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抚顺赫图阿拉城导游词.docx

    • 资源ID:1805902       资源大小:13.5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抚顺赫图阿拉城导游词.docx

    抚顺赫图阿拉城导游词游客挚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赫图阿拉城巡游!在巡游起先前,我先将这里的基本状况大致介绍一下。“赫图阿拉”是满语,汉译为“横岗”,即平顶的山岗。在这横词之上就是驰名中外的后金政权第一首府、清代第一都城赫图阿拉城。这里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祖居之地。在努尔哈赤诞生之前:这里已经成为其祖父觉昌安的山寨。明嘉靖38年,努尔哈赤生于该城。明万历44年,努尔哈赤在这里创建了史称后金的大金国,登基称汗,从今起先了统一东北女真的大业。赫图阿拉城依山而筑,居高临下,三面环水,垒土为廊,地势南高北低,具有易守难攻之势。分内外两城,方圆5千米。内城建于明万历31年,外城建于万历33年。内城主要住着努尔哈赤的眷属、亲戚,外城住着他的精锐部队,全城居住2万余户,总计10万人。当年的外城建有点将台、校场、仓库区和制造弓箭、盔甲的烘炉。这里主要是努尔哈赤演练兵马、囤积粮食、制造武器、驻扎部队的地方。内城则是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内城方圆千米,设东、东南、北、南四门,四周是土石筑的城垣。这里不仅建有尊号台,即努尔哈赤登基称汗的金銮殿,又称汉宫大衙门,还建有八旗衙门、驸马府、关帝庙、城隍庙和地藏寺。清土朝入关进京后,又在这里兴建了守尉衙门、启运书院、文庙等。当年的赫图阿拉城内城,建筑辉煌,文化昌盛,10万金戈铁马穿行于此,10里商贾闹市喧闹非凡。而城中那口被称为“千军万马饮不干”的古井更是为人津津乐道。我们可以看到,赫图阿拉城内建筑布局既保留了女真民族的风格,又汲取了汉族中原文化的特点,突出的是中轴线起点,南北向挺直延长,反映出儒家“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传统观念。城内道路系统,以中轴线相交,形成严格的方格状,各级主次干道均为直角相交。然而,就是这i座历史占都、文化名城,却毁于上世纪在大地上爆发的日俄斗争。1963年,赫图阿拉城作为满族的历史占城,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爱护单位。近年来,政府逐年投放资金,进行管理和修缮,使这座占老的城池渐渐复原了历史原貌,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在请大家随我来,我们道进入老城参观巡游。游客挚友们,我们眼前这座外形呈八角的建筑,就是当年努尔哈赤登基称汗的汗宫大衙门,因为这里是努尔哈赤建金称汗的受贺之地,故称尊号台,俗称金銮殿。明万历44年正月初一,努尔哈赤在这里创建大金国。从16XX年到1619年,她在这里运筹帷幄,发号施令,接待来宾,庆功宴赏,为统一东北女真,巩固后金政权,最终进军辽沈打卜了坚实的基础。站在这里,不仅可以俯瞰全城,海尔可以目集四周数十里的谷口、墩台,他从侧面体现了努尔哈赤的宽敞胸襟和远大目光。尽管最终努尔哈赤本人没有住进北京故宫的那座金銮殿,但他的精神却鼓舞了他的子孙后代,最终建立了清王朝。这里可以说是最终一个封建土朝的起点。刚才我已经介绍过,i9xx年爆发的n俄斗争使赫图阿拉城的占建筑遭到了严峻的破坏,加上近4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努尔哈赤当年住过的那座金銮殿已经片瓦不留。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汉宫大衙门是政府于1999年投资重新复建的。各位请看汗宫大衙门左右两侧。左侧有一处深潭,右侧有一陡坡,坡下有一池塘,左潭右池景色怡人,汗宫大衙门好像龙头,两弘清水左右辉映,恰为龙目,为此这里又被称为“神龙二目:关于启运潭,这里还有一个民间传闻。相传,一天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到赫图阿拉的位村民家借宿,恰巧有一位道上也来到了这位村民家中。道上神奇地对这家的主子说:“你们这个地方啊同一般,城北的荷花池是龙的二目呀。假如在八月卜五荷花竞放之时,将你家祖先遗骨扔在荷花之上,荷花将立即关闭,你家的后人就能为天F至尊J这些话被塔克世偶然听到,在八月卜五夜晚子时,他静静来到荷花池,见月光下荷花争奇斗艳,就根据道士说的那样,把祖先的遗骨扔到了荷花上,荷花果真关闭了。这时,那家接受过道士秘传的村民也赶来了,但是己经晚了,这里的风水已经被努尔哈赤的父亲给占去了。传闻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够崛起,就是他父亲塔克世当年占到了风水宝地。这段传闻虽充溢了迷信色调,却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到这里的民间文化。上个世纪初,H俄斗争在东北爆发之后,日俄电驻赫图阿拉城。这群沙俄强盗在撤走时,在北墙根下放上炸药,将城墙炸成豁口,池水奔涌泄出,流入苏子河南岸,从今,启运潭干枯。我们现在看到的荷花池,是随着汗宫大衙门的复建而修建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当年的正白旗衙门,清太宗皇太极就是当年的正白旗旗主。在谈到清代历史的时候,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个词汇:八旅。在后金时期,八旗是努尔哈赤麾下八个军政合一-的组织。满语中有“牛录”一词,语意为箭,努尔哈赤用箭这个名称,史无前例地创建了一种兵民合一的基层组织,融生产、打仗、政权、文化为一体。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旗.努尔哈赤最初率兵打仗时,仅有黄、蓝、红、白四旗,随着势力的扩大,明万历四十三年(16XX年)又增加了镶黄、锦蓝、镶红、镶白四种,合为八旗。八旗组织平常为民,战时为兵,开创了“全民皆兵”的先河,其建制随后成为清代的定制。后金政权建立八旗制度以后,赫图阿拉城内也相应地设立了旗署衙门,即八旗衙门。八旗衙门是八旗旗主日常处理本旅行政、军事、生产、民事等事务的行政官署。正白旗衙门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为青砖瓦舍四合院,有正房、东厢房、西厢房、门房共20No其它7座衙门分别位于赫图阿拉城的东门里、南门里、城东南和关帝庙后,当年的建筑今已不复存在。正面,就请大家到正白旗衙门里去参观当年的遗物和遗址。那这里就是赫图阿拉城内惟一的一口水井,它就是被称为“千军万马饮不干”的罕王井,又称启运井。罕王以努尔哈赤的的尊号命名,有人称,老罕土不仅是身经百战的英雄,还是一位打井专家。大家看,赫图阿拉城位于横岗之上,要在这里打井非常困难。传闻,当时这里没有一口井,城里的兵马和居民吃水要到城外的苏子河里挑,假如这座城池被围困,吃水就成了问题,若被围困几个月,不用兵马攻打,这里的10万金戈铁马就会自己倒下。为此,努尔哈赤曾派人在城内四处打进,可一口井也没打出来。一天,努尔哈赤带着卫兵到来这里,望见一只兔子,卫兵搭弓提箭要射兔子,却被努尔哈赤给挡住了,努尔哈赤想,兔子也要喝水的,看它到哪里喝水。见兔子钻进了一片草丛,努尔哈赤当即叫人在这里打井,果真打出一口“千军万马饮不干”的水进来。也因为努尔哈赤被尊称为“承奉天命复育列国英明罕”,俗称老罕王,所以人们就叫这口井为“罕王井”。罕王井作为努尔哈赤留在赫图阿拉横岗上的处见证,近4XX年来始终是岗上人的生命之源,至今仍未枯竭。饮水思源,饮水思宗,饮水思亲。尽管居住在赫图阿拉城的人们早已用上了自来水,但人们照旧爱戴着这口水井。其实,罕土井只是一口一般的水井:口为正方,以木镶嵌,井上既没有辘泸,井边也没有石阶、石栅栏和石碑。然而,当走近时,它则给我们一种剧烈的直观感和亲近感。井水距地面只有60厘米,井水充盈,望之澄澈见底,饮水甘凉快口,真可谓之为“神水”。接下来,请随我到那边参观。普觉寺是努尔哈赤当年在此所建的7大庙宇之一,原名叫关帝庙,民国以后才改称普觉寺。寺庙是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先哲的地方,修庙建寺属文化盛事,我们却不禁要问:满族的祖先信奉的是萨满教,努尔哈赤为什么要在这里修建一座关帝庙呢缘由有二:努尔哈赤从小精通汉文化,对行侠仗义、武功盖世、忠君保主的关羽非常崇拜,这是其一;更重要的一点,是努尔哈赤想要接近汉民族。努尔哈赤当然知道关公在汉民族中的地位,修建关帝庙则是他折服民族的第一步。在此之前,他通过信奉喇嘛教而赢得了蒙古民族的感情,并由此尝到了用信仰笼络人心的甜头。关于修建关帝庙的民门传闻有很多,一说是赫图阿拉城被明军包围,行将全军覆灭,关公刚好托梦,努尔哈赤即派人扮了关公之相:红脸长须,手持青龙偃月大刀,骑赤兔马,率其子关同等众将,直杀向明军阵营,明军误以为关公显灵,阵营大乱,落荒而逃。到康熙年间,又有关公保佑着大清朝的传闻。关帝庙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在满、汉族之间架起了座文化桥梁。当年的关帝庙为三进院落,内建关帝殿3间,中有关圣君坐像一尊,东、西次间塑关平、于吉、周仓三将立像,庙门两旁是钟楼、鼓楼和马殿。在清王朝鼎盛时期,关帝庙曾多次重修扩建,香火不断。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当地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第年四月十八,都要实行庙会,喧闹非凡。大家请看,这座建在内城东南角高岗上的庙宇就是文庙,也叫孔子庙,当然是供奉孔子的地方。从这座庙宇中可以看到个满族首领对汉民族文化先师的虔诚。努尔哈赤为加速后金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广泛地汲取融合中原汉文化,崇祀先儒、先贤,把满文化主动融入汉文化。当年,这里钟鼓齐鸣,香烟缭绕,善男信女拜谒不绝。再请看这边的兴京启运书院,它是清朝在兴京地区第一座官办学校,为后金及清朝培育了大批创业精英。书院当时的师资水平很高,都是由大清名士亲自任教,八旗子弟及汉蒙儿童争相入学,盛极一时。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书院毁于FI俄斗争,1999年复原历史原貌,供游人参观、巡游。游客挚友们,我们的参观即将结束,大家可以买些有意义的纪念品,把老城人民的情思带回你现在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我真诚地希望您带着您的家人、亲戚和挚友,找点空闲常来看看。感谢大家的协作。

    注意事项

    本文(抚顺赫图阿拉城导游词.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