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docx
关于某县精准扶贫工作状况汇报县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来抓,统一思想相识,强化组织领导,着力实施“八大”扶贫,建立健全“五大”工作机制,形成“四种,力气夯实包扶责任,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扎实推动,实现脱贫目标。一、基本状况XX县辖9镇1个街道办,211个村,10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29万人,总土地面积2950平方公里,其中农村人口14.98万人。截止2014年,全县在册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12977户、37270人削减到7955户、20052人,分别占到全县农村人口总户数、总人口的21.5%和13.4%,其中有一般贫困户4985户13330人、低保户576户1218人、五保户504户655人、低保贫困户1890户4849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1526元提高到2486元,净增960元。因病致贫户有2278户、因残致贫户有604户、因学致贫户有883户、因灾致贫户有732户、因缺乏技术致贫户有700户、缺劳力致贫户有557户、缺乏资金致贫户有501户、缺土地致贫104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79户。2015年支配脱贫人口通过搬迁扶贫641户1847人,发展苹果业1526户3468人,大棚种植294户865人、养殖715户1999人、其他产业扶贫479户1374人、产业技能培训525户1402人、务工技能培训599户1523人、救助兜底1287户1859人,全县确定省级贫困村74个,占到全县行政村的35%o详细工作措施1、周密支配部署,精准摸底识别。先后3开三次县委常委会、两次政府常务会、四次专题会议,一次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一次精准扶贫现场观摩会,两次联席会议。探讨部署全县精准扶贫开发工作。利用一个月时间,先后两次组织二十名县级领导、八百多名包扶干部深化村组逐户进行调查摸底、精准识别。在识别步骤上,严格依据一报二评三查四审五公示的程序,通过点、议、评进行识别,首先县、乡、村三级干部在村民大会上提贫困户,其次把政策交给群众,以群众为主题,在全体村民大会上议一议,最终在全体村民大会上进行评议,确保识别对象不错位、不缺位。建立完善了贫困人口管理台帐,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县有档。经核查,全县现有贫困人口7955户、20052人,其中有劳动实力的贫困人I18179人,无劳动实力和五保、鳏寡孤独、老龄等人员1873人。明确目标任务,扎实推动精准扶贫。今年,支配脱贫13000人(超市上下达任务4000人),2016年脱贫5000人,对1873名,其中五保户655人实行社会供给,低保户1218人进行最低生活保障救助。重点实施好"八大"扶贫:搬迁扶贫方面,围绕城镇体系建设,今年重点抓好招安、化子坪两个扶贫避灾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全年搬迁任务3145户,支配集中安置700户。目前安置点选址已完成,正在抓紧办理相关手续。招安、化子坪镇安置点建成后,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居住问题,给贫困户供应舒适平安的居住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的大力发展。产业扶贫方而,在捆绑运用扶贫互助、扶贫产业扶持等项资金的基础上,投放7000万元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重点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今年支配扶持发展林果产业1526户、大棚种植294户、养殖715户。对贫困户建大棚100米长,跨度9米,每棚补助1万元。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50亩以上,每户补助5000元。贫困户新增连片50亩以上人工种草,每亩补助100元,新发展适繁母羊存栏200只以上养殖户,每户以奖代补5万元。投入资金42.6万元,其中中心资金22.6万元,省级资金20万元,在建华镇新尧坪村发展养殖业,帮扶8户贫困户发展养牛1户,养猪4户,养兔2户,养鸡1户:贺家洼村发展苹果种植户4户;化子坪镇河西沟村发展大棚5户;高桥镇乔庄村大棚17户:沿河湾镇闫塔村养殖户10户,其中养猪8户,羊1户,鸡1户,寺岐先村养鸡5户,茶坊村养鸡10户;招安镇庄科村苹果2户,核桃1户,养牛1户,养鸭1户:碗窑湾镇梅庄湾村苹果9户,范台村16户,养羊1户,苹果3户,杂粮13户。力争到2016年全县全部贫困群众都能建立起稳定的致富产业。县地税局投资15万元,外出能人投资3.5万元,包扶干部投资2.3万元,对有发展养殖意向的农户,至少负责供应猪崽1头,鸡仔20只以上或兔子40只,并负责技术培训,疫病防治,年底销售,圈舍修理等。目前,已帮建起养殖户46户,其中养鸡14户350只,养兔2户80只,养猪29户81头,养牛1户3头,新建和修理圈舍546平方米。仅此一项每年支配收入25万余元,人均增收1800元。县委组织部给砖窑湾镇崖窑硬村籽种80斤,化肥500斤,供应劳务信息12条,供应务工维权法律学问学习5次,针对产业见效慢及没有产业实力的贫困户送去鸡仔20只猪仔2头帮助其建立快效产业。实力扶贫方面,我们在整合扶贫、人社、教化、农业等各类培训资源370多万元培训资金的基础上,再由县财政列支50万元,对贫困“两后生”和进城务工贫困劳动力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保证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力驾驭12门好用技术。对全县259人贫困户家庭高校毕业生,由县人事部门组织集中培训,一部分实行企业用工、政府补贴的方法予以安置,一部分依据农业三大产业发展须要聘用为技术员,确保贫困家庭高校生创业有渠道、就业有保障;对193户零就业家庭贫困户,由县扶贫局组织集中进行第一批培训,安置100户零就业家庭就地就近打扫卫生,彻底解决"零就业”家庭贫困人口无收入,无产业的困扰。高桥镇张兰沟村贫困户陈加兰,通过培训支配在张兰沟村打扫卫生,她说:“虽然我的光景不好,但是有了这样的好政策,好领导的帮助,我对过好自己的光景有了盼头"。对60户贫困家庭妇女进行为期15天的月嫂技能培训,在培训期间各学员能够仔细学习,刻苦操练。建华镇杨桐村民魏志玲说:“这次培训叫我知道了带娃娃还有这么多的讲究,我也学到了一门技术,打算开设家政服务公司,这样既能带好自己的娃娃,也能为家里添点收入"。对50名贫困家庭失业青年进行了陕北民歌培训,以促进青年就业渠道:县人社局组织对156名贫困家庭高校生,支配支配录用在XX县工业园区。在整村推动、行业、项目、救助兜底和包村联户扶贫等五大扶贫方面,今年,支配实施整村推动2个;为贫困村新修四级通村油路4条、16.2公里;解决10个贫困村、1300人的饮水平安问题:在贫困村和扶茴避灾移民搬迁安置点新修基本农田2000亩。同时,全面推行贫困户子女学前和中学免学费教化,并对贫困家庭子女学前教化每学期赐予400元的生活费补助:对贫困户因病和意外事故产生的住院费用,除按规定报销外,依据其困难程度,再赐予不低于40%的救助;对特殊无劳动实力和五保、老龄等人员实行政府精准兜底保障,并要求担当行业扶贫的文化、计生等部门和担当项目扶贫的交通、水务、电力等部门,科学制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目前,各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落实中。3、创新工作方法,确保精准扶贪取得实效。科学识别贫困人口。在精准测算、精准评估的基础上,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通过召开由县乡包扶干部、村“三委会”班子成员和村民共同参加的评议会,对贫困人口进行重新核实评定。同时,明确在评议会上,村上要做评议记录,评议人员要签字确认,确保做到公开公允公正透亮。实行"一联双包"责任制。1个乡镇由2名县级领导包联、每名包联乡镇县级领导包抓1个贫困村和包扶2户贫困户;211个县直部门单位包扶211个村;全部县直机关及乡镇干部包扶7955户贫困户,实现包扶贫困户全覆盖。动员各企业开展包扶活动。确定由74家企业包扶74个贫困村,主动引导社会力气参加扶贫开发,形成“互帮互助,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物的出物,有技的出技”的扶贫新模式,出台了激励企业帮扶的实惠政策,激励企业参加帮扶,依据自己的特长和包扶单位个人一起参加包扶一个村,使全县人民一同进入小康社会。组建包联乡镇扶贫开发工作队。10个乡镇组建了10支包联乡镇扶贫开发工作队,分别I1.1.1.名包联乡镇县级领导担当队长,1名县级领导和1名部门领导担当副队长,详细负责指导、协调、督促乡镇和包扶部门有序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截至目前,扶贫工作队两次进行督查检查,总结好的阅历做法,特殊是县爱卫办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措施新奇,方法得力,帮扶效果显著。成立扶贫开发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任组长,县考评办、审计局、监察局、办督查室为成员,全面负责扶贫开发工作的督查落实、跟踪问效问责、违法违纪案件查处,有力推动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目前,全县开展了三次精准扶贫专项督促检查,通过督促检查,效果显著。成立精准扶贫宣扬小组。从县上各单位抽调相关经验从业人员,成立精准扶贫动态宣扬组,宣扬报道各镇(街)、各单位扶贫工作进展状况、好的阅历做法等相关报道。目前,共出简报53期。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县政府与各乡镇分别签订了精准扶贫年度目标责任书,修改完善了考核方法,提高了扶贫工作分值占比,并对年终考核不达标的乡镇和部门实行“一票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