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乡村振兴情况汇报.docx
加快乡村振兴情况汇报近年来,XX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来XX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扎实推进五大振兴提速增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先后荣获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国家制种大县、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XX省乡村振兴先进县等国省殊荣。今年前三季度,实现GDP161.93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农业总产值43.18亿元、增长4.5%;一产增加值29.15亿元、增长4%,增幅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坚持系统谋划,构建长效机制高位推动。一是层层压实责任强推进。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双组长”制,健全区、镇、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机制,先后召开推进会、专题会等系列会议10余次,研究部署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组织建设等工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做深做细。二是巩固脱贫成效筑根基。聚焦"一超两不愁三保障三有”,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1+N”衔接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6000余名财政供养人员对口帮扶,全区无一人返贫致贫。三是加强督查考核促落实。落实落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条硬措施”,完善责任分工、工作保障、督促检查、考核评价、问责奖惩“五大长效机制”。采取“季督查、年比拼”方式,评出“三佳”“三差”乡镇和部门,倒逼工作落地落实。二、突出“四个优先”,强化要素配置促进发展。一是优先保障资金投入。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的资金多元投入机制,强化涉农项目资金和财政资金整合,撬动社会资本更多向农村流动。今年本级预算支持乡村振兴实际投入4.45亿元,占上年度预算执行数的82.32%,高于标准XX.32个百分点,整合资金30亿元,撬动民间和社会资本约40亿元。二是优先保障土地使用。完成片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内设“助力片区乡村振兴”专项章节,全区29.12%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住宅建设。加强耕地管护,深入开展“摞荒地”治理,1至10月,全区耕地净流入411亩。三是优先保障队伍建设。实施“翱翔”“英才”“育才”等计划,持续推动“一懂两爱”人才培养,400名干部充实到乡村振兴一线,累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6万余人、高素质农民2400余人,评选表扬“农业菁英”“创业菁英”等涉农人才80名。四是优先保障公共服务。稳步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区法律服务站覆盖率、法律援助率均达100%;小学、初中优质均衡资源配置差异系数分别低于标准0.15、0.26;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71.31%;救助困难群众10.2万人次。三、聚焦“五大要求”,夯实基础工作提升质效。一是聚焦产业兴旺,全力推动农业高效发展。深入实施“三品”工程,梯次建设IO个现代农业园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3.87万亩,全年粮食产量、生猪出栏分别达26.7万吨和20.4万头;中药材、魔芋等特色优势产业面积达到45.5万亩、产值35.67亿元,优质粮油产业园获评省三星级园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XX1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38家,“XX魔芋”“XX菜王”等品牌享誉全国。二是聚焦生态宜居,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行政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率和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100%、90.6%和98.5%,建成“美丽XX宜居乡村”达标村95个,XX成功入选第四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桑枣镇齐心村获评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化肥农药连续五年负增长,粮油园区建成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化肥农药双减集成示范区。三是聚焦乡风文明,着力提升乡村文化内涵。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品牌打造,建成村(社区)书屋151个,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开展“文艺轻骑兵文化惠民村村行”等文化活动100余场次,惠及群众28万余人次,建成区级及以上文明村镇93个、占比达到73.2虬XX“XX评书”入选全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塔水镇入选全省第二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乡镇。四是聚焦治理有效,持续促进基层和谐稳定。严格村“两委”班子选任,全面推行村常职干部提级备案管理,“一肩挑”比例达到99.1%,“对账实操”基层党建绩效管理模式入选全国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深化“微治理消消乐”“红色蒲公英”等志愿活动,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半小时,调处圈,农村可防性、群众信访案件下降15%,连续4年评为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县。五是聚焦生活富裕,不断提升群众福祉水平。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水电信网覆盖率、行政村通客车率均达100%,XX作为全省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创建。深入实施村集体经济“消薄”行动,投入4000余万支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17个村。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8万余元,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四'强化改革创新,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能。一是拓宽人才集聚渠道。结合区情实际和基层人才建设需求,分类探索建立以选调生、年轻干部和农民工为主体的人才培育培养模式,选调生“三派三育三激励”模式,年轻干部“四链”成长模式,农民工服务保障“133”工作法等经验做法,分别在国家相关部委、全省刊载推广。二是深化农事综合服务。针对农户储粮设施简陋、农村土地分散化碎片化、农业机械化率较低等短板,探索推行“粮食银行”“土地银行”“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XX农业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模式,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土地银行”经验做法被央视新闻调查专题报道43分钟。三是探索要素服务保障。针对乡村产业不成规模、基层治理基础薄弱等问题,采用“片区化”模式,整合区域要素服务资源,推动特色产业抱团发展、乡村治理融合发展。“村级片区大党委”、农村司法体系“片区化”模式等相关经验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下一步,XX将以此次“回头看”考核为契机,严格按照考核组的工作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聚焦乡村振兴总方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五大振兴”,努力为推动XX再上新台阶贡献更多XX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