期实施方案-152-12保障措施-154-12.1 组织保障-154-12.2 政策保障-157-12.3 土地保障-157-12.4 资金保障-158-12.5 宣传保障-158-12.6 技术保障-159-附件:1.附表2.附图1概况1.1 自然地理Is地理概况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市西南部,因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山型如"川"字而得名,介于东经105。38,106。05,北纬28o56f29。341东距中心城区55公里,西离成都276公里,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主城都市区战略支点。全区幅员面积1576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16个镇,常住人口114.89万人,中心城区加速由“双八十"向"双百”迈进。区东连江津区、璧山区,西接荣昌区、大足区,北界铜梁区,南邻四川合江县、泸县。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拥有国家高新区、综合保税区,是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职教基地。图1.1-1区自然地理位置图2、地形地貌地貌属四川东南平行岭谷褶皱区,华釜山向西延伸的低山丘陵体系,全区最高点在城北面的箕山薄刀岭,海拔1025m;最低点在城区最南端松溉的长江中河坝,海拔200m,最大海拔相对高差为825m0其地貌总特点是:东面花果山,西面巴岳山至英山包围全境,箕山、黄瓜山直贯其中,五条背斜形成的中、低山大致组成")"形岭群。三个向斜:三教、来苏是西南高,东北低,形成各式丘陵地貌。按地貌形态及成因划为:浅丘、中丘、深丘、低山四种地形,丘陵占全区总面积的70%以上,低山次之。诸山之间宽缓的丘陵谷地多在400m以下,相对高度一般20-100m,丘坡层层梯土,丘间冲田连亘,是区内的主要农耕地带。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区所在地段地震设防烈度为VIJtom.-2区高程图3、水文地质情况图1.1-3区坡向图区地处四川盆地偏东,地质构造稳定,岩层平缓,地下水的补给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地下水类型有第四系松散堆积潜水、碎屑岩孔隙、裂隙层间水、岩层(红层)裂隙水。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层等因素制约,第四系松散堆积层潜水水量少;碎屑岩层孔隙,裂隙层间水受水补给区小,含水层在水平方向延露不大影响,含水量也不丰富;而岩层(红层)裂隙水则在境内普遍分布,但随岩性和岩层构造-风化裂隙发育程度不同,含水程度差别较大。4、气象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风性显著,四季分明,热量资源丰富,夏季光能资源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全年图1.1-4河流水系图及流域范围图1.2 社会经济K行政区划区幅员南北长70.75km东西宽44.45km土地面积1576km2,辖16个镇、7个街道,56个社区居委会、207个行政村。全区常住人口114.68万人,比上年减少0.2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2.1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1.6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户籍人口113.55万人。其中,男性57.09万人,女性56.46万人。城镇人口52.3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83%。人口出生率5.21%o,出生人数5914人。死亡率8.07%o,死亡人数9162Ao表1.2-1区辖区面积及行政区划镇街土地面积(平方公里)社区居委会(个)村委会(个)村民小组(个)合计1576562072678中山路街道54.3126113胜利路街道37.468148南大街街道78.267226茶山竹海街道76.11795大安街道83.1312267陈食街道74.711489卫星湖街道67.817209青峰镇49.11541金龙镇73.51771临江镇77.111071何埃镇80.4115176松溉镇34.52576仙龙镇83.2212133吉安镇60.017159五间镇37.71756来苏镇93.211387宝峰镇38.215113双石镇64.53945红炉镇64.045128永荣镇59.92424三教镇107.821393板桥镇53.8111123朱沱镇127.72181352、主要社会经济指标2022年,区地区生产总值1202.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5%o第一产业增加值87.8亿元,比上年增长3.7%0第二产业增加值649.4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工业增加值496.5亿元,比上年增长4.9%o第三产业增加值465.6亿元,比上年增长0.8%。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7.2:53.2:39.6调整为7.3:54.0:38.7。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4%o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48.8%,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8.5%,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2.9%o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22.6%,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比上年下降25.2%,民间投资比上年下降2.8%,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8.1%,房地产投资比上年下降2.2%o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03万亩,比上年增长1.4%0油料播种面积18.6万亩,比上年增长1.6%。蔬菜播种面积43.7万亩,比上年增长1.4%。粮食总产量47.6万吨,比上年下降1.6%。蔬菜产量75.7万吨,比上年增长2.3%o水果产量15.0万吨,比上年增长6.7%o水产品产量4.8万吨,比上年增长4.8%o油料作物2.7万吨,比上年增长3.5%o出栏生猪41.5万头,比上年增长4.1%o出栏牛3543头,比上年下降2.4%o出栏羊8.43万只,比上年增长0.2%。出栏家禽1870.5万只,比上年下降0.4%。猪肉产量3.2万吨,比上年增长4.0%o牛肉产量458吨,比上年下降4.0%o羊肉产量1275吨,比上年下降0.2%。禽肉产量2.8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8%o其中,农业产值76.0亿元,比上年增长3.1%;林业产值5.5亿元,比上年增长9.1%;牧业产值35.1亿元,比上年增长3.7%;渔业产值10.0亿元,比上年增长6.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2.9%o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5家,产值1645.1亿元,比上年增长5.2%;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o产值1-5亿元的企业116家,产值286.0亿元;5-10亿元企业51家,产值377.4亿元;10亿元以上企业38家,产值916.6亿元。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461.9亿元,比上年增长6.1%o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6.5%。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2.8%o产品销售率98.7%o全区建筑业联网直报企业150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9家,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企业32家,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企业85家。建筑业注册地总产值比上年增长5.3%o建筑业税收收入5.7亿元,比上年下降9.6%0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9.0亿元,比上年增长0.7%。批发业销售额974.2亿元,比上年下降16.7%o零售业销售额294.9亿元,比上年增长6.0%o住宿业营业额10.6亿元,比上年增长3.2%o餐饮业营业额61.3亿元,比上年下降2.0%。实际利用外资497.0万美元,(同口径)比上年下降76.1%o进出口总额84.2亿元,比上年增长46.0%。其中,出口总额52.9亿元,比上年增长65.2%;进口总额31.3亿元,比上年增长22.0%o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81家,营业收入132.3亿元,比上年增长ll.l%o云谷大数据产业园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o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营业收入47.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0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44.5亿元,比上年增长2.8%。规模以上非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o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62元,比上年增长4.5%o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732元,比上年增长4.3%o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9493元,比上年增长5.8%o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3.0%o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15元,比上年增长5.7%0农民人均总支出30220元,比上年减少19.7%0其中,生产费用支出6007元,占人均总支出的19.9%,生活消费支出18235元,占人均总支出的60.3%o城镇居民人均居住住房建筑面积为39.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建筑面积55.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3%o参加养老保险68.8万人,缴纳保费34.9亿元。参加医疗保月)分别进行统计,经频率计算,采用P-III型曲线适线确定统计参数,双石桥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3.45m3s,多年平均径流深457.66mmo根据双石桥水文站实测径流资料,结合降雨修正系数计算,同时根据2022年市水资源公报,区2022年地表水资源量总量为4.35亿m3o2、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调查的方法是通过各代表站基流分割法获取逐年地下水径流量,以多年平均地下水径流深与多年平均面雨深分析入渗系数,从而建立降水与地下径流关系(与降水径流关系的应用相类似),据各代表站的降水与地下径流关系,在相应适用的区域推求地下水径流量。降水入渗补给模数M=13.4万m3km2,降水入渗径流深h=134.0mm,降水入渗补给系数=WW降=3292/25382=0.130,同时根据2022年市水资源公报,全区2022年地下水资源总量1.09亿m3o3、过境水资源总量区境内长江从境南流过,过境水量十分丰富,但由于地理位置低,除淞溉长江提水4200万mW年,沿途场镇生活用水,农田灌溉提取很少水量,基本上是进多少、出多少。除此之外,境内仅有几条源头小河,小安溪在区境河口以上,控制流域面积提水工程能力及供水对象的需水要求等计算可供水量。区现已经用于供水任务的水源工程共计25911处,其中:中型水库5座,小(1)型29座,小(2)型104座,山坪塘12939口,石河堰517道,提水泵站591处(包括松溉长江提水工程),引水工程43处;机井5653口。另有水窖、水池等微型水利工程6030处。现状供水能力3.43亿m3o表L3-1区现状已供水工程情况表分区中型小(1)型小(2)型山坪塘石河堰提水泵站引水机井其他合计小安溪片区072659218313062252181010235临江河片区4144338732501921876522757434九龙河片区131214391421751112578443884大陆溪片区05813023072610908443357龙溪河片区004795401646154长江干流片区00113257182273211847全区52910412939517591435653603025911注:其他工程包含水窖、水池等微型水利工程,石梁桥及南瓜山暂未供水,不计入本次统计表格内,纳入规划年供水工程。从工程分布来看,因小安溪片区及临江河片区所占面积较大,工程主要集中于这两片区域。2、现有设施可供水量基准年可供水量的计算,是在现状调查评价基础上,分析现有供水基础设施的工程布局、供水能力、运行状况及水资源开发年份供水量地表水地下水其他总供水量2021年3.38510.02380.01903.42792022年2.83270.02430.11522.9722注:2017年属丰水年,其供水量略小于2016年。4、现状用水量分析根据水资源公报统计结果,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0162021年期间,总用水量基本处于增长趋势,但2022年遭遇旱情,用水量有所减少,20162022年区用水量统计结果见表l3-4o表1.3-4区20162022年各行业用水量统计表(单位:亿m3)年份生活工业农业服务业生态环境合计20160.54810.74471.67390.11970.03823.124620170.45000.77241.69960.11450.03813.074620180.47490.77981.80300.12860.03123.217520190.51070.77441.76970.12830.03543.218520200.56200.42072.15530.13550.08763.359120210.55940.43542.23570.10880.08863.427920220.50830.40291.80840.10400.14862.9722(1)农业农业(第一产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与林业、畜牧业、渔业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又分为水田、水浇地、菜地用水,林、牧、渔业用水又分为林果地灌溉用水、大小牲畜生活用水,与鱼塘补水三大项。各用水情况详见表l3-50表1.3-5区20162022年农业用水量统计表(单位:万n?)由上表可看出,近年来区工业虽然在不断地发展,工业增加值逐年稳步上升,但工业用水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为18.14%,已领先于多数区县。区工业用水量处于小幅度上升阶段。(3)生活综合生活用水量包括城镇生活用水量和农村生活用水量,城镇生活用水量包括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业、商饮业、服务业)用水量和城区生态环卫(绿化与环境卫生)用水量;农村生活用水量为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区20162022年生活用水量见表1.3-7o表1.3-7区20162022年生活综合用水量(单位:万nP)年份生活公共及生态环境合计2016年5481119766782017年4500114556452018年4749128660352019年5107179669032020年5620186974892021年5354132866822022年508325267609上表可以看出,随着服务业、生态环境用水量有所增加,但随着区节水能力的不断加强,生活综合用水量无明显升高趋势。5、用耗排分析与平衡(1)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5083万m3,工业用水量4029万m3,农田用水量18084m3,服务业1040万m3,生态环境1486万m3,由此可见农田灌溉用水量比例最大。根据市水资源公报统计结果,区2022年总耗水率为73.42%,总耗水量为21822万n?。根据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五个典型年份的供用水分析,其总供水量与总用水量基本平衡,耗水量约为73.42%,数据合理。6、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分析当地地表水资源开发率,浅层地下水资源开采率和水资源利用消耗率。区地表水供水中有一部分取自长江过境水,因此进行当地地表水资源开发率计算时扣除了过境水提水量,全区地表水资源量及地下水资源量成果直接采用前文分析计算成果资料。(1)地表水资源开发率地表水资源开发率为地表水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分析中采用2022年的供用水及水资源状况进行计算,全区地表水资源开发率为34.84%,其中涪江丘陵区最高达31.59%,北岸盆地区36.02%,较市地表水资源开发率13.89%偏高。(2)地下水资源开发率地下水资源开采率为地下水供水量占地下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全区地下水资源开采率为1.32%o其中北岸盆地区0.81%,涪江丘陵区2.50%,区地下水资源开采率与市平均水平1.26%持平。(3)水资源利用消耗率水资源利用消耗率为水资源消耗量占当地水资源量的百分比,由于取用过境水形成的耗水量无法调查得到,因此规划中将总耗水量乘以过境水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供水量的比例进行估算,以此真实反映当地自产水量的开发利用及消耗情况。全区水资源利用消耗率18.85%o其中北岸盆地17.94%,涪江丘陵区19.17%,区地下水资源利用消耗率较市平均水平7.25%偏高。2城乡供水现状2.1 城乡供水现状2.1.1 城市供水现状目前向城区供水的企业主要是侨立水务有限公司,公司下辖多个水厂向城区供水。Is公司简介市区侨立水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侨立公司)是中国水务集团的下属全资子公司,前身为区自来水公司,成立于1976年4月。2001年7月改制重组成立有限公司,2007年初通过股权转让方式并入中国水务集团。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总资产5.34亿元,员工人数约180人,有一水厂、二水厂、三水厂三座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18万m3d,供水面积约70km2,供水人口约70万人,供水管网总长度530km,水质综合合格率99%0为提高供水水质,满足城区用水需求,公司不断加大对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投资2.07亿元进行老城区给水管网改造、新城区给水管网敷设和水厂技术改造等。2012年,公司投资1.61亿元新建了供水能力为10万m3d的三水厂一期工程。同时,敷设输水管网14.5km,连通新、老城区管网,缓解了城区的供水不足,为城市建设做好供水基础保障。2、所属城区市政水厂基本情况公司有3座市政供水厂向城区供水,供水面积约70km2,供水人口约70万人。各水厂规模如下表2.1-1所示。表2.1-1中心城区现状水厂一览表名称现状规模(万m3d)一水厂5二水厂(孙家口水厂)3三水厂10合计18现有三座水厂日设计供水能力为18万m3do(其中一水厂设计供水规模5万m3d,二水厂设计供水规模3万m3d,三水厂设计供水规模10万m3d)0三座水厂并联运行形成环状管网向城区供水。(1)一水厂于1976年5月建成投产,水厂位于市区探花支路12号,厂区占地面积20.37亩,水厂员工共计13人。设计供水能力5万m3do一水厂现平均供水量在4万m3d左右。主要供水范围为老城区,供水面积约23km2,供水人口约20万人。水源地为上游水库,以松溉长江提水工程的长江水为补充水源。通过长约23.6km,管径DN1400DN1200的输水管道自流到三水厂,再通过DNlOOO的输水管道自流到一水厂取水泵站加压至制水场。水源地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水池有两套制水工艺:05万m3d和1万m3d水力循环澄清池-气水反冲快滤池;3万m3d旋流反应斜管沉淀池-翻板滤池。(2)二水厂于2009年4月建成通水,水厂位于市区中山路孙家口村牌坊村民小组,厂区占地面积22.19亩,水厂员工共计14人。二水厂水源地为水库型,取水地点位于区中山路办事处孙家口村孙家口水库,采用取水竖井分层取水,DN700管道自流到水厂。设计供水能力3万m3d,二水厂现平均供水量在2.7万m3d。供水范围为区城区高铁片区、新城建管委片区,供水面积约20km2,供水人口约20万人。制水工艺:3万m3d格栅反应池-斜管沉淀池-气水反冲快滤池。(3)三水厂于2013年8月建成投产,水厂位于市区南大街街道大南村麻柳河二社、三社,厂区占地面积64.16亩,水厂员工共计14人。设计供水能力10万m3d,三水厂现平均供水量在6.6万m3d左右。供水范围为城区的凤凰工业园、一环路片区、职教城等地区,供水面积约27km2,供水人口约30万人,年度供水保障率:98%,水质综合合格率:99%o取水水源以上游水库作为水源,长江提水工程提水至上游水库,水厂从上游水库库区取水竖井取水,通过DN1400管道密闭输送到三水厂配水井,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处理。制水工艺:折板反应池-平流式沉淀池-翻板滤池。(4)供水系统及水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目前的供水产能利用率为74.37%,一水厂、二水厂年均向西北方向分流一根DN800口径管道,从外围向老城区补水或获取老城区富余水量,与一水厂通过支线及干线管网相连。向东北方向分流一根DNlOOO管道向新城区及工业园区供水并与二水厂管网相连。现状供水管网存在问题:因城市建设、人口迁移等问题,导致用水量在管网上不平衡增长,加之地形海拔原因,导致局部出现压力及水量不足的情况,主要分布在南大街兴南路、新城区一、二、三转盘两侧,还有小部分地势较高区域。表2.1-2城区厂外加压泵站一览表序号水厂名称加压泵站名称清水池容积(m3)位置水泵机组1三水厂工业园区G区加压泵站无水池凤凰湖园区永津路无负压设备一套,水泵3台,流量280m3h,扬程49m2一水厂万寿片区加压泵站万寿社区水泵3台,流量70m3h,扬程44m3二水厂孙家口片区加压泵站无水池孙家口村无负压设备一套,水泵3台,流量16m3h,扬程78m表2.1-3城区厂外调节池一览表序号水厂名称水池名称地址水池容积(1113)池底标IwJ(m)1一水厂高位水池25003502.1.2农村供水现状目前向农村供水的企业主要是市区惠永水务有限公司,公司下辖多个水厂向农村供水。K公司简介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经营业务以镇街自来水生产与供应为主。2014年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将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港桥水务有限公司、绿美环保有限责任公司等水务类公司整合为公司下属子公司;2015年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公司又陆续接收管理运营了部分农村人饮工程;2016年随着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先后成立了区惠永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竹溪谷科技有限公司,并从同年8月起逐步接收运维区乡镇污水处理厂(站)。2、所属水厂基本情况区农村供水目前已建及在建水厂共32座,其中规模化供水工程共24座,设计供水总规模123850m3d,输水管道共64.7km,管材为钢管、PE管;配水管网共485km,管材为PE管;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共8座。供水总规模3300m3d;输水管道共7.3km,管材为钢管、PE管;配水管网共IOlkm,管材为PE管;具体情况详见下表:表2.1-5农村供水工程总体情况表序号工程类型及名称所在位置建成年份供水范围设计供水规模(m3d)净水工艺流程输水工程配水管网材质长度(km)材质长度(km)规模供水工程12385064.74851三教水厂三教镇陡沟河村2009三教镇三台村、石龙村、三教场镇、玉峰村等50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PE3.8PE302昊利水厂三教镇利民村2018利民村、工业园区、双坪村、永波村150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PE0.9PE403板桥水厂板桥镇大坪村2017工业园区、高洞子村、板桥场镇、大坪村50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PE0.3PE154双石水厂双石镇牛尾铺村2013双石镇双石社区、太平社区、五龙桥村等40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PE2.8PE155永荣水厂永荣镇永兴社区2011永荣场镇、白云村、子庄村、东岳村35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PE4.5PE156新店水厂红炉镇龙井口村2021新店社区、会龙桥村、龙井口村15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PE3.1PE77青峰水厂青峰镇青峰场社区2011青峰场镇、佛岩寺村、胡豆坪村、永青村等30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PE6.2PE208来苏水厂来苏镇来苏场社区2008王坪场镇、大松林村、双庆村50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钢管0.3PE259王坪水厂来苏镇大松林村2011来苏场镇、来仪场镇、关门山村等1650混凝+沉淀+过滤+钢管1.3PE12消毒10永隆供水站南大街2010南大街兴隆村、兴隆场镇社区、八角村、谭家坝村10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PE0.5PE1411庆丰大安水厂大安街道高庙村2011灵英村、高庙村、铁山村、北塔村30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钢管4.3PE2012庆丰石庙水厂大安街道石庙场1998石庙场镇、二郎坝村、荷花村、洞子口村50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钢管4.1PE2013茶店水厂大安街道高庙村2011灵英村、高庙村、铁山村、北塔村30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PE2.4PE714陈食水厂陈食街道朱龙花村2011陈食场镇、莲花场镇、瓦窑村、马银村等70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PE0.2PE2515卫星水厂卫星湖街道大竹溪村2011卫星湖场镇、高滩村、临江场镇、石脚场镇等50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PE12PE3016金龙水厂金龙镇金龙场社区2017金龙场镇、燃灯村、金龙村、解放村20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钢管0.1PE817普莲水厂金龙镇灯坪村2012灯坪村、解放村、普莲场镇10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PE0.4PE518黄瓜山水厂南大街街道代家店2011南大街代家店村、大南村、5000混凝+沉淀+钢管3.3PE15过滤+消毒2脚盆井村供水站双石镇脚盆井村2008脚盆井村、中心桥社区、三教仁和村等4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PE1.6PE183黄瓜山自来水用水户协会南大街街道黄瓜山村2007代家店村、黄山村5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PE1.2PE334茶竹水厂茶山竹海街道-茶竹村2015茶山竹海接待中心、金盆湖度假村、十面埋伏等2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钢管0.6PE45金鼎水厂金龙镇金鼎村2011复兴场镇、金鼎村5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PE0.5PE66嘉阜水厂金龙镇嘉阜村2012嘉阜村5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PE0.8PE67德胜桥水厂大安街道德胜桥村2011德胜桥村、隆济场镇、云雾山村4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钢管0.3PE98尖山水厂吉安镇尖山村2013吉安镇尖山场镇、尖山村、尖山小学400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钢管0.4PE8(二)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无三分散共水工程(打捆)无2.1.32022年旱情影响2022年,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全面落实各项安全度汛措施、抗旱应急措施,圆满完成了水旱灾害防御任务。2022年汛期区总雨量为598.9mm,较常年同期(722.2mm)偏少17%;共出现5.8""6.22""6.26"区域性暴雨天气;7次6级以上大风天气。平均气温为26.9C,较常年同期(25.1C)偏高1.8;35C的高温日数为52天,其中37°C高温天数43天,40C以上高温日数为18天。极端最高气温为42.8,出现在8月19日和23日;极端最低气温为ILOC,出现在5月2日。其中,6月,35C高温日数为2天。7月,35C高温日数为20天;其中37C高温日数为16天。8月,35C高温日数为29天;其中37C高温日数为27天240C高温日数为18天。9月235高温日数为1天。6月28日到9月2日,全区达特重伏旱(地方标准)共计67天。日照时数为829.1小时,较常年同期(723.9小时)偏多41%。据统计,干旱造成全区5个镇6个村13850户,41560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农作物受旱面积7665.4公顷其中轻旱3392.2公顷,中旱2049.3公顷,重旱1751.5公顷,特旱472.4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749万元;因干旱致饮水受影响人口3050人;境内青峰河、小安溪等30条河道断流,斩龙t亚水库干涸;板桥、红炉、临江、金龙等村镇部分原水供应十分紧张,相关镇街、相关单位采取措施组织送水。河流、山坪塘干涸现状图河流、山坪塘干涸现状图送水车送水图送水车送水图农作物受旱现状图2.2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2.1相关经独近年来,区不断探索创新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以统一管理、全员覆盖、统一定价、持续巩固、加强监测、规划引领为抓手,着力打造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构建城乡供水一体化大格局。1、整合移交,统一管理2015年以前,全区村镇水厂共计69座,管理单位多为村集施国家节水行动,把节水作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政府主导,两手发力。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体制机制优势,引领、推动城乡供水事业健康发展。地方政府应统筹财政预算、地方债券、银行贷款和涉农整合等资金,吸引优惠金融资金、优势企业和优质社会资金参与城乡供水工程建设,有序推动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以区为基本单元,城乡联动、互联互通、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现有城乡供水设施,拟定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及供水布局。根据区财力水平、需求迫切性、技术可行性、条件成熟性,有步骤、分阶段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城镇布局、产业发展、人口分布、旅游景区等情况,并结合当地地形地貌、水资源、水源及供水工程现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合理确定水源及供水工程布局。科技支撑,数字赋能。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总体要求,以区为单元,以数字挛生供水系统、智能化调度中心为基础,科学合理做好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规划和整体设计,促进信息化与供水保障深度融合,打造智慧供水网络体系。表5.L1-1年度人口增长预测表服务人口(万人)平均人口增长率2022年62.307.50%2023年66.972024年72.002025年77.402026年80.884.50%2027年84.522028年88.322029年92.302030年96.452031年100.314.0%2032年104.322033年108.492034年112.832035年117.34在现状人口的基数下,通过增长率测算人口的预测结果,2025年为77.40万人,2027年为84.52万人,2035年为117.34万人。4、人口确定根据以上两种方法预测人口,东北部片区中心城区城市人口预测如下表数据:表5.L1-2预测人口序号项目2022年(万人)2025年(万人)2027年(万人)2035年(万人)1规划人口/85/1302增长率预测人口62.3077.4084.52117.343人口确定62.3077.4084.52130表5.1.1-10:表5.1.1-10官网漏损水量表供水地点水平年供水人口P(万人)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q(L/(人d)居民生活用水量(万m3d)公用建筑用水量(万m3d)企业最高日用水量(万m3d)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万m3d)管网漏失水量及未预见水量(万m3d)东北立(7I-I-基准年17.869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