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审题技巧.docx
小学生作文审题技巧审题就是对一个作文题目的写作要求进行细致思索的过程。要想写出好的作文,作文前的审题是特别关键的。那么,看到一个作文题目,应当怎样一步步审题呢?一、把题目默念几遍,想一想题目字面上的意思是什么。如暑假中的一件事,是写“事”,而不是记人;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或三件事;是一件“趣”事,而不是一件一般的事,也不是一般的好事;时间是“暑假中”,它既不是发生在暑假“前”,也不是发生在暑假“后”,而是“中”:地点也不行能在学校。这些,在默看题目是,都要一字一字地想清晰。:看一看题目对文章写作对象和体裁有什么要求。如我的同学XXX和我和同学XXX,两个题目都是记人,但前者是记同学XXX-个人,后者却是写“我”和同学XXX两个人。又如我的好伙伴,可以写人,如要好的同学、小挚友等:也可以写物,如和H己有密切关系的字典、录音机等,对自己忠实、讨人宠爱的小狗、小猫等,都可以是这个题目的写作对象。确定好写作对象后,要看一看写作体裁是什么,是写记叙文还是其他体裁。三、审一审进一步明确题目的选材范围。文章的写作范围表现在时间、地点、数量和内容等方面。如课间特别钟是要你写正在发生的事;童年趣事是要你写已经发生过的事。乂如校内新貌写的是“校内”,好玩的课外活动,地点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因此,要细致审清选材范围。四、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也就是揭示思想意义或表现感情色调的词语。如我钦佩的一个人,“钦佩”就是这个题目的题眼。要重点写出为什么“钦佩”。再如记一位勤奋工作的老师,“勤奋工作”表达了文章的中心,它就是“题眼”,假如去写这位老师如何“生活朴实”“关切同学”的事,那就离题了。审题时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要让学生打开思路、放开眼光。每一个作文题目对写作文总会有一些限制,但千万不要被这些限制框住了思路、捆住了手脚。审题时,既要看到题目中限制了什么,又要看到没有限制什么,从而使学生的思路既在限制的范围内,又能发觉可供自由驰骋的广袤空间。作文前,审题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是特别关键的,只有全面、细致地审题,才能把握文章地中心,写出好的作文来。因此,要让学生养成细致审题的好习惯,多训练,多实践,作文水平就会不断地提高,为以后写作实力打下好的基础。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审题写作文是小学生最为头疼的事,但同时也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最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感觉无从卜笔,不知道如何写、写什么。因此,老师首先就要教会学生审题,不会审题,就谈不上会写作文,下笔干言,必需会离题万里,立意、选材和支配文章的结构就更无从谈起。下面谈谈我在指导小学生进行作文审题方面的一点感受。写作文是小学生最为头疼的事,但同时也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最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感觉无从下笔,不知道如何写、写什么。因此,老师首先就要教会学生审题,不会审题,就谈不上会写作文,下笔千言,必需会离题万里,立意、选材和支配文章的结构就更无从谈起。卜面谈谈我在指导小学生进行作文审题方面的一点感受。一、教学生审清文章体裁,明确写作对象。审题,要教学生首先要从题目中看出作文所属的文体类型,即审清是记叙文,是说明文,是应用文?像记一次竞赛有“记”字,属记叙文,像谈谈学好语文的重要性里有“谈”、“论”,属争论文:说明文的提示词有时就是“说明”、“介绍”等词语,像电脑简介等。像夏天的晚上、上学路上等文题,虽然不像上面的文题对体裁有明显的提示,但也有间接提示,这就要求我们借助文题中所给的条件慎市审题。学生在审清文章体裁之后,要明确是写人、写事、写景,还是状物,还要明确写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事。可以教学生把写人的作文分类如下:写自己如我;写别人如记一个人(写一个人):几位好邻居(写几个人);写自己和别人等。这样,学生明确了写作对象,写出的文章才切合题意。二、教学生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紧抓题眼。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及审清体裁、明确写作对象一样重要。老师可以教学生抓住题目中表明范围的词,细致分析,确定其写作范围。如难忘的早展、难忘的时刻、难忘的一天等的文题,都是限定了所写的时间,可抓住这些词来确定写作范围。再如我的妈妈只写“妈妈”:我爱妈妈:既要写“爱”,还要写“为什么爱”,“怎样爱”;我和妈妈,既要写“妈妈”,也要写“我”,要求写出“我”和“妈妈”之间发生的事。另外,还可以教学生抓住文题的题眼来确定写作范围的重点。题眼,即题目中的关键词,抓住了题眼,就意味着抓住了题目的“重心”和作文内容的重点,否则作文就会偏题。例如玩也要动脑筋其中“动脑筋”就是题眼,即是此文所作出的重点。我爱秋天的校内此文的题眼是“爱”,文章要抓住和突出这个重点,在写校内秋色的同时,还必须要体现为什么!、教后生细致辨别文题人称,吃透要求。有的作文题人称很明确,如C我的班主任应当用第一人称来写。有的题目,人称没有明确规定,如家乡添光彩、放学路上可以写“我”、“我们”,也可以写“他”、“他们”,究竟采纳哪种人称,这要依据自己选择的材料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确定。此外,有些作文题,还有“要求”和“提示”等,它经常是在作文题眼外对作文的体裁、材料、字数、书写等方面提出一些详细要求的限定。这些事实上是在告知我们怎样去写好这篇文章。可教学生在审题时要细致推敲,努力去吃透它们,严格按要求去做。如我的XXX,要求:通过一件事,反映人物的好品质。要把事情经过写完整,写详细。假如学生不看“要求”,不按要求去写。我的妈妈这个题目就很可能被写成我的铅笔盒、我的仙人球等。即使侥幸写成r人,也难得搞清这是人一事的写法,难得着力去反映一个人物的思想品质,也难得去完整地写好一件事。假如没能写人,没能通过一件事去写人,而是写了物,或是写了两件事,并且没能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细微环节等等写清晰,那么写出来的文章是“不合题意”的。这“不合题意”事实上就是没有细致吃透那些“要求”。所以,教学生审题时,同时应当细致审一审作文的要求,才可能确保万无一失。审题精确审读提示语审题是作文的关键性步骤。近年来,小升初作文在考题的设计上都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在文体上多以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为主,在形式上,以命题、半命题和自拟题作文多见。文题后常有一段提示语。提示语能够帮助考生打开思路,启迪考生绽开联想,示意考生写作内容。在立意、选材上有肯定的引导作用。提示中的每一句话都有深刻的内涵,透露出大量的信息,须要考生细致审读、推敲。精确审读提示语至关重要!一、命题作文命题作文,要审清题目中的“题眼”和“题限”。“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题限”,即题目限制的记叙范围。例:我的好挚友提示:风雨人生路,挚友可以为你挡风寒,为你分忧愁,挚友时时会伸出友情之手,是你登高时的一把扶梯。请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最好的挚友,写出他的特点。写一篇450字以上的记叙文。审题解读:题目中的核心词是“好挚友”,因此这是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文章要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用一两件事”写出好挚友的“特点”。二、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考生F1.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题型。写好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分析题目中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然后细读提示中对空白处的要求和限制。再依据提示绽开联想,搜寻最适合写的材料。补写文题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在提示要求的范围内,选择Fi己认为最想写、最有把握写好的内容填在横线上。例:赐予一提示:人们常说,“蜴予”是欢乐的,我们曾经感受过他人赐予的关怀,社会赐予的磨炼,生活赐予的启迪:也曾将信任赐予他人,爱心赐予社会,热忱赐予生活请围绕“赐予”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400字以上的纪实作文。审题解读: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赐予”,“赐予”就是“给”的意思,它包括物质上的赐予和精神上的赐予。“赐予”是双向的,既可以是他人给我,也可以是我给他人。“提示”中尤其要留意的是“人们常说,赐予'是欢乐的”一句,它点出了“赐予”带给人的感受,同时也为文章定下了情感的基调,那就是“欢乐”。“提示”中的几个小句子同时起到了协助选材的作用。“他人赐予的关怀,社会赐予的磨炼,生活赐予的启迪”,提示了选材的第一个角度,他人、社会、生活赐予“我”,“我”是接受者:另一个角度是,写臼己把“信任赐予他人,爱心赐予社会,热忱赐予生活”,“我”是实施者。后面的省略号则涵盖了更多的内容。无论选取哪种材料,肯定要留意写出“赐予”的过程,写出“欢乐”的感受。谈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审题问题请看下面作文课堂教学片段(五年制语文第六册其次单元作文):师:这节作文课我们写的题目是一件小事,请大家思索,写作时,我们应当留意哪些问题呢?甲学生:这篇文章是要求写“事”的,不是写人或写景的。乙学生:只能写“一件事”,不能写几件事。丙学生:这件事还必需特别“小”。师(边点头赞许边板书写事一件小):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这些要求自行拟稿一节课下来,笔者发觉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写的作文小事不“小”,且有的没有把一件事写完整,有的写成了两件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笔者认为,老师指导学生审题时出现了“盲点”:如怎样的事才算“一件”?什么样的事才算“小事”?这些问题对于刚涉足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决不能忽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中又以叙事为核心。纵观现行的五、六年制语文课本,叙事系列基本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一件小事,一件趣事,一件难忘的事,一件簇新事,一件有意义的事。笔者从事小学作文教学及探讨近二十年,感到好些老师在指导学生审题方面存在着一些“盲区”:对诸如“小”、“趣”、“难忘”、“簇新”、“有意义”、“一件”等问题或视而不见或避而不谈,或许是以为这些问题太微乎其微,忽视了:或许是心中多数、把握不准。其实,这些词语是题目的眼睛,有人称之为“题眼”,假如成了“盲点”,势必会使学生形成“盲眼”现象一看不到或抓不住“题眼”,把握不住写作重点。下面就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审题“盲点”问题作必要的透视,及同行商榷,权作抛砖引玉吧。透视之一、什么样的事情才算是“小事”笔者认为,所谓“小事”,一般来说应具有以下内涵:一是事情发生的时间短暂,二是活动范围相对狭小,三是涉及的人物较少,四是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较为简洁,五是事情本身对别人或社会不造成较大影响。(当然,也有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做大事的,但对于小学生习作来说,那只能算作特殊状况了。)比如,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放学后,我冒着蒙蒙细雨回家,路上看到一位衣着褴褛的老人吃力地拉着煤车上坡,帮助推吧,又怕别的同学看到以为这人是我的爷爷;不帮助推吧,良心上又过意不去。正在这思想一闪念问,一位低年级的小挚友飞速地从我身边跑过去,推着煤车过了坡,我不禁深深后悔这件事发生在“一闪念间”,活动范围只是一个斜坡,涉及的人物有老人、小挚友和我,着他较多的只是“我”一人,事情特别简洁,对他人没有造成任何不良后果,甚至连一点影响都没有,可见这的确足“一件小事”。而另一位同学写了在动物园里,一位游客向东北虎乱扔食品,导致东北虎中毒生病的事。这就不能说是“小事”了,我国重点爱护动物东北虎竟然中毒生病,谁也不能说这是一件小事!透视之二、什么样的事情才算是“趣事”“趣事”的“趣”指的是“趣味”。由此可见,仅仅有“趣”不行,还得有“味”。文中的人物做着快乐,读者看了也快乐,这就是“趣”:“味”则是指文章的思想内涵。真正的趣事要让读者捧腹之后留有余味,值得品尝、回味。纯粹的寻快乐不能算是“趣事”。比如,一位同学写了他爸爸下班归来,已经乏累不堪,躺在沙发上就睡着了,他灵机一动,用鸡毛挠爸爸的耳朵和鼻孔,使他爸爸一会儿打哈欠,一会儿打喷嚏,还不停地抓耳挠腮最终摔了个“狗吃屎”,真是洋相百出,文堂最终点题:这多么好玩啊!我们说,这样的文章就不能算是“趣事”,首先,文中的人物有两个一父及子,儿子闲来无聊,拿老子寻快乐,感到“好玩”;老子呢,工作之余,本想好好休息一会,但被儿子搞得“洋相百出”,不难想象,肯定特别恼火,哪里还有半点“趣”味?就是读者看了,也只会感到这孩子不懂事,在搞恶作剧。而另一位同学写道:“六一”儿童节那天,学校实行游艺活动,其中的一项活动是“贴鼻子”:老师在黑板上画着一个胖乎乎的小挚友,可就是没有鼻子,让学生蒙上眼睛轮番上去贴鼻子。嬉戏起先了,有的把鼻子贴到了脑袋顶上,有的把鼻子贴到了肚脐眼上,更有甚者,竟然把鼻子贴到了大腿上把小观众们笑得前仰后合。该班长李想出场了,只见他跟地质测量工作者似的,东瞅瞅,西瞧瞧,左比比,右量量,然后才蒙上眼睛不慌不忙地走近黑板,把鼻子贴到了精确的位置上。淘气鬼张余向他讨教其中的奥妙,李想说:“天机不行泄露”贴鼻子这件事不光对小学生来说是好玩的,就连成人做起来也爱好盎然,这是“趣”:班长贴鼻子的奥妙是什么?一句“天机不行泄露”显得余味无穷,值得玩味,这是“味”。透视之三、什么样的事情才算是“难忘的事”首先,我们必需弄清“难忘”有两层意义,其一,经久不忘;其二,想忘也忘不了。一般来说,在人生的道路上,那些对H己的成长起较大促进作用的事情都是难忘的,它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指触及肉体的,如挨打、挨饿、挨冻等;二指触及灵魂的,如得到特殊的荣誉、受到严厉的指责、感到无比的愧疚等。这些事情由于触及到肉体和灵魂,往往经久不忘。而其中有些事情又是想忘也忘不了的,比如,做了某些不光彩的事又偏偏被人发觉了,一想起来就令人感到尴尬,想忘掉这件事,但总是忘不了,它时时催人警醒,叫人发愤,促人成长。比如,有一篇作文是这样写的:那是十年前发生的事了。一个燥热的夏天,我在小伙伴的怂恿下,心情惊慌地来到王大爷家的瓜地偷西瓜。大家爬出小沟,溜进瓜地,就着星光摸索起来。突然,我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一个翅也,差点儿跌倒,我吓得刚想跑,听到铁牛说:“笨蛋,那必西瓜!"我一摸,光溜溜的,果真是个大西瓜,我想把它摘下来,可那瓜藤特别坚韧,我只好趴下来,撅着屁股,低着头,伸嘴去咬。我的目光无意间向瓜棚一瞟,只见一个黑影箭一般宜冲过来,“妈呀",我尖叫一声,撒腿就跑,失足摔在地边的小沟里,一阵钻心的难受和无边的恐惊覆盖了我,狗叫声、人喊声慢慢遥远了醒来的时候,我已经躺在医院里,映入眼帘的是王大爷那张慈爱的饱经风霜的脸,医生们正在忙着为我打针、敷药、缝伤口。付款处,我听到王大爷小声问“多少钱?”“三十五块八。”接着就听到数钱、开票的声音,忽然,无比的惭愧、难受和懊悔一齐涌满心头,我的眼睛模糊了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夏夜发生的事:天气燥热忘不了,第一次结伙偷西瓜忘不了,被狗咬伤住院忘不了,王大爷不但不怪反而为我付医药费忘不了一切都紧扣题目,而这件事已经过去十年了还历历在目,可见的确是件“难忘”的事。透视之四、什么样的事情才算是“有意义的事”对自己有帮助、对他人有好处、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一、“对自己有帮助”,凡是有关学习学问、本事,提高自身素养的事都是有意义的,如学习文化学问,参与体育熬炼,进行诸如烧饭、做菜、钉纽扣等劳动训练,学习骑车、下棋、修理技能技巧等等。二、“对他人有好处”,凡是在别人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刚好赐予帮助的事都是有意义的,比如给成果差的同学补课,都孤寡老人打扫卫生,为新来的老师出办法、想方法管理好班级等等。三、”对社会有贡献”,凡是宣扬党的方针政策、参与社会公益劳动、为灾区捐献、支持“希望工程”、开展“学雷锋”“雏鹰行动”活动、勇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等也都是有意义的。一句话,做好事往往都是有意义的。而那些纯粹描写坏人坏事或从中受到教化的事情(比如上文讲到的“偷西瓜被狗咬”)一般来说不能算作有意义的。透视之五、什么样的事情才算是“簇新事”这里的“簇新”具有以下内涵:一是所选材料是自己亲身经验或亲眼所见,别人是不清晰的;二是所选材料能紧随时代脉膊,反映时代足音的:三是所选材料是别人没写过或很少写的。如写活雷锋一文,假如选择“帮老爷爷推车、送小挚友回家、拾到巨款交还失主”等材料,虽说也可以,但这些材料太老、太滥,没有新意。一位同学写了“舅舅和贫困户结成了亲戚后是怎样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事情,这个材料就显得新奇、独特,很能体现时代气息。透视之六、什么样的事情才算是“一件事”小学阶段的作文主要要求学生叙述“一件”事情。这里的“一”首先可以说明为“数目”,表示只有一,而不是二;其次也含有“整个、完整”的意思。那么,怎样来界定“一件”事呢?有两种方法:一、狭义界定法。指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对集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联系简洁、紧凑而干脆。比如,小明坐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老大娘没有座位,主动让座,受到大家赞扬。这一件事中,“大娘没有座位”是起因,“让座”是经过,“受到赞扬”是结果,事情虽然短小、简洁,但特别完整。小学生的习作大多如此。二、广义界定法。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比较分散,或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联系比较困难,事情本身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小事情,它们之间互为因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总体看来仍属于一件事情。这种类型多见于文学作品。比如,六年制小语课本第十册中的赤壁之战和跳水两篇课文,“赤壁之战”讲的是东汉末年发生在曹操和孙权之间的一次战役,历时几近一年,人物几十万,地点遍及大江南北,场面恢宏,气概造礴,但全文依据“战役起因、战前打算、战役经过、战役结果”的发展依次叙述,因此,不论走从“整体”上看,还是从“数目”上看,这只能算是“一件”。再看跳水,文中写“水手逗猴子,猴子放纵起来”是事情的起因,“猴子逗孩子,孩子在追猴子过程中遇到危急”是事情的经过,“船长吩咐孩子跳水,孩子转危为安”是事情的结果,总的看来这是“一件”完整的事情。但这件事情本身又可以分解,比如,事情的起因部分本身也可以看作一件事:因为环游了世界在返航途中,乂是一个一帆风顺的天气,水手们没有工作负担,心情比较开心,这是水手逗猴子的起因:水手逗猴子取乐,这是经过;猴子放纵起来,这是逗猴子的结果。事情的经过部分也可以看作一件事:猴子戏弄孩子是起因,孩子追猴子是经过,孩子遇到危急是结果。事情结果部分依旧可以看作一件事:孩子遇险是起因,船长吩咐孩子跳水是经过,孩子跳水脱险是结果。总之,不论狭义的还是广义的,只要围绕一个主题,事情本身有明显的因果联系,结构比较完整的都可以算作“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