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鼻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docx
经口鼻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O1.低氧血症:【临床表现】根据缺氧程度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差别。(1)初期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强、脉率加快、血压升高、肢体动作协调差等:(2)缺氧进一步加重时,表现为疲劳,精细动作失调,注意力减退,反应迟钝,思维紊乱似酒醉者:(3)严重时,出现头痛、发绢、眼花、恶心、呕吐、耳鸣、全身发热,不能F1.主运动和说话,很快出现意识丧失、心搏减弱、血压下降、抽搐、张口呼吸甚至呼顺停止,继而心搏停止,导致临床死亡。【风险评估】(1)吸痰过程中供氧中断,导致缺氧或低氧血症。(2)气管黏膜受到吸痰管的宜接刺激,使巨噬细胞释放炎性介质,迷走神经兴奋,以及在吸痰过程中,患者易产生剧烈咳嗽,均可导致气管痉挛狭窄,使气体经过吸痰管周围进入肺内的阻力增加而发生低氧血症。(3)吸痰中断了机械通气的正压,加之气道抽吸出现负压,将肺内富含氧的气体吸出,因此从吸痰管周围进入肺泡气体的氧浓度远低于机械通气时或空气中的氧浓度,使肺泡内气体氧浓度降低.(4)吸痰操作使肺泡内的正压消失,肺泡萎陷而致肺容积下降,氧台面积减少。肺萎陷、肺容积减少导致通气不足,肺内分流增加,即便由于胸内负压及胸腹压差的改变,使回心血量及肺血流量增加,亦可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低氧血症。(5)患者原有肺癌、肺纤维化等影响肺换气功能的器质性疾病,以及气道肿物、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影响肺通气功能疾病,原发病本身即易导致低氧血症,吸痰时则可加重缺氧。(6)吸痰时负压过高、时间过长、吸痰管外径过粗、置管过深等均可造成低氧血症。(7)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脱离呼吸机的时间过长。【预防措施】(1)吸痰前,通过提高患者吸入气体的氧浓度,以提高机体的血氧饱和度,增加机体的氧储备,补偿吸痰引起的暂时性缺氧,尤其是对于原有肺换气与肺通气功能疾病者。因此,在吸痰前后分别给患者吸入氧浓度为100%的气体1.2min,或在吸痰前后吸入气体氧浓度高于原吸氧浓度20%以上,均能有效预防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2)把握吸痰的时机据患者需要进行适时吸痰,即患者有咳嗽或有憋气时;床旁听到气道内有痰鸣音时:呼吸机气道内压力升高或报警时: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时等任何一种情况,立即进行吸痰。(3)选择适当的增氧调节方式对于机械通气的患者,临床上应用的多数呼吸机有瞬时高浓度氧的供气功能,能提供23min的纯氧或根据病情设置高浓度氧。吸痰前后只需将开关设置在这一模式即可给患者提供所设置的氧浓度,给氧后呼吸机会自动返回原设氧浓度。(4)给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应避免断开呼吸机管路美国呼吸治疗学会2010年关于气道内吸引的指南建议,在给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时,应避免断开呼吸机管路吸痰。可应用密闭式吸痰管,与人工气道、呼吸机管路连成一个系统,保持稳定的气道压力,维持通气和氧供;亦可采用半密闭式吸痰,即在人工气道和呼吸回路之间连接一个带吸痰孔的可伸缩式延长管,吸痰时将保护帽打开,吸痰管由该吸痰孔插入,无须分离人工气道和呼吸回路,不中断机械通气,可有效避免气管内吸痰时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5)合理调节呼气末正压(PEEP)PEEP的调节范围可根据应用目的选择,预防性应用维持肺泡膨胀,增加功能残气量(functiona1.residuacapacity,FRC)»可选择1.5cmH20:升高氧浓度至60%仍不能使Pa02保持在60mmHg以上者,可调节PEEP至520cmH20。但因PEEP对循环影响较大,须注意使用时间不宜过长。(6)选择适宜型号的吸痰管成人可选用1216号,婴幼儿可选用6vIO号的硅胶吸痰管,其既能够将痰液吸出,又不会阻塞气道。对于机械通气的患者,为避免肺不张的发生,应尽可能使用更小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外径不能超过气管插管内径的1.2o(7)吸痰时注意吸力大小每次吸痰前,先将吸痰管放于无菌生理盐水中,以测试导管是否通畅和吸引力是否适宜,吸引负压不宜过大。(8)严格掌握吸痰时间每次吸痰时间15s,间歇35min,连续吸引的总时间不得超过3min,以免造成患者缺氧。(9)注意吸痰管插入的深度应为插入吸痰管直到遇到阻力再上提1.2cm或者气管插管深度作为吸痰管应进入气道的深度指标。根据患者的年龄、身高及性别不同,患者的气管长度存在个体差异,可将吸痰管从患者的胸骨角上2'3cm测量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在体外开口端(或加上连接器)的长度,作为吸痰管的插入长度。(10)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不宜使患者脱离呼吸机的时间过长,一般应少于15s。对于一次不能吸净者,应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待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再吸痰。亦可应用充氧式吸痰管吸痰,充氧式吸痰管在吸痰管(长60cm)的内侧壁黏合一外径3mm的细盥料管作为充氧管,充氧管下端突出吸痰管下端3cm,顶端能与吸氧管连接。吸痰时充氧管与吸氧装置相接,在吸痰过程中持续供给氧气,从而减少或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11)吸痰过程中患者若有咳嗽,可暂停操作,让患者将深部痰液咳出后再继续吸痰。(12)吸痰过程中,须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节律、心率、心律、动脉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处理措施】(1)吸痰过程中如病人有剧烈咳嗽,应暂停吸痰,避免再次刺激,待病人咳嗽结束后再继续吸痰。(2)刺激气管隆突处易引起病人的咳嗽反射,不宜反复刺激。(3)已经发生低氧血症者,立即加大吸氧流量或给予面罩加压吸氧,迅速纠正缺氧状态,酌情适时静注阿托品、氨茶碱、地塞米松等药物,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02.呼吸道黏膜损伤:【临床表现】气道黏膜受损可吸出血性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见受损处黏膜糜烂、充血肿胀、渗血甚至出血。口唇黏膜受损可见有表皮的破溃,甚至出血。【风险评估】(1)吸痰管选择不当质量差,质地僵硬、粗糙、吸痰管管径过大。(2)吸痰次数过多、过频,插管过深,增加对气管黏膜机械性刺激。(3)吸痰顺序不当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后吸口鼻腔分泌物,常引起呛咳,口鼻腔分泌物呛入气道,须再次吸痰,反其吸痰加重黏膜损伤。(4)负压调节不当负压过小,痰液难以吸尽,须反药吸引;负乐过大,吸痰管易吸附于气道,吸痰管移位时易擦破黏膜。(5)痰操作动作粗暴,吸痰管移位过快,造成气道黏膜机械性损伤。(6)吸痰前未充分进行体位引流如患者取仰卧位单纯性吸痰,无论吸痰管插入多深,都很难吸清深部痰液,加重气道黏膜损伤。(7)固有鼻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如布.炎症时充血肿胀,鼻腔更加狭窄,加上长时间吸人冷气(氧气),使鼻腔黏膜干燥,经鼻腔吸痰时易造成损伤。(8)患者不配合烦躁不安、不合作患者,由于头部难固定,在插吸痰管过程中,其头部摆动过大容易刮伤气管黏膜,造成黏膜损伤。(IO)患者有呼吸道感染病毒、支原体、真菌感染诱发气道炎症而破坏气道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削弱了气道防御能力,吸痰易导致气道黏膜损伤。【预防措施】(1)选择质地合适的吸痰管使用优质、前端钝圆有多个侧孔、后端有负压调节孔的硅胶吸痰管,吸引前先酸无菌蒸馅?水或生理盐水使其润滑。(2)选择型号适当的吸痰管成人一般选用1216号吸痰管;婴幼儿多选用10号:新生儿常选用6'8号,如从鼻腔吸引尽量选用6号。有气管插管者,可选择外径小于1/2气管插管内径的吸痰管。(3)掌握吸痰的指征和时机遵循最小吸痰频次原则,按需吸痰即适时吸痰。在翻身、拍背、雾化等促进痰液引流措施后,立即吸痰,以获得最佳效果。吸痰后听诊肺部,判断是否吸净痰液,若有痰,问隔35min,待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再吸。(4)吸痰管的插入长度应适宜插入的长度为患者有咳嗽或恶心反应即可;有气管插管,则超过气管插管1.2cm,避免超过深度损伤黏膜。(5)掌握吸痰的顺序先吸口鼻腔分泌物,更换吸痰管后再吸气管内分泌物;先吸气管套管内口分泌物,再吸气管深部的分泌物。这样能使吸痰彻底,不须重熨吸引,减少吸痰次数,从而减少了对气管黏膜的损伤。当外露人工气道呼吸机螺纹管有分泌物时,要先使吸痰管带负压由浅人深进行吸痰,直至吸痰管送至气管插管30"35cm或送至气管切开套管10'15cm:然后松开负压,送吸痰管到深部,遇到阻力向外提ICn1,再加负压吸引;最后吸口鼻腔分泌物。(6)调节合适的吸引负压一般成人40.0'53.3kpa,儿童V40.OkPa,婴幼儿13.326.6kPa,新生儿10.613.3kPa0在吸引口腔分泌物时,通过手控制负压孔,打开、关闭反复进行,宜至吸引干净。(7)观察痰液的量和性状,根据痰液黏稠度,判断选择相应的湿化措施如通过超声雾化吸人、气道内滴药、气道湿化等稀释痰液后,再进行吸痰。(8)操作者动作应轻柔吸痰管插入时动作轻柔,特别是从鼻腔插入时,不可蛮插,不要用力过猛。轻柔旋转式吸痰能减少对气管黏膜的刺激,吸痰管移位适当,动作勿过快过大。(9)吸痰前和吸痰过程中,可辅以翻身、叩背,定时行雾化吸入,以利于深部痰液向浅部引流。(10)对于经鼻腔吸痰的患者,吸痰前可应用无菌石蜡油润滑吸痰管前端,使吸痰管充分润滑,减少插入时的摩擦力和阻力,减轻对鼻腔黏膜的损伤。(11)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对于不合作的患儿,可告知家属吸痰的必要性,取得家长的合作,固定好患儿的头部,避免头部摇摆。对于烦躁不安和极度不合作者,吸痰前可酌情予以镇静。(12)对于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呼吸道的疾病。【处理措施】(1)为患者行口腔护理时,仔细观察口腔黏膜有无损伤,牙齿有无松脱如发现口腔黏膜糜烂、渗血等,可用生理盐水、含有叙已定漱口液、过氧化氢、碳酸氢钠溶液漱口以预防感染。松动的牙齿及时提醒医生处置,以防脱落引起误吸。(2)鼻腔黏膜损伤者,可外涂四环素软哲。(3)发生气管黏膜损伤时,可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等抗生素进行超声雾化吸人。03.感染:【临床表现】口鼻局部黏膜感染时,出现局部黏膜充血、肿胀、疼痛,有时有脓性分泌物;肺部感染时出现寒战、高热、痰多、黏液痰或脓痰,听诊肺部有湿啰音,X线检查可发现散在或片状阴影,痰液培养可找到致病菌。【风险评估】(1)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没有戴无菌手套。使用的吸痰管消毒不严格或一次性吸痰管外包装破裂致使吸痰管被污染。吸痰管和冲洗液更换不及时。用于吸I、鼻、咽腔分泌物与吸气管内分泌物的吸痰管混用等。<2)经口腔吸痰失去了鼻腔对空气的加温作用,特别是新膜中的海绵状血管,当冷空气流经鼻腔时则发生热交换,将气流的温度提高,未加温的空气直接进入下呼吸道,致使黏膜血管收缩,血供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导致感染:失去了鼻腔对空气的清洁作用,致使空气中的细菌进人肺内;失去了鼻腔对空气的加湿作用,致使下呼吸道分泌物黏稠,使纤毛运动障碍,分泌物不易咳出、易结痂,可致下呼吸道炎症改变。(3)吸痰存在漏吸、误吸。(4)原发呼吸系统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患病期间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5)前述各种导致呼吸道好膜损伤的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感染。【预防措施】(1)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采用无菌吸痰管,使用前认真检查有无灭菌,外包装有无破损等。准备两套吸痰管,一套用于吸气管内分泌物,一套用于吸口、鼻、咽腔分泌物,两者不能混用。如用一套吸痰管,则应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后吸口、鼻、咽腔分泌物。吸痰管及用物专人专用,放置有序。每次吸痰前后洗手,吸痰时戴口罩,戴无菌手套或持无菌镶子,吸痰管一次性使用,插管前后必须用生理盐水或灭菌蒸怖水冲洗吸痰管腔,生理盐水或灭菌蒸馀水开启后注明口、鼻、咽腔和气管。冲洗液8h更换一次。吸引瓶内吸出液不超过其高度的70%'80t,及时更换。(2)条件许可,采用密闭式吸痰法密闭式吸痰管,一般2448h更换(3)痰液黏稠者,可行超声雾化吸入应用生理盐水40m1.加庆大霍素8万U加糜蛋白酶4000U行超声雾化吸入,每口3次,必要时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地塞米松或城茶碱,以便稀释痰液,易于排痰或吸痰。(4)加强口腔护理一般常规使用生理盐水和1:2000氨已定溶液。当培养出致病菌时.,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局部应用。(5)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防止漏吸吸痰过程中,认真观察吸出液体的颜色、气味、性状及呼吸状况的变化,发现误插或误吸,应立即更换吸痰管再行插管。(6)积极治疗原发呼吸系统疾病,密切观察体温与血象变化,做好痰培养,以便选择敏感抗菌药物。(7)防止呼吸道黏膜损伤吸痰所致的感染几乎都发生在呼吸道黏膜损伤的基础上,所有防止呼吸道黏膜损伤的措施均适合于防止感染。【处理措施】(1)发生局部感染者,给予对症处理。(2)出现全身感染时,行血培养,做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静脉用药o04.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在吸痰过程中患者出现各种快速型或缓慢型心律失常。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影响血流动力学而致乏力、头晕等症状。原有心脏病者可因此而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听诊心律不规则,触诊间歇脉搏缺如:严重者可致心搏骤停。确诊有赖于心也图检查。【风险评估】(1)在吸痰过程中,吸痰管在气管插管内反复吸引时间过长,造成患者短暂性呼吸道不完全阻塞以及肺不张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致冠状动脉痉挛。(2)吸引分泌物时吸痰管插入较深,吸痰管反豆刺激气管隆崎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严重时致呼吸、心搏骤停。(3)吸痰的刺激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多或吸痰管插入气管刺激其感受器所致。(4)患者有原发性心脏疾病,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加重了心肌的缺氧。(5)前述各种导致低轨血症的原因,严市时均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预防措施】(1)因吸痰所致的心律失常几乎都发生在低氧血症的基础上,所有防止低氧血症的措施均适合于防止心律失常。(2)对原有心脏疾病的机械通气患者,如风湿性心瓣膜病术后患者,在吸痰时可使用简易呼吸器操作,将氧流量增至10'121.min,储氧呼吸囊能输送的氧浓度为95喧100%,呼吸囊的潮气量为患者平时潮气量的1.5倍,能明显提高血氧分压,有效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防止发生心律失常。【处理措施】(1)如发生心律失常,立即停止吸引,退出吸痰管,并给予吸氧或加大吸氧浓度。(2)一旦发生心搏骤停,立即施行准确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开放静脉通道,同时准备行静脉、气管内或心内注射上腺素等复苏药物。给高流量面罩经口鼻吸氧,立即准备手控呼吸球囊经口加压给氧。持续心电监测,准备好除颤器、心脏起搏器,心搏恢复后予以降温措施行脑且苏。留置导尿管,采取保护肾功能措施,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05.阻塞性肺不张:【临床表现】肺不张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急性大面积的肺不张,可出现咳嗽、喘鸣、咯血、脓性痰、畏寒和发热,或因缺氧出现唇、甲发绢。胸部X线检杳呈按肺叶、段分布的致密影【风险评估】(】)吸痰管直径过大,吸引时氧气被吸出,同时进入肺内的空气过少。(2)吸痰时间过长、负压过大,导致肺泡内的正压消失,肺泡萎陷而致肺容积下降。(3)痰痂形成阻塞吸痰管,造成无效吸痰。【预防措施】(1)根据患者的年龄、痰液的性质选择型号合适的吸痰管有气管插管者,选用外径小于"2气管插管内径的吸痰管,有利于空气进入肺内;成年患者用3038号(79mm)的气管插管,可选用I(H6号(2'3m1.n)的吸痰管,预防过度负压而致肺不张。(2)控制气管内吸痰的持续时间吸痰持续时间要根据分泌物的清除情况及患者对吸痰的反应和对缺氧的耐受能力。一般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间歇35min,连续吸痰不应超过2次。可采用间歇吸引的办法:用拇指交替按压和放松吸痰管的控制口,可以减少对气道的刺激。(3)调节合适的吸引负压一般成人40.053.3kPa,儿童V40.OkPa,婴幼儿13.326.6kPa,新生儿10.613.3kPa,避免压力过高。吸痰管拔出时应边旋转边退出,使分泌物脱离气管壁,可以减少肺不张和气道痉挛。(4)插入吸痰管前检测吸痰管是否通畅吸痰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吸痰管是否通畅,防止无效吸痰。(5)加强肺部体疗每1.2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翻身的同时给予H下而上,自边缘而中央的叩背体疗,使痰液排出。翻身时可以仰卧-左侧卧-仰卧-右侧卧交替翻身,使痰液易于通过体位引流进入大气道,防止痰痂形成。还可利用超声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稀释痰液。(6)吸痰前后听诊肺部呼吸音的情况,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结果及心率的变化。(7)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可采用膨肺吸痰法即一名护士将储氧呼吸囊一端连接氧气管,一端与人工气道连接:均匀挤压呼吸囊,潮气量为患者平时潮气量的1.5倍,频率10、12次/min;每次送气后屏气10'15s;呼气时以较快的速度放气,使肺内部与外部之间产生压力差,以利分泌物排出;持续2min后,另一护士按无菌操作迅速插入吸痰管吸痰:按照膨肺-吸痰-膨肺-湿化气道膨肺-吸痰的循环过程操作,直至把痰吸完。膨肺吸痰时,缓慢吸气使通气量增加,扩张了小气道,使原有塌陷萎缩的肺泡扩张。【处理措施】(1)肺不张一经明确,根据引起的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及时行气管切开,以保证进行充分的气道湖化和吸痰,必要时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对肺不张的部位进行充分灌洗、吸引,以排除气道阻塞,并嘱患者深呼吸以促进肺复张。(2)阻塞性肺不张常合并感染,须酌情应用抗生素。06.气道痉挛:【临床表现】气道痉挛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不适、喘鸣和咳嗽【风险评估】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因插管刺激,使气管痉挛加重缺轨。【预防措施】为防止气道痉挛,对气道高度敏感的患者,可于吸引前用1%利多卡因少量滴入,也可给予组胺拮抗剂如氯苯那敏4mg口服,每口3次。【处理措施】气道痉挛发作时,应暂停气道吸引,给予B2受体激动剂吸入。07.窒息:【临床表现】躁动不安、大汗、呼吸困难、呼吸活动度大、呼吸时发出较大的声音、发绢、呛咳、脉搏加快等,血氧饱和度急剧降低,严重者可致心搏骤停【风险评估】(1)痰液过于黏稠黏稠的痰液易形成痰痂阻塞咽喉部,吸痰时难以吸出或无效吸痰,导致窒息。(2)吸痰次序不当口鼻腔分泌物多的患者,若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后吸口鼻腔分泌物,可能导致口鼻腔分泌物呛入气道而引起窒息。(3)痰液黏稠患者,湿化过度过度湿化可导致干痂分泌物湿化后突然膨胀,阻塞咽喉部引起窒息。(4)吸痰过程中造成喉头水肿吸痰管外径过粗,吸痰时插管动作粗暴,损伤患者咽喉部造成喉头水肿,导致窒息。【预防及处理措施】(1)加强气道湿化定期评估并及时调整痰液引流和气道湿化措施,建议布地奈德img,异内托溟铉0.5mg,23次/d雾化吸入;可结合盐酸氨漠索30mg静脉注射,23次/d,以利于祛痰。对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主动湖化时,湿化水平在33mg1.和44mg1.,Y形口处气体温度在3441匕,保持相对湿度为100%。有创机械通气使用被动加湿时,建议热湿加湿器提供至少30mg1.的湿度。建议所有气管切开术患者使用主动加热加湿或被动热湿交换器、盐水雾化器、喷雾器加滉。使用0.45%氯化钠持续氧气雾化吸入。(2)掌握吸痰的顺序先吸口鼻腔分泌物,更换吸痰管后再吸气管内分泌物;先吸气管套管内口分泌物,再吸气管深部的分泌物,以防止口鼻腔分泌物呛入气道引起的窒息。吸痰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吸痰管是否通畅,防止无效吸痰。(3)气道湿化与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面色、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血氧饱和度变化。(4)根据患者的年龄、痰液的性质选择型号合适的吸痰管。(5)培训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吸痰技术吸痰管插入时动作轻柔,不要用力过猛。应用轻柔旋转式吸痰法。(6)备好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呼吸机、心脏起搏器等装置如发现患者出现室息症状,立即清理呼吸道,用口咽通气管吸痰法或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将口咽部痰液吸出,必要时行紧急气管切开取痰。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及必要的措施。08.误入食管:【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在插管时出现恶心、呕叶.:插管后可抽吸出少量食物残渣或黄绿色胃液,酸味。【风险评估】(1)吸痰时需要经咽部至气管与支气管,但咽部是呼吸道与消化道共同的通道。由于操作者插管技术欠熟练,将吸痰管插入食管。(2)昏迷患者的舌根后坠,尤其是取平卧位时阻塞咽部,插管时遇阻力,易误人食管。【预防及处理措施】(1)加强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培训。(2)为昏迷患者吸痰前,先将患者床头抬高30°,头偏向一侧。(3)吸痰过程中,认真观察吸引出液体的颜色、气味、性质及呼吸状况的变化。发现误人食管,立即更换吸痰管再行插管。09.吸痰管拔出困难:【临床表现】从吸痰管内抽吸不出痰液,负压抽吸后吸痰管管腔变扁平,常规方法不能顺利拔出吸痰管。【风险评估】(I)气管插管患者痰液黏稠,使吸痰管在上提时被痰液黏附在气管插管内壁。(2)吸痰管的侧孔与气管插管内壁粘在一起,由于负压吸引,加上痰液极其黏稠,使吸痰管前后壁黏合在一起吸痰管内呈真空状态,吸痰管管腔变扁平,停止负压吸引后,吸痰管管腔亦未能恢复原状,导致吸痰管被紧紧吸附在气管插管内壁而无法拔出。【预防措施】(1)对于气管插管痰液黏稠者,吸痰前充分湿化气道可用生理盐水加特布他林2.5mm与异丙托澳钱ImI雾化吸入,每Ih一次。亦可在吸痰前将Im1.无菌生理盐水沿气管插管内缘环形注入,并用无菌生理盐水充分湿润吸痰管后,再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内吸痰,这样可以减少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的阻力,减少痰液与吸痰管、气管插管的黏附。还可采用持续雾化吸入法湿化。(2)积极治疗原发病根据医嘱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积极行抗感染、解除痉挛、祛痰、补液等治疗。【处理措施】如出现吸痰管拔出困难,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进行相关处理先沿气管插管内壁注人无菌生理盐水Im1.湿化痰液,然后将气管插管气囊放气,气囊上的痰液松脱落人呼吸道,刺激患者出现呛咳,吸痰管出现松动,立即边吸引边旋转将吸痰管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