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报告.docx
-
资源ID:1819909
资源大小:42.9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报告.docx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报告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满足社会对机电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我院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做好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一)调研背景分析1 .我国机电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迅猛,机电技术应用领域得到大力拓展,几乎涉及了各行各业,在各类加工制造业中应用极其广泛。目前,与机电技术紧密相关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保持了持续增长。近年来,世界上各发达国家竞相发展机电一体化,以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实现生产系统向柔性化、智能化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给传统的的机械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和惊人的效益;使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机电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当前激烈的国际政治、军事及经济竞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到各工业国家的极大重视,因而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制造业一定要实现从大国到强国、从低端到高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制造技术实现这一转变一是要高技术化,二是要技术升级。但是,中国目前只是非创新产品的制造大国,靠劳动力、价格、资源和非竞争性的比较优势,其低端产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她。要把制造业做大做强,机电一体化技术将起关键作用。2 .区域机电产业现状机电产业涉及机械、电子、汽车、轻工等多个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长期以来受到了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和保护,近些年迅速发展,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山东省机电产业也差勃发展,且山东省机电出口发展迅速,具备一定竞争力,具有很大发展潜力。2021年,XX市发布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制造经济、服务经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进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业特色更加鲜明、产业核心竞争力更加强劲。强化先进制造业战略地位,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动七大产业集群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构建上中下游密切衔接、配套完善的产业粮条。在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领域,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推动装备制造由低档向高档、数字化向智能化、单机向制造单元和成套系统转变。机械制造领域,转型提升数控机床、机电工具、高效电机、节能环保设备等优势产品,发展印刷机械、工程机械、高效农业机械等成套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领域,以专用车、关键零部件为导向,发展空港设备、高空作业车、房车等特色优势车型,培育壮大高性能轮胎、曲轴、轮毅、刹车片等汽车零部件,积极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零部件,着力突破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三大核心技术,打造国内先进的高端子午胎生产基地。海工装备领域,推动船舶修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豪华客滚相等拳头产品,大力发展船舶关键零部件、配套系统,积极发展海上风电、海洋油气、海洋牧场平台等海工装备及配套产品,打造国内知名的船舶及海工装备修造配套基地。智能装备领域,积极研发生产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的高端智能装备和产品。3 .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近年来,机电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微电子、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等有关技术向传统机械工业的不断渗透,给机电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机械设备和产品发生了深刻改革,机电一体化产品大量涌现,机械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机电产品。国家经济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高新技术应用人才,以加快机电技术专业的建设步伐。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效率而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冗余人员,另一方面又大量引入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总体上,从业人员数量没有明显的上升,反而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呈下降趋势。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机电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从以前单纯的“懂机"或''懂电",向既“懂机”又“懂电”,特别是懂得机电技术绦合应用的方向发展。4 .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各职业学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为更好的推进机电专业的教育发展,即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理解能力;先进的教学理念及合理的教学体系能够更好的适应职业教育、适应现代技术发展;敬业的教师队伍落实“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教育方针,坚持产学研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构窿“工学结合”、“2+1”等多元化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5 .专业定位针对一些毕业生职业岗位的调查发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检测和维护等相关的岗位,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生产管理工作。本专业领域面向机电类,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相应实践技能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本专业主要就业岗位为机电设备的安装与使用、故障分析与维修;次要就业岗位为CAD/CAM软件应用,普通机床的操作与维修、机电控制系统操作及机电设备营销人员;其他就业岗位为数控设备的操作、维护和编程,安装调试及维修,车间生产组织与管理。(二)调研基本情况1 .调研时间:2022.052 .调研对象:行业、企业、学校、职业资格鉴定部门、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等。(1)行业调研:旨在了解机电行业目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企业调研:旨在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3)学校调研:旨在了解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现状。(4)职业资格鉴定部门调研:旨在了解与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取情况及社会认可程度。(5)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调研:旨在了解国内外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超势,以获取最新的职教理念和课程改革思路。3.调研方法通过信息收集、对毕业生追踪调查、企业走访及问卷调查、深入电气自动化一线,体验机电一体化岗位工作等多种方式。具体如下:1 1)典型调研:重点调查与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紧密合作和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主要包括该企业的生产岗位,岗位要求,员工学历结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生活等。采用企业参观、企业骨干访谈等方式。2 2)重点调研:调查近两年毕业生就业企业的工作岗位、岗位要求、企业管理和文化等。3 3)抽样调研:抽样采取优秀毕业生的典型案例。(三)调研资料分析4 .机电生产行业企业调研资料分析(1)机电生产企业岗位需求总体需求是:技术工人的人才层次集中在高职和中专学生,现场管理人员集中在高职和本科学生;设计人员通常集中在本科生。对于现场管理人员来说,企业偏向选择高职生和和本科生。(2)职业资格情况在调查中发现,被调查者基本都拥有与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数控车工、维修电工、通用设备维修、电工电子、装配钳工、制图员等各类证书。(3)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具有与职业能力相适应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方面的知识;具有机械设计与制造的专业知识;具有机电产品装配、调试的基本知识;具有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的基本知识。(4)课程设置支撑职业能力的情况构建突出“五个一致性”的课程体系。一是岗位能力与课程模块的一致性:根据岗位能力所需知识点来确定“以机械制造技术为基础,以电气控制为核心,以机电设备维修为发展方向”的课程模块;二是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的一致性:由生产实际需要来重构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学习领域标准,设计学习情境,学习情境通过具体的项目、任务来体现,项目、任务来源于生产实际;三是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的一致性:将企业岗位技术要求引入课程实训,将对应的工程案例嵌入到教学体系中,开发项目教学型课程;四是校内课程考核与岗位技能考核的一致性:把行业标准作为课程考核的依据,制定融合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模块考核方法;五是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一致性:学校管理企业化。5 .院校资料列表分析(1)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企业以及现代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基本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就业于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与实施、工装设计与实施、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等行业,从事家电、数控加工机床、物业自动化管理、机电产品设计、生产、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等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课程设置情况表1机电体化专业课程开设一览表课程类型课程名称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½H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等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力学、电机及电力拖动专业核心课数控编程与加工、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科试、可编程控制擀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专业选修课三维CAD应用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等实训教学金工实训、电工电子实调、维修电工综合实训、做性编程与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3)专业招生与就业情况表2机电一体化专业近3年招生情况年份2019年2020年2021年人数21619122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15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共630人。(4)专业师资情况表3机电一体化专业专任教师一览表职称等级人数高级3讲师5助教2双师型8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建设一支校企结合、学源宽泛、结构合理、双师型的高水平教学团队为目标,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团队应该由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和实践经脸丰富的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目前,本专业教学团队共有专任教师10人。从表3可以看出,高级职称人数较少,讲师及助教人数比较合理,双师型教师队伍也需要增强。本专业注重教学梯队建设、老中青结合,以老带新,加强专业教师的交流和经验总结,形成了专业知识过硬,教学严谨认真的优秀数学团队。(5)实践教学条件表4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型,览去表4-1:数控加工实训室实训室名称数控加工实训室面积序号核心设备数量备注1数控车床102数控铁床33加工中心2表4-2:机械装附实训室实训室名称机械装网实训室面积序号核心设各数量备注1机械装询实训台2表1-3: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室实训室名称电力电子技术实训室面积80m序号核心设i数最在注1电力电F技术实训设备112直流电动机同速实训设备113交流电动机调速实训设备11表4-4:电气装调实训室实训室名称电气装调实训室面枳60m*序号核心设数年每注1Y1.-158GAI型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设法2我4-5:电梯实训室实训空名称电梯实训室面积60m序号核心设的数量备注1三菱P1.CFX3U-64M42三菱变翔器FR-D70013嵌入式一体化触推屏MCGS14联想电腑台式机2表46:表PJC-2型机床电气技能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室实训室名称机床电气技能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室面积8011f'序号核心设备数量需注1C61I0普通乍床电气控制及持收实训设备252X62W万能诜床电气控制及排故实训设备253T68卧式掠床电气控制及排故实训设备254Z30I0相坏钻床电气控制及持故实训设备25表上7:传感器技术实训室实训空名称传整器技术实训空面积67m*序号核心设备数fit备注1传器技术实训台212CGQ-05B转动源及振动源模块213CGQ实骆模块214传感涔21发4-8:电工电子实验实训室实训室名称电工也予实验实训室面积HOm,序号核心设的数量备注1YTZDD-I基电工电子实训装置21表1-9:电子工艺媒合实训室实训室名称电子工艺媒合实训室面枳80m,序号核心设备ft法注1浙江求玷科技QsGY-DZI电子实训考核装置2121½SDS7102数字存储示波器21表4-10:电机与电力拖动实训室实训室名称电机与电力拖动实训空面积120m-序号核心设备数量备注1交流电机实训设驾212H流电机实训设在213变压器实训i殳备214特种电机实训设驾215电气控制技术实训设在21表4-11: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设得实训室实训室名称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设备面积18m序号核心设徐数玳善注1KYT-WPO1.型风光互补发电实训系统1台4-1.2:供配电实训室实训室名称智能供Mii系统操作与编程明试面积Wm-'序号核心设的数量备注1YC-IPSSOi基智能供配电实训平台1台表4-13:P1.C实训室实训室名称P1.C实训室面积Smf序号核心设徐数年每注I西门子S7-300P1.C212联想D186wA213WinCC工控组态软件214西门广MM420变频器215触摸屏软件21友5机电一体匕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一览次序号校外实习加地名称实习囱位岗位数1XX先临三维科技有限公M校企合作基地工业设计、3D打印502荣成市宏远化工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基地机械加工、电气设备安装、调试503山东荣盛桃胶机械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基地机械加工、数控车床维护等504荣成旗派斯乍业行限公司校企合作基地机械加工、房车设计与安装等505荣成华网玻璃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基地电气设i维护506荣成中元电气彳i限公司校企合作姑地汽车电器设束安装、调试等507XX伯诺威电子设备校企合作地地移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及周边电子设备、机械设条的设计、生产、安装、i1,硬件调试508山东海山机械制造有网公司校企合作基地农牧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机械装配、生产战装配、林果业机械、轻工机械、节健环保机械、动力机械及新能源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50机电工程系借力学院的发展,引进了先进设备,建立实训室,满足了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条件;与企业合作,推进了校企合作的发展;加强了实践教学教材的建设,为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保障。(6)中职校情况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传统专业,山东省现有的中职学校,大部分都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职学校教师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合理的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能够自主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互相交流见解;教师多运用多媒体教学,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学习知识,并且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下提升了知识的掌握能力。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也为高职院校招生提供了生源。3.毕业生调研资料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我们对往届的毕业生进行调查与回访,毕业生就业分布包含国有企事业单位、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有限贲任公司等。经过调研,了解到本专业毕业生涉及的工作领域初始就业岗位主要有设备操作工、产品质检员、设备安装调试工,发展就业岗位主要有设备维修工、技术研发员、车间管理员。在这些岗位中设备操作、电气维修、设备检测与维修、设备保养和维护、设备安装与调试岗位的人才需求较多,此外机电设备的营销与服务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生产管理,行政管理,质量检验、监督与控制这三类岗位人员所占比例低。因此,对设备的操作、调试、装配、维修岗位人数分布情况作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ES1.机电咻化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人数分布情况表6企业对人才索质的要求序号主要调研项目所占比例(%)1爱岗敬业,文明礼貌,勤思冷钻,身心健康,乐于接受新东西。1002机电图样的识读1003常用工具、敢具的使用1004合理使用技术资料82.75机械加工的拓本能力75.86低压电器的使用607通用设备的电气控制电路安装网试58.68机械安装调试及维护52.39常用油路及气路分析23.310计算机技术应用53.311先进程序控制设备应可46.712常用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40从表6中可以看出,企业对员工的吃苦耐劳,交流沟通能力比重占的较大。用人单位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以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能力为最高,毕业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吃苦耐劳品质、工作安全意识、人文素养需持续加强。在对各单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5%左右的单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呈上升强势,另外的与过去几年持平,且对高职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有所增长。(五)调研结论1 .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创业、创新精神、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掌握机械加工技术,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调研XX的机电行业偏重于机械制造,而我们的定位也是偏重于制造类,在定位上我们认为高职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性应用人才”,所以建议将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创业、创新精神、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掌握机械加工技术,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性应用人才。通过调研机电行业主要是在传统制造和数控加工及自动化上面,所以我们认为应该注重机和电的有机整合。2 .职业能力结构与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建设通过调研XX市机电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我们将机电行业人的职业能力结构分解如下:(1)能力结构学生要加强的能力毕业生普遍反映在校期间应该加强各方面的专业能力,特别是基础知识的牢靠掌握。调查反映基础知识不够用,有些同学还提出一些基础的技能没有掌握;其次是反映在校期间实践锻炼的机会太少,特别是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没有多少锻炼的机会,而在实践中经常遇到这些问题,显得有些束手无策,大大增加了工作过程中的压力。应用软件的应用水平与外语水平是就业竞争中的能力瓶颈。调查信息反馈表明,目前急需提高的能力主要是:外语水平、协调沟通及组织能力、AUtOCAD实际应用能力、三维造型能力。(2)知识结构专业知识、技术基础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这三个方面相捕相成,缺一不可。目前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大致分为文化基础知识、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这一调查结果符合我们现在的教学计划的设置,即第一、二学期打好文化基础知识(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的基础,经过第二、三学期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最后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3)实践环节在本次调查中,就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工作中能否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是按照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的:金工实训、机械CAD实训、电工与电子实训、P1.e课程设计及实践等,同学们的共同看法是,应该将单个的实训1,改成以综合的实训进行。本专业在校取得岗位技能等级证书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认为岗位技能证书很重要。(4)其他调研的结果显示,现今的考试制度不太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建议通过综合设计等方法进行考核。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巳经不能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的需要,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候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建议教师讲课时能够讲练结合、现场教学,如能结合企业课题教学,则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5)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建设的建议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校传授的文化素质基础课程和技术基础课程,已基本满足毕业生在设计工作中的需要。但是在专业课结构(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繁杂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专业课程内容能反映新知识、新技术的内容较少。要解决企业和学生提出的提高毕业生实践能力的问题。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并行,建议将专业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都有项目设计,通过项目设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计算机软件、外语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在校期间培养学生阅读外文资料和书籍的能力,同时建议要求学生考取制图类职业资格证书。3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思路和措施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应以能力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为重点进行。所以本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是:(1)突破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摒弃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学角色的四个转换:即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媒体、实验设备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的认识工具和训练工具;教学过程由传统的分析讲授变为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所体现的素质教育观念,是深化教改的迫切需求,也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2)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不能仅仅是实践内容和时间的增加,重要的是对本专业的职业能力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建立从培养基本能力到专业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融入数学计划,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3)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受调研的企业无一例外地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职业学校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学会做事之前首先学会做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做到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首先要端正工作杰度,具有''敬业"精神,即用一种严肃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及创新意识。(4)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突出技术应用能力根据企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为宗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要科学地打破学科体系,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的理念,合理把握高职学生的人才规格,认真开展工作任务分析,加大技术实践训练活动的课时比例,找准就业导向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构建模块化的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要以“必须实用,兼顾发展”为原则,合理选择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综合化、项目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等的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将专业技术的通用知识、技能和职业资格鉴定有机整合;要引用项目教学、行动导向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方法,从企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教学项目,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探索综合性教学评价方式,探索“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学习资源及创新的空间。(5)加大基础能力建设,丰富专业建设的内涵要加强双师结构团队的建设。走出以培养教师单项工种操作高等技能为培养方向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误区。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走出去”即安排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企业高新设备的操作、工艺分析、设备故障诊断和排除等知识和技能,使教师构定实实在在的“四新”能力结构;“请进来”即把企业一线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组织能力较强的工程师请到学校充实教师队伍,调整教师队伍结构,以此把企业最新的技术、方法、知识、工艺带到学校教育教学中来。从而确保职业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确保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先进性。要强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岗位实习的工作,处理好传统设备和先进设备的关系,加大课程与实践场所的匹配性,为课程改革提供基础的保障(6)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学生就业观点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就业后的状况。学生就业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和学校的发展。企业普遍反映:高职生到企业好高鹫远、期望值商,有的眼瞪盯着大型企业,看不起中小型企业;有的青睐外资企业,不愿意到民营企业,频繁跳槽安不下心,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在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同时应注重学生的就业指导,分析各类企业的就业特点,让学生及早了解专业、感受企业氛围,引导学生到企业去应以“学技能,谋生路,求发展”为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六)建议1.奇业定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专业素养,面向机电行业的专业人才。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机电行业最缺的人才:一是复合型管理人才,即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能按市场经济规律组织产品生产,把握企业方向的中、高级人才:二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中、商级技术人才:三是既懂技术又懂营销,了解市场行情,又能提出改进意见的人才:四是智能型中、高级技工。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走入工作岗位后,经过锻炼最终成为后两种人才。从几个企业调研的产品中看出,产品科技含量愈来愈高,不但包括机械、电子、微机、光电技术,还有各种新型传等内容,这些单位的产品已不是某单一技术领域的产品。这些产品巳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的用人要求也随之而变,机电专业改革和谖整正是弥补了这种不足,并突出了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2.师资队伍水平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建议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及学习,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开拓教师的视野,除此之外,可以通过生产科研活动让掌握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3.实训教学设焉莫设专业实训室的教学设施要配置合理,实训室应具有能独立完成技能模块考核和鉴定、配有的教学对象能够完成特定课程的教学、能提供足够的操作工为和安全可靠的操作环境。4 .评论体系创新教学评价。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在学业评价中充分考虑职业技能掌握程度和评价本身对职业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5 .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凸显教学活动,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学习过程行动化、使学生真正掌握使用的生产技能,提高职业能力,运用技术手段扩展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使难以理解的知识政绩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