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做实_ 论文.docx
怎样做好做实"解决问题''教学小学低年级教学“解决问题例谈【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解决小学数学策略开展在整个小学阶段,“解决问题”在数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可以这么说:"解决问题学不好的孩子,数学成绩就不能说很优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平时就要学生在练习"解决问题”题目的时候在想什么?他们的思维过程是否合理?等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怎样才能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关于"解决问题''的内容,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总体教学目标的定位中占据非常重要地位,但是我们现在使用人教版教材中把"解决问题的内容不再是原来的集中安排教学,而是在各个章节中都有体现,而且形式多样。有的情境图的形式出现,信息含量广博,可以拓展地方较多,孩子们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已学过题目,在只改变数据的条件下,能得心应手地去求解。如果稍加改动部分条件,有的孩子们就手足无措。这么彻底要转变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这种现象,我个人认为应当从在低年级开始:就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走好小学阶段数学教材中教学"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一、创设问题情境,找准学生学习兴奋点。在教学中,我认为给学生创设现实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问题获取信息,在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自发地进行数学探究。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问题意识”能驱使人们积极思维。这样的设计安排,能很好地找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觉得自己离知识点很近,学习这些知识是他们自身的需求。这样能使学生在"问题的意识”指引下,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片段一下面是2017人教版一上p46解决问题的教学片断: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兔子吗?看今天老师把小兔请到了咱们的课堂啦!(课件出示左面草地上的小兔图、右面草地上小兔图),这里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我发现了左面草地上有4只小兔,右面草地上有3只小兔。(课件出示大括号把两幅图连接起来)小朋友们有什么要问吗?学生:有,老师那是什么呀?(学生手指着屏幕上的大括号)师:这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新朋友。它是一种符号,叫大括号。还有问题吗?学生:它是干什么的呀?师:猜猜看。学生:我猜是把左面的兔子和右面的兔子连接在一起的。(课件出示:在大括号下面出示"?只)学生主动举手:老师这是什么意思呀?学生:我知道这是要求的问题。是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的意思吗?师:小朋友真聪明,那么这个问题你能求出来吗?本教学内容中编排目的是运用前面教材中学过的"7的认识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教学时我构建了"把小兔请到了咱们的课堂啦!的学生关注点,激发学习兴趣,携手孩子们经历问题形成的过程;启发孩子们观看出示的情境图,引发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孩子们经历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实现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达成。二、组建“解决问题的架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目前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解决问题都是把"数学问题”融入到一个生活环境中去。教材之所以有这样的编排,我们这么多年的课堂实践表明,确实有利于孩子们通过经历观察、思考、探究等多种能力的培养;通过孩子们在课堂的各种交流也有利于孩子们多样性解决问题意识的能力提升。片段二(2018人教版二下p66例6解决问题)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请你仔细观察,照这样摆下去,横线上应该是什么图案?(1)学生:第一个是红心。师:你是怎样想的?生:我发现它是按照一个红心、一个笑脸摆的,笑脸的后面应该是红心。师;你知道下面一幅图中的第11个什么图案吗?出示:生:是红色的小旗。出示:按照上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师: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上面的小旗是按照一面黄,两面红为一组的规律摆的,问的问题是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师:你可以一个人或小组内同伴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它。展示学生的解法:学生1:我发现这些小旗子都是按:黄色、红色、红色,黄色、红色、红色,黄色、红色、红色,黄色、红色、红色,黄色、红色、红色,最后一个是黄色。学生2:生3:操作摆放。上面三位同学的解法是采用写一写、画一画、摆一摆的方法来判断第16面是什么颜色的小旗。下面还有两位同学是这样做的,你知道他们是怎样想的吗?。(出示)生4:1、4、7、10、13、16o学生回答后小结:1、4、7、10、13、16o这种方法是通过观察发现第一面是黄色,第四面是黄色按规律,第七面是黄色只要把前一个数加上3就能知道后面第几面小旗是黄色的。只要不是列出来的数都是红色的。出示:生5:16÷3=5(组).1(面)。第16面是黄色的。师:这个同学是通过哪个数判断的呢?为什么余数是1时就是黄色的呢?学生回答后小结:看来最后一面旗子的颜色是由余数决定的,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图形的颜色。回顾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到了几种好方法,谁为大家说一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想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系统一致行动,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动嘴讲话、动手操作、动脑分析。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与合作交流融合的方式,先是激发孩子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继而引发他们自主探究,最终解决问题。目的是在孩子们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采用不同办法,实现了策略上的交流。)三、注重思维习惯培养,理清解决问题的条理。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孩子们在列式时,常把条件中的数抄错,或者列式顺序颠三倒四,把计算结果的单位写错,更有在所给条件多时,不知道如何列式的现象。分析其原因那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条理性不清晰造成的。因此在低年级段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条理,着眼于学生思维习惯培养。片段三;(2018人教版二下p53例4解决问题)出示:教材中例4的主题图师:同学们,你们从图中你看出了哪些数学方面信息?生:我知道了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还知道已经烤了36个,师:你从哪里获得的这些信息?学生指着情境图说:从上图中的方框里小文字里呀!师:哪位小朋友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都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的是什么问题呢?师问:咱们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我们试想一想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生1.要知道一共要烤了多少个和烤过多少个。生2:要知道一共要烤了多少个和每次烤几个。生3:要知道还剩多少个和每次烤了多少个。师:同学们告诉我们要知道的条件很显然不尽相同,现在想一想,这三个同学告诉我们的条件都能求出剩下的还要烤几次吗?为什么?生:不能,我觉得第一个只能求出还剩下多少个?第二个只能求出一共要烤了多少次?第三个能求出剩下的还要烤几次。师:要知道还剩多少个和每次烤了多少个的两个条件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生:每次烤几个告诉了,还剩多少个没告诉。师:所以第一步要先求什么?怎样求?生:第一步要先求还剩多少个,用一共减去已经拷过的。师:哪位小朋友能完整地把自己的解解决问题想法说一说听一听呢?反思:通过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到你从哪里获得的这些信息、,到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再到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等问题的导引中可以看出,此教学的主旨是使学生经历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时间。同时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体会了有序思维的好处;强化了对思维的养成性的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一定得到明显提高。四、传授分析技能,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低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年龄特征和思维能力延展度的限制,往往对题意的理解和数量关系的把握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表现为不知从何下手,针对题目中所给定的条件,不能进行有效组合,更谈不上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这时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去训练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传授分析技能的主要做法。1、教会学生读的技能。要求学生读后,用笔画出文中关键词。向学生提出:你知道什么?那些地方没有明白?在学生读题的过程中,我常常鼓励学生:看谁从题目中获取的数学信息多?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低年级解决问题的题目条件相对较少,教师指导学生把所知条件结合分析,求出那些问题,帮助学生积累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的意识,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等方法来寻找数量间关系。4、寻找数量关系,可以借助线段图,利用线段图,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和分析紧密联系、相互依存,提升综合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在小学教学低年级段的解决问题中,要根据新课程目标理念,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经历问题解决过程,做好做实"解决问题''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