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诗人花的轻松.docx
出诗人花的轻松出诗人花的轻松出诗人花的轻松篇一:李晓东诗词:经年集柳永有言: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经年是古人情怀的计量单位:牛郎与织女经年相见成就一段千古传颂的姻缘,杨玉环与唐明皇经年难舍生生死死演绎一首经典的爱恋。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经年沉淀的是醇香的韵味,经年留下的是深厚的情感。当我们感慨于时间的飞速消逝,惊羡于讯息的转瞬交替,我们是否考虑过给自一个宁静的时间,放慢脚步,细细体会人生的离合悲欢?经年,不是裹挟时间,而是让生活变得缓慢!假如我们能在经年岁月中感悟生命,洞悉人生,生命的宽度就会愈加厚实,此生的质量就会愈发饱满!经年?驿站(一)驿站俏梅开,香飘云天外。经年雪煮雨,醉饮倩影来。冰渐换年华,疏淡岁月德。双泪红垂咽,画船难停摆。薄风天朦胧,好梦语难猜。明眸穿秋水,芳心寄情怀。但恐生时晚,不见赴瑶台。清烟袅袅飞,随君到蓬莱。O李晓东写于二一六年二月注释:送别之诗多为伤感之作,此诗却颇显明快。驿站俏丽的梅花恣意绽放,香气飘到云天之外,此句虽为夸张,却并不突兀,恰好暗合诗人明朗的心情。景色如此,那么诗人情致如何呢?雪煮雨三字可谓妙趣横生,将纯净之雨水,雪白之雪花合二为一,烘托出诗人轻松的心情。而醉饮倩影来写出一种醉里思念佳人而不得的凋怅感,与下面好语梦难猜相得益彰,将诗人迷离恍惚之感写得淋漓尽致。最终,万般情思化作袅袅青烟,随君飞到蓬莱仙境。如此,诗人之潇洒情怀不言自明,而驿站也诗化为一种心境的归宿!此诗立意深刻,文辞清雅,大有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之遗风。经年?绽奇芳(二)群峰逶迤雪茫茫,晚霞明,江水长。山涧飞落,万里霰流光。朗月清风尘埃荡,新年烟花绽奇芳!卿如流水静静淌,落红尽,情意伤。不语无情,经年难琢赏。问君愁儿旧模样,离合悲欢葬凄凉!O李晓东写于二一六年二月注释:这首词立意高超,上阕首句营造了一幅群山连绵起伏、白雪茫茫覆盖的宽阔场髡。漂亮的晚霞,奔涌不息的江水,相互衬托,美不胜收。白舌溶化,化作飞流而落,流光四溅,这样的壮丽场景可谓精彩绝伦。朗月清风尘埃荡又将此情此景升至纯美的境界,至此,壮丽与纯美共存,使读者沉醉其中。新年烟花绽奇芳一句以H然之景烘托人造之景,诗人构思之奇妙令我们激赏。下阕心情转而哀伤,描写一种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哀痛,当此去经年变成了过往,忧愁的样子也被遗忘在时间里,末句是诗人对世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哀叹,表达了内心的无限哀伤与追思之情。经年回望(三)江南冬尽烟波远,夜雨还寒,枯草劲风,待看桃红柳絮天。青石板路斜阳晚,灯火点燃,春色将至,莫道山深闻杜晴。风流寸心难H掩,道是无情,情意深远,不识人间多眷恋。朱户罗绮随梦曳,一晃千年,芳华难驻,执手相看话从前。O李晓东写于二一六年二月注释:江南初春之景如何?这首词给了最好的回答。这首词用大量极富江南特色的意象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动静结合的江南春色图。题目为回望,这是晓空居士追忆曾经身在江南的所闻所见。其追忆越奇妙越令人憧憬,其饱含的对逝去年华的追念与对如今的感叹也就不言自明。这是典型的乐景衬哀情的写法。上阕写江南的春色是烟波流转,夜雨轻寒,是桃红柳绿,青石板路,是灯火轻燃,杜鸣时鸣。而下阕着重抒情,描写了深远的情意和奇妙的眷恋,在表述时间消逝的同时,暗夹了诗人内心的不舍和怀念,情感真挚,感人至深。经年雨中(四)一城烟雨一城景,不是蒙胧,胜似蒙胧。万里长波舟浆中,晚风摇曳倩女梦。飘落旧亭,醉舞吟颂,清韵绵绵一灯红。一曲柔肠一曲醉,不堪回首,更堪回首。小楼连远破轻风,弄晴微雨洒落红。别后新词,慢饮清酌,情意蒙蒙人何从?O李晓东写于二一六年二月注释:雨中之景最难描摹,这首词别开生面,从大处入手,上阕写一城的烟雨、万里的长波,将雨中之景放置在一个宏大的场景中。接着场景由大到小,由远及近,落笔于旧亭之中,着眼于一位漂亮的女子,不同于别人孜孜于女子的外貌描写,诗人将女子的神韵写得宛转新颖,悠悠的晚风中摇曳着飘忽的美梦,似幻IE幻,似梦.梦。下阕描写雨中之情,旨在一个回首,小楼微雨,旧曲新词,在渐渐斟酌中了解了同雨一样朦胧的感情。这首词仿佛一幅淡漠明丽的水彩画,诗人从大处着笔,落量于微末,至此我们好像可以略窥诗人的心境:万里长空不过是内心一角,情韵绵绵亦为人生一晌。诗人的胸怀由此可见一斑。经年春化雪(五)飞雪衔春归,飒飒冷风侵。海天一色茫茫,白首醉同吟。我欲踏雪独行,惊同风雷激荡,回首无路寻。逶迤峰岭路,闲呼鸟雀喑。烟雨渺,松云生,抚瑶琴,冬阳煦暖,流水飞溅入吉岑。缥缈焚香思遥,泼墨素笑情深。万里诉诚心。春意知何处?大地唤芳林。O李晓东写于二一六年二月注释:咏春诗不胜其数,本诗的特色在于宛转流畅、明快舒朗。飞否衔春归着衔字,化无心之物为有情之物。写雪色,诗人用白首醉同吟化有心之物为无心之物。此两处尽显其遣词造句之妙。之后三句我欲踏雪独行.篇二:上海市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训练上海市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训练一、内容鉴赏【学问梳理】诗歌的思想内容,指诗中所描写的形象,即人、事、兔、物,以及诗人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对思想内容的鉴赏,就是相识诗歌中的形象,领悟诗人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的意境,分析作品思想价值等。【实力训练】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作者在这首诗中创建了怎样的一种意境?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连家乡水,万里送行舟。注释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临长江。平野:大平原。大荒:无边的原野。海楼:空中楼阁。光折射产生的虚幻景象。家乡水:指长江水。诗人早年住在长江上游四川。万里:喻行程之远。1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初游楚地之作。这里的送别不是送别友人的意思,而是指。2 .首联交待诗人的联扣题目中的送别二字。全诗景象阔大,气概豪迈,体现出诗人的诗风。3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用语奇异,历来被称为不朽佳句,请从意境的角度加以鉴赏评析。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2.这首诗通过兔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西塞山怀古刘禹锡溶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T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儿回伤往事,山形照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口,故垒萧萧芦荻秋。【注释】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县东,形势险峻,必六朝出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如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溶下此诗。王:晋朝大将,益州刺史。益州,今四川成都。金陵:今江苏南京。金陵王气:秦始皇时,有善望气者,说金陵有天子气,遂凿钟山,开秦淮河。石头:指石头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凉爽山。1 .从一句可以推知诗人讲解并描述了建都的几个朝代的兴亡;前四句写的历史事务;第五、第六句先写人世兴亡,再写自然永恒,富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全诗采纳借占喻今的手法,希望唤起当今人们的留意,吸取往日的教训,表现出诗人。2 .最终一句诗人描绘了从前营垒的残败,请从内的容角度作简要分析。篇二广东09届高三语文期末诗歌鉴赏汇编广东09届高三语文期末诗歌鉴赏汇编广东东莞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黄机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注: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黄机:南宋爱国词人。(D上片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2)下片的泪仅仅是诗人个人功名无成的伤感之泪吗?请说说泪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答案:10. (1)上片写诗人夜泊江湾,描述了一幅水底鱼龙翻动,狂风卷地,巨浪高如房屋,汹涌翻腾的景象(1分)。以江水汹涌烘托内心无法派遣的忧愤,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2分)。(只要答出烘托或铺垫即可给2分)(2)不是,(1分)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无心抗敌,作者为国立功、收复失地的远大志向无法实现,泪中蕴含着心系天下兴亡而又报国无门的忧愤疝心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广东省四大名校联考2009届高三期末统测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踏莎行晏殊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漠濠花,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D作者在本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本词在景物描写上有哪些特点?选择其中一种(情景交融除外)简要赏析。(5分)10.考查对作品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鉴赏,实力层级为D。(1)对春光已逝(时间消逝)的惋惜与惆怅。2分。春光已逝或时间消逝1分:惋惜或调怅或感叹1分。(2)运用拟人手法,(1分)将春风、杨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任其漫天飘舞的情景,(2分)表达了词人惜春(惜花)之情。(2分)写景动静结合。(1分)将红稀绿遍阴阴树色的静态描写与扬花乱扑行人面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2分)突现了春之速逝的情景。(2分)以动衬静的写法。(1分)藏莺隔燕似静实动,再加上炉香逐游丝的动态描写,渲染了幽静的环境气氛,(2分)从而流露出一种幽幽的惘怅之情。(2分)远景与近埃交织。<1分)先写芳郊之远景,写出春之将逝;(1分)再写庭院、居室之近景,突现清幽孤寂的环境:(1分)母终再宕开一笔,写斜阳深院,把愁思扩展至无限时空。(2分)5分。答案符合其中一种,即可得5分。答案超出以上四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潮阳区2008年2009年第一学期高三级期末统一考试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卜算子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愿香,香在无心处。(1)这首宋词是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3分)(2)请简要分析着意闻时不愿香,香在无心处蕴含的丰富情感。(4分)10.(1)(3分)因为占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1分)作者正是以岁寒三友来衬托(衬托)(1分)兰花处幽谷独H坚守高洁志趣的节操。(1分)(2)(4分)着意闻时不愿香中不愿香写出幽兰的独特特性,其清香不行有意强求,香在无心处进一步表明无心领会反而可以闻到兰花的清香,(2分)抒写了作者甘于孤独坚守节操以及不受束缚、对逍遥F1.由的隐居生活的憧憬之情。(2分)【鉴赏】此为咏空谷幽兰之词。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画,托花言志。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o句意化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等语,借人喻花,不即不离。迟口江山暮,紧承上句,从时间着笔,在和煦的春口黄昏,幽兰的倩影更见得淡雅清绝。迟口,指和煦的春日。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幽兰于春天吐芳,故以迟日暗点节候。此句用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口江山丽,但易丽为暮,即化艳阳明丽之景为苍茫淡远之意,令人想见空山暮循中的幽兰情韵。这两句均点化老杜诗意,而浑然天成,语如己出,分别从时地两方面为空谷幽兰烘染出一种特定的氛围。三、四两句首一芳字,先为兰花淡描一笔,然而幽径无人,兰花的芳馨无人领会,其芳心幽恨之欲诉无由亦可想而知。这两句既有H命不凡、顾影自怜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难觅的惆怅。这里是作者借花寓意,抒写志节坚芳而孤独无闻的人才怀抱。过片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好像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在孤独的深山中,或许还有探寻幽芳的素心人吧?与梅花共语,此抒其高洁之怀。占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此词开头写松竹翠萝寒,已拈出松、竹,这里又写与梅花共语,正以岁寒三友来衬托幽兰坚芳之操。然而作者又复寄意于人间的寻芳侣,这也是古代士人夫学问分子渴望得到甄拔而见用于时的心声。着意闻时不愿香,香在无心处,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这所以为幽兰的特色,其清香可以为人无心领会,却不行有意强求。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以象征,拟人和喑喻手法寄予作者对隐士节操的崇仰,流露出词人憧憬出世、归隐的心志。湛江市2009年一般高考测试题(一)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山雨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F1.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立刻衣巾任沾海,村边瓜豆也离披注。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注离坡:散乱的样子.(1)诗人是以一个山雨的亲身体验者的身份写山雨的,诗人在雨前、雨中和雨后的情感有何改变?(3分)(2)请对诗中的任和放字进行赏析。< 4分)10.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实力层级为D级。答案:(1)雨前,诗人野行,心旷神怡。雨中,他流露出喜雨之情。雨后,宜抒了目睹奇景的惊异和赞美之情。(3分,每点1分;大意相同即可)(2)遇雨时诗人任由雨水打湿F1.己的衣巾也不躲避,任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轻松、自由的心态,委婉地表达了遇雨而喜雨之情。经山雨的洗礼,雨过天晴时的山峰更为青翠,放字把山雨写活了,仿佛是山雨把山峰囚禁了,现在才放它出来一样。< 4分,任放各2分:大意相同即可)20082009年第一学期广东省广宁县广宁中学高三年级期中考试题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宋)方回般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第一句中欲动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3分)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10.(1)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蕨芽欲展未展的形态和充溢生命活力的情态。(拟人,1分;分析,2分。)(2)这句话言浅意深,写作者荡舟缓行,细细欣赏三百里青溪的美丽风光,表现了作者沉醉其间的喜悦之情。(句意1分,情感2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酷爱之情。<2分)广东省徐闻一中第四次阶段考试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鹊桥仙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潮燃楚竹。钦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1)陆游鹃桥仙中渔父的形象和柳宗元渔翁中的渔翁形象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2分)(2)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与烟销日炊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两句都是写渔父的生活,但表现手法不同,试作分析。(4分)10、(1)相同之处:两首作品表面上是写渔父或渔翁,事实上都是自己咏怀之作。(1分)两个形象都远离世间红尘,追求高洁境界。(1分)(2)陆词该句是正面干脆写渔父生活,而柳诗该句是从侧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来间接表现渔父生活:陆词该句主要运用白描手法(答排比手法也可),柳诗该句则是情景交融,将渔父的高洁情怀跟一尘不染的山水景物浑然融合在一起。(手法各1分,分析各1分)2008学年汕头林百欣中学2009届高三语文11月月考试卷10.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7分)偶官舍竹(王禹)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天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闲官。这首诗描写竹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答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五、六句中拂和侵字在运用上的特点或表达效果。(4分)10.(6分)(3分)答:托物言志、托物抒怀皆可。写出了竹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每答对一问得1分)(3分)拂和侵字都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奇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机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坪上,使人感受到竹的形象,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每分析一个得2分,对两个字的分析都合理的可得4分)汕头市聿怀中学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