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docx
XXXX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2010109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施工、装配式建筑施工学时:108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XXX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XXX一、课程定位1、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类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必修课。课程以建筑工程测量前期准备工作到后期竣工验收的全部测量工作为主线,要求学生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规测量仪器和先进测量仪器的使用;熟悉建筑施工测量的内容与程序,熟练掌握常用施工测量方法,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测量的能力,最终达到中级测量工的技术要求。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表1前导、后续课程一览表前导课程本课程后续课程数学基础知识工程制图与识图3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测量6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课程设讨理念:本课程以建筑工程测量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建筑工程测量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条件的作用,紧密结合各种测量工程实践项目,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完成质量为评价标准,实现教学环境与工程环境、课堂与实训基地的一体化,突出学生在建筑工程测量环境下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程设计整体思路:1)本课程项目设置是通过对典型企业的调查分析,与企业专家(包括企业领导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一起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在典型工作任务中由课程教学专家分析出具有教学价值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项目。2)本教材采用最新的测量规范和教学形式编写,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构建建筑施工测量的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3)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在内容安排上以施工现场测量项目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在模拟仿真的或真实的施工环境中,从具体的工作过程出发,将学生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融于课程教学实践中。4)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境,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5)教学效果评价以项目完成质量为评价标准,采取过程评价与经纬仪用中穿插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手段。-1距离测量与坐标测量I、了解距离测量的方法、方位角和坐标的计算2、了解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方位角和坐标的计算3、掌握全站仪的基本构造和功能1、能用钢尺进行水平距离测Q2、能用经纬仪进行视距测是3、会用全站仪进行距离测量和+标测量4、能进行方位角计算和坐标计算12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分组实操信息化平台应用教材、体机、云班课平台平时表现、段考、期钟三阶段评分综合,并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手段。5控制测量1、会选定控制测量的形式与等级2、能进行导线的外业测量与内业计弟3、了解GPS卫星定位测盘1、能根据工程确定布设平面控制网的方案2、能根据控制网方案布好野外控制点3、能使用仪器18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分组实操信息化平台应用教材、一体机、云班课平台平时表现、段考、期评三阶段评分综合,并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手段。完成相应的导线测量工作4、能完成导线的内业计算6地形图测绘与应用1、掌提地形图基本知识2、掌握经纬仪地形图测绘的方法3、掌握全站仪数据采集的方法4、掌握内业绘制地形图的方法5、了解地形图的应用和图上量测方法1、能看懂地形图2、能用全站仪完成野外的数据采集工作3、能在室内用电脑绘制出场地地形图4、能在地形图上完成相应的量测工作12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分组实操信息化平台应用教材、一体机、云班课平台平时表现、段考、期评三阶段评分综合,并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手段。7施工测员的基本工作I、了解测设的基本工作2、平面点位的测设的基木方法3、掌握全站仪放样的方法1、能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水平角、高程的及坡度的测设2、会使12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分组实操信息化平台应用教材、一体机、云班课平台平时表现、段考、期评三阶段评分综合,并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用全站仪进行放样3、会使用激光测&仪罂的手段。1、能完成建筑物的平1、能进行施工面定位测量2、能完成基坑的定位测贵3、能完成建筑物的高程定位测殳平时表测址放样数据的计算和准备2、能进行民用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教材、一现、段考、期评三阶段评分综8建筑施工测量建筑、高层建筑和工业和施工测ft3、能正确使用10TTKawiTtInJfizJ*小组讨论、分组实操信息化平台应用体机、云班课平台合,并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小组互评、激光定位仪器进行建筑施工测量教师评价的手段。4、能完成基坑的放样1、能进行一般1、了解建筑变精度的平时表形中的沉降观测沉降观现、段考、9建筑变形测量与竣工总图编绘以及竣工总图的编绘2、掌握建筑物沉测、倾斜观测和裂缝观61.1.介“力、案例分析法、分组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分组实操信息化平台应用教材、一体机、云期评三阶段评分综合,并在降观测的方法3、掌握建筑物倾斜观测的方法测2、能对变形观班课平台授课过程中穿插小组互评,3、掌握建筑物裂测数据教师评价缝观测的方法进行处理3、能进的手段。行竣工总图的编绘1、能时候道路和管线路工程的中线测员平时表10线路施工测量k了解中线测量的概念、2、了解横断面测员和施工放样测量2、能进行线路工程纵横断面的测量、线路上方量计算8任务邸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分组实操信息化平台应用教材、一体机、云班课平台现、段考、期评三阶段评分综合,并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小组互评、教师评价3、能进行道路和管线的施工放样测量的手段。五、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法、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的实例引入、实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出具有基本测量技术的学生:能够熟悉掌握建筑施工各个阶段的测量内容与程序,能使用测量仪器完成相应的野外测量工作,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上独立完成作业和任务,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六、课程实施条件1.教师基本要求授课教师最好有“双师型”教师称号,具备测量人员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教师每年应到企业实践学习,了解行业新、新仪器和新技术。教学过程中:(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了解建筑施工测量的内容。(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3)应注重教学的形象化,以多媒体、图片、录像、项目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4)教师具备建筑工程或测绘学科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脸,并定期到企业进行实习,加强自身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 .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要求:(1)有专门测量实训室;(2)有足够空间的测量实训场地。校外实训基地条件要求:(1)与校外测绘专业单位、公司进行合作,以便学生参加学习本专业的新规范、新技术和作业流程。3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教材编写体例建议:(1)本课程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2)教材要充分体现项目教学设计思想,通过录像、企业生产实例、课间实训和课后拓展等多种手段,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课程建设。(3)教材中应多融入案例,应体现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以企业生产任务作为课程项目任务,引入与完成项目所必须的理论知识。(4)教材应图文并茂,多插入实际测量工作中的图片,内容上要求生动形象,要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5)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应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职业活动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纳入其中,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6)教材中的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网络资源建设:云班课、云课堂资源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一体机、视频素材、真实案例素材其它教学赞源的开发与利用:(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挂图、幻灯片、摄像、录像带、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2)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3)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4)利用各种实训室,开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七、评价建议(D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脸、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3)结合案例分析、成果展示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4)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实训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20%,实训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八、教案样例(附后)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学习任务名称测前准备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测量项目名称高程控制网测量模块名称测前准备专业建筑工程施工教学对象19建工大专1班学时4学时设计者书卫杰日期(其他)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这一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的教学思想是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了解高程控制网测量的方法、原则和内容: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注重教学的形象化,以多媒体、图片、录像、项H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破解方法.、高程系和高差,、水准测量等级文水准测量:仪器1、教师演示与讲解:2、学生接触与体验:3、小组讨论:4、教师指导。教学难点破解方法长准测量路线类型1、小组讨论:2、汇总小组讨论意见:3、教师指导。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 .学习习惯: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的习惯。2 .学习能力:对难度加深的理论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专业知识缺乏,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基础知识不扎实,具有一定的学习专业知识的意识,但学生自学能力不强。3 .学习兴趣: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高。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高程系的相关知识(2)、掌握DS3型水准仪的堪本构造2、技能目标:<1)能熟悉仪器的构造(2)能根据已有图纸和相关技术要求做好相应的测前准备工作3、素质目标:(I)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让学生知道测量工作的严逆性、安全性。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教学方法:本次课教法的确立是依据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主要运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配合使用模拟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面对项目的分析处理能力,自主操作,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地位,并通过讲授和巡场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教学手段:采用多爆体演示、理实,体化综合实训室和野外实训操作等手段。3、学习方法: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操作实践法等学习方法。六、教学场所环境和资源准备1、教学场地:教室、理实一体化综合实训室和野外实训场地2、教学设备及工具: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脚架及配套设备3、教学媒体:多媒体4、学习参考材料:建筑工程测员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窿春洪(主编)5、其它:七、教学过程(4课时,共160分钟)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0分钟)1、思考:什么是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有哪些;测量工作的实质是什么?2、提问:高程系有哪些3、举例:各高程系之间的关系4、启发:进行高程控制测量之前要进行哪些测前准备工作。1、教师引入新任务并说明任务要求1、学生领会任务要求设计意图:1、通过对测量相关知识的介绍吸引学生的兴趣.2、明确本次任务的学习内容。资源准备:多媒体设备任务提出及布置(10分钟)1、对实训场地进行踏勘2、根据项目工程规范确定控制网等级和相关的技术要求3、了解高程系的相关知识4、掌握DS3型水准仪的构造。5、会操作自动安平水准仪1、教师演示操作;2、教师分发图纸3、引导学生理清思路.1、学生分析任务,自主分析新任务需要准备的知识设计意图:明确本次任务的思路与方法。资源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实施过程(120分钟)1、观看相关工程规范,了解建筑工程测量的内容和实质,以及建筑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2、观看幻灯片,了解各高程系之间的转换和关系。3、J'解水准测最的等级及路线类型。4、带领学生熟悉DS3水准仪的构造。5、学习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操作方法。1、教帅演示操作:2、教师巡堂指导。学生按任务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测区高程控制网的测前准备工作资源准备:多媒体设备学生学习成果展示(10分钟)交流操作情况,互相学习,改进个人方案教师巡常指导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互相讨论和借鉴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2,使学生巩固知识点的应用。资源准备:多媒体设备学习成效点评及反馈(10分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展示学生项目完成成果并点评个人自评小组自评教师评价设计意图: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和完成任务情况。资源准备:多媒体设备八、评价项目、小组1组2级3组4组5组1课堂纪律10分2操作技巧10分3学习态度20分4听课状态10分5小组合作20分6工作态度10分7学习结果20分总分100分班级:姓名:年月日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