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docx
关于进一步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为推动城乡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区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着力建设五地一城"目标任务体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实施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提升城乡发展质量,推动全区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二)基本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坚持整体与局部相协调,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城镇和乡村建设。坚持效率与均衡并重,促进城乡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人口、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协调。坚持公平与包容相融合,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统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党建引领与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相结合,完善群众参与机制,共同创造美好环境。(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碳减排扎实推进,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城市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增强,“城市病”问题缓解,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城乡发展质量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高,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广。到2035年,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碳减排水平快速提升,城市和乡村品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更加美好,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宜居。二、主要任务(一)加强规划引领绿色发展,推动高品质宜居地建设。1 .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紧密围绕成渝地区”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空间发展格局,深入落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重要原则。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产力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2 .打造安全绿色、生态宜居的文明美丽乡村。保护乡村自然山水,遵循传统乡村风貌特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动宜居村庄建设,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3 .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立完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延续乡村历史文脉,不破坏地形地貌、不拆传统民居,不砍老树、不砍大树、不盖高楼,建立历史文化保护项目维护修缮机制,守住历史文化根脉,防止大拆大建、贪大求洋。完善项目审批、财政支持、社会参与等制度机制,有序推动历史建筑绿色化更新改造、合理利用。(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 .着力开展生态环境修复。以自然恢复为主,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对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保护和修复,完善区域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尊重城市的总体山水格局,顺应自然,保护城中山体、水体、地貌,延续山地自由式路网,不大填大挖、深挖高切。5 .大力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支持力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引导建筑用能向电气化发展。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促进清洁能源生产、送能、储能高效协同发展,启动实施一批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试点示范。6 .高标准打造城市绿色名片。持续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固体废物、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加快推动现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扩能或提质改造。系统13 .推动工程建设组织方式改革。加大设计牵头的工程总承包(EPC)实施力度,积极发展设计牵头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推进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师负责制。加快推进工程造价改革,完善绿色建设项目材料信息价格发布机制,改革建筑劳动用工制度。14 .推动绿色建材普及应用。加快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推广气凝胶等新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开展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强化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核算制度,进一步加强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及应用事中事后监管,制定扶持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政策,鼓励政府积极采购绿色建材。(五)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强绿色生活体验。15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提升行动。注重城市发展理念、开发方式、治理模式的更新,聚焦城市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强化区域统筹、弹性管控,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城市更新活动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聚焦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住房设计和建造水平提升,重点对危房集中、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的老旧片区,实施修缮加固与危房拆除相结合的棚改工作,改善人居环境,传承街巷文脉。16 .补齐基本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短板。加强养老托育救助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机构设施建设,完善救助服务网络。完善幼儿园、中小学校等基础教育设施。优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布局,推动文化体育设施的更新和提升,优化文旅消费场所全域布局完善文化和旅游消费设施。17 .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医院、绿色学校、绿色商场等创建行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选择绿色照明产品、设备,推动绿色照明发展。鼓励使用环保再生产品和绿色设计产品,减少一次性消费品和包装用材消耗。(六)提升城乡管理水平,推动美好环境共建共治共享。18 .强化制度总体设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机制,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动态管控建设进程。加强标准化工作,强化标准规范执行力度,确保一张蓝图实施不走样、不变形。创新城乡建设管控和引导机制,完善城市形态,提升建筑品质,塑造时代特色风貌。19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建立完善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广泛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城乡社区治理,推动形成建设美好人居环境合力,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20 .建立健全智慧化的城市治理体系。加速城市智能中枢全面支撑优化城市治理与决策部署的能力提升,建立健全基础设施档案制度,加速建成城市综合治理体系。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智能化管理,促进城市建设及运营模式变革,建立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整合政务系统上云。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医疗、医保、教育、养老等智慧民生服务。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落实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噪声技术要求,建立噪声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加强交通噪声管控。21 .持续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完善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建立健全"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工作机制。22 .健全完善城乡既有房屋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城乡自建房周边地质灾害治理,切实消除隐患。加强3层及以上,人员密集,用于出租、经营、生产加工的自建房规划审批和建设管理。完善违法建设查处流程,严厉打击随意加层、违法改扩建、擅自改变主体结构等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建立完善全区城乡房屋使用安全管理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明确镇街、村(社区)两委、监测人员等各网格的岗位责任和工作要求。将房屋安全管理纳入基层社会治理范畴,强化责任落实,提高既有城乡房屋安全风险管理水平。23 .健全城乡应急处置体系。全面排查各行业各领域安全风险,建立完善全区自然灾害风险数据库。加强预测预警预防,推动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建立风险隐患全过程动态管理机制,提高事故灾害防范应对水平。建立健全应急保障体系,提升专业救援能力。24 .推动实施能耗限额制度。建立城市建筑用水、用电、用气等数据共享机制,提升建筑能耗监测能力。实行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黯双控管理,开展公共机构能耗定额管理。深入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25 .壮大绿萌保产业。加大绿的呆产业培育力度,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打造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激发企业创新动力与活力,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一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企业。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等模式创新,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绿的呆产业,带动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26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创新能力。开展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产品集成示范,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在城乡建设领域应用。建立科技项目成果库和公开制度,鼓励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融通创新、利益共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保障措施(一)健全支撑体系。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支持城乡建设绿色发展重大项目和重点任务。围绕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管理、技术和机制创新,加强法治保障,推进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培育与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市场主体和人才队伍。(二)明确职责分工。区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监督指导工作,要协同推进城乡绿色发展,探索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从政策和资金层面要积极争取市级相关部门支持,推动工作落实。(三)加强培训宣传。加强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相关政策解读、案例宣传。区委党校会同各区级部门,结合"周五大讲堂”等形式开展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相关培训L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尊重城乡发展规律,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积极利用电视、公众号等媒体广泛宣传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方式,普及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营造全民参与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附件:区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具体工作任务(项目)清单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0月9日(此件公开发布)附件区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具体工作任务(项目)清单重点任务序号主要内容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一)加强规划引领绿1邑发展,推动高品质宜居地建设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1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引领城乡绿色发展。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产力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发展改革委打造安全绿色、生态宜居的文明美丽乡村3保护乡村自然山水,遵循传统乡村风貌特色。提升农村建筑风貌,推行村容村貌设计美化行动,村庄中的新建农房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融合村民的生活生产场景,打造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的美丽乡村画卷。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农业农村委4充分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区文化旅游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商务委5实施村庄亮化工程。重点完善村内主要晒坝和农房院落等群众活动频繁、人口密集场所的公共照明设施,推广使用LEDs太阳能等绿色节能照明设备,鼓励支持农户开展庭院照明建设,开展村庄亮化工程示范创建。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农业农村委、区乡村振兴局6建立乡村建设评价机制,探索区域乡村发展路径。区乡村振兴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7强化改革创新,聚集资源要素,突出集群成链,进一步提升价值链、拓展功能链,支持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机制,丰富新业态,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补齐农产品加工业短板,促进产城融合、产村融合。区农业农村委重点任务序号主要内容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41将排水管网改造列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内容,实现管网改造全覆盖。区住房城乡建委42强化管网外水入渗入流、倒灌排查治理,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低于100mg/L的,围绕服务片区管网,实施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区住房城乡建委43对现有合流制区域因地制宜采取雨水源头减排、雨污分流改造、截流设施改造分散调蓄(处理)等工程措施,降低雨季溢流污染。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44规范市政管网纳管管理,对进入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工业企业尾(废)水进行监测评估,经评估认定污染物不能被城镇污水处埋J有效处理或可能影响出水稳定达标的,限期退出。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生态环境局45到2025年,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20万吨/天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以上、集中收集率达到73%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达一级A排放标准。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生态环境局46按照专业为主、协同为辅原则建设污泥处置设施,推进污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到2025年,污泥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100%。区住房城乡建委47因地制宜完善港区(码头)排水管网建设,加快港口接收设施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有效衔接。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48做好船舶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推进400总吨以下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全面推进电子联单系统建设。区交通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海事处49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与配套管网建设。到2025年,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0座。区生态环境局50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厕所粪污、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推动资源化利用和达标排放。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卫生健康委、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重点任务序号主要内容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开展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80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统筹推动老旧小区、老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和既有居住建筑节水改造。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81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服务模式,鼓励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参与城市绿色照明及既有建筑(含工业建筑)节能改造,鼓励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经济信息委、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区发展改革委82推动空调变频控制、高效节能水泵、LED照明、电梯能量回馈及智慧互联、太阳能热水系统等经济适用节能改造技术在示范项目中的应用。推动高层建筑中设施设备(电梯、供水设备)节能新技术应用,降低建筑运行能耗,重点推动高层建筑中电梯联动控制技术、电梯能量回馈、供水系统水泵变频技术应用。区住房城乡建委83统筹推动绿色社区、完整社区一体化创建,提高用能效率和室内舒适度,因地制宜制定绿色完整社区标准,构建绿色完整社区技术体系。到2025年,绿色社区创建率达到70%o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民政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84大力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推进建筑工业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在绿色建筑中推广成熟装配式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应用比例,力争到2025年,全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85推广装配式建筑集成化标准化设计,加快形成标准化、模数化、通用化的部品部件供应体系,积极促进标准化设计项目应用及推广。区住房城乡建委86推动工业化装修技术应用,发展成品住宅。区住房城乡建委87积极开展工程项目数字化试点,加强智能建造应用场景建设,推动智能穿戴设备、建筑机器人等技术产品集成应用。区住房城乡建委重点任务序号主要内容牵头单位责任单位推动工程建设组织方式改革93改革建筑劳动用工制度,大力发展专业作业企业,培育职业化、专业化、技能化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区住房城乡建委94加快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进一步丰富绿色建材数量和种类。区市场监管局区经济信息委95建立健全绿色建材采信机制,进一步优化建筑工程绿色建材选用通道。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推动绿色建材普及应用96推动气凝胶等新材料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大对气凝胶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优先选用气凝胶保温毡(板气凝胶保温隔热涂料等新材料,提升绿色节能水平。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97强化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核算制度,进一步加强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及应用事中事后监管,制定扶持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政策,鼓励政府积极采购绿色建材。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70%。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市场监管局、区经济信息委(五)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增强绿色生活体验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提升行动98注重城市发展理念、开发方式、治理模式的更新,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聚焦城市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强化区域统筹、弹性管控。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99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城市更新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商务委100建立健全与城市存量提质改造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优化审批流程,制定土地、规划、财税、消防、园林绿化等具体配套政策,形成城市更新政策工具箱。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重点任务序号主要内容牵头单位责任单位补齐基本公共服务配套设豆板108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学校。区教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人力社保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109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每个镇(街道)设置至少1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力区卫生健康委110支持组建医疗共同体,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示范,不断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和便民服务水平。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训持续改善提升服务能力。区卫生健康委区医保局、区财政局Ill优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布局,推动文化体育设施的更新和提升,促进体育场地场馆向绿色化、智能化升级,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建设,促进全民健身产业发展。区体育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112推进建设一批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户外营地。支持社区足球场建设,争取将社会足球场地纳入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区体育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113深入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利用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等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区体育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114发挥全域旅游融合功能,坚持景区建设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彰显文化特色的主题文博场馆、文创街区园区、影视外景基地、特色文旅小镇、乡村文化乐园等文旅消费优质项目。区文化旅游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115大力培育乡村旅游品牌,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经济。区文化旅游委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116全区党政机关作为对象创建节约型机关,推进无纸化办公,加大政府绿色米购力度。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区发展改革委117全区公立医院为主体积极创建绿色医院,贯彻落实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加强在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内的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等工作。区卫生健康委区住房城乡建委重点任务序号主要内容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118以中小学为绿色学校创建对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区教委119以家庭和商场为对象倡导绿色装修,鼓励选用绿色建材、家具、家电。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120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选择国家重点推广的绿色照明产品、设备。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121鼓励使用环保再生产品和绿色设计产品,减少一次性消费品和包装用材消耗。区商务委区生态环境局区级有关部门(六)提升城乡管理水平,推动美好环境共建共治共享强化制度总体设计122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机制,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动态管控建设进程。加强标准化工作,强化标准规范执行力度,确保一张蓝图实施不走样、不变形。创新城乡规划管控和引导机制,完善城市形态,提升建筑品质,塑造时代特色风貌。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123进一步统一城市综合管理的工作要求和作业标准,推进共融共通的城市综合管理标准编制工作。区城市管理完善基层治理体系124建立完善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工业化装修技术应用,发展成品住宅。各镇街125广泛发动组织群众参与城乡社区治理,推动形成建设美好人居环境的合力,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交攵果共评、成果共享。各镇街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126下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资源,设置流动服务站,为市民提供更多家门口便民服务。各镇街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127按照有关规定探索适宜城乡社区治理的项目招投标、奖励等机制,解决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各镇街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重点任务序号主要内容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健全智慧化的城市治理体系128配合市级部门建设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完善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开发利用政策体系。区住房城乡建委129加速城市智能中枢全面支撑优化城市治理与决策部署的能力提升。区城市管壬躺区住房城乡建委130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智能化管理,促进城市建设及运营模式变革,建立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和政策法规。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131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整合政务系统上云。区级各部门132配合市级部门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逐步实现智能化全程网上办理,推进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互联互通。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发展改革委133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医疗、医保、教育、养老、社保、就业、社区等智慧民生服务。区卫生健康委、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区民政局134推动物业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居民提供智慧物业服务。区住房城乡建委135打通智慧交通设施网络,完善智慧停车体系,推动智慧高速公路、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枢纽、智慧照明建设。加强交通噪声管控,落实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噪声技术要求。区交通局、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健全完善城乡既有房屋安全管理体系136加强3层及以上,人员密集,用于出租经营、生产加工的自建房规划审批和建设管理。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委、区住房城乡建委137完善违法建设查处流程,严厉打击随意加层、违法改扩建、擅自改变主体结构等违法违规行为。区城市管理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重点任务序号主要内容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健全完善城乡既有房屋安全管理体系138推动建立完善全区城乡房屋使用安全管理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各镇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农业农村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局、区应急局健全城乡应急处置体系139继续推进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建立完善全区地震灾害风险数据库。加强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依法按区域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区应急局140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健全防震体系,以控大事故、防大灾害为目标,开展全区强化建设工程防震,对重大建设生命线工程开展抗震专项整治工作。区应急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区父通局、区水利局、区卫生健康委141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抗震加固工程,提高房屋设施抗震设防能力。区应急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区父通局、区水利局、区卫生健康委142实施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拓展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制定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区应急局重点任务序号主要内容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健全城乡应急处置体系143健全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推进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备案和检查。区应急局144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优化整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结构和布局,组建区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地震预案演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区应急局145夯实人防体系,推进城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严格落实以建为主,应建必建的民用建筑结建防空地下室要求,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学校、医院、交通枢纽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步配套修建公共人防工程,丰富人防工程类型结构,提升医疗救护、物资储备等专用工程的保有量。区人民防空办146加强消防水池等供水设施建设,结合场镇和农村供水保障,同步建设消火栓;无集中供水或供水能力不足的,应当利用天然水源设置取水点、取水泵房等确保可靠供水的设施。加强消防供水设施建设,到2025年,全区范围内城镇市政消火栓建有率达到100%,完好率不低于98%。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水利局、消防救援支队147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持续推进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推进打通生命通道、重点场所治理、突出风险、重点行业管理等工作,完善消防法规标准体系,加强消防风险评估管理,创新消防信用监管模式。消防救援支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城市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148根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年度提升计划,将消防设施改造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确保老旧小区消防安全问题逐步解决,全面提升城市抗御火灾整体能力。区住房城乡建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消防救援支队149加强农村地区火灾隐患治理,重点整治城中村、出租屋、三合一等消防安全问题;加强古镇古村等消防安全检查,完善消防基层设施。消防救援支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重点任务序号主要内容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健全城乡应急处置体系150摸清流域河流洪涝灾害情况,调查特殊河道形态、水利水工设施情况。加强河道行洪安全,完善河道流域防洪排涝体系,提升沿江设施防洪排涝抗灾能力。到2025年,河湖空间严格管控,城乡防洪能力明显提升。区水利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公安局、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区气象局151识别城市内涝积水等风险点,力口强排水管网、排水泵站传统市政设施建设与改造,提升城市防水防涝能力。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应急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公安局、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区水利局、区气象局152强化排水防涝设施日常维护管理,逐步提高设施维护技术和装备水平。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应急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区水利局、区气象局153创新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统筹工作机制,优化排水防涝应急预案,建立排涝应急抢险队伍和抢险基地。到2025年,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应急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区父通局、区水利局、区气象局154强化监测预警能力,加快物联网+智慧排水平台建设。到2025年,基本建成满足排水防涝日常管理、运行调度、预警预报、应急抢险的智慧平台。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应急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区水利局、气象局重点任务序号主要内容牵头单位责任单位推动实施能耗限额制度155配合市住房城乡建委大力推动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建设,完善能耗监测管理体系,提升建筑能耗监测能力。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城市管理局、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区财政局156实行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推行双控与定额相结合的节能目标管理方式。到2025年,全区能耗强度降低值达到国家下达的目标三o区发展改革委157构建城市用水定额体系,完善计划用水管理制度,加强重点用水户计划用水监督管理。区城市管理158强化居民阶梯水价管理,推进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区发展改革委159建立实施以碳排放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推进公共机构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区发展改革委160深入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到2025年城市市政公共设施节水型器具推广率达到IO0%区水利局区城市管理局壮大绿色环保产业161激发企业创新动力与活力,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一批绿色低碳技术企业。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162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打造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节能节水节材技术装备、新能源技术产品、再生资源、再制造等绿色环保产业。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加大科支创新力度163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创新能力。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164探索设立现代建筑产业科创基金,支持城乡建设绿色发展领域的重点研发项目。区财政局165围绕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新型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绿色建材等重点方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产品集成示范,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在城乡建设领域应用。建立科技项目成果库和公开制度,鼓励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融通创新、利益共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区科技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生态环境局重点任务序号主要内容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加大科技创新力度166积极布局建设一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平台,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城乡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壮大一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企业。区科技局、区发展改革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167做好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工作经费保障,积极探索公共机构采用能源费用托管模式,加大对绿色发展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力度。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168落实支持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区税务局169将区政府明确的绿色发展相关的装配式建筑、高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智慧小区、海绵城市等实施要求纳入土地出让条件,为绿色产业项目提供用地保障。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170加大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相关项目前期的推进力度,按装配式建筑或工业化建造方式核准投资估算和工程概算,加大现代建筑产业调控,强化现代建筑产业扶持。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经济信息委171结合本区城乡建设绿色发展需要,抓住机遇,大胆突破创新,落实做好绿色低碳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为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区人力社保局加强培1川宣传172加强交流合作,广泛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加强对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宣传推广,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行业学会、协会的作用,开展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政策宣传贯彻、技术指导、交流合作等。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科技局、区教委173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构筑信息交流平台,广泛宣传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方式,普及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区级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