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策略》 论文.docx

    • 资源ID:1826553       资源大小:12.6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策略》 论文.docx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策略探究摘要: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并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学生后续的诸多学习皆需要运用到乘法分配律。本文以小学乘法分配律这一重难点教学内容作为立足点,多元化探究其教学策略,先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初步建立模型,再借助乘法的意义深化理解本质,并联系旧知,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直观领会乘法分配律,最后通过拓展训练,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关键词: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建模;意义;数形结合引言:乘法分配律是将加、减法与乘法相结合的一种算法,指两个数的和或差与另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减。学生往往难以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尽管在课堂中似乎听懂了,课后实践起来情况也不太乐观。基于此,针对乘法分配律这一重点难点知识,探索相应的教学策略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的重任。一、从生活实际出发,初步建立模型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中设计了植树节学生植树的情境图,根据情景图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植树活动?学生观察情景图可以知道:参加植树活动的同学一共有25组,每组有4名同学挖坑、种树,还有2名同学抬水、浇水。根据以上数据信息,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一式:25x4+25x2;二式:(4+2)x25。并且能说明算式的含义,一式是先分别算出种树和浇水的总人数,再相加就是参加植树活动的总人数。而二式则是先求出每组的人数,一共25组,再乘以25就是总人数。课上及时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得出相等关系。借助情景教学使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建立模型,再通过举例论证,进而归纳概括抽象出算法公式:(a+b)×c=a×c+b×co整个过程/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理解算理,而不是让学生简单计算式子的左右两边得出相等结果,然后机械的记忆公式。教材中还安排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如图2)o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该问题,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二、立足乘法的''意义,深化理解本质运算定律的主要作用是能够使运算变得简便,学生在初步学习乘法分配律时,练习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a+b)Xc=(a×c)×(b×c)或(a+b)c=ac+b等。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意义,只在机械记忆和模仿层面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立足乘法的意义,帮助学生深化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学生在二年级开始学习乘法时,就已经初步感知了乘法的意义。四年级教材中给出了定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乘法的意义为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做了很好的铺垫。其实学生在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内容学习中,已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来计算。在计算14X12时,根据算理先算14X2=28,再算14X10=140,最后把两次乘得得积相加。其本质就是把求12个14的和,拆分成先求2个14的和加10个14的和。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理解25×(4+2)就表示(4+2)个25的和,25×4+25×2就表示4个25的和再加2个25的和。两个式子都表示6个25的和,直接判断出它们的结果相等。这样简单易懂地让学生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推广到小数和分数中,当学生遇到,如:99×0.25+0.25的计算时,学生就能根据乘法的意义理解为99个0.25的和再加1个0.25,实际就是求100个。25的和,即:99×0.25+0.25=(99+1)×0.25o再如:计算202IX时,根据乘法的意义可以看做求2021个的和,就相当于2020个再加一个,即:2021x=2020x+从而使计算变得更加简便。三、联系旧知,寻找结构原型,小学数学课程的设计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各个章节的内容互相衔接、由浅入深、由易至难,基于此,对于乘法分配律的学习可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逐步探索新知。一来,起到巩固旧知的效果;二来,让学生了解课程间的递进性,感受运用已有的知识探索新知的过程,无形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即将两条长与两条款相加,可以先算出一组临边的和乘2,即(a+b)X2;也可以分别将长与宽乘2再相加,即2a+2b0可以得到(a+b)2=2Xa+2×b0通过回顾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借助旧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结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融入买卖问题、行程问题等帮助学生寻找分配律的原型,让学生充分感受乘法分配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四、数形结合,直观理解乘法分配律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乘法分配律的内容与几何图形结合在一起,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生长点,结合实际问题,将几何知识与代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直观理解乘法分配。如下图中练习:李奶奶家有A,B两块长方形菜地如下图,她打算在A中种白萝卜,B种红萝卜。请问:李奶奶一共种了多少平方米萝卜?结合图,学生容易发现两种解题思路,可以分别求出A,B块地的面积,再相加,即:aXc+bXc。也可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直接求出整块菜地的面积,即:(a+b)×co因为整块菜地的面积大小是不变的,所以a×c+b×c=(a+b)×co利用图与式相结合,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结构模型。五、拓展训练,发散学生思维数学是一门注重实操性的课程,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听懂课堂知识点仅是学习的基础,学会解题才是关键。课堂同步练习不仅起到巩固学生新知、促进学生思维拓展的作用,也能进一步反馈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或容易混淆的概念等,便于教师及时的纠错和指导。在学生掌握基础的乘法分配律运算方法后,要进一步加强训练的难度,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活用知识的能力,使得课堂练习更具挑战性,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例如:“25X20.4=?”这样稍微具备挑战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联系所学习的乘法分配律知识,仔细观察题目中的数字特征并进行分析,启迪学生将分配思维应用其中,将“25X20.4化成25x(20+0.4),如此一来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更简便的计算了。有一些题目是要进行转化之后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运算的,例如:5.8×24+58×6.6+0.58×100这类题目就需要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有敏感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观察,找到相似的数字结构,再根据积不变规律将原式转化成''5.8乂24+5.8乂66+5.8乂10然后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针对一些易错的题型,需要强化训练,如:6x9x(+),有部分学生会错误地将6单独与相乘,将9与相乘,然后相加结果为1。教学时让学生进行巩固训练时,就需要多设计一些各种乘法运算定律结合使用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对比感受它们之间的不同,从而更加透彻理解乘法分配律。六、总结乘法分配律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知识,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让学生更好地消化相关的运算法则,教师必须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抓好课堂宝贵的四十分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课堂的价值。贴切生活实际,初步建立结构模型,立足基本概念,以旧知作为切入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直观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最后再通过逐层深入的练习不断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度,巩固新知,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熟练度,不断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懂弄通乘法分配律,实现难点知识的成功消化。参考文献吕琦.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探究几小学教学研究,2011(1):52-54.2张俊强,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几探索篇教学研究,2011.3黄小琳,乘法分配律的教学策略探究几科普童话,2018(34).

    注意事项

    本文(《乘法分配律的教学策略》 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