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常怀感恩之心党课讲稿3篇.docx
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该如何感恩生活,该如何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人总是有得有失,而懂得感恩的人之所以快乐,并不是他们总是利大于弊或者得多于失,而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去计算自己失去的,而永远对自己得到的心怀感激。(二)感恩是成功立业的基础。有人说:“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恩的心”。先后被评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的李连磊,6岁那年父亲病故,母亲又卧病在床,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上大学时,是县政府送来的3000元特困助学金和乡亲们你5块我10块地凑的两千多块钱,让他圆了大学梦,让他开始了成功的道路。他常说,“没有乡亲们的资助,山村虽小,我也永远走不出来。鲜花奉献给大地,白云奉献给蓝天,这一生我都要把乡亲们对我的爱转化为我对人民的爱,报答生我养我的土地,报答爱我帮我的乡亲。”从李连磊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正是时时刻刻不忘感恩,才取得了如此的成绩,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在日常工作中,如果组织或上级赋予一项工作或任务时,不管是轻是重,抱着给工作就是给机会、交任务就是给荣誉的心态,高标准地去做,好机会就会接踵而来,也就奠定了我们每个人成事立业的基础。如何感恩父母?对父母感恩并非一定要在他们身旁,平时多打打电话,多写写家信,生活上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工作上多一些积极奋进,他们就会倍感荣耀.,万分满足。二要感恩同事,这是为人之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都离不开社会为他创造的各种条件,离不开他人各种形式的支持与帮助。我们每个同志都应该平心静气地想一想,我们能力的每一点提高,知识的每一点增长,成绩的每一点进步,职务的每一次晋升,可以说都与领导、同事的关心帮助分不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集体是一个人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和条件,如果离开集体,其才能就无法发挥,甚至无法生存。就像狼一样,众所周知,狼是群体居住的,一只离开狼群的独狼,很有可能遭遇猎人的射杀。三要感恩组织,这是立身之基。走出家门投身事业,无论你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离不开组织的教育培养,离不开执行上级规章制度和各级领导的谆谆教诲。不论任何时候,也不论任何工作,都要始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工作的平台是组织提供的,任何个人离开了组织提供的这个平台,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一无所为。要多为组织着想,努力为组织分忧,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违背组织原则的事不做;要充分信任组织,依靠组织,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淡泊名利,做到上无愧于党,下无愧于心,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组织的培养。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一个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懂得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会感受到生活和世界的美好。”让我们常怀感恩之心,对照本职,兢兢业业,扎实工作,用实际行动为单位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三、常行感恩之为,做感恩之人俗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古往今来,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岳飞的“精忠报国”,再到邓小平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无数圣贤先哲、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知恩者,才有大境界,才不会忘其根本;知恩者,才有大作为,才会做出大贡献;知恩者,才有大智慧,才会在危急、紧要关头多一些正气、多一些责任、多一些慷慨,少一些依赖、少一些顾虑、少一些羁绊。(一)记住亲情付出恩,用“平安快乐”来回报。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以地域分亲疏、以乡音定远近、以义气论感情的庸俗观念,把感情建立在单位大家庭的基础之上,对所有同事要一视同仁,不分亲琉远近。(三)感组织培养恩,用“优异成绩”来回报。要以优异成绩回报组织,我们就要下更大的功夫,流更多地汗水。今年以来,我们提出建设一流局办的目标,作为这个团体的一员,我们更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抓紧训练,争取早日取得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组织的培养。日常工作中,要卯足劲头干在前,不等靠依赖,不墨守陈规,不满足现状,积极求作为,努力做到在日常工作中争当“开路先锋”,在业务技能上争当“行家里手”,在执行纪律中争当“先进典型要勤于钻研多锻炼,要从实际出发,立足本职岗位,在学中练,在练中学,积极创新,自觉从老经验、老套路、老办法中走出来,从传统的习惯思维中解放出来,以真钻苦练的精神和斗志,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标准。最后以一首诗和大家共勉“感恩背后默默关心你的人,因为他让你明白了什么叫幸福;感恩困境中给你力量的人,因为他增强了你的自信;感恩顺境中提醒你的人,因为他校正了你的航向;感恩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智。凡事感恩,学会感恩。”廉政党课:党员干部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恩,是人生的必修课,是人性的基本美德,它是传承的,也是时代的,更是永恒的。感恩亲人、感恩社会、感恩组织,传递的是正能量,传播的是常理大道。作为党员干部,常怀感恩之心是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更是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一、修心养性需要有感恩之心感恩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知恩图报,善莫大焉二翻阅历史,知恩感恩贯穿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是相传的训言,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基准。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感恩文化始终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感恩于父母,谓之孝;感恩于手足,谓之悌;感恩于提揆,谓之忠;感恩于托付,谓之信古今中外,知恩图报作为一种优良人格品质为社会所称颂,也是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内容。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感恩,是最温馨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传统文化里最温馨的元素。亲情、爱情、友情,良心、忠心、诚心,归根结底,莫不来源于此。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有“感恩戴德”、“以德报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德“土为知己者死”等绵延多年的经典话语;也有“将心比心”、“投桃报李”、“黄香暖席”、“衔环结草”等优美的传说故事,无不充满着感恩的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感恩,是最温暖的社会公德。感恩,是人性的至高境界与鲜明体现。感恩是每个人的天性使然,除非丧失人性,每个人都会感恩,但程度不一。对亲人,对朋友,常常很容易做到;对组织,对社会,却又常常很轻易忽视。而恰恰是后者,更能释放巨大的正能量。一个社会如果缺少感恩之心,公德就会缺失,人性就会冷漠,世态就会炎凉。感恩,是最温情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职业道德的提升,依靠的是人们自下而上的品德和信念,依靠的是人们具有知恩感恩的心。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始终离不开周围同志的帮助和支持,离不开身后团队的默默努力。目前社会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注重团结合作。现在不再是百万军中取人首级的英雄年代,也不再是春秋战国时纵横家一人一骑指点天下的岁月。党员领导干部的不断成长,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同样也离不开同事的肩膀和双手。一个人得到红花,就意味着有人成为了绿叶;一个人晋升,就意味着有人失去了这次的机会。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努力,而忽略身边同事的付出,不能把成绩当成个人的功劳,更不能把它当作与组织讨价还价的本钱。二、提升境界需要有感恩之心感恩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一个人,如果缺失感恩,就会没有真情;一个社会,如果缺失感恩,就会杂乱无章;一个民族,如果缺失感恩,就会失去希望。当今社会正处在深度转型期,一方面GDP一路上扬,一方面道德水准滑坡。价值多元化,使很多人的价值观发生偏差,主流意识、传统美德不断淡化。感恩,这个传统而古老的话题,正日渐演变成一个全新的课题。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党性退化、激情淡化。更有极少数干部热衷于向组织晒成绩,跑位子,嘴巴上感恩,行动上撤台;当面感恩,背后负义;提拔想感恩,没提拔想惹事,不能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和荣誉得失。党员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言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更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恩,才会有好心态。常怀感恩,才会常常感动。不懂得感恩于人的人,自然也不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久而久之,会觉得世态炎原,人心冷漠,抱怨世事不公,人心不善,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找他人讨说法。今年是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之年,涉及到不少干部的进退留转,党员干部一定要正确去对待。“进”是党的事业发展进步的需要,是新的“赶考”,应头脑清醒,宠辱不惊;没“进”,也应心态自如,多看别人的长处,多找自己的差距,忠于职守;“退”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需要,不能意志消沉,牢骚满腹,口无遮栏,要坚决摒弃“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留”,是保持领导班子稳定和工作连续性的需要,不能因为未提拔就不服气、摆资格、闹别扭,影响班子团结,留要知足,留要奋进;“转”是优化干部货源配置、培养锻炼干部的需要,不能挑三拣四、挑“肥”拣“瘦”,甚至心灰意冷。领导干部要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才能做到“进”者奋发有为,“退”者心情愉快,“留”者意志不衰,“转”者迎接挑战,时常感恩组织、回报组织,才能有一个健康的、阳光的、进取的好心态。感恩,才会有好状态。感恩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和胸怀,是历尽坎坷和沧桑后,从中提炼出的豁达和感悟;感恩是对生命的由衷尊重,是对自然的敬畏,是对自己渺小的觉悟。党员干部常怀感恩,胸怀才会宽大,志向才会远大,形象才会高大。懂得感恩,就会常常叩问内心:当官为什么、当什么样的官、怎样当官?懂得感恩,就不会滋生“权力崇拜”,而会产生一种“知足感”;懂得感恩,就会经常自省,不被利益所蒙蔽,不会对群众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懂得感恩,就会在获得与付出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多讲奉献、少讲条件;懂得感恩,就会懂得敬畏,担负责任,把群众的疾苦看在眼里、把党的事业放在心上。感恩,才会有好世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恩,重在做而不在言。大家来看,感恩二字底下都有个“心”,而没有“口”,说明感恩重要的不是挂在嘴上,而是出自内心深处的感受,付诸实际的行动。想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得到他人尊重,就要自己先去付出,先去施恩。有的人做了一些善举,却怀有私心,希望得名、希望得利、希望留路等,这不是真正的感恩,这是交易或者是买期货。党员干部应带头尽心尽力去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感恩活动实施开来,将感恩风气融入人群,感化人心,带动周边群众。只有每个人不断地献出自己的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个社会才会不断释放正能量,才能树立新风尚,个人的小恩小爱,才会变成社会的大恩大爱,这样才会有一个文明正气的好世态。三、成就事业需要有感恩之心感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感恩,无处不在,无处不需。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鼓励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恩,不仅是普通百姓一代代传承的话题,更是党员干部强化自身建设的永恒主题。党员干部感恩,要突出做到三个“无限”:感恩,就要对组织无限忠诚。干天下大事,非忠不立。如果没有忠诚,能力可谓牛身失毛,无足轻重。党员干部感恩组织,是一种党性觉悟、品格锤炼、奋发动力,是最大的忠诚。个人与组织,如同鱼水关系,离开了水,鱼将无法生存。任何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离不开组织的帮助与支持。知恩图报,就必须对组织忠诚,不能事业的无限追求,就是对组织、对社会、对人民最大的感恩,是一个干部最大的担当。世界上的事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认真的精神,其实质就是一种担当的精神。敢于担当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和政治本色,是领导干部的时代责任。必须要有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担当精神。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历史担当,每个层级有每个层级的使命担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担当。党员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对大事要敢尽责、对难事要敢负责、对错事要敢担责。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把责任担当放在心中。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薪火相传,才会永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