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规程.docx

    • 资源ID:1757182       资源大小:43.32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规程.docx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T13-42-2012建设部备案号:J10141-2012代替DBJ13-42-2008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规程Technica1.specificationforproductionandconstructionofready-mixedconcrete2012-10-25发布2013-0101实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规程Technica1.specificationforproductionandconstructionofready-mixedconcreteI)BJT13-42-2012建设部备案号:J1.oMI-2012主编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建筑业协会混凝十分会批准部门: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施日期:2013年01月01日2012年福州关于批准发布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规程的通知闽建科201243号各设区市建设局(建委),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由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共同编制的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规程,经审杳,批准为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J/TI3-42-2012,自2013年1月I日起执行。原标准©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规程DBJI3T2-2008同时废止。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函告省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该标准由省厅负货管理。关于同意福建省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规程备案的函建标标备2012171号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你厅关于报送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规程备案的函(回建科函2012181号)收悉。经研究,同意该标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其备案号为:J10141-2012该项标准的备案公告,将刊登在近期出版的S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12月(M日前言本规程是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闽建科201223号文的要求,由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为主编堆位,以厦门市建设工程材料设备协会、福建源润建材有限公司、福建源行建材有限公司、厦门路桥翔通股份有限公司为参编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在本规程修订过程中,编制组充分考虑了近年来福建省各地预拌混凝土生产原材料的一些变化,并参照了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针对近年来省内预拌混凝土在生产和施工中出现的新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调查研究以及实验验证,对其中一些主要问翘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杳定稿。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I、根据相关标准及管理要求,明幽规定预拌混凝土掺合料使用限量:2、当采用人工砂、淡化海砂等其它类型骨料或钢渣、银渣、磷渣等其他品种矿物掺合料时,应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后方可进行使用:3、规定预拌混凝土出厂检验、交货检验两者性质,明确区分混凝土质量先任:4、强调混凝土生产企业生产使用配合比应进行充分的性能验证。本规程由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原材料质量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混凝土痂量检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共七章组成。本规程由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负於具体技术内容解糅。在执行木规程的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枳累资料,总结经验,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学技术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以供今后再次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参编单位:夙门市建设工程材料设备协会福建源河建材有限公司福建源薇混凝土有限公司厦门路桥翔通股份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郑敏升黄文巧何希铃高庆强邹可建陈周与王世杰张健全黄有龄刘振光郑金福杨顺荣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黄可明黄红柳柯国生苏亚森林联泉钟进章林锦兴1、总则(1)2、术语(2)工1.½<3)4、原材料质控制(4)4.1 般规定(4)4.2 水泥(4)4.3 骨料(5)4.4 水<6)4.5 外加剂<6)4.6 矿物掺合料(7)5、步it三=控制(9)5.1 一般规定(9)5.2 混凝土配合比调整与确定(9)5.3 计量与搅拌(10)5.4 混凝十.生产开盘鉴定及生产过程中的抽查(三)5.5 运输(12)5.6 设番维护(12)6、量检险(13)6.1 般规定<13)6.2 质址检验(13)6.3 合格判定(14)7、MIitgjKgIM(16)7.1 一般规定(16)7.2 混凝土输送(16)7.3 浇筑(18)7.4 养护(18)附录A混凝土开盘鉴定表格(20)附录B混凝土交货检眈表格<21)级发货单(22)标准用词说明<23)引用标准名录(24)条文说明<26)Contents1 Genera1.Provisions(1)2 Terms(2)3 BasicRequirements(3)4 Qua1.ityContro1.ofRawMateria1.s(4)4.1 Genera1.Requirements(4)4.2 Cement(4)4.3 Aggregate(5)4.4 Water(6)4.5 Admixture(6)4.6 Minera1.Mixtures(7)5 Qua1.ityContro1.forProductionProcess<9)5.1 Genera1.Requirements(9)5.2 AdjustmentandDeterminationofMixProportion(9)5.3 MeteringandMixing(10)5.4 OpeningIdentificationandSe1.ectiveExaminationDuringProductiveProcessofConcrete(II)5.5 Transportation(11)5.6 MaintenanceOfEquipment(12)6 Qua1.ityInspectionofConcrete<13)6.1 Genera1.Requirements(13)6.2 Qua1.ityInspection(13)6.3 Qua1.iticationEva1.uation(14)7 Qua1.ityContro1.forConstructionProcess(16)7.1 Genera1.Requirements(16)7.2 TransportationofConcrete(16)7.3 Pouring(17)7.4 Curing(18)Appexdix:OpeningIdentificationFormofConcrete(20)AppexdixB:DeIiVeryInspectionFormofConcrete(21)AppexdixC:Dispatch1.istofConcrete(22)Exp1.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23)1.istofQuotedStandards(24)Exp1.anationofProvisions<26)1.0.1为提高福建省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水平,加强预拌混凝土生产与施工质量管理,确保建设工程版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福建省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生产过程的版量控制以及预拌混凝上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1.0.3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除应执行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仃关标准的规定。2.0.1抽样型式检验samp1.ingtypeinspection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少量产品(样本),依据产品标准,时产品各项指标进行的全面检般“2.0.2砂有害物质hazardoussubstanceforfineaggregate本规程中砂有宙物质指的是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等对混凝土性能有影响的物质。2.0.3出厂检验inspectionatmanufacturer在预拌混凝土出厂前对其质量进行的检验。2.0.4交货检验inspectionatde1.iveryp1.ace在交货地点对预拌混凝土质量进行的检验.2.0.5开盘鉴定examinationofinitia1.usedconcrete开盘鉴定指同工程、同一配合比首次投入生产使用时应进行的技术交底工作。2.0.6浇捣令pouringcommand由施工方提出经工程业主或监理对施工现场准备情况并确认后,给予施工方的混凝土浇筑指示.3基本规定3.0.1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建立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设置技术与痂量管理机构,并配备合格的试脸人员和试脸设备齐全的眺空。3.0.2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保存并积累完整的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资料和质量检验资料,分类整理归档并至少保存五年。3.0.3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及检验的岗位操作人员均应持证上岗。3.0.4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还应符合国家相关环保和安全的规定。4原材料质量控制4.1 一般规定4.1.1 预拌混凝土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原材料进厂必须根据仃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按批取样、检验,检验结果必须合格后方可使用。4.1.2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建立原材料质量管理体系,对原材料供应商的产品质员、供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并以书面形式确认。进厂的原材料必须有相应的产品说明书、每批产品的合格证和出厂检物报告(编号应与原材料实物一致)以及抽样型式检脸报告等技术资料,预拌混凝土企业不得使用上述资料不齐全的产品。4.1.3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对其生产用原材料必须按要求进行进厂检验,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使用.4.1.4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对其供应的产品痂量负责,建设、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不得要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使用其指定的水泥、外加剂与掺合料等原材料产品。4.2 水泥4.2.1 水泥的技术指标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要求4.2.2 水泥品种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施工的要求及所处环境,选用适当的水泥品种和等级;2应使用旋窑工艺生产的痂量合格的散装水泥,并相对固定水泥供应厂家.4.2.3 收装水泥进厂必须同时附有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散装水泥卡片,按不同的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建内,做好明显标记并对其品种、级别、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4.2.4 进厂水泥应按国家标准逐批进行检验,水泥的安定性、凝结时间、细度、胶砂强度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同厂家、不同品种水泥应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包括氧化镁、氯离子、减含量等参数的检验.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品种、同等级的散装水泥,以诙进J.的同编号水泥为批进行检验,但批的总量不得超过500吨,不足500吨仍按批进行检验,且每批抽样检验不得少于次。4.2.5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对进厂的散装水泥进行温度监控,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C。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重新检验并相应调整配介比。4.3 骨料4.3.1 砂石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3JGJ52、建设用碘GB/711684,建设用卵石、碎川GB/T14685,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ZT241、£混凝土中人工砂应用技术规程DBJ/T13-116、徜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206的要求。4.3.2 进厂的砂、石原材料应附有出厂合格i正和产品检验报告,且每半年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堆位进行一次抽样型式检验。当使用新产源的砂或公时,应增加骨料城活性检验。4.3.3 砂、石原材料应按不同产地、规格分别堆放,堆放场地应搭设雨棚并设置分隔挡板,不得混杂,并有明显标识。在其装卸与运输、贮存过程中应保持洁净,严禁混入影响混凝上性能的有击物质。4.3.4 进厂的砂应进行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筑离子含量和有害物侦含员检脸:石应进行颗粒级配、针片状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指标和坚固性检验。砂、石性能指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同一产地、同一规格供应量不超过400端或60a为一心不足400m'或6001的按-批进行检验。当砂或石的旗量比较稳定、进料量又较大时,可以100ot为一验收批。4.3.5 当使用淡化海砂、有纵离子污染的砂、混合砂等其他类型计料时混合砂时,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第1方检测机构对其可能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指标进行试验,经确认其符合混凝土版量要求并对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无不良影晌时方可使用。4.3.6 对于淡化海砂或有疑离子污染的砂,应以同一产地、同规格供应量不超过200m'或300t为一批,不足200裙或300t的按一批进行检验。检的参数除应包含4.3.7 条规定的性能指标外,还应进行氯离子含量及贝壳含量检验,且检验结果应符合表4.3.6规定。*4.3.6淡化海砂或有氯育子污染的砂气离子含量及贝壳含要求项目指标混凝土强度等级3C50C25-C45C25水溶性筑离子含属<%.按质量计)WO.02贝克含fit(%,按质量计)358注:对于有抗冻、抗澹或爱他特殊耍求的混凝土用砂1,其贝壳含麻不应大于5%.4.3.8 对于人工砂及混合砂,应以同一产地、同规格供应量不超过400m'或6001为一批,不足,100m'或60(H的按一批进行检验。检验参数除应包含4.3.4条规定的性能指标外,还应进行压碎指标值、石粉含量检验,且检验结果应符合标准规定。4.3.9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混凝土结构用砂、石料,应采用砂浆棒(快速法)或砂浆长度法进行骨料的碱活性检验.经检验判断为有潜在危害时,应控制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不超过3kgm或采用经论证能为效抑制碱-骨科反应的措施。4.4 水4.4.1 预拌混凝土生产用水的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要求.4.4.2 除自来水外,其它来源的水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第:方检测机构对其可能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指标进行试验,经确认其符合混凝土质量要求并对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无不良影响时方可使用。4.4.3 混凝土企业设备回收水可使用在强度等级C30以下的混凝土中,但不宜用于预应力混凝土、装饰混凝十及暴露r腐蚀环境的混凝土的拌制,且不得用手使用碱活性或潜在碱活性骨科的混凝土的拌制。4.5 外加剂4.5.1 预拌混凝土用外加剂技术指标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膨张剂GB23439、混凝土防水剂3JC474以及鼾昆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DBJ13-77的要求.用丁防水工程中的外加剂技术指标还应同时符合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g建筑防水材料应用技术规程DBJ13-39中对外加剂的要求。4.5.2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等技术条件,通过试验确定使用外加剂的品种与掺量。4.5.3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选用产品质量长期稳定、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的外加剂供应商.4.5.4 进厂的外加剂必须同时附仃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和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检验报告,必须每半年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1单位进行一次抽样型式检5佥1对丁首次使用的外加剂,必须经型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存放期超过三个月或使用间断三个月以上的外加剂,使用前应重新检验,并相应调整配合比。4.5.5 外加剂产品应按批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检验数量以同厂家、同品种、同出厂编号I1.供应/50t(抗裂防水剂与膨胀剂为200D为-fit.不足50t供应量亦按一批进行检验。4.6 矿物掺合料4.6.1 粉煤灰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6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要求:磨细矿渣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专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BDBJ1366的要求。4.6.2 预拌混凝土应使用I1.级以上的粉煤灰、S95以上级别的磨细矿渣粉,其掺入地应根据原材料与工程情况进行配合比试验后确定。使用的种掺合料时,掺合料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质量的20%(大体积混凝土掺合料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质量的33%);使用两种掺合料时,掺合料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质量的25%(大体积混凝土掺合料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质量的40%)。当水泥中混合材掺量在20%以上时,混合材超出部分应计入掺合料掺量。4.6.3 当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掺量超过4.6.2条规定允许范围或使用钢渣、锲渣、磷渣等其他品种矿物掺合料时,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其可能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指标进行试验,经确认其符合混凝土质量要求并对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无不良影响时方可使用4.6.4 掺合料进厂时必须同时附有产品合格证、出厂质量检验报告及散装卡片,且每半年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一次抽样型式检验。4.6.5 掺合料应按不同等级、品种分别储存在专用的仓罐内,做好明显标志并防止受潮或其它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痂。4.6.6 掺合料必须逐批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检验数量以同厂家、同品种、同一等级、同出厂编号为批,旦每批不得超过2001。5生产过程质量控制5.1 一般规定5.1.1 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应包括混凝土蛆成材料的计量、搅拌、混凝土质量检验、运输等过程的控制。5.1.2 混凝土生产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站(楼)GB10171的规定。5.1.3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收集相关质量数据.采用相应痂量管理统计方法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指导后续生产。5.1.4 交货时,生产企业必须向需方提供有关质量证明资料以及每车发货单。发货单宜按附录的规定执行。5.1.5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生产企业应做好有关天气、生产、检验等记录,根据天气变化对混凝土生产做出相应调整。此外,对水泥入仓温度影响混凝土性能应采取相应处理措施。5.1.6 生产浇筑同一部位的混凝土时,应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规格水泥、外加剂及掺合料。5.1.7 施工单位应及时提供与使用预拌混凝土芍关的项目作业性进度计划,其内容包括混凝土浇注时间、浇注部位、数量、强度等级、抗港等级等,混凝十生产通知单应于混凝土浇注前三天由需方以书面形式通知混凝土生产企业。5.2 混凝土配合比调整与确定5.2.1 预拌混凝土理合比设计应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s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1的有关规定进行。5.2.2 预拌混凝土生产坍落度的确定应考虑天气变化、运输距离、现场停置时间、施工条件准备、卸料时间长短等因素。5.2.3 预拌混凝土的用水砥应符合以下规定:1卵石不应大于180kgm',碎石不应大于190kgm,;2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不大于C15可不受此限制。5.2.4 在保证泵送混凝土和易性要求卜.,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尽量降低混凝土砂率。5.2.5 应建立相关的颈拌混凝上生产技术储备及生产备用配合比的使用管理制度。生产使用配合比应进行性能验证,且频率每半年不应少于一次。当出现卜.列情况之一时,应对混凝土配合比垂新进行设计,并经混凝土生产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审定:1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2混凝土原材料产地(厂家)、品种、质量等有显著变化时:3同一配合比生产间断3个月以上时。5.2.6 混凝土生产配合比的计算机输入应由混凝土生产人员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生产配合比执行,并经忒验室人员复核后方可进行生产。在改变混凝土配合比及交接班时,应有试脸室人员予以核对并记录。5.2.7 混凝十.生产过程中,试验室人员应根据反馈的混凝土质址动态信息及时调整配合比,做好记录。当混凝土生产开盘鉴定出现异常时应进行混凝土拌合物性能验证,并由试验室负贡人予以调整及签字确认,不得擅自改变配合比。5.3 计量与搅拌5.3.1 计量设备应符合卜列规定:1计量设备的精度应满足6混凝上搅拌站(楼)GB10171有关规定。2计量设备应具有法定部门签发的有效合格证且应定期检定.在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不应使用检定不合格或超过检定期限的计量设备“5.3.2 除及时送检计量部门外,还应根据日期、仪器、环境等要求制定自校规程,每月应进行一次自校准。4计量设备必须能连续计量不同配合比混凝上的各种材料。计址控制应采用计算机控制,计府控制系统应具有粗精称功能、误差自动修正和补偿功能.5.3.3 计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种原材料的计员应按质房计,水和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可按体积计,材料的计量允许偏差不应超过衣5.3.2规定的范围。表5.3.2海3(材料计允许偈差原材料品种水泥()集料(%)水(%)外加剂()掺合料(%)出盘计破允许偏差±2±3±2±2±2累计计at允许俯);±1±2±1±1±1注:累计计也允许偏差是指用-运输下各盘混凝土的何种材料计量偏差,该项指标仅适用于采用计算机控制计贵的混凝土生产企业.2拌制混凝土期间,应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每工作班不应少于次。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测定次数。然后根据测定结果及时谢整用水量及骨料用量。5.3.4 搅拌机应符合K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的规定,宜采用固定式搅拌机.每年应对搅拌机搅拌匀侦性指标进行检查。5.3.5 搅拌车应符合混凝土搅拌运输车GB/T26408的规定。每年应进行匀质性指标检验,不符合要求或出现运送的混凝土拌合物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时,应及时更换搅拌叶片或滚筒。5.3.6 预拌混凝土搅拌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拌混凝土应采用符合本规程第5.3.3条规定的搅拌机进行搅拌:当采用配料站配料搅拌下搅拌时,应采用符合本规程第5.3.4规定的混凝土搅拌乍进行搅拌,并严格按设备说明书的规定使用。2搅拌机的最短搅拌时间应符合设备说明日的规定,同时应满足混凝土拌合料搅拌均匀的最短时间要求1>5.4 混凝土生产开盘鉴定及生产过程中的抽查5.4.1 为确保预拌混凝土生产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必须对预拌混凝土实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应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5.4.2 参加开盘鉴定人员应在生产前到混凝土生产企业检查生产使用的原料、混凝十.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生产配合比、工程名称及部位是否与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单、生产任务通知单相符。混;疑土运送至现场后应检查其坍落度、粘聚性是否满足配合比或合同规定的要求。参加见证各方均应在开盘鉴定记录上签字确认并保存归档。5.4.3 在预拌混凝土生产供应过程中,用于混凝土生产的计算机中应有配合比记录井及时打印。需方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监理工程师有权抽杳、核对配合比及生产记录。5.5 运输5.5.1 预拌混凝十.生产企业宜使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十,装料前装料口应保持清洁且桶体内不得有积水、积浆。5.5.2 在装料及运输过程中,运输车滚筒应按(36)rmin旋转,混凝土拌合物应保持其均匀性,不产生分层、离析现象。5.5.3 严禁在运输和等待卸料过程中加水及清洗料口。需在卸料前加外加剂时,外加剂掺入量及掺入后搅拌车快速搅拌的时间应由试验确定,并在配合比报告中明确说明。5.5.4 现场停置时间不宜超过1.5小时,当地高气温低于25C时可延长0.5小时;当采用翻斗车卸料时,止在1小时内卸料完毕。现场停置时间由供需双方在合同中协商规定,供方应在配合比中注明混凝土初凝时间。5.5.5 预拌混凝土的运输应满足施工现场泵送、浇筑的连续进行的要求,不得脱节及积压,混凝土供应频率由双方事先约定。5.5.6 预拌混凝土运送到浇筑地点,在卸料前应中、高速旋转约1分钟,使混凝上拌合均匀。5.5.7 混凝土搅拌车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浆料滴湖;卸料完毕后,应移开卸料点、及时清洗并排尽积水。5.6 设备维护5.6.1 搅拌设备、计fit设备及其附属配套设备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并保持整洁。5.6.2 计量器具的维护应按计量仪器管理仃关规定执行。5.6.3 搅拌机的维护保养按有关说明书执行,易损件应及时更换。6混凝土质量检验6.1 一般规定6.1.1 顶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应根据预拌混凝土GB/T149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肢方法标准GB/T50081,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6混凝上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及相关的其它国家标准规定进行.6.1.2 预拌混凝土质量分为出厂检验、交货检验。出厂检验的取样与试验由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供方)承担:交觉检验由供方与军方共同见证取、送样并在双方共同认可的检测机构或成验室检验.6.1.3 判定预拌混凝土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应以交货检验结果为依据.,预拌混凝土的总城员、氯化物总含晶可由供方提供。6.2 质量检验6.2.1 预拌混凝土出厂检验的试样应在搅拌地点随机抽取:交货检验的混凝土瓜样抽取应符合本规程第6.2.2条的规定。出厂检验与交货检验的结果不作为混凝土结构构件痂址的评定依据。交货检验宜按附录C的规定执行.6.2.2 交友检验的混凝土在进行坍落度项目检险时应在施工现场运输车卸料口进行,并于20Inin内完成:进行抗压强度或抗渗性等项目检验时应在施工现场交货点进行,并于40min内完成。6.2.3 每组坍落度试样应随机地从一就或一运输车中抽取:强度试样应在卸料过程的中间阶段抽取。每组试样量应满足混凝土质量检验项目所需用量的1.5倍,且不宜少于0.02m'。6.2.4 混凝土拌合物的腹量,每车应检查混凝土和易性及坍落度。检验不合格的混凝土按混凝土拌合物交货检验不合格处理.拌合物的含气量、氯化物总量、总碱量和其它检验项目的取样检验频率应按合同或相关验收规范规定执行。6.2.5 混凝土强度检验的取样频率与组批条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用于出厂检验的试样,每100盘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组:要求。5.2.7对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配合比的调整程序进行了规定。为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科学性及严用性,其他部门不得擅自更改配合比,只能由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试验室相关技术人员视生产具体情况予以调整并确认.5.3 计量与搅拌5.3.1 计量设符的计比精度直接影响各种原材料的称量误差,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计显设备必须经过计盘部门检定合格方可使用。5.3.5 引用预拌混凝土3GB/T14902的规定。考虑到使用配料站配料、搅拌车搅拌的预拌混凝土供应模式,增加了搅拌车搅拌部分,并规定须经试验确认混凝土拌合料拌合均匀所需的搅拌时间。5.4 混凝土生产开盘鉴定及生产过程中的抽查5.4.1 开盘鉴定指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首次投入生产使用时应进行的技术交底工作。本条规定了使用预拌混凝土必须进行开盘鉴定并提供了混凝土开盘鉴定表格(见附录B).5.4.2 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施工堆位项目技术负货人在牛.产前到混凝土牛产企业对混凝土生产所用的原材料、配合比进行核对,混凝十运送到施工现场后三方在现场校脸混凝土质量是否满足要求,并签字确认。开盘鉴定合格方可进行大规模生产。生产所用原材料配合比与供方所提供的质保资料严重不符时,应立即停止生产:运送到现场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不满足耍求应退回供方并令其改正。5.4.3 在生产过程中允许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人员随时对混凝土生产过程的混凝土质量进行抽查,核对混凝土配合比及生产记录,混凝土供方应随时提供混凝土生产记录(应为计算机自动打印的生产记录),防止误发货或弄虚作假的现象。5.5 运输5.5.1 预拌混凝土运输方式应尽量采用搅拌乍。主要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分父离析现象,确保混凝土的质坑.规定筒内不得积水、积浆,因为筒内枳水积浆必然使混凝土拌合物质量降低。当采用翻斗车运送时,仅限于运送坍5.6 设备维护5.6.1 计出器具的好坏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各组分配料精度,需维护好计出器具外,其他搅拌设备及附属设备(如运输车、泉送机、输送管道等)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一定的膨响,并应做好相应的清洗、维护工作。5.6.3 比如混凝土搅拌车滚筒的厚度、搅拌叶片的磨损情况等,应定期检查并及时绐予更换。混凝土搅拌车滚筒壁的厚度磨损,会影响混凝土运输时的安全:而拌简内叶片的磨损会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及混履土搅拌乍进、出料功能。6混凝土质量检验6.1 一般规定6.1.2 出J.检验是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为了保证出厂混凝土质员而进行的必要的质量检验活动,由方拌混凝上生产企业在工厂内臼主完成:交货检政是预拌混凝土双方为了减少买卖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纠纷而进行的质显检验活动,由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与需方共同承担,相关细节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便于分清责任。为了规范试样的采取、制作、养护,提供真实、可靠、准确的资料,要求交货检脸必须采用见证取样制度。交货检验结果仅作为供需双方判定混凝土质量指标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依据,不用于侦量的评定或验收。此外,评定结构构件混;疑土取样应在浇筑地点进行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制作。6.1.3 供方(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出具的出厂检验报告,其抽样、制作、试验由供方自行负责,只作为混凝土出厂的质量证明,不作为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依据。交货检验相关参数应在合同中明确注明。本规程提供混凝土交货检验表格可作为参考,详见附录C。6.2 质量检验6.2.2 预拌混凝土常见交货地点包括混凝上搅拌车卸料口、泵送设备入料口、泵送设备出料口、混凝土现场浇筑地点等。具体交货点应根据有关规定及合同进行,避免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时产生纠纷。6.2.5 -6.2.6混凝土强度检验与混凝土抗渗等级检验的式样,其取样频率和组批条件分别根据£预拌混凝土GB/T1-1902与£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文件管理规程DBJ13-56的相关条文制定。同抗渗等级留置的两组试块,一组在标养条件卜.养护,检验防水混凝十.的设计特征值并作为衡量防水混凝土结构抗渗性能的依据,另一组试块与结构同条件卜.养护,测得抗渗等级为参考依据。对抗渗混凝土的取样频率参考6地下防水工程质星验收规范GB50208重新进行了规定。6.2.7 目前工程应用上设计的补偿收缩、微膨胀等有体积稳定性要求的混凝土以及抗氯离子渗透,抗硫酸盐侵蚀等有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相关指标的检验与应用不够规范,存在较大的质量胞患,因此本规程强调应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相关参数检验忒样的留置组数与组批条件可参照6.2.6条进行。63合格判定6.3.1 -6.3.2根据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相关条文制定。此外,预拌混凝土强度评定宜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如果采用非数理统计方法评定,应预先在合同中予以明确,并在配合比设计时提高混凝土试配强度,预拌混凝十.强度评定一般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某些混凝土方量较少工程或部位,由于制作的试块的数量较少,允许使用非数量统计方法进行评定,但用何种方法验收评定应在合同中预先明确,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对采用非数理统汁方法进行评定的混凝土应调整配合比,提高混凝上的试配强度,以保证该类工程按非数理统冲方法评定验收时符合要求。6.3.4 在交货检验时,如果拌合物性能不合格,需方有权予以退货处理。供方不得将拌合物性能不合格的混凝土再供应给其它施工的位。双方均应做好记录。当混凝土试件强度不合格时,供需双方应按合同约定条款进行相关赔偿事宜.6.3.5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按期进行混凝土强度的统计分析。不仅可将其作为出具预拌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书的依据,还可以用于指导后续生产,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原材料成本,提高混凝土质量控制水平。7施工过程质量控制7.1 一般规定7.1.1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参与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可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1施工现场总体布置是否合理,特别是对场区的道路、预拌混凝土的供应和使用,主要是垂直运输机械设备布置等方面应予以IR视。2认其审杳工程地质特征及场区环境状况和它们可能在混凝土施工中给质员与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以及混凝土工程有无可兼且有效的技术和组织措施.7.1.2 当墙、板或结构的部分与其他部分产生差异沉降或差异位移时,混凝土会因约束而开裂。由于基础或临近的结构造成过大的刚性约束也会导致混凝土开裂,如基础约束常会使靠近的墙体产生垂直裂st,一段未设伸缩的较长的墙或板,亦会在一定的间隔部位产生裂缝。7.1.3 技术交底内容包括混凝土凝结时间、可泵性等混凝土性能参数与施工注意事项,应以符合施工方现场施工技术条件为宣。7.1.4 申谙浇筑混凝土需得到有关方面的批准,其时间长短较难控制。为避免预拌混凝土枳压在现场,施工单位应办好浇招令,再提出混凝上需求。7.2 现场混凝土输送7.2.1 根据施工结构部位,预拌混凝十.采取相应的输送方式具有如下几个特点:7.2.2 特点是工作面较小,采用吊车斗运的方式浇筑混凝土,可以利用吊运的时间进行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2若墙中钢筋排列较密集,对混凝土浇筑形成较大阻力,流动性较大的泵送混凝土更有利于施工。且由于钢筋间距较小,一般不太容易产生沉降裂缝。若墙中钢筋排列较稀疏,由丁泵送混凝土体积稳定性较差,易产生沉降收缩裂缝,宜采用坍落度较小的混凝土并采用吊车斗运的方式进行施工。对于些厚度较大且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较高的结构部位,必须同时考虑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升与施工冷缝问题。采用吊车斗运方式主要是考虑在施工转运混凝土时通过降低其流动性,减少单方用水量,从而降低水泥用量达到减少混凝土水化热的目的,7.2.3 预拌混凝土采取泵送输送方式时具有如下特点:1施工实践证明,输送管的长度应尽量短,并尽可能少用弯管和软管,可以减少泉送混凝土的损失。在管道铺设前编制管道铺设方案,内容包括管道的走向和路线、配管、卡具及配件选用等,有利于提高泵送效率。4不同泵送百度下混凝土入泵的坍落度选用值是参考上海、北京、广东及福建等地多年来工程实践与科研成果后所提出的数据。6国内外施工经验证明,能否连续泵送混凝土,是混凝土泵送法施工的成败关键之一。如混凝土泵送的输送管中的混凝土超过了初凝时间减去布料入模和振捣密实所必须的时间,则因混凝土流动性丧失将导致管道堵塞.所以当遇到混凝土供应中断等情况时,应采取慢速和间歇泵送,但一定要满足所泵送的混凝土从搅拌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的要求。间歇正泵和反泵是为防止混凝土结块或沉淀造成管道堵塞事故。9当多台混凝土泵

    注意事项

    本文(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规程.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