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沪教版《妙景增色》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沪教版妙景增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色彩在美化景物、营造氛围方面的重要作用,掌握色彩搭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对比色、邻近色等搭配原则。学会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通过色彩的选择、混合和涂抹等技巧,为给定的景物画面增色,提升画面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掌握在不同情境和主题下,运用色彩突出景物特点、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色彩运用和画面表现能力。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实践、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对色彩与景物关系的把控能力,以及根据特定要求灵活运用色彩的能力,培养艺术实践技能。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色彩运用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用色彩表达情感、美化生活的意识。引导学生感受色彩赋予景物的奇妙变化,体会艺术创作中色彩的魅力,提升审美素养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色彩搭配原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对比色和邻近色搭配在不同景物中的效果。帮助学生掌握为景物增色的方法,包括色彩的选择依据(如根据景物主题、氛围)、色彩的涂抹技巧(如均匀涂抹、渐变涂抹),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色彩提升景物画面的质量。2 .教学难点在创作中,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景物的特点和要表达的情感,创造性地选择和搭配色彩,避免色彩运用的刻板和不协调,使色彩与景物完美融合。启发学生突破常规思维,运用独特的色彩组合和表现手法,展现出个人对景物色彩的独特理解,营造出富有个性和意境的画面。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大量运用色彩增色后的景物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妙景增色案例,如色彩绚丽的花园、神秘氛围的森林夜景、充满活力的城市街景等,以及一些色彩理论知识讲解资料)、绘画工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水粉颜料、油画棒等)、展示架。3 .学生准备:每人一套绘画工具。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两组景物图片,一组是黑白的或色彩单调的普通景物图片(如灰色调的古老建筑),另一组是经过色彩增色后同一景物的图片(色彩丰富、氛围浓郁的古老建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两组图片,哪一组更能吸引你们的目光呢?色彩的加入是不是让景物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为妙景增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二)知识讲解(10分钟)1.色彩在景物中的作用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色彩在景物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改变景物的氛围、突出景物的特点、传达情感。比如,暖色调(红色、橙色、黄色等)可以营造出热烈、欢快、温馨的氛围,常用于表现阳光灿烂的场景、热闹的节日等;冷色调(蓝色、绿色、紫色等)则能带来宁静、神秘、寒冷的感觉,适合描绘夜晚、森林、雪景等J展示一些简单的色彩示例(如用不同颜色表现同一场景),进一步解释作用:“就像我们看到的这个花园场景,用暖色调表现时,花朵显得更加鲜艳、活泼,充满生机;而用冷色调表现时,花园则有一种静谧、神秘的氛围。”4 .色彩搭配原理对比色搭配:”对比色搭配是指将色相环上相对位置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这种搭配方式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使画面更加鲜明、活泼。在景物中,运用对比色可以突出主体或营造出独特的氛围。例如,在一幅秋天的风景画中,红色的枫叶与绿色的松柏形成对比,让枫叶更加醒目,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色彩层次感J邻近色搭配:“邻近色是色相环上相邻的颜色,如红与橙、黄与绿、蓝与紫。邻近色搭配会产生和谐、柔和的视觉效果,能让画面看起来更加统一、协调。比如在描绘海洋的画面中,用蓝色和绿色的邻近色搭配,表现出海水的深邃和灵动,给人一种宁静而舒缓的感觉。”(展示不同色彩搭配原理的景物图片)(三)观察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再次展示妙景增色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对比色搭配观察:仔细观察画面中对比色的运用。哪些是对比色组合?它们在画面中的位置和比例是怎样的?例如在一幅表现热带水果摊的画面中,黄色的香蕉和紫色的葡萄形成对比,香蕉可能占据画面较大面积,成为视觉中心之一,葡萄则作为点缀,使画面色彩丰富而有重点。观察对比色搭配对画面氛围和主体突出的影响。强烈的色彩对比是如何营造出欢快、热闹氛围的?在一幅节日庆典的画面中,红色和绿色的对比色大量使用,通过灯光、装饰品等元素的色彩对比,让整个场景充满了节日的欢快氛围,同时对比色也突出了庆典中的重要元素,如舞台上的红色幕布在绿色背景的衬托下更加醒目。邻近色搭配观察:分析画面中邻近色的运用。哪些是邻近色组合?它们是如何营造出和谐氛围的?在一幅描绘春天草地的画面中,黄绿色的新芽和翠绿色的草地是邻近色,它们相互融合,使画面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清新自然的和谐感。观察邻近色搭配对表现景物特点的作用。在一幅表现森林的画面中,深绿色的树木和青绿色的苔葬通过邻近色搭配,更好地展现了森林的茂密和幽深,体现出森林的特点。色彩与景物情感观察:研究画面是如何通过色彩传达情感的。是喜悦、悲伤、神秘还是其他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色彩与景物的结合体现出来的?比如在一幅描绘废弃古宅的画面中,灰色、深蓝色等冷色调的运用,结合古宅破旧的门窗、荒芜的庭院等景物,营造出一种神秘、忧伤的氛围,让观众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故事的神秘。色彩涂抹技巧观察:观察画面中色彩的涂抹方式。是均匀涂抹、渐变涂抹还是其他特殊的涂抹方法?在一幅表现天空的画面中,可能是从浅蓝色到深蓝色的渐变涂抹,表现出天空的高远和层次感。这种涂抹技巧是如何增强画面效果的?渐变涂抹的天空使画面更加立体,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和真实感。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加深学生对色彩增色的理解,为创作做准备。(四)示范创作(10分钟)1 .以给一幅“宁静的小湖”黑白线稿增色为例:构思色彩方案:教师拿起画笔和画纸,开始示范。“我们要给这幅宁静的小湖'增色,根据宁静的主题,我们可以选择以蓝色和绿色为主色调,因为它们能传达出安静、自然的感觉。这里我们主要运用邻近色搭配。”色彩选择与调配:”选择水彩颜料,先调出浅蓝色,用于表现天空。在调色盘中加入适量的水,慢慢加入蓝色颜料,搅拌均匀,直到调出满意的浅蓝色。然后调出不同深浅的绿色,用深绿色表现岸边的树木,浅绿色表现湖中的水草。调色时注意色彩的纯度,不要过于鲜艳,以保持宁静的氛围。”涂抹技巧与顺序:”先用浅蓝色颜料从画面上方开始涂抹天空,采用渐变涂抹的方法,从上到下颜色逐渐变深,表现出天空的高远。然后用深绿色颜料涂抹岸边的树木,注意表现出树木的轮廓和层次感,可以用不同方向的笔触来模拟树枝的生长方向。在涂抹水草时,用浅绿色颜料,采用轻盈、流畅的笔触,表现出水草在水中的摇曳感。对于湖面,可以用浅蓝色和浅绿色混合,以表现湖水的清澈和光影变化,涂抹时要注意颜色的过渡要自然。”细节与氛围营造:“在湖面上添加一些淡淡的倒影,如天空和树木的倒影。倒影的颜色要比原物体更淡、更模糊,可以用含水量较多的颜料轻轻涂抹。在画面中添加一些白色的水鸟,用少量白色颜料点染,使画面更有生机。最后,检查画面整体的色彩效果,是否达到了宁静的氛围,如果有需要,可以对个别部分进行微调J技巧提示:“在创作过程中,要时刻围绕主题选择色彩。色彩的调配要准确,涂抹技巧要根据景物的特点来选择。注意色彩之间的过渡要自然,不要留下明显的痕迹。可以多参考一些真实的风景照片或其他优秀的绘画作品,获取灵感。”(五)实践创作(15分钟)1.教师布置实践任务:”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一幅老师提供的黑白景物线稿(如古老的城堡、热闹的集市、神秘的山谷等),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色彩知识和技巧,为它增色,让画面变得更加生动有趣。”2 .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的混合比例和涂抹的力度,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色彩搭配、涂抹技巧上展现自己的想法。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如色彩不协调、涂抹不均匀等问题,教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建议。(六)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作品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将作品放在教室的展示架上。3 .自我评价请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创作思路、选择的色彩搭配、涂抹技巧以及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比如为什么选择这些色彩,在营造氛围方面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考虑。4 .同学互评其他同学从作品对色彩搭配的运用、氛围的营造、画面的吸引力、创意、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例如,“这个同学给城堡增色的作品很棒。他用了很多灰色和紫色的邻近色,让城堡看起来很神秘。而且他在涂抹城堡的墙壁时用了渐变的方法,从底部的深紫色到顶部的浅灰色,就像城堡在烟雾中一样,很有氛围。画面中的细节也处理得很好,比如城堡上的窗户用了一些黄色的灯光来点缀,感觉很生动。”5 .教师评价教师对每个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如有的学生对色彩搭配理解准确,邻近色或对比色运用得当;有的学生在涂抹技巧上有亮点,画面有层次感;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如部分作品色彩过于杂乱、氛围营造不足或没有突出景物特点,并提出改进建议。(七)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现代艺术作品中色彩运用的创新案例,如抽象绘画、数字艺术、现代插画等领域的作品,这些作品突破了传统的色彩搭配和运用方式,融入了新的元素、材料或表现手法,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色彩在当代艺术中的新发展。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可以尝试用新的材料(如荧光颜料、金属颜料等)或结合新的技术(如电脑绘图软件中的色彩调整功能)来创作更具特色的作品。还可以收集更多不同风格艺术作品中的色彩资料,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六、板书设计妙景增色一、色彩作用改变氛围、突出特点、传达情感二、色彩搭配原理对比色(视觉冲击、突出主体、营造氛围)、邻近色(和谐统一、表现特点)三、观察要点对比色:组合、位置比例、氛围主体;邻近色:组合、和谐氛围、表现景物;色彩情感:传达方式;涂抹技巧:增强效果四、创作步骤构思色彩、选择调配、涂抹顺序、细节营造五、技巧提示围绕主题、调配准确、过渡自然、参考灵感六、评价要点色彩搭配、氛围营造、吸引力、创意、整体效果七、教学反思在本次妙景增色的教学中,通过对比展示两组不同色彩特点景物图片的导入方式,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色彩增色的兴趣。在知识讲解和观察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色彩在景物中的作用和色彩搭配原理有了较好的理解。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观察与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在分析色彩与景物情感的关系时理解不够深入,只是简单描述画面的情感,无法准确说出色彩是如何通过与景物的结合来传达这种情感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关于色彩情感理论知识的讲解,并结合更多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色彩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与景物融合来表达情感。在示范创作环节,虽然详细讲解了给“宁静的小湖”增色的步骤和技巧,但在实践创作中,仍有部分学生在色彩调配的准确性和涂抹技巧的掌握方面存在困难,如调出的颜色与预期不符或涂抹不均匀、不自然。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色彩调配方法和涂抹练习的指导,如开展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对给定的色彩进行调配练习和在练习纸上进行涂抹技巧练习;同时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更多地关注色彩运用效果,及时给予建议。在评价环节,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较高,但评价语言比较简单和宽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更专业的评价词汇和角度,如从色彩的层次感对画面深度的拓展、色彩情感的准确性对主题表达的强化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升他们的评价能力。拓展延伸部分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课后继续创作的热情,但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关注学生的课后实践情况,确保他们能够真正将拓展内容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总体而言,这节课在引导学生运用色彩为景物增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深度上还有改进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