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项目总体实施方案.docx
家和领导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最终形成县长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项目(20212030年)总体实施方案正式成果资料。第1章基本概况1.1 自然地理概况。县处于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位置,是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旅游目的地。位于市东北部的三峡库区腹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4'32”至109o14'5's北纬30。35'6”至31o26'30"o东连奉节县,西界万州区,南与湖北省利川市毗邻,北与开州区、巫溪县接壤。县城西距主城区公路里程310千米,东距湖北宜昌市区水路里程291千米。全县幅员3636平方千米。县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向山地过渡地带,南北长99.5千米,东西宽70.2千米。地势南北高、中部低,由南、北向中间倾斜,北部边境云峰山为大巴山余脉,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主峰野猪槽包海拔1809米,为县内最高峰。最低点在龙洞乡与奉节县康平镇交界处的拖板,2006年前枯水季节海拔108米;2006年6月三峡工程11期蓄水后,最低海拔156米。主要山脉有云峰山、七曜山、方斗山、无量山、杉木尖山。平坝一般为洪积坝、冲积坝和剥蚀堆积坝,以及一些山间小盆地,有路阳坝、桑坪坝、鱼塘坝、九斤坝、军家坝、农坝等,面积35平方千米,分布在路阳、江口、农坝、桑坪、龙角镇等。丘陵面积106.3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双江街道、人和街道沿长江一线及耀灵镇至万州区白土镇,泥溪镇等地。低山分布在长江及其支流两岸。中山分布在县境南北两端。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长江、汤溪河、澎溪河、磨刀溪、长滩河将县境分为六大块,呈现"一江四河六大块,七山一水二分田"地貌特征。县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冬暖夏热,多伏旱多秋雨,立体气候显著。年均气温18.4,年均降水量1165.8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497.3小时。1.2 社会经济概况。1.2.1 行政区划与人口。县辖31个镇、7个乡、4个街道,98个居委会,380个村委会。2020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33.1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87.36万人,城镇人口45.7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5,人口密度366人/平方公里。1.2.2 国民经济。2020年,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62.59亿元,比上年增长2.6%o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5.72亿元,比上年增长5.3%0第二产业增加值180.37亿元,增长2.3%,其中工业增加值87.66亿元,增长0.2%;建筑业增加值92.72亿元,增长4.7%o第三产业增加值216.49亿元,增长2.1%o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2:39:46.8。全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06.49亿元,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51.81亿元、5.21亿元、42.30亿元、2.44亿元和4.73亿元。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65.81元,比上年增长8.1%o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74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75元,增长8.4%o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4,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278.84元,比上年增长9.8%o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535.09元,增长9.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731.69元,增长8.3%。积67.9759万亩,非林地34.5465万亩;森林资源一张图地类总面积为102.5002万亩,其中林地75.9059万亩,非林地26.5943万亩,一张图行政界线外0.0224万亩。国土三调林地中有7.3882万亩在森林资源一张图中为非林地,0.0196万亩在一张图行政界线外。非林地中有15.3376万亩在森林资源一张图中为林地,。.。028万亩在一张图行政界线外,详见下表,各乡镇详见附件3o表2-1国土三周侬谢林资原一张图侬段t喙计表单位:万亩统计单位三调地类森林资源一张图地类一张图行政界线外合计林地非林地项目区合计102.5225102.500275.905926.59430.0224林地67.975967.956460.56827.38820.0196非林地34.546534.543715.337619.20610.00282.2绿化空间分析。按照长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相关技术要求,通过对项目区国土三调地类和森林资源"一张图地类叠加分析,各营造林类型理论空间详见下表:表2-2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½住诃来阚表单位:万亩类别营造林类型建设任务空间来源地类理论空间面积备注森林数量合计40.0351.39退耕还林0.6三调旱大于25度1.142.1三调森林资原"T三"同为旱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速,国家对耕地红线保护政策下进一步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非粮化"政策,可供林业造林绿化用地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加之林、农生产争夺种植用地空间现象普遍,林农用地矛盾比较突出,可供成片植树造林绿化用地空间不足,新增森林数量提升空间小、压力大。根据县国土“三调”数据,项目区扣除永久基本农田后的幅员面积为87.8871万亩,其中林地面积64.1678万亩,非林地面积23.7192万亩(茶园0.0175万亩,公园与绿地0.2466万亩,果园4.9059万亩,其它园地0.01万亩,其他草地0.1979万亩,旱地9.2336万亩,水田1.0642万亩,其他8.0434万亩),在非林地中通过造林补贴、退耕还林、国土绿化提升行动、三峡后续等工程和项目的实施已为林地11.7695万亩,现可用于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的25度以上坡耕地仅有0.89万亩,且均呈零散分布,详见附件4。1.1 .2森林总体质量不高。项目区现有针叶林总面积为33.72万亩,占有林地的65.1%,主要为人工柏木纯林和马尾松纯林,森林纯林占比大,林相单一,林层结构简单,森林景观效果不突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防灾减灾功能不强,森林总体质量急需进一步提升。1.2 .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任务重。项目区内现有马尾松林和人工柏木林受松材线虫病和柏木叶蜂病危害较为严重,防控任务重,尤其是松材线虫病防治,近第3章总体思路3.1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好用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两化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保护耕地与造林绿化、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统筹结合起来,整体谋划一江四河两岸生态廊道建设,着力增加江河两岸植被覆盖,丰富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增加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经济效益,提升益林、护山、固土、涵水、拦污、维护生境等生态屏障综合功能,有力推动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重要的生态支撑。3.2 编制依据。3.2.1 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1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年);2 .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3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1.Y/T16072003);4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5 .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15);6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1632018);7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1.Y16902017);8.三三三三三IiO嚼辄螭(GB264242010);9.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程(1.Y/T317920203.2.2政策文件。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9号);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4号);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号);4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匿鲂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20137号);5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工作的通知(工作通知2021434号);6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林生发2018I1.1.号);7 .松糊虫戢国瞭木g理办涉(林铉2018117号);8 .长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技术导则(渝林生202111号);9 .防护林造林工程?蝴SW箭示(林规发201658号);10 .市林业局关于印发长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营造林市级、国家级补助测算标准的函(渝林函2021123号);11.市农村四旁"植树农田林网及特&经济林改造国家榔U规定酬林培S主要技*及管?聊定(渝林造(201824号X323其他成果资料。1 .县国土"三调"成果资料;2 .县新一轮退耕还林成果资料;3 .县2020年林地变更数据库。3.3 基本原则。尊重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遵从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落实保护优先、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一一保护生态,保障民生。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高度关注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引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切实保护江河岸生态环境。统筹推进,注重实效。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良种良法、加强城乡统筹、区域协同,推动绿化与美化、生态与产业、林相与品相相结合,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实施,强化政策保障,创新完善机制,加强科技支撑,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工作。3.4 建设目标。第4章实施范围与空间布局4.1 实施范围。县"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项目规划实施范围主要是县域的“一江四河"即长江干流、澎溪河、汤溪河、磨刀溪、长滩河,两岸第一层山脊线(或平缓地区江河两岸外100O米左右)范围内,面积102.5225万亩,涉及28个乡镇(街道)和3个国有林场。4.2 空间布局。根据长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渝府办发2020137号)"三类""四带”指导原则和充分发挥好规划管控引领作用,按照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三位一体的空间规划一张图,构建农业生产空间、城镇建设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协调统一的空间规划管控体系要求。结合县"一江四河"两岸第一层山脊范围内生产、生态、生活空间以及区域地形地貌、土壤、绿化现状等实际情况,总体空间布局概括为:一区一廊两带多点"一区":高品质城市生态区。依托滨江、滨河资源,结合公园城市核心区建设十大行动,以环湖绿道、数智森林小镇、滨江公园、人和工业园区,盘龙南滨路、黄石高铁站及成周为重点,内主要城市链接点、特色村庄示范点、景区、亲水岸线、交通要道等重要生态景观区域节点,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四旁”植树、景观示范林建设、建成区绿化美化等类型营造标准产业园、花卉景观园、彩色森林景观园等具有库区特色、示范带动效应的示范点(片、带),建成乃至全市"两岸青山千里林带靓点。云阳县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项目总体布局图M僧单仲.,庆#业园林I科华电公E制图时间I2021制月(4)造林密度。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工程人工造林初植密度标准的通知(林造发20049号)要求,结合县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各树种造林密度和株行距。(5)清林及整地。清林采用全面清林方式,清除栽植区内的灌草杂物,并将其归拢清运,及时处理,以防止病虫害滋生。整地全部采取穴状整地方式,穴的规格:经济树种整地规格为60厘米又60厘米义50厘米,生态树种整地规格为40厘米x40厘米x30厘米。(6)造林时间及栽植技术。造林时间为每年春秋季,栽植苗木时,要做到根舒、苗正、分层踏实。苗木入穴扶正,先填表土后填新土,分层压实后,深栽510厘米。穴面覆一层松土,使其略高于地表,并形成兜状,以利积蓄雨水。(7)苗木规格与质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和市地方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B50T2062005)的标准执行。一是要求所有苗木达到苗木质量分级I、11级苗的标准;二是要求苗木植株健壮,苗干通直圆满,色泽正常、充分木质化、无损伤、无病虫害。(8)幼林抚育管护。为确保造林成效,造林后3年内应进行幼林抚育,每年的413盘龙街道54434114132914平安镇105982423515隈乡1784149329116栖霞镇7987019717青龙街道2125188723818渠马镇106010025819人和街道91967211198520双江街道11521145721双龙镇52130221922水口镇830823723外郎乡81261619624新津乡8697917825堰坪镇104010112926养鹿镇1996877111927云安镇165698866828镇8647511132.技术方案。(1)项目组织。县农业农村委员会牵头组织实施,结合年度规划下达任务,编制年度施工作业设计说明书(或年度实施方案带作业设计),指导种植结构调整新(改)造林建设的施工与管理。(2)地类选择。依据三调耕地、林地、园地等地类认定标准,优先选择种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低的园地和旱地,旱地按照耕地坡度由高到低顺序依次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3)技术措施。新造。按照经果林标准化园的建设相关技术规定和长江段两岸表5-3农田林网和农村“四旁"植树建设任务一览表单位:亩序号乡镇(街道)20212025年序号乡镇(街道)20212025年1巴阳镇70015普安乡7502宝坪镇100016栖霞镇7503凤鸣镇100017青龙街道14504高阳镇150018渠马镇8505故陵镇75019人和街道16506红狮镇70020双江街道12007黄石镇80021双龙镇5008江口镇115022水口镇5509龙洞镇55023外郎乡55010龙角镇105024新津乡50011南溪镇195025堰坪镇50012泥溪镇50026养鹿镇85013盘龙街道135027云安镇85014平安镇65028镇7002.建设思路。农村"四旁"绿化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绿化美化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着力推进农村"四旁、水系及交通绿色空间提升,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建设生态型的绿色新农村。农民房前屋后植树应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农村道路两旁、塘库堰周围及村镇周边植树由村社统筹组织。“四旁"植树应选择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较好,基层组织保障有力,群众积极性高的乡积极性高的乡镇(街道)有关社居,同时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重点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及绿色新村建设等相结合,实行整村整体推进。5 .树种选择。农村四旁”植树应根据空间状况,选择既有景观价值,又要体现经济价值的观赏树、传家树。主要栽植珍贵树种、彩叶树种、观花树种、木本油料(香料)等有生态、经济、景观价值的树种(如桢楠、红千层、桂花、黄葛树、樱花、香樟、玉兰、蓝花楹、紫薇等I6 .面积折算。农田林网和农村"四旁植树栽植乔木树种按株折算造林面积,乔木生态林树种按每60株折算1亩,经济林树种按每42株折算1亩,大径竹每33株折算1亩。灌木生态林树种和藤本植物不纳入折算造林面积。7 .造林技术措施。参照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造林作业设计规程M1.Y/T16072003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贸GB6000-1999长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等规程规定,编制年度造林施工作业设计说明书(或年度实施方案代作业设计8 .示范点(带)建设。主要与乡村振兴示范村、绿色示范村建设相结合,打造庭院绿化和乡村道路绿化示范点(带I庭院绿化示范点:在房前屋后和村镇旁种植"风景树""传家树"摇钱树,形成院内有花、屋外有果"的庭院环境。一方面,应以农户庭院为单元,所有可绿化部位实现绿化美化,村民房前屋后见缝插绿,打造"小花园""小竹园""小果园"。另一方面,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大力开展庭院经济林果种植,在绿化庭院的同时增加群众收入。乡村道路绿化示范带:乡村道路绿化主要是结合沿线村庄风貌改造,基于诗画田园的特色,区别于常规的列植乔木的方式,着重通过孤植、丛植、点缀彩叶乔木或开花乔木的方式,致力于突出视线的通透性、开敞性,借助周边农田景观带,营造饱满的画面感,尽显乡野风貌。示范带建设重点是对新建乡村道路两侧进行全面的绿化、美化、花化,运用空地补绿、主题花卉带、营建2-5米的防护林带等多种形式,建成风景如画的乡村景观廊道。9 .1.4疏林地和未成林地营造林。1 .建设任务与布局。建设任务1.O万亩,主要布局在堰坪镇、普安乡、红狮镇、故陵镇、镇等24个乡镇(街道林场。牵头部门:县林业局,配合部门: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实施单位:各有关乡镇、(街道)表54疏林地和未成林地营造林建设任务一览表序号乡镇(街道)20212025年序号乡镇(街道)20212025年1巴阳镇18313普安乡1372宝坪镇184114栖霞镇1813凤鸣镇4215青龙街道644高阳镇119016渠马镇3835故陵镇27117人和街道1066红狮镇30818新津乡1317黄石镇25819养鹿镇11278龙洞镇4220云安镇449龙角镇134721镇52710南溪镇29422四十八槽林场4111盘龙街道15823江南林场9012平安镇5224长江林场11832 .地类选择。选择郁闭度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0.2的林地及造林成效验收后保存株数大于等于造林设计株数80%且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和采取封山育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后,不超过成林年限,天然更新等级中等以上,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3 .营造林技术措施。(1)疏林地营造技术措施。疏林地树种多呈散生、群生、簇生,且萌生木较多;林相杂乱,乔灌、老幼混生,杂草、藤蔓较多;林间空地较多等特点,以补植补造为主。清杂:按"砍灌留乔,砍老留幼,砍劣留优”的原则清杂。5.1.5宜林地造林与灌木林地培育。1.建设任务与布局。建设任务0.8万亩,主要布局在宝坪镇、故陵镇、龙角镇、养鹿镇、红狮镇等14个乡镇(街道X牵头部门:县林业局,实施单位:各有关乡镇(街道),有关单位表5-5宜林地造林与灌木林地培育建设任务一览表单位:亩序号乡镇(街道)20212025年序号乡镇(街道)20212025年1宝坪镇34858平安镇3052故陵镇4299普安乡6543红狮镇33610渠马镇3334龙洞镇30211新津乡1555龙角镇36712堰坪镇7706南溪镇8513养鹿镇3337盘龙街道14514镇3002.地类选择。选择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沙荒地和坡度小土质相对好的灌木林地块开展植树造林。3 .树种选择。按照适地适树"原则,主要选择具有抗干旱、耐瘠薄特性树种,主要树种以柏木、黄柏、香樟、桢楠、黄连木、复羽叶栾树、水杉、枫香、木荷、笋竹等为主。4 .苗木要求。优先使用轻基质无纺布苗提倡使用2-3年生合格容器苗,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可选择1-2年生合格容器苗;生态乔木类11泥溪镇13423云安镇63912盘龙街道4524镇1745 .地类选择。主要选择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它副特产为主要经营目的、树种为经济林标准的灌木林地块和符合岩溶地区专门用于水土保持防护用途的灌木林。6 .培育方式。(1)树种为经济林标准的灌木林。因各种原因死亡的树木,采取补植补造,补植补造整地、打窝、苗木栽植及初植密度按照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相关规定执行。因品种退化,产品类型和质量已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经济林,采用高接换种改良品种。因遭受病虫侵害的及时进行有效防治。对现有未成林特色经济林进行松土、除草、施肥、疏伐、修枝整形等后期管理。补植树种尽量选用产量高、质量优、效益高,并通过我市审(认)定的优良经济树种。苗木尽量实行就地育苗、就近造林、定向培育,也可以公开招标从市场采购。尽量选用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苗,以2年生I级苗为主,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2)符合岩溶地区专门用于水土保持防护用途的灌木林。封山育林: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相关林业工程,采取封山育林方式培育灌木林地,以自然修复的方式提高其覆盖度。序号乡镇(街道)合计20212025年20262030年总计800080001宝坪镇3503502凤鸣镇3203203故陵镇1901904红狮镇7617615龙洞镇8028026南溪镇97977普安乡2092098栖霞镇3613619青龙街道1034103410双江街道61361311新津乡2193219312龙角镇20020013镇24324314黄石镇6276272 .地类选择。选择有林地、竹林地、城镇建成区滩涂地和其他可绿化地块的宜林地等,通过多树种立体配置,提升生态景观,增加森林季相变化观赏性。3 .树种选择。主要围绕体现森林季相变化、提升森林景观价值、增加生态效益等进行树种选择与配置,规划拟选树种黄棉、黄葛树、桢楠、樱花、红枫、黄连木、枫香、含笑、银杏、玉兰、鹅掌楸、紫荆、紫薇、复羽叶栾树、蓝花楹等。灌木、草本植物选择具开花、结果植物为主。4 .营造林方式。建设任务25.38万亩,主要布局在长江林场、四十八槽林场、龙角镇、盘龙街道、青龙街道、镇、栖霞镇等31个乡镇(街道林场。牵头部门:县林业局,实施单位:各有关乡镇(街道国有林场表5-8森林抚育建设任务一览表单位:亩序号乡镇(街道、林场)合计20212025年20262030年总计2538001035001503001巴阳镇386038602宝坪镇8150400041503凤鸣镇7671361340584高阳镇170624000130625故陵镇200924000160926红狮镇197619767黄石镇8898400048988江口镇6644300036449龙洞镇116223000862210龙角镇1814830001514811南溪镇1997140001597112泥溪镇1076107613盘龙街道96833000668314平安镇2453245315普安乡49403000194016栖霞镇95714000557117青龙街道3163316318渠马镇56103000261019人和街道52893000228920双江街道11971197的森林情况灵活掌握,要充分考虑生态景观、珍贵大径材培育等多方面因素综合选取目标树。4 .补植地块及树种选择。补植是在郁闭度低的林分,配置在林隙、林窗、林中空地等,或在缺少目的树种的林分中,在林冠下或林窗等处补植目的树种,是调整树种结构和林分密度、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的一种抚育方式。用材林选择材质好、生长快、经济价值高乡土树种为主,生态林选择大径材、寿命长兼以彩叶、观花兼顾的乡土珍贵树种进行补植。5 .技术措施。按照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151森林抚育检查验收办法(林造发2014140号I长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技术导则等规程规定,编制年度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说明书(或年度实施方案代作业设计6 .2.3低效林改造。1 .建设任务与布局。建设任务1.O万亩,主要布局在栖霞镇、江口镇、镇、人和街道、巴阳镇、青龙街道等26个乡镇(街道牵头部门:县林业局,配合部门:县农业农村委,实施单位:各有关乡镇(街道)表5-9低效林改造建设任务一览表序号乡镇(街道)合计20212025年20262030年总计10000100001巴阳镇7197192宝坪镇5335333凤鸣镇2372374故陵镇2182185红狮镇118411846黄石镇777江口镇1921928龙洞镇6116119龙角镇78878810南溪镇20920911泥溪镇101012盘龙街道22522513平安镇1127112714普安乡55455415栖霞镇30030016青龙街道444417渠马镇7718人和街道15115119双龙镇212120水口镇202021外郎乡212122新津乡1210121023堰坪镇5524养鹿镇474725云安镇535326镇151115112 .改造对象。一是由于树种或种源选择不当,未能做到适地适树或其它经营管理措施不当,造成林木生长衰退、地力退化、功能与效益低下,无培育前途,生态效益或生物量(林产品产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的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二是由于树种、立地条件因素,无法达到预期经济指标的经济林。三是由于品种老化或品种质量差,需对现有品种进行优化的经济林林分。四是由于经营管理等原因造成产量低下的经济林林分。3 .改造方式。一是对有目标树种天然更新幼树幼苗的林分,主要为生态地位重要、立地条件差的退化次生林可实施封育改造。二是对郁闭度低于0.4的低效林可实施补植改造。三是对轻度退化次生林、经营不当人工林和严重受害人工林实施间伐改造。四是对重度退化次生林和严重受害人工林可实施调整树种改造。五是对严重受害人工林可实施更替改造,更换树种造林。六是由于树种、立地条件因素,无法达到预期经济指标的经济林,可实施树种更换、高接换优、品种改良、农林复合经营,提高单位面积经济价值。七是由于品种老化或品种质量差,需对现有品种进行优化的本项目将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库区旅游观光,开展农村"四旁"植树、景观示范林等建设,实施后,将形成以森林组团和生态廊道为主的森林网络系统,建成一批特色经济林、景观示范林,确定一批森林小镇、森林人家和生态文化村,加快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美化城乡面貌的同时,改善人居环境。4 .3.2提高公众意识,传播生态文明。在本项目的实施中,加大公众对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必要性、迫切性的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认知,唤起公众全民参与保护长江的意识与激情,投工投劳到项目建设中。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生态景观、生态产业、生态防护为重点,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弓I导人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意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关注森林、支持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加快推进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步伐。5 .3.3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本项目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部分农户退耕还林后停止耕种,腾出劳力从事副业生产等多种经营和外出务工。同时,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力从事苗木培育、植树造林、抚育管理等生产活动,为社会尤其是广大农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按照每10亩增加一个就业人数计算,可增加就业人数4万余人。第9章保障措施9.1 加强组织领导。把"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纳入全县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工作重点内容,全面推行"林长制""河长制,压实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明确职责任务。严格年度目标和任期目标管理,完善细化配套政策措施,实行目标、任务、资金、责任、考核五到”乡镇(街道)林场,确保规划建设任务全面完成。9.2 落实用地和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和市支持,进一步优化长江两岸基本农田布局,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植树造林空间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各类园区绿化用地和农村"四旁"土地,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适地适树种植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果林,切实破解生态修复任务重与绿色生态廊道空间不足的用地矛盾。积极争取国家三峡后续、天然林保护等重点项目支持,除市财政奖补资金外,县级财政要统筹使用生态转移支付、森林植被恢复费返还资金等确保"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资金足额到位。9.3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和政策制度,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广营造林栽培、特色经济林复合经营、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科技新技术运用,筛选出一批适宜不同区域的营造林技术模式。加大森林火灾、松材线虫病、柏木叶蜂等有害生物灾害防控、森林旅游康养等实用技术运用。加强林木良种选育和保障性苗圃建设,做好种苗生产和调剂,严格使用良种壮苗,良种造林,实行种苗管理"一签两证"制度。县农业农村委、县林业主管部门要选派农林科技人才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开展技术指导,加强种植技术、良种选育、科研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9.4 强化机制创新。建立先造后补、以奖代补、购买服务、赎买租赁等机制,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将长江两岸和深度贫困乡镇符合条件的造林地优先纳入林票交易,切实增加林农收入。逐步调整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约束征占用林地的行为,增强集约使用土地意识。积极稳妥开展"三变"改革,建立健全"三权分置”运行机制,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参与长江"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的积极性,促进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探索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等方式,建立公司连接农民的利益机制,形成长效运行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在生态区位重要、脆弱敏感地区开展非国有林生态赎买机制试点。9.5 推行项目监理制度。推广实行项目监理制",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旁站式监理,是提高造林质量,实现"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必要保障,项目建设单位按规定加强项目建设监管,确保达到项目建设绩效。9.6 加强考核与宣传。加强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作考核,建立完善工作督查、情况通报和考核结果运用机制。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介加强新闻宣传及舆论引导,深入宣传"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先进典型。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参加"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努力营造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强大声势和良好氛围。9.7 严格检查验收。实行平时检查、年度验收、成效核查的检查验收制度。平时检查:项目牵头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的工作进展、责任落实、信息报送、档案管理进行检查指导,对各建设单位工作进行检查评比通报。年度验收:各建设单位依据年度任务计划和实施方案,自行组织自查验收,并申请县级部门开展县级核查验收,其中退耕还林、农村"四旁"植树、疏林地及未成林地培育、宜林地造林及灌木林地培育、景观示范林建设、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由县林业局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县级验收,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新(改)造林由县农业农村委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县级验收,建成区、园区及码头绿化美化由县城市管理局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县级验收。年度验收结果作为资金拨付的依据。成效核查:市林业局会同有关单位按照有关规程、规定组织对新造林和补植完成三个生长周期后工程营造林保存、管护、成效等情况进行核查。9.8 绩效评价。"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年度建设实行百分制绩效考核。各乡镇(街道林场在自查的基础上,于次年3月底前对照考核内容、考核指标及评价标准进行自查自评,并将自查报告报县林业局,县林业局于4月底前会同县级有关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对乡镇(街道)、林场的抽查。县林业局根据抽查结果,结合平时检查对各乡镇(街道)、林场进行综合打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县政府对各乡镇(街道林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附件:1.县长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项目红线范围内各地类统计表(三调地类)2 .县长!段'麟W1.1.J千野带'檄腱设项目瞰三围恪嵯统棒(森|桢原fT%3 .县长江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项目红线范围内三调与森林资源“fir重叠后各地类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