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煤及半煤岩巷道支护技术管理规定的通知.docx
-
资源ID:1804950
资源大小:22.8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印发煤及半煤岩巷道支护技术管理规定的通知.docx
三(IB三三淮矿生(2015)280号关于印发煤及半煤岩巷道支护技术管理规定的各矿,矿业、安装工程分公司:煤及半煤岩巷道支护技术管理规定业经11月18日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特此通知。煤及半煤岩巷道支护技术管理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岩巷支护管理,实现“支得住、支得快、支得省”,特制定本规定,各矿依据此规定及巷道实际地压显现状况,相应制定分煤层巷道支护标准,自主负责巷道支护设计。一、支护方式(一)推广锚杆(索)等主动支护方式,减少架棚等被动支护。(二)采动影响带内必须采用架棚或架棚注浆支护方式;受采动影响的锚网索巷道,影响带内必须采用套棚、挑棚、注浆等加固措施。(三)沿空窄煤柱(V8m)巷道,采用喷注浆或中空锚索注浆加固。(四)煤巷锚杆支护必须使用锚索,锚固段深入到稳定的岩层里不少于1.2m。巷道遇破碎带、过断层顶板破碎时,必须采用架棚或架棚注浆支护方式;遇淋水带,必须采用套棚或挑棚等加强支护。(五)煤层倾角大于40°、顶板破碎采用架棚支护。(六)特殊地段采用锚网、架棚双重支护,范围应延伸至巷道正常段起点以外5m以上。二、支护设计(一)设计依据。1 .地质资料:精细掌握围岩、煤层赋存情况,关键岩层物理力学参数,断层等地质构造情况。2 .采动影响:分析巷道周边采掘活动,掌握采掘活动矿压显现规律,得出巷道已受和使用过程中受采动影响矿压显现情况。3 .巷道用途:巷道布置(运输)的最大设备尺寸、管线布置、通风行人、服务年限等。(二)支护设计必须做到“一巷一设计”,初始设计方法可采用工程类比法、理论计算法和数值模拟法的一种或多种方法组合进行,矿井每个槽别煤层首次采用煤巷锚杆支护报集团公司审批。(三)坚持动态信息设计方式。即设计坚持试验点调查、地质力学评估、初始设计、井下监测、信息反馈以及修正设计六个阶段。三、支护材料及参数(一)煤巷锚杆支护要符合MT/T1104-2009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锚杆(锚索)杆体及性能、锚固剂、托板、螺母及其它组合构件等的规格和力学性能必须相互匹配。锚固剂、杆体、托盘、螺母及金属网等的性能、强度、结构必须与设计的锚固方式及锚固强度相匹配。(二)锚杆:材质为II级以上的螺纹钢,其中埋深超过700m,采用IV级以上的螺纹钢;直径4>20-22mm,长度20002800mm;间排距6001200mm。(三)锚索:使用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直径(M7821.6mm,长度62008000mm,间排距8002000mm。(四)钢带:顶部使用12#16#槽钢、N型型钢带;帮部使用W型钢带或平钢带。W型钢带宽度18028Omm、厚度2.23叱平钢带宽度100220Inm、厚度35m;(五)金属网:10号铁丝编制的菱形金数网、双向拉伸塑料网或塑料网配合钢筋笆片,网孔尺寸不得大于50X5On1.n1.(钢筋笆片不得大于100X100mn1),搭接10Omnb联网20Omnb联网材料必须采用不低于14#的双股铁丝联接。(六)钻孔直径、锚杆直径和树脂锚固剂直径合理匹配,钻孔直径与锚杆杆体直径之差6Iomm,钻孔直径与树脂锚固剂直径之差48mm。(七)架棚巷道:U型棚采用29U或36U,每棚34节,棚距300800mm;在倾斜巷道内架棚,必须有一定的迎山角,一般每6°8°迎山1°o拉条根据情况选用24道60X8mm扁钢、45号角钢或810号槽钢加工的拉条。(八)使用复用材料、替代品,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查,报矿长批准。四、相关要求(一)矿压观测:锚网支护埃巷掘进工作面不超过50米设置一组矿压观测装置,断层破碎带、顶板淋水,应力集中区、交岔点及碉室等特殊条件下的必须增设。锚杆扭矩每300根抽检一组、锚索预紧力在锚索施工后及时检查。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指标包括顶板离层、顶底板及两帮相对移近量、锚杆(索)载荷、锚杆扭矩、锚索预紧力。顶板离层仪在巷道拨门35m范围内安设第一组,以后不超过50米设置一组,低位测点应与顶锚杆上端处在同一高度处,高位测点应处在锚索上端的稳定岩层内300-500mn处,测点必须固定牢固,损坏后必须在原位置附近重新安装,基点安设层位与高度与原测点一致,并记录读值,标明已被更换;巷道表面位移,一般采用十字布点法安置测站,每个测站安设两个监测断面,基点安设牢固;锚杆(索)载荷,每个监测站监测点不少于4处(顶板锚杆、锚索各1处,两帮锚杆各1处),每条巷道不少于2组全断面监测监控站(所有锚杆、锚索均安设压力表)。顶板离层指示仪距掘进工作面50m内和回采工作面100m内每天观测应不少于一次,其它地点每周观测一次,顶板离层量明显增长,加密观测频度;巷道表面位移监测及锚杆、锚索载荷监测自安装之日始,前半个月每3天观测一次,以后每周观测一次,直至工作面回采结束。(二)建立锚杆、锚索施工台帐,准确掌握每一根锚杆、锚索施工人、时间和班次。(三)锚杆必须紧跟掘进工作面及时支护,最大、最小空顶距严格按作业规程要求执行;锚杆扭矩检测抽样率不低于弱,扭矩不得低于设计扭矩的90%;预紧力不得低于设计预紧力的90%,发现载荷低于规定及时进行二次张拉;作为支护的锚杆安装达到规定的螺母扭矩后,严禁卸下螺母重新安装。(四)在下列情况下,应做相应的拉拔试验:锚杆支护设计发生变更;锚杆支护材料发生变更;巷道围岩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如遇断层、破碎带、褶曲等地质构造;巷道顶板出现较大淋水。(五)锚网支护坚持“三化”:一次支护强度最大化、支护预紧力最大化、支护效果监测信息化。抄送:集团公司有关领导,相关副总工程师,生产部、安监局、安全开采总院、设计管理研究院、物资供应管理部。淮南矿业集团办公室2015年12月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