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0万吨盐碱地专用肥扩建项目可研报告.docx
1总论11.1 概述61.2 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必要性81.3 研究结论122市场预测162.1 产品用途162.2 国内外复合肥生产、供求和消费情况162.3 复合肥市场前景分析232.4 产品价格分析243项目技术基础283.1 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283.2 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283.3 技术特点及优势283.4 该技术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304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324.1 产品方案的选择324.2 生产规模和产品产量324.3 产品质量指标335工艺技术方案345.2 复合肥主要工艺技术和生产方法介绍345.3 工艺技术方案的确定365.4 工艺流程简述375.5 消耗定额及消耗量376原料、辅助材料的供应396.1 原料、辅助材料的供应396.2 原辅材料价格396.3 燃料的供应407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417.1建厂条件4172厂址方案428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方案438.1 总图运输438.2 给排水458.3 供电及电讯478.4 供热与采暖通风498.5 脱盐水508-6采暖通风及空调508.7 化验室5188巾518.9 生活福利设施528.10 土建529节能579.1 设计依据579.2 设计原则579.3 项目的能耗指标589.4 节能措施5810环境保护59IQ趣及标准5910.2 工程概述5910.3 建设项目概况6110.4 污染源及污染物6110.5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6210.6 三废治理方案6310.7 治理效果M10.8 环保投资M11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6511.1 编制依据、规范及标准6511.2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6511.3 对职业危害因素采取的主要防范措施:6712消防6912.1 编制依据、规范及标准6912.2 工程概述6912.3 工程的火灾危险性分析6912.4 装置的火灾危险性和建筑物耐火等级6912.5 消防设施和措施7012.6 消防投资7013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7113.1 组织机构设置原则7113.2 全厂车间的设计7113.3 劳动定员7113.4 人员来源及培训7214项目实施规划7314.1 建设周期规划7314.2 实施进度规划731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415.1总投资估算7416财务及经济效益评价7716.1产品成本和费用计算7716.3社会效益的评价82附表1 .财务评价表2 .主要设备一览表附件附图厂址区域位置图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1.1概述1.1.1.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和建设地址项目名称:XXXXXXXXX50万吨/年盐碱地专用肥扩建项目建设单位:xxxxxxxxx企业性质:股份制法人代表:XXXXXX建设地址:XXXXXXXX1.1.2资金申请报告编制的依据和原则1.1.3.1编制依据(DXXXXXXXXX关于“年产50万吨盐碱地专用肥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竹的委托书”。XXXXXXXXX提供的基础资料。(3)化计发(1997)426号文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修订本)。(4)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口月29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5)国家计委、建设部计投资(1993)530号文发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6)原化学工业部规划院项目工程处编制的化工建设项目经济评Kr程序o1.1.3.2编制原则(1)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为指导,结合当地及企业发展规划确定项目的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2)贯彻“五化“(体化、露天化、轻型化、社会化、国产化)设计原则,尽可能减少工程项目的投资额,以求得最好的经济效益。(3)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现行的有关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工业卫生、消防、节能等规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到清洁生产,安全生产。(4)以先进技术为先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采用国内同行业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节能降耗措施,减少产品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装置的经济效益。(5)根据工厂现有可利用的条件,进行合理的总平面布宣和各项装置配置。(6)实事求是地论述项目在技术和设备上的先进性、可靠性;经济上的必要性、合理性;财务上的盈利性、合法性。1. 1.3.3工作范围本报告围绕XXXXXXXXX年产50万吨盐碱地专用肥项目可行性进行研究,研究分析的重点内容为:(1)市场需求及分析。(2)项目的规模和产品方案。(3)厂址条件和工程设计内容。(4)项目所需的材料供应,公用工程配套条件的落实,以及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工业卫生等方面的内容。(5)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评价。1.2. 目提出的背景、投资必要性1.3. 1企业概况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8年,现有固定资产3800万元,公司各建筑面积5千多平方米,占地面积123395平方米,现有职工156人,其中管理人员16人,技术人员8人。目前公司产品有改造盐碱地专用肥、通用型复合肥、土壤改良剂、高效微肥、添加剂等品种,公司还承担商务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万村千乡网络工程”任务,在XXXXXXXXX市朔城区建立了“万村千乡网络工程配货中心”,由日用消费和农资产品二部分组成.1.4. 2项目提出的必要性(1)地少人多的国情,决定了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我国是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人口平均每年以100O多万人的速度在递增,而耕地面积平均每年正以100O万亩左右的速度在减少。国十资源部近日发布的20(M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已从1949年的3.92亩减少到地面年的1.41亩。以我国目前13亿人口计算,我国现有耕地面积为130039.2千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2%,与美国的19.5%与印度的55.6%相比明显偏低。并且,约有1/3的省人均耕地不足1亩,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0.8亩的警戒线,有463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0.5亩的危险线。人口的递增和耕地面积的递减,使人均耕地面积更加捉襟见肘,使我国的粮食与农产品生产安全受到威胁。我国人多地少,加之城市化与工业化,耕地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因此,要保证我国粮食的稳产与增产,就不能寄希望于播种面积的大幅度增加,而应着重于推动单产的稳定和增长,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对于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化肥是农业生产最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物质投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化肥在对农作物增产的总份额中约占40%60%的贡献率。中国能以占世界不足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可以说化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浓度、高质量的化肥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之复合肥以其氮、磷、钾多种元素搭配合理,具有平衡农作物养分、提高肥效、提高农作物品质、增加农作物产量、省时省力等诸多优点而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据统计,世界化肥产量中复混肥料的产量约占35%,氮肥中的15%,磷、弱肥中的50%60%均被加工成复混肥料后使用,而一些发达国家其50%的氮肥、80%-90%的磷、钾肥均被加工成复混肥料后使用,复混肥料的比例高达70%80机化肥生产从单一肥料过渡到以复合肥料为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化肥工业发展水平和农业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2004年,我国化肥产量达到4519.79万吨(折纯),占世界总产量的25%;化肥总消费量接近5000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近三分之一,均居世界第一位。虽然如此,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在化肥产品结构和合理使用技术上也处于领先的位置。我国化肥的复合化率却只有25%左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70%相差甚远。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国内农民对复混肥料认识程度的加深,今后10年,我国将把调整化肥结构、加快复混肥料的发展,提高其在化肥中的比例,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先争取达到30孰到2010年左右,争取达到50%以上。2002年,我国化肥施用量(国家统计局数据)为4339.5万吨(折纯),2010年预计为5000万吨以上。如果复混肥料按占化肥总量的30-50%计,则应为15002500万吨(折纯);这一数据与目前全国复混肥525-700万吨的折纯量为产量(以平均有效养分35%计)相比,仍然相差甚远。因此,从长远看,提高我国化肥的复合化率仍是我国肥料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2)是加快我省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本工程对加快山西产业结构的发展有重要意义。(3)是改变我省盐碱地的需要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度追求高产效益,再加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用作耕种的牲品大量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大,相当部分外出打工,农田只能大量使用无机肥以求的高产,产量虽然增加,但品质下降,土质一年不如一年,最后导致土壤向盐、碱、酸、瘦方向发展,病、虫害增多,产品质量开始卜降,形成r恶性循环。沙漠化、盐碱化土地每年快速递增,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党政府作出重大决策,退耕还林,雁门关外大面积退耕还林是国家政策实施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通过8-10年对农民补贴,达到以牧草养畜,以畜富民。随着林木的后续发展,使退耕还林地区的农民真正走向致富的康庄大道。据调行,好几年过去了,目前并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大部分退耕还林的土地,不是沙漠化就是盐碱化,草稀数不长,不投入,管理差,是该区域的共性。治理风沙源、改造盐碱地,改变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农民不能一直靠政府补贴过日子,改造盐碱地专用肥会起到相当的作用。生产改造盐碱地专用肥潜力大,是复合肥行业的一大主流,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4)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本项目以尿素(硝钺)、磷钺、钾盐为原料生产盐碱地专用肥(NPK复合肥)产品,项目的实施符合“推进化肥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高浓度基础肥料和高效复合肥、支持化肥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国家化肥产业政策,能够充分发挥公司的优势,有利于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本报告将论述如下问题:(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2)产品复合肥的国内外市场情况及价格分析。(3)评述高浓度复合肥的生产方法、工艺路线,推荐本装置采用的方法。(4)提供合理、可行的工艺流程及所需的主要工艺设备;提供原材料、动力消耗及供应要求。(5)确定装置总平面布置。(6)规划项目建设进度,确定生产组织及劳动定员。(7)提出本项目的环保治理措施及劳动安全防护措施。(8)进行投资估算及生产成本估算,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评价。(9)对建设项目作总体评价,提出存在问题及建议。1.3研究结论1.3.1 研究的简要结论(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化肥产业政策及新科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规划。(2)本项目产品质量高、能耗低、竞争力强由于产品是改造盐碱地专用肥,销售目的地明确,市场需求量大,有广阔的市场前景。(3)采用的工艺技术先进、成熟(如磷石膏、筑、酸沫、酸泥等),般较适用于在磷矿加工基地和较大规模生产、产品品数不多的情况。5.2.2部分料浆法该技术利用了尿素和硝铉在高温下能形成高浓度溶液的特性,以尿液或硝钺浓溶液直接喷入造粒机床层中,利用尿液或硝钺溶液提供的液相与其它固体基础肥料和返科一起进行涂布造粒,这样可以减少水或蒸汽的加入量,减少造粒物料的水含量,同样也达到减少造粒水含量、干燥负荷和减少能耗的目的。造粒物料经干燥、筛分、冷却即得到(尿基或硝基)复合肥料产品。此工艺的缺点是造粒物料仍有定的水含量,半成品干燥仍需不小的能耗。5.2.3挤压法挤压造粒是固体物料依靠外部压力进行团聚的干法造粒过程。它具有如下优点:生产过程一般不需要干燥和冷却过程,特别适应于热敏性物料,同时可节约投资和能耗:操作简单,生产时无三废排放;生产中可根据需要添加有机肥和其他营养元素。但挤压造粒法也有不足的地方:作为挤压造粒的关键设备挤压机由于设备制造和受压件的材质等问题,生产时材料消耗大,故障率高:挤压机的生产能力小,很难实现规模生产。5.2.4掺混法根据养分配比要求,以各种不发生明显化学反应、颗粒度和圆度泛易得,加工过程较为简单,投资少,生产成本低、上马快,生产灵活性大,产品的品位调整简单容易,通用性较强。采用的原料均为固体,对原材料的依托性不强,由于是基础肥料的二次加工过程,因此几乎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我国目前的基础肥料大部分为粉粒状,因此,我国中小型规模的复合肥厂大多采用此种方法。但此法生产车间环境粉尘大,车间应注意防尘:另外由于产品的含水量偏高,从工厂到田间应防止产品结块。本项目选用固体团粒法工艺生产盐碱地专用肥(尿基NPK三元复合肥)。5.4工艺流程简述工艺流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安肥各基础原料的加工整理,第二阶段是各基础原料经混合后进行曳肥的生产,产品送仓库存放,待发运。详见工艺流程示意图5.5消耗定额及消耗量5.5.1消耗定额及消耗量复合肥的消耗定额见下表盐碱地专用肥(尿基NPK复合肥)消耗定额.'I-J-名称规格单位消耗定额消耗量t复合肥每小时(t)每年(万t)1尿素N:46%t0.31421.815.72磷酸一筱N:11%P2O5:44%t0.128.3363硫酸钾K2O:50%t0.128.3364磷肥PzOs:侬t0.144107.25腐植酸12%煤系腐植酸t0.128.3364双向调理剂合格品t0.18212.659.15编织袋合格品条25017351250万条5. 5.2动力(汽、电、燃煤)消耗定额及消耗量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消耗定额t复合肥小时消耗量年消耗量备注1蒸汽P20.6MPat0.064.5324002电380V50HzKWh30.24210015123燃料煤t0.0553.8273604水m30.021.410080以上不包括公川1:程及办公生活的消耗地6原料、辅助材料的供应6. 1原料、辅助材料的供应本工程主要原料、辅助材料的规格及用量如卜丁尿素总N含量(以干基计)246.0%157000吨/年GB2440-2001磷酸假总养分N1.1.%P2O544%60000吨/年GB10205-2001磷肥P2O516%72000吨/年(4)硫酸钾K20>50%60000吨/年(5)腐植酸12%煤系腐植酸60000吨/年(6)PH双向调节剂等添加剂91OOO吨/年7. 2原辅材料价格尿素1550元/吨磷酸一钱1950元/吨磷肥530元/吨硫酸钾2000元/吨腐植酸100元/吨添加剂400元/吨6. 3燃料的供应山西是我国煤炭的生产大省,煤炭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本项目所需燃煤为XXXXXXXXX市当地烟煤,年需7920吨。根据目前的情况,燃料煤按120元/吨计,煤场贮存天数按20天7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7.1建厂条件7. I.1地理位置XXXXXXXXX市朔城区地处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南端,东邻山阴、代县,南接宁武、原平,西连神池,北界平鲁。地理坐标位于东经HO053'112°48',北纬39°3'39°58,之间。辖区9个乡、2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315个行政村。是XXXXXXXXX市政府所在地,是XXXXXXXXX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是工业与农业、畜牧业并举的新型城区。7. 1.2气象条件本区的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风向更替明显,春秋短暂,多年平均降水量435438mm。冬春季多风,平均风速4.2ms,主要风向受地形影响,多为西风、西北风,无霜期100T40天。7. 1.3地理地貌及水文地质本区地貌基本轮廓为北、西、南三面环山,中部为盆地,形似簸其状向东倾斜,境内最高峰为黑驼山主峰,海拔2147.3米,最低是桑干河河谷,海拔1030米。地貌大致可分为:标高I1.oO米以下为冲枳平原,1100T300米为边山黄土台地及洪枳倾斜平原,1300T500米为低山黄土丘陵区,1500米以上为由石灰岩及古老变质岩系组成11.3对职业危害因素采取的主要防范措施:全厂的总图布置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订版)和其它安全卫生规范的规定,并充分考虑风向因素,安全防护距离,消防和疏散通道以及人货分流等问题,有利于安全生产。煤场、锅炉房、污水处理等粉尘污染较大的生产装置布置在厂区的西南处,远离其它的生产装置。原料加工、锅炉房等封闭厂房设置通风装置。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相关要求,锅炉本体设有防爆门,汽包设有安全阀、液位计、压力表,并安装有高低水位报警器、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以及蒸汽超压的报警和联锁装置。空气鼓风机、引风机、物料粉碎、输送等运行时产生噪声的设备,设计中选用低噪声设备,设置隔音设施,使工作场所的噪声降低到85db以下。煤场设喷水除尘设施,以减少燃料煤卸车的煤尘:原料加工、成品包装等行尘点设置集中除尘系统,操作工配备防尘口罩。对输送蒸气等有可能与人体接触的高温设备和管道采取防烫保温绝热措施,避免人体接触而引起烫伤。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严格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有关要求进行设计,避免电气火花引发火灾。同时,加强仓储及运输管理和安全知识教育,相关操作技能培训,防止爆炸及火灾事故的发生。厂区防雷分为二类防雷和三类防雷,二类防雷采用避雷带(针)防直击雷,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8Q,三类防雷采用避雷带,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300;所有充有易燃易爆介质的设备设防静电接地装置。加强高处作业、高空作业的安全管理,以防止坠落事故的发生。除设置安全操作平台外,在高处作业时作好安全防护工作。设备检修照明、应急照明用电为36V或12V,保障用电安全。全厂设水消防系统,并配置移动式灭火器材。全厂设置生产岗位操作室、更衣室,厂前区设置办公楼,食堂、浴室、职工宿舍、医疗室等,依据匚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11.4安全机构的设置及定员全厂设有安全科,在厂长、主管厂长及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负贡全厂的安全卫生工作。安全科负货全厂防护器材的保管、发放、维护及检修:对生产现场的事故受伤者进行现场急救。11.5劳动安全与卫生投资估算本装置的安全卫生投资费用已包括在项目总投资中。12消防12.1编制依据、规范及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98年颁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X)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97年修订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98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92(2002年版)化工企业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设计规程HG,T20687-1989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程GB50058-9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X)57-94(20(X)版)12.2工程概述本工程拟建年产50万吨盐碱地专用肥装置,为扩建工程项目,设计具体内容为:原料加工及配料、熨合肥造粒、成品包装、维修;原料库、成品库、变电所、厂区供电和照明:厂区给排水、锅炉房、废水处理、脱盐水站、新鲜水泵房;生产辅助设施包括中央化验室、消防设施等。12.3工程的火灾危险性分析本工程为复肥生产企业,原材料没有特别的火灾危险品。12.4装置的火灾危险性和建筑物耐火等级根据生产性质对危险物特性的分析,本工程中原料库、原料加工厂房的火灾危险类别为乙类,厂房的耐火等级为二级;成品包装、变电所、锅炉房的火灾危险类别为丙类,厂房的耐火等级为二级;其余装置的火灾危险性为J类和戊类,耐火等级为三级或四级。12. 5消防设施和措施厂区设置设专职消防员,遇火情时,将快速调来先进的水罐消防车和基本的消防设备。设计水消防系统和消防管网,管网为环状。全厂的消防水系统分为低压消防给水系统和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低压消防给水系统主要用于室内外的消防用水,用水量251s°在全厂范围内依规范设置移动式磷酸镀盐灭火器,用以防范零星火灾。在工程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定期时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积极贯彻“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长期对职工进行安全和消防教育,提高职工的火灾防范意识,加强生产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13. 6消防投资本装置的消防投资费用已包括在项目总投资中。13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14. 1组织机构设置原则(1)本项目按车间、班组进行机构和人员设置。生产及辅助生产人员按三班作业,均按四班编制。(2)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各类岗位人员严格控制,减少管理层次。(3)凡能依靠社会协作的工作,在编制中只设管理人员。如原辅材料、燃料煤运输,复合肥装车倒运等,均可外协,依靠社会力量解决,不占本厂定员编制。13. 2全厂车间的设计1、梵合肥车间:含原料库、原料加工、复合肥造粒、半成品处理、成品包装、成品库。2、公用工程车间:含机修、电修、仪修、变电所、厂区供电及照明、水泵房、厂区给排水、废水处理、锅炉房、脱盐水站。其他机构如化验室、环保监测站、消防、食堂等,均隶属于厂部直管。13.3劳动定员按照国家有关劳动法,岗位按五班三运转进行配制。全厂定员衣序号岗位人数备注管理人员51厂长12副厂长23技术人员2二主要装置1381原料加工242豆合肥生.产803库房84公用工程(水、电、汽供应)W5维修46分析6三其他人员6合计149本项目新增人员149人。13. 4人员来源及培训本项目所需生产、管理人员必须通过专业培训,首先应经过相应工艺装置对口单位进行6个月的操作学习,掌握生产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熟悉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结构,熟练掌握正常生产、事故处理及开停车。培训结束,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13.1 建设周期规划本项目为新建装置,项目从可研、初设、施工图设计、设备采购、土建施工、安装、人员培训、单试与调试、试车等几个阶段进行项目的实施。本项目前期已进行了部分土建基础工程,从目前第起,本项目建设周期为1年。14. 2实施进度规划本项目的建设各主要阶段所需周期如下:1234567«9IO11121前期准备及可行性研究2初步设计3详细设计4土建工程5设备材料采购6安装工程7单机调试与联动试车8投料试车与考核1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5. 1总投资估算16. 1.1工程概况本工程拟建年产50万吨盐碱地专用肥装置,为扩建工程项目,设计具体内容为:原料加工及配料、复合肥造粒、成品包装、维修:原料库、成品库、变电所、厂区供电和照明:厂区给排水、锅炉房、废水处理、脱盐水站、新鲜水泵房:生产辅助设施包括中央化验室、消防设施等。15.1.2投资估算编制的原则和依据(1)国石化规发(1999)195号文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修订本)(2)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3)1997年化工部(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修订本)(4)山西省建筑工程费用定额2000年版。15.1.3编制说明(1)主要设备及材料价格按供应商报价计,不足部分根据市场价格估列。(2)设备运杂费按8%计算,已计入设备购置费中。(3)安装工程按类似工程以一定比例估算。(4)建筑工程费用按当地建筑经济指标估算。(5)无形资产费用包括勘察设计费、监理费、专利费、环评及安全评价费。(6)递延资产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生产准备贽、联合试运转贽、办公及家具购置费。(7)基本预备费率取工程费用的8%,根据现行有关规定,行不计取涨价预备费。(8)其它费用按化工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计取。15. 1.3投资估算分析本项目建设投资为13719万元。详细分项见投资估算表。投资估算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估电价值(万元)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建筑工程费其他费用价值合计12709(一)工程费用110291主要生.产项目1.1.原料加工40123683214721.2复合肥生产1584620127634802辅助生产项目2.1原料库10460516680新增定员为149人,工资及附加水平为20000元/年人。16. 1.2.6无形及递延资产摊销无形及递延资产捶销年限分别为10年与5年。16.1.2.7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分类平均年限法折旧,折归年限为:设备类15年,建筑类20年,残值取4%。16.1.2.8其它制造费用其它制造费取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建设期利息后的1%。16.1.2.9修理费修理费取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建设期利息后的3机16.1.2.10销售费用销售费取销售收入的监。16.1.2.11管理费用管理费用取工人工资及附加总额的1倍。16.1.2.12总成本费用公司年均总成本费用为55191.17万元。16.2财务评价16.2.3.2动态指标25.36%(所得税前)19.63%(所得税后)所得税前13293万元所得税后7421.O1.万元24.22%8978万元(1)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2)全投资财务净现值(ic=9%)(3)自有资金内部收益率(4)自有资金净现值16.2.4项目清偿能力分析16.2.4.1人民币借款偿还期项目在最大偿还能力偿还情况下,人民币i昔款偿还期为7年。16.2.4.2清偿能力分析说明-一项目最大偿还能力指:折旧拢、摊销班、可分配利润扣除公积金公益金后的全部均用于偿还贷款。16.2.5不确定性分析16.2.5.1盈亏平衡分析项目第卜年盈亏平衡点(BEP)为41.92%,说明项目的抗风险能力较强,盈利能力也较强。16.2.5.2敏感性分析1、项目概况根据省农业厅2010年利用土地出让金改造中低产田项目申报指南精神,选择*县南王乡大南邢、小南邢、留晖村盐碱地为项目实施区域,项目区耕地土壤类型为氯化物一硫酸盐轻、中度盐碱化潮土为主,目前项目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差,水井少,只能满足一半耕地需水要求,夏季蒸发量大,作物需水临界期需水量得不到满足;二是耕层可溶交换性钠盐含量影响作物生长;三是土壤板结,理化性状不良,通透性差,耕层浅薄:四是土壤养分含量低,肥力低下;五是资源利用率低、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差。因此实施盐碱地改造、土壤培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当务之急。通过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的实施,最大限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发挥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和农业可持续发展。2、勘测设计过程*县农业委员会组织农业、土地、水利和该乡有关专业人员,实地进行了调查研究,收集了土地、水利、农业基本情况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对勘探成果进行了评价分析论证。经过筛选确定条件适合的盐碱地实施改造。农委技术人员根据项目区种植作物、土壤肥力等实际情况完成农艺措施的设计;并配合山西省农牧业勘测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盐碱地改造项目工程的勘测设计。经过实际调研、现场踏勘、实地测量几个步骤,并从项目区生产实际考虑,规划设计符年均气温8.7,极端最低气温-27.2°C,年1(C的活动积温31971°C,无霜期158天左右,年日照时数达2734.6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35.9千卡/cm2。三、水资源1、降水境内年平均降水量400mm,年蒸发量1448.7mm。2、地下水县境内有四大河流(源沱河、牧马河、云中河、同河),三大灌渠(云南灌渠、广济灌渠、池泉灌区),全县共有水井1274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1万亩。四、土壤类型及肥力情况耕地土壤主要是褐土和潮土两个土类,八个亚类;耕地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12.13gkg,碱解氮96.03mgkg,有效磷15.15mgkg,速效钾124.54mgkg.全县有程度不同的盐碱化土壤18.5万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36.1%,按所含盐分成份的不同分为8种类型,以氯化物、硫酸盐盐化潮土所占比重最大,苏打、氯化物盐化潮土次之;主要分布在浦沱河、牧马河、云中河、同河流域,涉及到全县的96个村庄,是全县的主要中低产出。五、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情况2009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408732万元,农业总产值385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22元。全县现有耕地39.9万亩,其中2009年粮田面积35.2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1万亩,瓜类播种面积1.8万亩,粮食总产1.64亿公斤,蔬菜总产2377.4万公斤,瓜类总产5020.9万公斤。全县农家肥施用量50000万公斤左右,化肥施用量5万吨左右,其中硝酸磷肥约2万吨,过磷酸钙约1.5万吨,尿素1.5万吨,钾肥约0.01万吨。第二节项目区基本情况、地理位置与范围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乡、村,位于县域南部,距县城6公里,东至村村庄东边,西至村庄西边,南至村庄南边,北至地界;项目区所处的经纬度范围是:东经112°58'51.55''至112°57'28.44”,北纬38°27'41.75”至38°26'32.99”.二、地形地貌项目区平均海拔在742.2743.0之间,微地形地势平坦,地形部位处于河漫滩与一级阶地交替段。三、气候境内年平均降水量398.3mm,年蒸发量1446.3mm,年均气温9.6C,极端最高气温39.8C,极端最低气温-29.2C,年N1.(TC的活动积温3474C,无霜期152天左右,年日照时数达2734.6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35.9千卡/cm?。般年份除干旱外无重大自然灾害;冻土层深度1.06米四、水文地质项目区地势较低,处于牧马河岸边,地下水埋深目前为40-60米左右,含水层厚度41-92米,单位降深涌水量6.58吨/时米以上,单井日出水量可达到I100吨/日左右,井深90米左右,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山前洪积、大气降水。地F水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潜水,下部为承压水。地下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矿化度小于1克/升,水质符合农HI灌溉水要求。五、土壤属性项目区上壤母质为牧马河第四纪冲积物,以亚粘上、亚细沙土、细沙及亚沙土与细沙间层为主,上部主要为亚沙土,下部为粘土,层次分明。该区域成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土壤类型主要是氯化物一硫酸盐盐化潮土;建设地块内0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为8.1-10.4gkg,碱解氮含量73.584mgkg,有效磷含量10.5-12.2mgkg,速效钾含量69-92mgkg,PH值为848.5,全盐含量为0.19-0.59%,土壤耕作层厚1520厘米。近年来,农民种植玉米亩施硝酸磷肥40公斤,尿素15公斤,农田培肥以玉米秸秆还田为主要措施,年秸秆亩还田量500公斤左右,耕地地力有下降的趋势。六、农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状况项目区涉及村庄包括南王乡大南邢、小南邢、留晖3村,共有耕地面积10472亩,3628口人,人均耕地2.8亩。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为第一产业,2009年种植业总收入961.75万元,人均纯收入4419.36元。项目区规划实施耕地面积3957亩,种植作物全部为玉米,20072009年三年平均亩产玉米510.0公斤。项目田涉及三村全部3628口人,人均耕地1.09亩。七、工地利用现状与基础设施现状及耕地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项M区总土地面积4028.86亩,其中耕地面积3957.0亩,均为中轻度盐碱地;特殊用地46.03亩,工矿用地25.83亩;项目区3957亩耕地中旱地191.38亩,水浇地3765.62亩。项目区现有机井10眼,配套100kv和80kv变压器5台,高低压线路40000米,其中6眼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打的大锅锥井和配套的电力设施,井深2030米,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水井和电力设施年久失修,已接近报废,目前可用机井4眼为2005年新打,井深80-100米,单井出水量50吨,可满足1600亩耕地灌溉;有管灌1980亩,11500余米,田间路2200米,均为水泥硬化,有生产路3900米,其中砂石路2233米,路旁杨柳树4100株,防护林网较为完善;总体分析,项目区由于可用水井少,只能满足一半耕地需水要求,致使春季耕层可溶性盐分含量增加,影响作物捉苗;夏季蒸发量大,玉米需水临界期需水量得不到满足,造成卡脖旱和灌浆不好;全村畜禽养殖量少,堆混积肥的传统习惯丢失,秸秆还田量较少,有机肥源不足,投入量少;化肥使用结构不合理,使用量少,氮、磷、钾得不到有效补充,且采用“一炮轰''的办法,肥料浪费,土壤肥力下降;秋季不进行深耕,春季耙地深度不足15cm,作物根系的生长环境不良。上述种种原因造成盐分危害、缺水、土壤养分不足、耕层浅等,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使玉米产量不能稳步提高。第三节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单位为*县农业委员会,是该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能之就是组织实施农业推广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业生产。下属8个事业单位,共有固定资产3500万元,职工192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118人,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49人,初级职称63人。农业委员会技术依托单位*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全民事业单位,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