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蓟县地质实习报告范本.doc

    • 资源ID:17781       资源大小:1.66M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蓟县地质实习报告范本.doc

    -目录第一章序言31.1 .1交通位置及交通状况3交通图31.2 行政区划31.3 地貌特征41.4 气候概况4实习目的4实习要求5实习时间5组织形式5第二章区域地层52.1太古宙迁西群52.2长城系常州沟组62.3长城系串岭沟组62.4长城系团子山组62.5长城系大红峪组72.6长城系高于庄组72.7蓟县系迷雾山组72.8青白口系景儿峪组72.9下古生界寒武系府君山组8第三章地质构造83.1褶皱83.2断层83.3节理83.4其他地质现象93.4.1 泥裂现象9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9波痕现象(左下图)10晕圈(右下图)10第四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10第五章河流阶地11总结11致谢11第一章序言1.1 .1交通位置及交通状况蓟县地处京、津、唐、承、秦等城市的中间,距北京88公里,距天津115公里,距承德220公里,距秦皇岛236公里。津蓟高速公路,京哈、津围、邦喜、宝平等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京秦、大秦铁路横亘境内,津蓟铁路直抵县城。蓟平高速公路于2008年7月30日正式开通,缩短蓟县与北京市区的连接;承塘高速公路、京沈复线即将开工建设,届时,蓟县到顺义首都机场的时间将压缩到半小时以内,到北京中心城区的时间将在一小时以内。这些对于北京对蓟县的辐射和带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京哈、津围、邦喜、宝平等7条干线公路、14条县级公路、310条乡村公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实现了“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油路”。预计到2010年,蓟县将形成更加完善、便捷的交通体系。 1.1.2交通图1.2 行政区划蓟县行政区划为26个乡镇、 一个城区街道办事处、949个行政村、 15个居委会。辖1个街道、20个镇、5个乡、1民族乡:文昌街道、渔阳镇、洇溜镇、官庄镇、马伸桥镇、下营镇、邦均镇、别山镇、尤古庄镇、上仓镇、下仓镇、罗庄子镇、白涧镇、五百户镇、侯家营镇、桑梓镇、东施古镇、下窝头镇、杨津庄镇、出头岭镇、西龙虎峪镇、穿芳峪乡、孙各庄满族乡、东二营乡、许家台乡、礼明庄乡、东赵各庄乡。1.3 地貌特征蓟县地貌的形成受燕山纬向构造体系、南北向构造体系、马兰峪山字型构造体系和新华夏构造体系等多种影响,其中燕山纬向构造体系起主控制作用。全县在中国大地构造中属于天山阴山燕山纬向构造带,经历了长期的海陆变迁过程,至中生代燕山运动,县境内发生了强烈的断裂、褶皱、隆起和岩浆活动,北部地区褶皱隆起成东西走向的燕山山脉,南部断裂下沉堆积为平原,主断裂线的方向也呈东西走向。蓟县处于燕山山脉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北起长城,南至蓟运河,地势逐渐下降,呈阶梯分布。北缘最高点为九山顶,海拔1078.5米,南部最低洼处在青甸洼,海拔1.8米,南北高差1076.7米。整体地貌类型主要表现为缓岗地、漫坡地和淀边洼地三大类型。东西最宽点56公里,南北最长点55公里1.4 气候概况蓟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季风性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1.5摄氏度,南部洼区平均气温高于北部山区,低于山前平原区。年平均降水量678.6毫米,年降水量大于200毫米的保证率为100%,冬雪一般从11月下旬起,到翌年3月中旬止。无霜期约195天,可以充分满足一般喜温作物一年一熟和两年三熟的需要。蓟县盛行风向季节更替明显,冬、夏季分别受蒙古-西伯利亚高气压和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交替影响。季风显著,大陆性较强,长短悬殊;降水集中,分配不均;日照较近,温差较大,自然景象多样。1.5.1实习目的学习地质罗盘仪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测定岩层产状的方法;实习地区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和特征,地层的接触关系、风化情况和工程特性等;认识主要的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节理等。包括背斜和向斜、正断层和逆断层以及逆掩断层、张节理和剪节理等的野外识别;研究断层和节理的性质、分布规律和发育情况等;掌握野外绘制玫瑰花图的方法;认识河流阶地类型,包括基座阶地、沉积阶地以及侵蚀阶地。掌握各种阶地类型的主要性质;掌握第四纪沉积地层的成因、岩性及分布等。1.5.2实习要求(1) 实习回来应及时整理野外记录,完成规定路线的作业,当天作业当天必须完成。实习结束时每人应按时提交自编的实习报告。(2)做到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索,熟练操作地质罗盘。(3) 实习现场排除工地或道路上过往行人、车辆等产生的各种干扰,集中精力,用心听讲,明确各地质点的主要观察内容和要求。(4)搞好与驻地的关系,一言一行要文明礼貌。(5)注意野外过往车辆等,杜绝安全事故,保管好实习用品及个人财物。(6)遵守作息制度,实习期间一般不得离开实习驻地,特殊情况应向带队教师请假。(7)带好防晒、登山必备的工具和鞋,禁止穿拖鞋或凉鞋上山。1.5.3实习时间2010年8月21日2010年8月25日1.5.4组织形式以现有行政班为基本单位(两个班级),另配一名地质专家作为领队,一名老师为随队老师。第二章 区域地层本次地质实习观测了太古界、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的10个地层。其中太古界观测了迁西群。中上元古界观测了长城系的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高于庄组;蓟县系的杨庄组、迷雾山组;青白口系的景儿峪组。下古生界观测了武汉系的府君山组。(注:附录一为蓟县中国地质公园团山子组与大红峪组随手剖面图)2.1太古宙迁西群出露位置:在常州沟村村内及村东2公里处。岩层描述:该岩层地质年代约为22-35亿年,主要成分为角闪斜长片麻岩,属区域变质岩,存在三组张节理。主要成分为长石、云母、角闪石及少量石英,由于石英砂岩含量的不同,该地区出现两种颜色不同的砂岩。该地层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分群为太古界迁西群。2.2长城系常州沟组出露位置:在常州沟村村内。岩层描述:常州沟组属于蓟县中上元古界剖面最底层,地质年龄约为18亿年,地层厚度854米。主要成分为沉积岩。与下层太古宙间为明显角度不整合,并出现风化现象。产状:倾向230°,倾角29°,走向230°±90°。2.3长城系串岭沟组出露位置:在常州沟村村南。岩层描述:串岭沟组属于蓟县中上元古界剖面第二层,地址年龄不详,地层厚度889米。地层成分为页岩和砂质页岩,有明显分化现象,与下层常州沟组为整合接触。产状:倾向253°,倾角47°,走向253°±90°。2.4长城系团子山组出露位置:马黄公路沿线。岩层描述:团山子组的地质年代为17.76亿年,地层厚度518米。岩层主要由灰质白岩和石英砂岩构成,有明显的生物沉积构造(主要由原核动物构成,如中华蓝藻),基本层呈薄而干缓的穹行,最主要的特征为杜鲁纳叠层石(左下图)和泥裂现象(右下图)。产状:倾向215°,倾角47°,走向215°±90°。2.5长城系大红峪组出露位置:马黄公路沿线及桑树鞍村北。岩层描述:大红峪组的地质年代为16.21亿年,地层厚度408米。与团山子组间界线为整合过度关系,以大红峪组底部厚度较大的石英岩状砂岩为界线。最主要的特征为含有大量火山角砾岩,且十分发育,分布范围广,主要成分为白云岩,燧石,玄武岩等,角砾大者称为火山集块岩。2.6长城系高于庄组出露位置:桑树鞍村北。岩层描述:高于庄组地质年代大约为14亿年,岩层厚度为1588米。与大红峪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高于庄组为一层石英状砂岩,层面有波痕。产状:倾向235°,倾角34°,走向235°±90°。2.7蓟县系迷雾山组出露位置:桃花园村村内。岩层描述:雾迷山组为中上元古界蓟县系第二层,地质年代不详,地层厚度为本次实习中最厚的,达到3398米。主要成分为燧石条带白云岩,呈灰白质,近紫色,与下层接触关系不详。产状:40°34°2.8青白口系景儿峪组出露位置:桃花园村村内,西景峪村村南1.5公里处、村北200米处及村东200米处。岩层描述:景儿峪组为中上元古界青白口系的最后一个地层,地质年代为8.63亿年,地层厚度为102米。主要成分为泥晶白云岩,呈蛋青,灰白色。与迷雾山组成断层接触关系。产状:135°41°2.9下古生界寒武系府君山组出露位置:府君山。岩层描述:府君山组为下古生界寒武系,地质年代为54.9亿年,地层厚度为54.9米。主要成分为燧石条带白云岩,呈现淡黄色。主要特征为发现多处褶皱现象。产状:170°13°第三章 地质构造蓟县地质构造带属于华北准地台蓟县穹皱。此次实习发现了褶皱,断层,节理,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波痕,泥裂等地质现象。3.1褶皱褶皱是岩层受力而发生的弯曲变形。此次在蓟县观测的为府君山背斜一翼,所处地层年代为下古生界寒武纪。该处的褶皱属于倾卧褶皱,为层理构造,主要由燧石条带白云岩构成,产状为185°59°,轴面为185°±90°。(注:附录二为府君山褶皱随手素面图(派生褶皱)3.2断层断层是只指岩层发生的错断,断层几乎在地壳上处处都有,特别是在山脉强烈变形的岩石中。此次观测的断层在马黄公路沿线和桃花园村村内。桃花园村村内的断层最为明显,该处断层为蓟县系迷雾山组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的断层结构。该处断层属推覆逆掩构造。上盘(南侧)为中元古界蓟县系迷雾山组,主要成分为燧石条带白云岩,呈现灰白质,近紫色,产状为40°34°;下盘(北侧)为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主要成分为泥晶质白云岩,呈现红,蛋青,灰白色,产状为135°41°。作为断层野外识别标志的破碎带,呈现上部碎石为主,向下逐渐过度增大,逐渐形成石块状,破碎带同时夹杂两个岩层岩石,宽度约20米。(注:附录三为桃花园村断层素描图)3.3节理岩石受力后发生形变,当作用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发生破裂,形成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包括节理和断层,岩石破碎后,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者称为节理。按节理的成因,节理包括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次生节理又包括非构造节理和构造节理。构造节理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分成张节理和剪节理。这次观测的盘山山底节理,发育良好,属于剪节理。根据统计调查,节理组数为12组,倾向大致为三组:270°310°,320°360°,50°90°。(附:统计数据:46°,57°,60°,70°,62°,73°,80°,80°,76°,76°,77°,75°,85°,82°,82°,85°,81°,270°,277°,285°,285°,289°,294°,293°,295°,305°,305°,322°,330°,327°,335°,333°,331°,332°,350°,355°,352°,353°。附录四为节理走向玫瑰图)3.4其他地质现象3.4.1 泥裂现象当未固结的沉积物露出水面时,会受到暴晒而干涸,并发生收缩和裂开,这时所形成的裂缝为泥裂(右图)。泥裂的裂片为多角形,裂缝上宽下窄,大致与层面垂直,其中常填充有上覆沉积物的成分,泥裂多见于湖或海洋的滨岸地带或者河滩沉积环境中。3.4.2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岩浆喷溢时,压力降低挥发分成气体析出,聚集成气泡并向表面浮动,同时又随岩浆流动,当岩浆凝固时,气泡的孔壁固化,内部的气体或散失或凝为液体,大部分流失,只保留孔洞,即为气孔构造(左下图),若气孔被矿物填充,则称为杏仁构造(右下图)。根据气孔构造的形态和排列,可以恢复岩浆的流动方向。3.4.3波痕现象(左下图)地质年龄16亿年;由风、水流、波浪交互作用于沉积物表面而形成。3.4.4晕圈(右下图)有接触变质中的热接触形成,常见于花岗岩表面。第四章 地质发展阶段简述18亿年前,蓟县地区应该属于古大陆的一部分。18亿年时地壳开始运动,该地区开始下降并接受沉积,形成中上元古界长城系由陆相到海相的沉积物地层,由碎屑岩建造到碳酸盐岩建造,构成一个巨型沉积旋回。这里在常州沟时期,气候应该较温暖,雨量充沛,形成了厚度较大的河流相碎屑堆积。串岭沟时期,气候开始湿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体相对加深。团山子和大红峪时期,同处于亚热带温暖气候,形成了有利于菌藻类生物繁衍的环境。高于庄时期,气候再次炎热潮湿,微体藻类大量出现,尤其是在高于庄早期叠层石相当发育。在长城纪时期,造成了八亿年跨越,砂岩层理、宏观藻类化石等地质遗迹。蓟县纪从14亿年开始,气候炎热湿润,地壳仍然处于缓慢下降中,有利于菌藻类生物的生长。岩石组合以各种类型的碳酸盐岩为主,从而形成了大量藻类化石和叠层石等生物地质遗迹。青白口纪从10.5亿年开始,地壳下降速率渐缓,碎屑岩、粘土岩增多,出现河流相,滨海岸边砂泥相等沉积环境。此后地壳开始上升,陆地开始遭受剥蚀。仅保留了8亿年的景儿峪组。寒武纪早期,约5.6亿年地壳下降,接受府君山组碳酸盐岩沉积。古风化壳形成“2亿年跨越”的著名蓟县运动地质遗迹。本区在印支运动期,形成了盘山花岗岩,时间约217.1222.7百万年。为花岗岩地貌景区奠定了岩石基础。本区在长城纪大红峪期,约16亿年发生海底火山喷发活动,形成了与火山熔岩类有关的地质遗迹。(如气孔结构和杏仁结构)第五章河流阶地河流阶地是在地壳构造运动与河流的侵蚀、沉积作用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由于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已形成河漫滩的河流重新下切侵蚀。原来的谷底呈阶梯状残留在新的谷坡上,在河谷两坡形成阶梯状地形,称为阶地。总结通过本次蓟县地质实习,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地质这门课程的认识和了解,对于许多原来只在书本上见过的东西有了许多感性的认识,同时扩充并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网络。我相信,通过这次实习,会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巨大的帮助,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只有经过了实地的观测,实地的认知,才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才会使曾经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真正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同时,我也深切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许多不足之处,以及对于许多知识的无知,尤其是那些生活中每天都能见到的那些“熟悉又陌生”的东西,这些都将是我下一阶段学习和努力的方向。致谢. z.

    注意事项

    本文(蓟县地质实习报告范本.doc)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