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十五五”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规划.docx

    • 资源ID:1837971       资源大小:93.49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十五五”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刖S区位于黔北结合地区,是西南出海、连接东盟、向外辐射大通道的重要节点,也是贵州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必经之地,历来是黔北地区区域性交通枢纽和重要物资集散地,是开放门户,商贸物流发展条件良好。当前,国家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全市正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全区正奋力建设“多彩创新之城”,正处于新一轮发展战略机遇叠加期,为推进商贸物流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本规划充分结合国家和市级商贸物流发展相关规划、政策及意见,基于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趋势特征和区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要求,对区未来商贸物流发展进行整体谋划部署。本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全区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依据。一、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对象(三)规划范围(四)规划期限二、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二)存在问题(三)发展机遇(四)面临挑战三、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总体定位(四)发展目标四、总体布局(一)开放平台布局(二)物流园区布局(三)商圈布局(四)特色商业街区布局(五)专业市场布局五、建设黔北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一)培育五大特色消费品牌(二)加快推动消费升级赋能(三)繁荣消费经济形态(四)加快打造三大城市商圈(五)打造六大特色商业街区(六)打造七大专业市场(七)加快完善社区商业设施(八)加快完善集镇和农村商业设施(九)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六、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物流节点(一)加快打造南部综合物流园(二)完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三)加快构建城乡冷链物流体系(四)构建供应链物流体系(五)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六)大力发展绿色物流七、打造开放新高地(一)持续深化中新合作(二)加强区域联动合作(三)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一、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3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4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5 .“十五五”商务发展规划;6 .“十五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7 .“十五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8 .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26)24号);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1942号);1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2号);11 .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就业2026)396号);12 .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商运发2019309号);13 .关于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流通函2019)696号);26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9121号);27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209号);28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城乡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方案(20202030年)的通知(渝府办发202075号);29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巴渝新消费”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26)42号);30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2631号);31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通知(渝府办发202665号);32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2688号);33 .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渝府发(2026)33号);34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国际消费办发2022)1号);35 .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二)规划对象规划对象涵盖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和商务服务、物流服务、会展服务、进出口贸易、服务贸易等生产性服务业及电子商务、应急保供等相关产业领域。(三)规划范围本规划区域范围为2182平方公里(不含万盛经开区),涉及古南、文龙、三江、新盛、通惠等5个街道和石角、东溪、赶水、打通、石壕、永新、三角、隆盛、郭扶、篆塘、丁山、安稳、扶欢、永城、中峰、横山等16个镇。(四)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展望到2035年。二、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百亿级商圈建设取得突出成效。全区商圈发展日渐成熟,商业集聚区建设卓有成效,万达广场、爱琴海购物公园、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名扬广场等相关商业综合体相继建成投用,基本形成通惠、南州两大中心城区百亿级商圈组团,形成主城新区最大规模集中商业布局。商圈消费拉动全区商业消费的动力不断增强,商业消费活动持续繁荣,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2.2亿元,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较“十二五”末基本实现翻番。电子商务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组建国资企业菜坝公司,自主打造区域电商平台菜坝网、红蚂蚁商城,成功运行电商公共品牌“泰珍泰宝”。成功创建全国青年电商创业孵化中心和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区,2020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70亿元、网络零售额30亿元。成功研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有序运行,基本构建起了区、镇、村三级服务体系。成功开展扶贫产品进超市扶贫专柜、直播带货等消费帮扶活动,2020年消费帮扶金额达到L2亿元。会展经济成为地区发展新名片。首次赴国外举办中国()新加坡经贸合作专场招商推介会。参加第五届中国一俄罗斯博览会,累计签约金额5.5亿元。多次组织企业参加巴西农耕展、肯尼亚国际汽车、摩托车及配件展等10多个国外展会。多次参加进博会、广交会、京交会、渝交会、西洽会等全国性知名会展。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高规格举办“古剑论坛CISDR-2020信息安全与数据灾备技术产业高峰论坛”。开放新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区县层面率先印发实施了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文件一市区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行动方案。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成功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并启动建设,成功跻身市西部陆海新通道领导小组成员。与新加坡首个电源合作项目能源安稳电厂扩建项目正式投产发电,中新豪立国际温泉康疗小镇等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签约落地。2016年受原文化部指派,成功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开展文化交流。“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4.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29亿美元。民生商贸取得重大进步。民生商贸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商业配套设施、菜市场等民生项目建设取得重大成效,成功创建市级商业特色街2条、市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2个,开拓发展夜市街区1条,建成回龙湾、九龙、星月国际等城区农贸市场和永城、安稳、打通、横山、三江、永新、石壕、郭扶等镇级农贸市场,新建成产地配送中心3个,打造镇级商贸综合服务中心5个,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老字号和名特优产品品牌持续唱响。成功开展名菜名小吃评定,赶水草箕萝卜、北渡鱼入围”直辖20年新名片”,赶水草髡萝卜被评为区特色名片。成功打造北渡鱼千人宴、“菜坝网”年货美食节等美食品牌展会。连续举办通惠商圈开业、商圈联动、协会互动促销,成功举办“三养”系列主题活动、房交会、家居博览会、京东年货购物节、永新梨花节、花坝露营节、石角菜花节、横山赶寿节、国家法定节假日促销、汽车展销会等活动。农民版画元素时装登上美国纽约时装周舞台,标志着首个文创产品登上世界四大时装周舞台。商贸市场主体实现翻倍增长。商贸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2020年限上商贸单位达到660户。龙头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千万元以上零售企业97家,千万元以上住宿餐饮企业12家。外资引进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累计注册外资企业14家。对外贸易主体不断增加,取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到91家,较“十四五”初期实现翻一番。(二)存在问题商业集聚区发展质效有待提升。通惠商圈组团商业业态以大众消费为主,高端消费等功能有待完善,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功能欠缺,总部经济集聚功能较弱。南州商圈组团业态生活服务消费、高端消费功能有待补齐。全区特色商业街区较少、主题特色不够鲜明、知名度影响力有待提升。集镇和社区农贸市场普遍存在市场规模小、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开放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全区开放平台较少、能级有待提升,缺乏海关特殊监管区、外贸产业园区等开放平台,2020年全区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在全市排名分别为第25位、第20位,开放能级和开放水平距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定位仍有较大差距。三级冷链物流体系有待完善。区级大型冷链物流设施短缺,镇、村冷链仓储设施配套不齐,大型冷链物流服务企业缺乏,冷链物流成本过高,冷链物流运输比重过小,城乡三级冷链物流体系有待构建。物流平台、物流园区有待加快建设,对外物流通道有待进一步开辟完善。商贸物流发展要素保障和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物流用地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城市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大型物流项目落地困难。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资金较为缺乏,全区用于商贸物流产业培育、企业补助等方面的资金较少。全区缺乏运营管理、电子商务和配送组织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商贸物流人才。全区无专业化商圈管理协调机构,商业综合体业态同质化现象严重。区级部门间尚未形成强有力的商贸物流发展协同配合机制。(三)发展机遇1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推动商贸物流发展带来时代机遇党中央作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决策,为后疫情时代国际经济格局和产业链、供应链运行方式的加快改变带来新的机遇。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日趋深化,内陆沿边开放逐步扩大,这将促使全方位对外开放,为商贸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强劲动力。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一万盛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推动商贸物流发展带来战略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明确指出推动、万盛一体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和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市委市政府谋划实施“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明确、万盛合力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一万盛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要求、万盛加快建设区域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这一系列战略将为商贸物流发展带来诸多政策利好、投资利好、项目利好,为商贸物流发展创造了更多有利的条件。3 .全市加快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推动商贸物流发展带来市场机遇国家层面相继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提出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试点。市抢抓新一轮国内消费升级的重大机遇,提出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将对经济结构、黔北商贸物流中心。以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建设为契机,加强贸易通道体系、平台体系、产业体系、政策体系建设,不断做大商贸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加快促进全面消费,建设黔北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积极承接中心城区物流服务功能转移,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物流节点;强化对外经贸和商贸物流区域合作,打造开放新高地;加快培育本地知名会展品牌,打造黔北会展高地;强化电商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国电子商务强区;加快应急保供基地建设和应急产业发展;强化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和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商贸物流发展能级和对黔北地区辐射力,加快建设黔北商贸物流中心。(四)发展目标到2030年,黔北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中心、一节点、两高地、一强区、一基地”等重要支撑目标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黔北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基本建成。到2030年,商业集聚区建设卓有成效,中心城区核心商圈发展质效大幅提升,通惠商圈组团成功打造成为中央商务区,南州商圈组团全面升级,永桐新城商圈、城北片区商圈启动建设,城镇商业街区、社区商业设施、集镇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合理,新兴消费业态更加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00亿西部应急保供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0年,应急保供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重要商品和应急物资储备、中转、配送能力大幅增强,应急产业加速集聚。成品油和再生资源体系更加健全。到2030年,成品油网点空间布局明显优化,成品油保障体系和市场监督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更加健全,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表2-1区“十五五”商贸物流发展目标表序号指标2020年2030年指标属性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02.2300预期性2批发业营业额(亿元)147.7240预期性3零售业营业额(亿元)106.4180预期性4住宿业营业额(亿元)12.420预期性5餐饮业营业额(亿元)33.450预期性6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152.06200预期性7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70140预期性8网络零售额(亿元)3075预期性9电商消费帮扶(亿元)1.22预期性10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亿元)525预期性11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亿元)0.85预期性12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1172150001预期性13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3预期性14区域性会展品牌(个)5预期性15会展产业直接收入(亿元)10预期性备注:带【】为五年累计数。到2035年,全面建成黔北商贸物流中心,辐射和带动黔北地区商贸物流发展,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商业消费市场全面繁荣,黔北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商贸物流通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完善,物流服务周边区域能力大幅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物流节点全面建成;对外开放平台全面建成,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水平大幅提升,开放新高地全面建成;会展品牌知名度不断彰显,黔北会展高地全面建成;农村电商服务能力和区域电商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全国电子商务强区全面建成;应急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应急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西部应急保供基地全面建成;成品油和再生资源体系全面建成。四、总体布局优化全区商贸物流布局,构建现代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形成以一大对外开放平台、一大物流园区、三大城市商圈、六大特色街区和七大专业市场为引领的“H367”商贸物流发展格局。(一)开放平台布局抢抓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化中新项目落地,拓展中新项目合作范围,加快推动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合作示范区等开放平台建设。(二)物流园区布局热江区“十四五”商贸物流发展布局图南最、重南部蝮告悔流因州赍堵图例播淆园区商国特色文业次区专业市缁昌江者享N精色美食枷Jr谕的农帼城题网IB花鸟市场9一切灯工黄机龙M巾鼎义才.i5>MT千山15Jlg禽街SSlT-.v.*>八。制图4-1区十五五商贸物流发展格局五、建设黔北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等达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标准,打造成黔北地区优质医疗服务保障基地,带动专业化医疗消费市场发展壮大。加快推进中新豪立国际温泉康疗小镇建设,打造国际温泉康疗圣地。建成区中医院二期并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做优“国医馆”“针灸室”“康复园”等中医特色品牌。启用新疾控中心,推动市医科学校迁建,启动健康工程职业学院等院校建设。不断优化完善医疗配套体系“硬设施”和“软环境”,延伸医疗康养上下游产业链条,提升康养配套服务消费水平,打造集“医、养、康、护、商”于一体的黔北医疗高地。打造“泰迹永存”红色文化品牌。传承用好王良故居、最早地下党支部中共支部旧址、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经过的唯一区县和“小平茶馆访民意”、“贺龙多次到”等独特红色文化资源,争创国家级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设立“红色泰迹”联络站,对接联系接待区外和市级部门开展“支部共建”、旅游参观、学习培训、交流合作、影视拍摄等宣传推广。加快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段)主体建设区,开工建设红军长征纪念馆,改造修缮烈士纪念设施。大力推进王良故居、石壕红军烈士墓等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提质打造红军桥、红军街、羊角枫香树邓华驻扎遗址,开发红色研学游,打造红色旅游网红打卡点。用好遵义和红色文化资源,连通保“购物节”等促消费活动。深入开展消费帮扶,支持商超设立脱贫地区农产品消费帮扶专区、专柜。培育壮大绿色消费。推动万达广场、爱琴海购物公园创建绿色商场,倡导商家和消费者使用简化包装、绿色包装,逐步禁止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快递塑料包装等塑料制品。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展汽车、家电以旧换新,鼓励农村居民购买3.5吨及以下载重货车、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落实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优先购买新能源汽车。推动政府开展绿色采购,优先采购或使用环保产品。积极开展绿色服务和宣传,提倡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引导绿色消费成为新时尚。(三)繁荣消费经济形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以“禁(七)夜消费”为主题,积极举办夜间消费主题活动,推动通惠商圈组团等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支持创建市级高品质夜间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利用新平台、新媒体,引导商圈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商圈网订店、互动体验等020新业态服务,鼓励传统商贸企业直播营销、社群营销,拓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应用,积极创建网红打卡点,推广“云逛街”“云旅游”“云展览”等新模式,创建网红品牌,营造消费热点。发展“假日经济”,积极引导周末消费,商圈。提升通惠商圈组团品质,推动爱琴海购物公园打造多元化、融合化、跨界化、场景化消费场所,推动万达广场业态升级、品牌升级,推动橙天地欢悦城打造场景化、体验化、电商化、购物社交新业态,进一步完善通惠商圈组团生活消费、住宿、休闲、娱乐设施配套,拓展商务服务功能,强化金融、服务外包、法律、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入驻,打造集总部经济、商务、购物、美食、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中央商务区。推动南州商圈组团提档升级,支持名扬广场、凯旋天街两大商业体设施升级、景观升级和业态升级,并将周边街区一体纳入进行规划建设,重点引进知名消费品牌、餐饮名店,完善住宿、休闲、娱乐功能,丰富商圈消费业态,打造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时尚消费商圈组团。加快推进永桐新城商圈建设。借助一万盛一体化融合化同城化发展契机,依托渝贵高铁和中心城区一一万盛城轨快线(市郊铁路C5线)设置客运站点,推进TOD综合开发,推进永桐新城商圈建设。强化区域山水、田园、温泉和人文资源保护开发,推动商圈建设与王良同志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国际温泉度假区、老场镇有机更新和“三线”遗址保护修复相协调,完善商圈生活服务、休闲服务功能,推动数字经济、物流服务、旅游等产业集聚,服务永桐新城发展和泰万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登瀛东城花园片区等人员密集区域规划新建3-5个菜市场。提档升级河东市场、回龙湾市场、绿洲苑市场等老旧农贸市场,支持回龙湾市场进行标准化建设。一(八)加快完善集镇和农村商业设施推动集镇商贸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基于乡镇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推动商贸物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推动东溪、横山、郭扶、丁山、打通、石壕等镇依托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完善餐饮、购物等旅游配套服务,打造商旅型城镇。推动扶欢、石角等镇依托工业基础,完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地方土特产和工业品外销,提升商贸对工业发展支撑能力,建设工贸型城镇。推动隆盛、中峰、永新、三角、篆塘等镇依托特色农业生产及农副产品加工基础,推动商贸与农业融合发展,打造农贸型城镇。推动赶水镇、安稳镇依托沿边区位优势和优越交通条件,重点发展边贸物流,打造边贸型城镇。推动乡镇商业设施建设。完善场镇商业网点布局,按照“一心一超”标准提升乡镇商贸服务能级,服务场镇及周边居民生活,推动乡村振兴。推动全区16个乡镇商贸中心提档升级,依托乡镇商贸市场,布局超市、服装、百货、小家电、休闲、娱乐、亲子、农资农机农具、维修、洗护、物流等设施,完善仓储、配送、农产品收购、停车等设施及餐饮等业态,打造服务周边的商贸中心。提升新兴购超加快推进区级城乡公共配送中心、镇街综合物流服务站和末端物流配送站点建设,完善区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大力推动城乡物流中心建设,为日用消费品和农资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提供公共配送服务,打造增强型区级物流配送中心。大力整合邮政、供销、电商、物流、快递、客运、商贸流通网点等资源,试点建设乡镇综合物流服务站。推动村级便民商店从事物流快递服务,实现商品流通、农资销售、物流快递、农技及信息服务一体化、综合化。探索发展快递物流智能终端。按照“统一仓储、统一分拣、统一中转、统一配送、统一服务”的原则,推动邮政、快递、物流、供销、龙头连锁企业整合,成立共同配送联盟或共同配送企业,发展“N+1”模式城乡共同配送模式,共享配送网络体系。鼓励农村商贸流通企业开展连锁化经营,推动邮政、快递、物流等企业发展共同配送,积极开通街镇村公共物流班车,推动农村流通降本增效,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渠道。专栏62区城乡物流配送项目区城乡物流中心:位于新盛街道,规划用地300亩,建设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物流配送中心,搭建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建设商品流通型配送中心、产品加工建立覆盖产地预冷、冷链运输、销区冷储、冷链配送、冷鲜销售等环节,全程一体化、低损耗、可追溯的冷链物流体系。(四)构建供应链物流体系依托新材料、装备制造、汽摩、消费品工业等产业基础,积极引进供应链集成商,强化供应领域的生产和进货计划、销售领域的客户服务和订货处理业务以及财务领域的库存控制等活动协同,构建供应商、中间商、第四方服务供应商和客户及企业间高效的物流服务关系。积极推进火锅产业国际供应链中心等供应链基地建设,以火锅产业为先导示范推动供应链物流在衰落地发展。依托新型建筑智能建造产业园,引进新型建材产业供应链集成商,推动新型建材企业运行生产、供应活动、销售活动和物流活动间协调运转。支持新兴购超市等本地商贸流通企业高效整合资源和要素,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打造以新兴购超市为链主的供应链体系,构建采购、分销、仓储、配送供应链协同平台,提升流通效率。支持北渡鱼等本地特色的大型餐饮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推动从以堂食为主的经营模式向中央厨房、预制菜转型。依托赶水草豆萝卜、辣椒、竹笋、生猪、黑山羊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大力培育本地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引导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市区现代综合物流园区、泸州石龙岩现代物流园区、宜宾现代物流产业园等重点商贸物流园区形成物流联盟,构建商贸物流大通道、大通关体系,实现快递物流运输无缝衔接,共同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区域商贸合作,支持成渝地区的大型商贸企业在泰运营。推进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商贸物流融合发展。依托黔北地区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等出境大通道建设,加快南部综合物流园与遵义北部(汇川)物流园区、遵义综合保税区等重点商贸物流园区间联动合作,构建分工有序、合作互补的物流格局,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冷链商品、大宗商品、工业品等商贸产品联运业务,打造辐射黔北区域的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辐射能力,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枢纽。利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集聚两地物流公用信息,实现贸易信息发布、仓配管理、追踪溯源等全过程信息化,强化两地电子商务合作。依托商业资源集聚优势和商业消费基础,大力开展消费促销活动,吸引黔北地区居民来泰消费。强化与主城都市区其他地区商贸物流合作。推动与中心城区、江津、永川、涪陵等地合作,联合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南彭贸易物流基地、果园港物流园区、航空物流园、江津区珞璜工业园、涪陵龙头港物流园,共同做大区域物流市场,共同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依托优势产业基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研究出台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支持政策,完善跨境电商配套建设,促进跨境电商企业集聚,重点引进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在泰设立地区分部和研发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提供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助推本地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做大跨境电商交易规模,适时推进跨境电商示范区创建。鼓励跨境电子商务业态创新,优化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出口业务等模式。支持电商企业建设出口商品“海外仓”和海外运营中心,打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以满足海外需求为引领,引导区内优势企业开展定制化生产。强化跨境电商企业监督管理,推动跨境电商企业经营规范化、管理专业化、物流标准化发展。推动贸易方式优化。做强一般贸易,扩大汽摩、新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等产业出口规模,增加品牌产品出口,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加快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积极争创市级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向品牌、研发、分拨和结算中心等产业链高端延伸,促进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市场采购、保税贸易、租赁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提升外贸出口竞争力。加快推进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建设,主动承接中新合作和中心城区产业转移项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建设,打造网货基地。实施“加快发展直播带货行动计划”,积极发展直播电商,以通惠食品工业园为产业基础,推进淘宝大学O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建设直播短视频企业聚集区,鼓励有条件的镇街在种养殖基地建立电商网点,打造食品产业直播基地。提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引导电子商务企业聚集发展,集聚全区电商优势平台、龙头企业、“小而美”的电商主体、“专精特新”网商群体,构建电商产业发展联盟,完善电商企业技术服务和公共服务体系。延伸电子商务产业链条,支持发展网店建设、营销推广、视频美工和代运营等电商服务业。加快培育电子商务服务型企业,重点培育一批为中小网店开展市场推广、活动策划、文案撰写、图片处理等服务的营运公司和团队,拓展电商代运营、电商咨询培训、电商市场推介等服务,满足不同层级电子商务企划的服务需求。(二)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推进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镇村(社区)电商服务站点建设,促进农村电商三级服务体系全覆盖,依托镇级电商服务站点开展人才培训、市场主体培育、营销活动推广,拓展农村电商服务站点代收代缴、代买代卖、小额信贷、便民服务等功能,推动电商服务站点“多站合一”“一点多能”,培育一批有特色、有产业的电子商务示范街镇和示范村。依托邮政、渝运充分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全面构建以“电商仓储网点为物流支撑、邮车班车为配送主体、社会三方物流为配送辅助、个人自取自送为末端补充”的农村电商公共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农产品物流效率。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体系,提供产品预订、集货仓储、分拣包装、冷链运输等公共服务,打通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渠道,引导农业标准化生产,实现产销有效对接,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率和电商销售比例。利用大数据构建完整的农产品追溯链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建设。加强电商诚信体系建设,推动行业自律,督导平台企业合规经营。到2030年,完成307个行政村电商服务全覆盖。推动特色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行。支持涉农电商平台深耕本地市场、链接城乡,鼓励建立覆盖全时段的农产品体系和线上销售联合体,支持涉农经营者积极拓展网上市场。完善农村电子商务营销体系,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在微信、抖音、拼多多、京东、1688和淘宝等大平台开设或完善区产品专店,丰富菜坝网、红蚂蚁商城等电商消费帮扶专区产品,探索“镇级中心(或基地)+城市社区”的鲜活农产品直配模式,持续开展网销产品和农商互联对接活动,大力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和订单农业,推动本地农特产品网上营销。鼓励电子商务企业拓展农村消费市场,针对农村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消费需求特点,提供满足农村需求的商品和服务,推动生活日用品、电子产品、优质跨境产品下行。激发农村电商市场活力。加快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积极举办“电商千人训练营”等相关培训活动,采取集中培训和送培下乡相结合的方式,为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农产品种养殖大户、乡村民宿业主、村两委班子成员、返乡创业青年等人群,提供从策划、文案、运营、剪辑、包装和销售等方面实用技能,培养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正能量“网红主播”和技术团队。鼓励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发展,支持专门机构或企业对有志电商创业的创业者给予跟踪指导和持续帮扶,对在泰注册并主要通过网络销售本地农副土特产品和乡村民宿等产品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择优给予开办和营销补贴。推动线上线下联动促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办好“菜坝年货美食节”“丰收节”等联动促销活动,以“直播带货”为主抓手,结合农时需求即时开展“送播下乡”活动,将主播送到田间地头开展直播带货,探索“新闻+电商+产业”实践举措。到2030年,新增电子商务企业3000家以上。(三)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电商与商贸服务融合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商务活动深度融合,引导传统商贸服务业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方式,打通线上线下商业销售新模式,建立城乡统筹跨界融合商贸流通体系。大力推动网络零售发展,积极引进大型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在区内建立地区性运营总部和区域性仓储配送中心,推动本地产品和服务网上营销,拓展B2B、B2C、C2B业务,打造产品网上交易专区。鼓励线上实体店通过互联网与消费者互动,发展网络零售商品体验中心。支持大型传统商贸企业网上商城建设,引导商品交易市场向电子商务园区、物流园区转型。创新电商发展新模式。推动“电商+民生服务”融合发展,探索发展“宅生活”“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网约出行”服务模式,鼓励永辉、新世纪等大型商超发展生鲜冷链、熟食热链服务,支持发展肉类生鲜行业垂直电商平台。推动“电商+社交”融合发展,推广“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微信电商”“社区生活管家”等新模式,发展体验经济、社群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型电商业态。推动“电商+金融”融合发展,探索发展线上申贷、线上理赔、征信查询授权、自助放贷等模式,推动区块链在跨境支付、在线支付、保险理赔、票据管理等金融领域的应用。专栏91电子商务重点项目电子商务进村工程:持续做好电商扶贫示范网点提升工作,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社区)服务站仓储库房、食品加工厂房、物流配送点等设施。网货交易基地:位于渝黔农博城,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信息数据、金融咨询、培训交流、资源对接、宣传推介等配套服务,打造电商发展重要载体。一十、打造西部应急保供基地加快应急保供基地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完善粮食、药品等产品流通监管,保障粮食、物资、药品等特殊行业有效供给,逐步形成覆盖重点区域、辐射全区的储备体系。(一)推动应急保供基地建设研究启动西部应急保供产业园建设,重点推动物资生产中心、物资仓储中心、物流分拨配送中心、应急管理培训中心等功能载体建设,积极争取纳入市应急保供基地,打造西南地区国家级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加大重要商品和应急物资储备力度,建设“平战结合”的应急物资采购、配送体系,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对战略物资的巨大需求,防止战略物资供应紧缺、平抑市场价格。增强应急保供能力,高标准建设应急队伍,优化生活物资应急预案,做实应急响应演练,提升应急反应效率和调度水平。巩固完善与周边区县保供协作机制,建立片区联储联保机制、应急商品调运机制和灾害应急预案。(二)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加快建设生活必需品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储备机制,推动区级储备与镇街储备、政府储备与商业库存、实物储备与生产供应相结合。培育一批重点保供企业,采用与大型企业签订应急合同或信息储备等方式的动态储备模式,推进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建立区、镇(街道)、企业三级物资监测网络,完善应急投放网络、各类应急储备物资数据库和监测预警体系,扩大生活必需品、生产资料等应急物资的监测范围。在避险逃生、生存求助、饮用水食品、医用药品等方面科学规划物资储备库,配置各种应急设备,提高应对公共卫生、自然灾害、战争等应急能力。强化储备商品全程监管,保障储备商品质量安全。推进实施“菜篮子”工程,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在“菜篮子”工程中的重要流通节点作用,提升“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能力。(三)加快培育应急产业搭建应急保障智慧管控平台,提升智慧应急设施、设备推广与应用,做到应急保障精确化、智能化、快速化、安全化和高效化。加大医药企业招商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医用药品应急企业,重点生产酒精、纱布卷、消毒纸巾、口罩、医用防护服、护目镜等公共卫生防疫产品。围绕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发展一批专用应急装备企业,积极开发消防、救护等领域应急产品。专栏101西部应急保供基地建设重点项目一西部应急保供产业园:占地1000亩,建设内容包括物资生产中心、物资仓储中心、物流分拨配送中心、应急管理培训中心等,打造西部应急物资产业园。煤炭应急保供基地:拟选址于赶水镇,依托能投集团渝新能源公司闲置场地,研究设立煤炭储存和交易中心,规划占地300亩,承接全市煤矿关停后煤炭储备分拨,建设集仓储、分拨、中转、交易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煤炭储运及应急保供基地。一十一、强化成品油和再生资源体系建设优化成品油网点空间布局,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布局合理、安全运营、功能齐全的成品油保障基地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一)打造区域成品油基地优化成品油网点空间布局。在三江街道、赶水镇新建成品油分拨中心,主要承担成品油的中转、分销、储备等功能。合理布局全区加油站点,规划新建10座加油站,续建4座加油站,待建15座加油站。完善成品油保障体系。落实取消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格审批,强化全区成品油流通事中事后监管。依托成品油分拨中心和全区加油站点,完善成品油库管理,加快构建成品油分销体系,促进成品油批发、仓储、零售、配送有效衔接。扩大成品油消费市场,满足对成品油消费需求,做好扶欢、东溪、丁山、安稳等镇街成品油供应保障,实现成品油零售网络镇街全覆盖。做好渝黔高速等主要干道成品油供应工作,解决周边区县成品油断档、停供、脱销等状况,确保成品油市场稳定供应。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对成品油监管工作,制定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强化成品油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调油窝点、非法油品销售点、非法流动加油罐车、非法储存使用非标准油品、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社会监督,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拓宽公共参与渠道,形成监管合力,增强规划的民主性和可行性。专栏111区域成品油基地建设重点项目一成品油分拨中心:拟选址于三江街道、赶水镇等,规划建设总量为30万至50万吨的成品油分拨中心。建设内容包含金属油罐60至100座(规格5000立方米/座)、输油设备、各类动

    注意事项

    本文(“十五五”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