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_2015.docx
-
资源ID:1796082
资源大小:64.02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_2015.docx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X1.总则1.0.1为规X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施工安全,制定本规X。102本规X适用于各等级新建、改扩建、大中修公路工程。10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1.0.4公路工程施工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1.0.5公路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规X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因素或状态。2.0.2危险源辨识发现、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2.0.3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2.0.4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应急预案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组成2.0.5风险评估对工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及其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包括风险辨识、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和防控措施。2.0.6特种设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和场(F)内专用机动车辆等。2.0.7特殊作业人员从事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的从业人员。2.0.8危险性较大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工程。2. 0.9警戒区作业现场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的区域。3基本规定3.0.1公路工程施工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要求,建立安全生产费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窗三制度,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足额配备具相应资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3. 0.2公路工程施工应进行现场调查,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于附录A中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内容见附录B),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或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附录A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序号类别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需专家论证、审查可修辄基坑开挖、开挖、支护、降水工程1.开挖深度不小T3m的基坑(槽)2.深度小于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槽)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深度不小F5m的基坑(槽)的土(石)方开挖、支护、降水2.开挖深度虽小S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卜.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或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分布的基坑(槽)开挖、支护、降水工程。2滑坡处理和填挖方路工程1.滑坡处理。2.边坡商度大于2(的路堤或地而斜坡坡率陡于1:2.S的路堤,或不良地质地段、特殊治土地段的路堤。3.土质挖方边坡高度大于20m、岩质挖方边坡高度大于30m.或不良地质、特殊岩土地段的挖方边坡1.中型及以上滑坡体处理2.边坡岛度大于20m的路堤或地而斜坡坡率陡于1:2.5的路堤且处于不良地质、特殊治土地段、特殊岩上地段的路堤。3.土质挖方边坡,Si度大于20m、岩质挖方边坡高度大于30In且处于不良地质地特殊岩土地段的挖方边段的挖方边拔3基础工程1.桩基础。2.挡土墙基础3,沉井等深水基础1.2深度不小于15m的人工挖孔桩或开挖深度不超过15m,但地质条件复杂或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分布的人工挖孔桩工程2.平均高度不小于6m且面积不小于1200m2的棚体挡土墙的S础。3.水深不小于20m的各类深水基础.4大型临时工程1.阐堰工程。2.各类工具式棱板工程3.支架高度不小于5m;跨度小于IOm.施工总荷载不小于IOkIVm2;集中线荷栽不小于15kNm04.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工程悬挑式脚手架工程、吊篮脚手架工程:自制卸料平台、移动操作平台工程;新型及异型脚手架工程5.挂篮06.便桥、临时码头。7.水上作业平台1.水深不小于IOm的围堰工程u2.高度不小于40m墩柱高度不小于100nI索塔的滑模、爬模、翻模工程。3.支架高度。小于8m;跨度不小于18m,施总荷载不小于15kNm2;集中线荷载不小于不20Knm1.5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F架工程。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承重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U荷载7k以上。5.猫道、移动模架5桥涵工程1.桥梁工程中的粱、拱、柱等构件施工。2.打桩船作业。3.施工船作业。4.边通航边施工作业。.水下工程中的水下焊接、混凝1.长度不小于40m的预制梁的运输与安装,钢箱梁吊装。2.跨度不小于ISOm的钢管拱安装施1:。3.高度不小于40m的墩柱、高度不小于100in的可修螭.土浇注等。6.顶进工程。7.上跨或下穿既有公路、铁路、管线施工索塔等的施工。4.离岸无掩护条件下的桩站施工。5.开敞式水域大型预制构件的运输与吊装作业。6.在三级及以上通航等级的航道上进行的水上水下施工7.转体施工6味道工程1.不a地质隧道。2.特殊地渍隧道。3.浅埋、偏Hi及邻近述筑物等特殊环境条件隧道。4.IV级及以上软弱围岩地段的大跨度隧道。S.小净距隧道。6.瓦斯隧道1.隧道穿越治溶发育区、高风险断层、沙层、采空区等1:程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V级围岩连续长度占总隧道长度10%以上且连续长度超过100m:V1.级围岩的隧道工程。2.软岩地区的高地应力区、膨胀岩、黄土、冻土等地段3.埋深小于I倍跨度的浅埋地段:可能产生坍塌或滑坡的偏压地段;隧道上部存在需要保护的建筑物地段;隧道下穿水库或河沟地段。4.IV级及以上软弱围岩地段蹲度不小于18m的特大跨度隧道。S.连拱隧道:中夹皆柱小于I倍隧道开挖跨】度的小净距遂道:长度大于100m的偏IK棚洞。6.高瓦斯或瓦斯突出隧道。7.水下隧道7起重吊装工程1.采用非常规起迸设备、方法,旦单件起吊虚录在IokN及以上的起里吊装工程2.采用起里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3.起重机械设备自身的安装、拆卸1.采用非常规起巫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2.起吊虫最在30O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拆卸工程8拆除、爆破工程1.桥梁、隧道拆除工程。2.爆破工程1.大桥及以上桥梁拆除工程。2.-级及以上公路隧道拆除工程。3.C级及以上爆破工程、水下爆破工程附录B专施工方案主要内容B.0.1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工程概况:工程基本情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2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X性文件、标准'规X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口且织设计等。规定,并应采取预防有害动物、植物伤人的个体防护措施。5.1.2 外电架空线路附近工作时,测量人员的身体和测量设备外沿与外电架空线路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现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X(G46)的有关规定。安全距离无法实现时,应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停电、迁移外电线路或改变工程位置等措施。5.1.3 1.3不中断交通道路上测量,应设置交通安全标志,并应设专人指挥或警戒。测量人员应穿反光标志服。5.1.4 陡坡及不良地质地段测量,测量人员应系安全带、穿防滑鞋等,并应加强监护。桥墩等高处测量,测量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5.1.5 水上测量作业,测量船应悬挂号灯或号型,并应设专人负责瞭望。测量人员应穿救生衣。5.1.6 水上测量平台应稳固可鸵,并应设置防护围栏和警示标志,作业时应派交通船守护。5.1.7 冰上测量前应掌握冰封情况,冰封情况应满足作业要求。冰封不稳定的河段及春季冰融期问不得进行冰上测量。5.1.8 夜间测量照明应满足作业要求,测量人员应穿反光标志服。5.2支架及模板工程5.2.1 钢支架设计应符合现行钢结构没计规X(CB50017)的规定,支架钢管通用作应符合现行碳索结构钢(GB"700”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X(JGJ16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X(G1.30),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相关规定。5.2.2定型组合模板应符合现行组合钢模板技术规X(GB50214)的人行通道。5.3 钢筋工程5. 3.1钢筋加工机械所有转动部件应有防护罩:6. 3.2钢筋冷弯作业时,弯曲钢筋的作业半径内和机身不设固定销的一侧不得站人或通行。7. 3.3钢筋冷拉作业区两端应装设防护挡板,冷拉钢筋卷扬机应置于视线良好位置并应设置地锚。钢筋或牵引钢丝两侧3m内及冷拉线两端不得站人或通行。8. 3.4钢筋对焊机应安装在室内或防雨棚内,并应设可靠的接地、接零装置。多台并列安装对焊机的问距不得小于3m,对焊作业闪光区四周应没置挡板。9. 3.5作业高度超过2m的钢筋骨架应设置脚手架或作业平台,钢筋骨架应有足够的稳定性。10. 3.6吊运预绑钢筋骨架或成捆钢筋应确定吊点的数量、位置和捆绑方法,不得单点起吊。11. 3.7作业平台等临时没施上存放钢筋不得越载。5.4 混凝土工程5.4.1混凝土拌和前应确认搅拌、供料、控制等系统运行正堂巾O5.4.2维修、保养或检查清理搅拌系统、供料系绕应封闭下料门、协断电源、锁定安全保护装置、悬挂“严禁合闸”安全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看守。5.4.3水泥隔离垫板的刚度及稳定性应满足要求。袋装水泥应交错整齐码放,高度不得超过10袋,且不得靠墙。砂石料堆放不得超过规定高度。5.4.4混凝土浇筑的顺序、速度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不得随意更改。5.4.5吊斗灌注混凝土应设专人指挥起吊、运送、卸料,人员、车辆不得在吊斗下停留或通行,不得攀爬吊斗。5.4.6泵送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输送泵应安装稳固,管道布设应平顺,安装应固定牢靠,接头和卡箍应密封、紧固。2泵送前应检查泵送和布料系统。首次栗送前应进行管道耐压试验。泵送混凝土时,操作人员应随时监视各种仪表和指示灯,发现异常廊立即停机检查。3输送栗出料软管应没专人牵引、移动,布料臂下不得站人。4混凝土输送管道接头拆卸前,应释放输送管内剩余压力。5清理管道时应设警戒区,管道出口端前方IOm内不得站人。5.4.7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骨架的稳定、变形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剧M亭止作业,并应整修加固。5.4.8混凝土振捣应符合下列规定:1检修或作业停止,应切断电源。2不得川电缆线、软管拖拉或吊挂振捣器。3装置振捣器的构件模板应坚固牢靠。5.4.9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覆盖养护时,预留孔洞周围应设置安全护栏或盖板,并应设置安全管示标志,不得随意挪动。2洒水养护时,应避开配电箱和周围电气设备。3蒸汽、电热养护时,虚设围栏和安全警示标志,并应配置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养护区域。5.5电焊与气焊5.5.I电工、焊接与热切割作业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专业机构培训I,并应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5.5.2电工、焊接与热切割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5.5.3面罩及护目镜应符合现行职业眼面部防护焊接防护第1部分:焊接防护具(GB/T3609.1)的有关规定。防护服应符合现行焊接防护服(GB15701)的有关规定,并应根据具体的焊接和切割操作特点选择。5.5.4储存、搬运、使用氧气瓶'乙快瓶除应符合现行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气瓶'阀门、焊具'胶管等均不得沾污油脂,作业人员不得使用油污手套操作。2压力表、安全阀、橡胶软管和回火保护器等均应定期校验或试验,标识应清晰。3使用的气瓶应稳固竖立或装在专用车(架)或固定装置上。4气瓶与实际焊接或切割作业点的距离应大于IOm,无法达到的应没3X拉及放X过程中预制台座区域及X拉台座两端不得站人。4己X拉的预应力钢筋不得电焊、站人。8.2.4 先X法施工,X拉台座应经设计验算,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符合要求。X拉完毕后,应妥善保护X拉施锚两端。8.2.5 后X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处X拉作业应搭设X拉作业平台、X拉千斤顶吊架,台应加设防护栏杆和上下扶梯。2梁端应设围护和挡板。3X拉作业时千斤顶后方不得站人。4管道压浆作业人员应佩戴护目镜。83钻(挖)孔灌注桩8. 3.1钻(挖)孔灌注桩施工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作业区域应设置警戒区。2临近堤防及其他水利、防洪设施施工应符合相关部门的有关规定。3山坡上钻(挖)孔灌注桩施工应清除坡面上的危石和浮土;存在裂缝的坡面或可能坍塌区域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4停止施工的钻、挖孔桩,孔口应加盖防护,四周应设置护栏及明显的警示标志,夜间应悬挂示警红灯。5钻机等高耸设备应按规定设置避霄装置。6钢筋笼下放应采用专用吊具。钢筋笼孔口连接时,孔内钢筋笼应固定牢靠。作业人员不得在钢筋笼内作业,安全带不得扣挂在钢筋笼上。7浇筑混凝土时,孔口应设防坠落设施。善地质资料。2发生漏浆及坍孔等现象,应立即停止作业,采取保证平台'钻机和作业人员安全的措施。8.3.7大直径、超长桩钢护筒作为平台支撑时,最小埋置深度应满足工作平台受力和稳定性要求。8.3.8无法采用机械成孔且无地下水或有少最地下水,无不良地质的地区,可采用人工挖71。8.3.9人工挖孔桩作业应制订专项施工方案,并应符合本规X第6.5.3条的规定。8.4沉入桩8. 4.1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桩和钢管桩的吊运、存放和运输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X(jTG"F50)的有关规定。9. 4.2沉入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沉桩施工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区域。2起吊桩或桩锤作业人员不得在桩,桩锤下方或桩架龙门口停留或作业。3吊点应符合设计要求,桩身应设溜绳,桩身不得碰撞桩锤或桩机。10. .3锤击沉桩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打桩机移动轨道应铺设平顺、轨距一致,轮器,打桩机应设夹轨器。2应设专人指挥打桩机移动,机体应平稳,按要求配重。轨道与轨枕应钉牢,钢轨端部应设止班锤应置于机架最低位置,打桩机应3滚杠滑移打桩机,工作人员不得在打桩机架内操作。4应经常检查维护打桩架及起重工具。检查维护的桩锤应放落在地面或平台上。工作状态不得维护打桩机。5锤击沉桩应接要求观测邻近建(构)筑物和周边土体的沉降和位移,发现异常应停止沉桩并采取措施处理。6沉桩时,桩锤、送桩与桩应保持在同一轴线上。8.4.4振动沉桩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沉桩时,作业人员应远离基桩。沉桩过程遇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振,并妥善处理。2桩机停止作业时应立即切断动力源。3电动振动锤使用前应测定电动机的绝缘值,且不得小于05MQ,并应对电缆芯线进行通电试验。电缆绝缘层应完好无损。电缆线应采取有效的防止磨损、碰撞的保护措施。沉桩或拔桩作业时,电动振动锤的电流不得超过规定值。8.4.5水上沉桩除应符合本规X第8.4.1条一第8.4.4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固定平台、自升式平台应搭设牢固。打桩机底座应与打桩平台连接牢靠。2打桩船沉桩应符合本规X第5.8.18条的有关规定。8.4.6拔桩的起重设备应配超载限制器,不得强制拔桩。8.5沉井8.5.1沉井制作场地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XOTG/TF50)的有关现定。可修编.8.5.2筑岛制作沉井应符合下列规定:1筑岛围堰应牢固、抗冲刷。2筑岛围堰顶高程应高于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O.7.n以上,同时应考虑波浪的影响。8.5.3施工机械设备应在坚实的基础上作业,其承载力应满足设备施工要求。8.5.4沉井顶部作业应搭设作业平台,平台结构应依跨度、荷载经计算确定,作业平台的脚手板应满铺且绑扎牢固,临边防护、通道等设施应符合本规X第5.7节的有关规定。8.5.5制作沉井应同步完成直爬梯或梯道预埋件的安设,各井室内应悬挂钢梯和安全绳。8.5.6沉井照明应充足,作业施工用电应符合现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X(JGj46)的规定。8.5.7沉井内的水泵、水力机械、管道、起重等施工设备应安装牢固。8.5.8沉井内的潜水作业应符合本规X第5.9节的有关规定。8.5.9施工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负责观察现场情况,发现涌水、涌砂时,井内作业人员应及时撤离。8.5.10下沉前,应对周边的建(构)筑物和施工设备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下沉过程中,应对邻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应停止作业,并采取相应措施。8.5.11沉井取土下沉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宜采用爆破法进行沉井内取土,必须爆破时应经专项设ifo2开挖沉井刃脚或井内横隔墙附近时,无关人员不得进火现场。3井内起重作业应符合本规X第5.6节的有关规定。8.5.12采用配重下沉沉井,配重物件应堆码整齐,沉井纠偏应逐级增加荷载,并卖观测。8.5.13高压射水辅助下沉时,高压水不得直接对人或机械设备、设施喷射。8.5.14空气幕辅助下沉的储气罐应放置在通风遮阳位置,不得曝晒或高温烘烤。8.5.15沉井顶端距地面小于Im时,应在井口四周,架设防护栏杆和相关安全警示标志。8.5.16沉井接高应停止况井内取土作业。倾斜的沉井不得接8.5.17浮式沉井应制订专项施工方案,浮运、就位、下沉等施工阶段应设专人观测沉井的稳定性。8.5.18沉井内潜水清理作业应符合本规X第5.9节的有关规定。8.5.19浇筑沉井封底混凝土应搭设工作平台。8. 6地下连续墙8. 6.1地下连续墙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在堤防等水利、防洪设施及其他既有构筑物周边施工应进行风险评估,施工过程中应持续观测。9. 6.2地下连续墙施工应设警戒区,施工现场和施工道路应平整,地基承载力应满足施工要求。10. 6.3地下连续墙安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应符合本规X第8.3节的有关规定。11. 6.4开挖作业应在地下连续墙的混凝土达到没计强度后进行。开挖挡土墙结构的地下连续墙时,应严格按照程序设置围橡支撑或土中锚杆。12. 围堰13. 7.1围堰内作业应及时掌握水情变化信息,遇有洪水、流冰、台风、风暴潮等极端情况,应立即撤出作业人员。14. 7.2土石围堰施工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X(JTG/TF50)的有关规定。8. 7.3钢板(管)桩围堰施工除应符合本规X第8.4节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水位高或水中围堰应采取可靠的止水措施。2水中围堰抽水应及时加设围楝和支撑系统。3水上作业应符合本规X第5.8节的有关规定。8. 7.4双壁钢围堰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设计要求制造钢围堰,焊缝应检验,并应进行水密试验。2浮船或浮箱上组装双壁钢围堰,钢围堰应稳囱。3双壁钢围堰浮运、吊装应制订专项施工方案。4水上作业应符合本规X第5.8节的有关规定。5钢围堰接高和下沉作业过程中,应采取保持围堰稳定的措施。悬浮状态不得接高作业。6施工过程巾应注意监测水位变化,围堰内外的水头差应在设计X同内8.7.5钢吊(套)箱隔堰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验算悬吊装置'吊杆的安全性以及有底钢吊(套)箱的抗浮性。2吊装所用设备、机具,状态应良好。3吊(套)箱就位后应及时与四周的钢护筒连成整体。4吊(套)箱内排水应在封底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规定后进行,排水不应过快并应加强监测吊箱变化情况、及时设置内支撑。8.76围堰拆除应符合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内外水位应保持一致,拆除时应设置稳固装置,潜水作业应符合本规X第5.9节的有关规定。8.8明挖地基8.8.1 挖基施工宜在枯水或少阿季节进行,并应连续施工,有支护的基坑应采取防碰撞措施,基坑附近有管网或其他结构物时,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中等以上降雨期间基坑内不得施工。8.8.2 基坑内作业前,应全面检查边坡滑塌、裂缝'变形以及基坑涌水、涌砂等情况,并应翔实记录。坑沿顶面出现裂缝'坑壁松塌或遇有涌水、涌砂影响基坑边坡稳定时,应立即加固防护,在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施工。8.8.3 8.3大型深基坑除应遵循边开挖、边支护的原则施工外,尚应建立边坡稳定信息化动态临控系统。8. 8.4开挖和降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n挖应视地度和水文情况、基坑深度按规定坡度分层进行,不得采用局部开挖深坑或从底层向四周掏土的方法施工。2开挖影响邻近建(构)筑物或临时设施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3开挖过程中应监测边坡的稳定性、支护结构的位移和应力'围堰及邻近建(构)筑物的沉降与位移、地下水位变化、基底隆起等项目。4基坑顶面应设置截水沟。多年冻土地基上开挖基坑,坑顶截水沟距基坑上边缘不得小于IOm,排小水的位置应远离基坑。阴甘水作业不得影响基坑安全,排水困难时,应采用水下挖基方法,并应保持基坑中原有水位。6爆破开挖宜采用浅眼松动爆破法。爆破作业应符合现行爆破安全规程(CB6722)的规定。7开挖影响既有道路车辆通行时,应制订交通组织方案。8冻结法开挖时,制冷设备的电源应采用不同供电所双路输电,应分层冻结、逐层开挖,不得破坏周边冻结层,基虹程施工应在冻融前完成。9弃方不得阻塞河道'影响;世洪。10基坑周边ImX围内不得堆载、停放设备。I1.深基坑四周距基坑边缘不小于Im处应设立钢管护栏、挂密目式安全网,靠近道路侧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夜间警示灯带。8. 8.5坑壁及支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水文、地质、开挖方式及施工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坑壁的支护措施.并严格执行。2顶面有动载的基坑,其边沿与动载之间应留有不小于Im宽的护道,动荷载较大时宜适当加宽护道;水文和地质条件较差时,应采取加固措施。3支护结构应通过设计计算确定,支护结构和支撑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应满足基坑开挖施工的要求。4直接喷射混凝土加固坑壁,喷射前应清除坑壁上的松软层及岩渣。锚杆、预应力锚索和土钉支护施工参数应通过抗拉拔力试验确定。5加固坑壁应按照设计要求逐层开挖、逐层加固,坑壁或边坡上有明显出水点处应设置导管排水。8.9承台与墩台8.9.1承台施工模板和混凝土作业应符合本规X第5.2节和第5.4节的有关规定。8.9.2现浇墩、台身、盖梁施工除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XUTG/TF50)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T列规定:1脚手架及作业平台应搭设牢固,不得与模板及其支撑体系联结,高处作业应符5.7节的有关规定。2墩身高度超过4.m宜设施工电梯,电梯司机应按照有关规定经过专门培训,并应取得相应XX书。3墩身钢筋绑扎高度超过6m应采取临时固定措旅。4|英板工程应符合本规X第5.2节的有关要求,设置防倾覆设施,高墩且风力较大地区的墩身模板,应考虑风力影响。5混凝土浇筑应符合本规X第5.4节的有关规定。893预制墩身吊装应符合本规X第5.6节的有关规定8.9.4高墩翻模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翻模应专门设计,刚度'强度应满足施工要求。2翻模分节分块的重量应满足起重设备的使用规定,吊装作业应符合本规X第5.6节的有关规定。3每层模板均应设工作平台,安全防护设施应符合本规X第5.7节的有关规定。4夜间不宜进行翻模作业。8.9.5高墩爬(滑)模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爬猾)模系统应专门没计,刚度、强度应满足施工要求。安全防护设施应符合本规X第5.7节的有关规定。2液压系统顶升应保持同步、平稳。3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2.5MPa以上后实施。爬升时承载体受力处的强度应大于15MPaO4应经常检查、及时更换预埋爬锥配套螺栓。5爬(滑)模不宜夜间升降。8. 10砌体8.1. 10.1砌体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砌筑基础前应先做好临时排水,并应检查基坑边坡稳定情况。2砌筑材料应随运随砌、分散码放。3吊运砌筑材料应符合本规X第5.6节的有关规定。4在距地面2m及以上的高处从事砌筑、撬石、运料、开凿缝槽等作业时,应搭设作业平台,高处作业应符合本规X第5.7节的有关规定。5破石及开苗缝槽作业,作业人员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m。砌筑作业应白下而上进行;人员不得在支架下方操作或停留,砌筑勾缝不得交叉作业。6雨'冰冻后,应检查砌体,发现存在垂直度变化、裂缝、不均匀下沉翱象应查明原因,及时修复。7砌体上不宜拉锚缆风绳、吊挂重物、设置其他施工临时设施和支撑的支承点。8坡面砌筑应预先清除上方不稳固石块等物料。不得从高处往下抛掷石料或自上而下自由滚落运送石料。8.10. 2加筋土桥台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面板应逐层安砌、稳固并分层摊铺、碾压填料。未完成填土作业的面板上不得安砌上一层面板。2台背填筑施工过程中应随时观测加筋土桥台的变形、位移,发现异常应暂停施工,及时处理。8.11. 3勾缝及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抹面、勾缝、养护涉及高处作业的,应符合本规X第5.7节的有关规定,井应按照先上后下顺序施工。2多级砌体、护坡应按照先上后下的顺序抹面'勾缝。3养护期间应避免砌体震动、承重或碰撞硝体。8.12.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梁式桥8.11.1支架现浇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架、模板和混凝土浇筑应符合本规X第5.2节和第5.4节的有关规定。2支架在承重期间,不得随意拆除任何受力杆件。承重模板支架应在X拉完成后拆除。3粱体底模、支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顺序卸载。8.11.2移动模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模架应按产品的操作手册拼装,并由移动模架设计制造厂家派专人现场指导安装与调试。2首孔粱浇筑位置就位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预压。定。817.3现场浇筑涵洞或通道桥涵时,支架、模板应安装牢固,应符合本规X第5.2节的有关规定。8.17.4顶进前应编制公路中断和抢修预案,并应配备抢修人员和物资。8.17.5雨季不宜顶进作业,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防洪、排水措施。8.17.6顶进作业时,地下水位应降至涵洞或通道桥涵基础底面M以下,且降水作业应控制土体沉降。8.17.7顶进前,应注浆加固易坍塌土体,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注浆参数,注浆时土体不得隆起。8.17.8侍力柱支承面应密贴,方向应与顶力轴线一致。宜4-8m加一道横粱,应采用填土压重等防止传力柱崩出伤人的措施,传力柱上方不得站人。顶进时应安排专人密切观察传力柱的变化,有拱起、弯曲等变形时,酎即停ItJ嬲,i三i三o8.17.9顶人路基后,宜连续顶进。8.17.10顶进挖士时,应派专人监护。发现异常情况时,作业人员及机械应立即撤离危险区域,并应视情况采取交通安全保障措施。8.17.11顶进挖土作业应坚持“勤挖快顶”的原则。不得掏洞取土、逆坡挖土。顶连暂停期内不得挖土。8.17.12挖土机械不得碰撞加固设施和桥涵主体结构。人工清理开挖工作面时,挖土机械应退出开挖面。8.17.13支点桩不得爆破拆除。9隧道工程9.1 一般规定9.1.1 隧道施工前应开展安全风险评估,辨识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源及危害因素,制定安全防护措施,井应根据工程建设条件、技术复杂程度、地质与环境条件'施工管理模式,以及工程建设经验对,隧道工程实施动态风险控制和跟踪处理。9.1.2隧道施工应按设计文件规定的施工方法制订施工方案,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彳方殳计变更。9.1.3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专业机构培训,并应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9. 1.4施工现场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临时设施的设置除应符合本规X第4.1节的有关规定外,尚应避开高边坡、陡峭山体下方、深沟、河流、池塘边缘等区域。2弃渣场地应设置在不易溃塌'不产生滑坡的安全地段,不得堵塞河流、泄洪通道。3隧道内供风'供水、供气管线与供电线路应分别架设,照明和动力线路应分层架设。4供电线路架设应遵循“高压在上、低压在下,干线在上、支线在下,动力线在上、照明线在下”的原则。WOV以下线路距地面不得小于211,380V线路距地面不得小于2.5%6IOkV线路距地面不得小于3.5m.:9.1. 5隧道洞口管理皮符合下列规定:1随道洞口应设专人负责进出人员登记及材料、设备与爆破器材进出隧道记录和安全监控等工作。2隧道施工应建立洞内外通信联络系统。3长、特长及高风险隧道施工应设置稳定可靠的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和人员识别定位系统。9.1.6隧道洞口与桥梁、路基等同一个工点有多个单位同时施工或洞内不同专业交叉作业时,应共同制定现场安全措施:9.1.7隧道内施工不得使用以汽油为动力的机械设备。918通风机、抽水机等隧道安全设备应配备备用设备。91.9隧道内作业台车、台架应满足施工安全要求,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应符合本规X第5.7节的有关规定。9.1.10隧道洞口、开关箱、配电箱、台车、台架、仰拱开挖等危险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洞内施工设备均应设反光标识。9.1.11隧道内应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9.1.12应根据危险源辨识情况编制隧道坍塌、突水突泥、触电、火灾、爆炸'窒息、有害气体等应急预案并应配备相应的应急资源。9.1.13高压富水隧道钻孔作业应采取防突水、突泥冲出的反推或拴锚等措施。9.1.14不良地质隧道地段应遵循“早预报'预加固、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快衬砌”的原则施工。9.1.15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测方案应作为必要工序统一纳入施工组织管理。91.16施工隧道内不得明火取暖。9.1.17隧道内严禁存放汽油、柴油、煤油、变压器油、雷管、炸药等易燃易爆物品。9.2洞口与明洞9.2.1洞口施工前,应先清理洞口上方及侧方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9.2.2洞口的截、排水系统应在进洞前完成,井应与路基排水顺接,不得冲刷路基坡面、桥台锥体,农田屋舍,土质截水沟、排水沟应随挖随砌。92.3石质边、仰坡应采用预留光爆层法或预裂爆破法,不得采用深眼大爆破或集中药包爆破开挖。92.4洞口边、仰坡坡面防护应符合要求,洞口施工应监测边'仰坡变形。92.5洞口开挖应先支护后开挖、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支护。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陡峭、高边坡的洞口应根据设计和现场需要设安全棚、防护栏杆或安全网,危险段应采取加同措施。洞口工程应及早完成。9.2.6洞口附近存在建(构)筑物且使用爆破掘进的,应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并应监测振动波速及建(构)筑物的沉降和位移。9.2.7洞口施工应采取措施保护周围建(构)筑物、既有线、洞口附近交通道路。92.8洞口开挖宜避开雨季、融雪期及严寒季节。9.2.9明洞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明洞开挖前,洞顶及四周应设防水、排水没施。2明洞应自上而下开挖。石质地段开挖应控制爆破炸药用量,开挖后应立即施作边坡防护。3开挖松软地层边、仰坡应随挖随支护。4衬砌强度未达到设计的70舟、防水层未完成时,不得回填。5明洞槽不宜在雨天开挖。9.3开挖9. 3.1长度小于30Om的隧道,起爆站应设在洞口侧面50m以外;其余隧道洞内起爆站距爆破位置不得小于300m。10. .2装药、起爆、通风、盲戏炮处置等应符合现行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有关规定。93.3爆破后应按先机械后人工的顺序找顶,并应安全确认。9.3.砌械开挖应根据断面和作业环境选择机型、划定安全作业区域,井应设置警示志O11. 3.5人工开挖应设专人指挥,作业人员应保持安全操作距离。12. 3.6两座平行隧道开挖,同向开挖工作面纵向距离应根据两隧道间距、围岩情况确定,且不宜小于2倍洞径。13. -7隧道双向开挖面间相距15-3。1】时,应改为单向开挖。停挖端的作业人员和机具应撤离。土质或软弱围岩隧道应加大预留贯通的安全距离。14. 3.8涌水段开挖宜采用超前钻孔探水查清含水层厚度、岩性、水量与水压。9. 3.9全断面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控制一次同时起爆的炸药量。2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应对围岩进行超前支护或预加固。9310台阶法和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除应符合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X(JTGF60)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围岩较差、开挖工作面不稳定时,应采用短进尺、上下台阶错开开挖或预留核心土措施,宜采用喷射混凝土、注浆等措施加固开挖工作面。2应根据围岩条件和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台阶上部开挖循环进尺,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V、V1.级围岩不应大于1根钢架间距,IV级围岩不得大于2根钢架间距。3围岩较差、变形较大的隧道,上部断面开挖后应立即采取控制同岩及初期支护变形量的措施。4台阶下部断面一次开挖长度应与上部断面相同,且不得超过15m。5台阶下部开控后应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9.3. 11中隔壁法施工应符合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XOTGF60)的有关规定,且同侧上、下层开挖工作面应保持3-5m距离。10. 3.12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及时施工初期支护并尽早封闭成环。2侧壁导坑形状应近似于椭圆形断面。3导坑跨度宜为隧道跨度的於。4左右导坑前后距离不宜小于15m。5导坑与中间土体同时施工时,导坑应超前305OmC9. 3.13仰拱开挖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1级及以上围岩仰拱每循环开挖长度不得大于3m,不得分幅施作。2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川级围岩不得超过90m,IV级围岩不得超过50m,V级及以上围岩不得超过40m。3底板欠挖硬岩应采用人工钻眼松动、弱爆破方式开挖。4开挖后应立即施作初期支护。5栈桥等架空设施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满足施工要求;栈桥基础应稳固;桥面应做防侧滑处理;两侧应设限速警示标志,车辆通过速度不得超过5km/h:.9.4 装渣与运输9. 4.1装渣与运输应符合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X(JIGF6。)的有关规定。94.2运渣车辆应状态完好、制动有效,不得载人,不得超载、超宽,超高运输。10. .3装渣、卸渣及运输作业场地的照明应满足作业人员安全的需要,隧道内停电或无照明时,不得作业。11. 4.4长、特长隧道施工有轨运输应配备载人列车,并设专人操作。12. 4.5无轨运输应设置会车场所、转向场所及行人的安全通路。9.5 支护9.5.1 围岩自稳程度差的地段应先进行超前支护、预加固处理,并应符合设计要求。9.5.2应随时观察支护各部位,支护变形或损坏时,作业人员应及时撤离现场。95.3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超前小导管、管棚支护施工应符合现行公路隧道旋工技术规XOTGF60)的有关规定。焊接作业区域内不得有易燃男爆物品,下方不得有人员站立或通行。9.5.4钢架施工除应符合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X(JTGF60)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架底脚基础应坚实、牢固。2相邻的钢架应连接成整体。3己安装的钢架发生扭曲变形时,应及时逐根更换,不得同时更换相邻的钢架。4下部开挖后,钢架应及时接长、落底,钢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