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振动监测技术规范.docx
附件4H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m.-.环境振动监测技术规范Technica1.specificationformonitoringofenviromenta1.vibration(二次征求意见稿)2014-oo-oo发布2014-实施1适用范围2规的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振动环境功能区的分类及要求5环境振动测量仪器6环境振动监测布点及测量7质量保证/质量控制I)8数据处理和报告H附录A(资料性附录,环境振动监溯原始记录表18依据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第I一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由管部门建立整测制1.%制订监测规范”的要求,为统一、规范我国环境振动雅测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环境振动测JIt仪器、监测布点与测量、质晶保证与控制、赛刈数据的处理及报告编制等技术要求.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长沙环保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4年。月。.日批准,本标准自20H年。月。11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糅.环境振动监测技术规范1适用楚国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区域、乡村、交通干燃、桥梁、轨道交通、铁路、工业企业厂界、施工工地场界等环境振动的监测.其他未列入的环境娠动监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本标准规定了环境振动测量仪器、监测布点与测量、侦量保证与控制,雅测数据的处理及报告编制等技术要求,2规意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H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8170数值修约规则GB10070振动环境版限标准GIVrI3441J-2007机械振动与冲击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评价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23716-2009人体对振动的响应测量仪器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振动vibration是一种介质的波动,度量的物理量主要有频率、强度、振动方向和暴职时间.32强度in1.en疝y振动强度的物理砥有位移、速度、加速度等.33环境振动environmenta1.vibration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If1.生活环境的振动。3.4振动加速度级vibrationa1.acce1.eration1.eve1.加速度与基准加速度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20.记为VAI.尔位为分贝,dB(I)V.=2()1.g(a00)式中:VA1.一振动加速度级,dB;a振动加速度有效(ft,:基准加速度,1.1.=IO6m35振级vibration1.eve1.按GBT13441.1.2(X)7规定的全身振动不同频率计权因子修正后得到的振动加速度级,简称振级,记为人.单位为分贝,dB.3.6Z振级vibrationa1.1.eve1.ofwho1.ebodyinthezdirection垂直于地面方向,并按GBrr13441.1-2007规定的全身振动,匕计权因子钱正后得到的振动加速度级,记为V.单位为分贝,dB.3.7累计百分7.娠级Vibrauona1.1.eve1.ofwho1.cbodyinthezdirectionforpercent在规定的测量时间T内.行N%时间的Z提级超过某1.1,(rt.这个VA.值叫做我计门分Z振级,记为12”。单位为分贝,dB3.8等效连续Z振级equiva1.entcontinuousvibrationa1.1.eve1.ofwho1.cb<xiyinthezdirection在某规定时间内Z振级的能量平均值,用%:“表示。单位为分贝,dB3.9稳态振动steady-s1.atevibration观测时间内振级变化MdB的环境振动.以V1.ft,为评价百K包括旋转机械类<例如通风机、发电机、电动机、水泵等)和往更运动机械类(例如柒油机、空压机、纺织机等)等所引起的环境振动.3.10冲击振动impactvibration具有突发性振级变化的环境振动,包括锻压机械类(例如锻银、冲床等)和建筑施工机械类(例如打被机等)及爆破等所引起的环境振动,以V1.:a为评价量.3.11随机振动randomvibration不能预先确定振级的环境振动,包括道路交通振动、桥梁振动和居民生活振动(例如房屋装修、财房操作等)等所引起的环境振动。以V1.2为评价;匕3.12区域环境振动environmenta1.vibraionofarea由稔态振动、冲击振动和防机振动所引起的某一功能区一定时间内的环境振动状况。3.13振动源环境振动environmenta1.vibrationofsource由固定式单个振动源或集合振动源引起的工业企业厂界、除工场界、交通干线两侧等区域边界一定范围内的振动状况.3.14背景振动backgroundvibration指与待测振动产生的环境振动无关的环境振动。3.15厂界boundary指企步业单位法定区域最外沿的界税。3.16建筑施工场界boundaryOfcons1.nictionsite指彳!1关主管部门批准的建筑施工场地边界或建筑施工过程中实际使用的施工场地边界3.17昼间daytime.夜间nighttime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民间”是指6:00至22:00之间的时段.“夜间”是指22:00至次日6:(M)之间的时段.县线以上人民政府为环境振动污染防治的需要(如考虑时差、作息习惯差异等)而对任间、夜间的划分另有规定的,应按其规定执行.3.18城市city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幡市、市和镇.3.19城市规划区urbanp1.anningarea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隹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3.20乡村rura1.area乡村魁指除城市规划区以外的其他地区,如村庄、集镇等.村庄是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集做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中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钺。3.21道路交通roadtransit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应根据交通规划、城巾规划确认.322铁路交通rai1.waytransit以动力集中方式或动力分散方式牵引,行驶于固定网轨城路h的客货运输系统.323城市轨道交过urbanrai1.transit采用专用轨道向运行的、城市轨道公共客运交通战路系统,3.24振动敏感建筑物vibration-sensitivebui1.dings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雎位、住宅等振动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的建筑物.4.振动环境功能区的分类及要求参见GB10070的规定.5环境振动测量仪器5.1 仪器构成环境振动仪器一般由拾振器、放大器和衰减器、频率计权、检波一平均、指示器等部分组成,仪器具体构成见图I.线性图I环境振动仪的组成5.1.1 拾振器拾振器通常采用压电加速度计,它用来将振动信号变换成与振动加速改成正比的电信9,由于环境振动振皴和频率都较低,因此选用高灵敏度低频压电加速度计。拾振器内部通常带行前置放大静,起跳抗变换和增益输出作用.而且可以接较长的电拗.拾振湍可以是三轴向的,但在环境振动测量中只需要单轴向,而且当抬振器垂向放置时,测试垂向Z振级V1.当水平放田时,测业水平方向振级V-y.5.1.2 放大器和衰减器放大器和哀犍器用来将微弱的电信号进行放火,而当输入电信号较大高振级)时又要将其进行衰减,以扩大测取范阳,通常测法范因为60HOdBe5.1.3 猱率计权网络环境振动测愤一般使用垂向频率计权网络以测录全号垂向Z振级,但仪器中往往也包含有水平频率计权网络以测量全身水平X-Y振级,使用平真频率响应洲量振动加速变级。振动频率计权的算率响应曲线见图2。5.1.4 效率限止电路制率限止电路由岛通与低通港波涔组成,它使振级测求的频率莅阳限制在1.80Hz,也就是只允许180HZ范用内的信号不衰减通过,其余信号均被衰减,这样可以保证冽疑结果不受其它韧率信号的干扰和影响,5.1.5 检波一平均检波一平均用来对放大后的交流信号进行检波,检波一平均输出的直流信号与怆入交流信号的Tj效做成比例,振动仪应具有时间常数为1$或8$的指数平均,以测依瞬时振级;也可通过开关选择至少60$的戏性积分均方平均,以测域等效连续振级.ES2振动频率计权的频率响应曲线5.1.6 指示器指示器用来指示被测环境振级值(dB),指示港一般用数字显示。数字显示器具有读数直观、准确的优点.股由1.CD(液晶显示渊)或1.ED(发光二极管显示着)来显示测量的计权振税值结果。为了能对冽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有的环境振动测状仪器在内部装有或外加数据处理单元,并将结果打卬出来。5.2 仅器性能要求5.2.1 用于测量环境振动的仪器,其性能应符合GBT13441.1-2()07有关规定.仪器的准确度应为2级或1源拾振器一般采用压电式加速度计,电压灵敏度40OmV(*ifft)g,频率范困1160Hz,横向灵敏度比£5%,幅伯威性5%。5.2.2 用于测出环境振动的仪器.应能测量振动加速度的有效值.5.2.3 用于测址环境振动的仪器应至少具有全身垂向频率计权(WBZ),也可以包含在全身水平频率计权(W.Bxy)和平口.频率响应和允差应符合GB.T23716.2009的规定.5.2.4 用于测量环境振动的仪睛应具行指数时间计权和线性平均功能.指数时间计权的时间参数为15.也可以包含8s:线性平均时间至少为20min.53仪满保养1.1.1 振动仪器不用时,应干燥保存。1.1.2 监泅仪器应避免放湿于高温、潮湿、有污水、灰尘的胞方,避免阳光I1.射,经常保持仪器外郃清洁.1.1.3 安装电池或外接电源应注意极性,切勿反接。仪器使用完毕,应取出电池,1.1.4 电池电压不足时.应及时更换电池.1.1.5 仪器长期不用时,每月通电2,潮湿天气应姆周充电2h5.4 仪涔检定和校准5.4.1 振动监测仪器应定期送到具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检定为合格井在计量有效期限内方可使用,5.4.2 振动监测仪器的校准主要是指振动传感器的校准,尤其是应用得呆为广泛的压电式加逑度计灵敏度的校准,加逑度许的电容量、重量以及环境的影响也是整个校准内容的一部分。加速度计灵敏度的校准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方法:a)绝对法(包括激光干涉法和绝对法):包括激光干涉法和互易技术:该种方法一般应用于专门的实脸室.b相对法:也就是背靠背法:该方法尚总易行。c)校准罂法:包括传感满校准仪和使用已知报级的振动激励器进行核准.在日常应用中.最方便和通用的校准方法是应用一台已校准过的振动激励器进行校准,该方法适用于现场校准,而凡不仅可校准加速度计灵般度,还可校准从加速度计到分析仪整个测敏系统的灵敏必5.4.3 振动监测仪携称次使用前进行内部参考校准.即用仪器的内部电校准信号来校准,以使仪器电灵敏度保持不变.5.5 环境振动WJ计权因子按GBT13441.1-2007规定的W*计权因子如表I所示.表2WI计权因子司HZ11.251.622.53.15456JS计权因子A1.B633-6.29612-5.49-4.01-1.90-0.290330.460.31Si*HzIO12J16202531.54050XOTsMB-0.10-0.89-2.28-3.93-5.80-7.86-10.05-12.19-14.61-17.566环境振动监测布点及测量6.1 区域敏整点环境振动监测布点及测以依据GBIW70.确定以铅垂向7振级作为描述和评价环境振动水平的基本家.6.1.1 区域峨聘点施测布点6.1.1.1 区域敏感点环境振动监测,主要包括粒态振动、冲击振动、随机振动。测点设在各类区域建筑物室外Im以内振动敏感处,必要时测点置于隹筑勒室内地面中央。6.1.1.2 厂界、施:场界和交通振动引起的区域敏感点环境振动监刈.测点设在影响区域城感点的建筑物室外Im处,必要时测点式于址筑物室内地面中央,6.1.13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交通干线两恻区域敝桃点环境振动监测,测点设在交通干规两侧或距轨道外轨30m以外的居民住宅外Im以内,必要时测点置于建筑物室内地面中央:对于两小时内列车次数不足十次的收礴点环境振动测点设在即黑凯道外轨最近的居民住宅外Im以内,必要时测点胜于建筑物室内地面中央.6.1.2 区域破蹲点测量6.1.2.1 测质条件测量过程中振动源应当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拾振器应确保平校地安放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避免置于如地俵、草地、砂地或四地等松软的地面上。拾振器的灵敬度主轴方向应保持铅理方向。测破应在无雨雪、无雷电的天气环境下诳行.测冰过程中应当避免足以影响环境振动测量值的其他环境因案.如剧烈的温度梯度变化、强电破场、强风、地皴或其他非振动源引起的干扰.测做过程中保证仪器电压棺定。6.1.2.2 测显时间及频次区域环境振动监测,分为两个时段:昼间和夜间。24h监测时,在规定的测量时间内,Mh取段时间,在此时间内每个测点测量IOmh,以累计百分7.振级V7,“o值为评价ht测信时段可以任意选择,但2次监测的时间间隔应该'HIh,6.1.2.3 测冰仪器测此仪器见“5环境振动测t仪器”中的有关要求,6.1.2.4 测立方法与注意事项现场测量时,按照以下步嫄!进行.a)按照布点原则,选取符合测设条件的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记录周用的环境情况和气象条件。b)物仪器开关置尸PN(打开)”档.现场测收曲,先使用仪器内部电气信号进行校准,使仪器电灵敏度保扑不变,并将校准结果进行记录.c)检杳仪器供电是否正常,若电池电浆不足,须立即充电或更换电池后方可使用。d)检杳测玳仪器班本工作状态。将振动仪频率计权特性过于“Z”计权,将时间计权特性置于快”档。e安装好拾振器.测业过程中应确保拾振怒平拄地安放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送免置于如地毯、草地、砂地或西地等松软的地面上。拾振器的釉线应当垂H地面,即拾振器的灵敏度方向应与测眼方向一致.对于测显水平X、丫娠级或水平振动软诣分析时,拾振器应水平放置,使其轴浅平行水平地面.D按照7.1.2.2有关要求,选取测爵时间及频次进行测量。g)测出结束后.招监测结果记录在测地原始记录表中.在现场测Ift的过程中,必须如实填写现场测量原始记录表,环境振动赛测按照待潮振源的类别.选择附录A中表AI进行逐项记录.h招仪器开关置干1OFN关闭广档.关闭仪器.i)测设信后应使用振动校准器对仪器进行校准,两次校准示(ft偏基不得大于0.5dB.否瞩测At无效.j)选择能反映监测区域受环境振动影响最大的时段进行测用,k)测量方法采用的仪潺时间计权常数为Is.6.2 振动源振动监测布点及测6.3 固定式振动源监测布点及测年1.1.1 固定式振动源监测布点a)单个固定式振动旗,为了了解振动魂影响的范曲及大小,以振动源伸视图的几何中心为原点,而出不同半径的同心网.网弧间的距离依分析精度而定:根据需要.画出始发于原点的多方位的翻射线,以幅射线与同心网的交点为测点.b)工厂(包括企事业单位)厂界和施工场界振动,可在厂节(场)法定边界外Im的包络线上选定测点.进行振动传播规律分析时,以厂界外Im包络线或建筑施工场界为基线,羟过粗测,确定超过所在功能区域环境振动标准的施设段,向外做若干条等间距的平行于战线段的平行战(若厂界或施工场界全线超标,则向外若干条等间距的平行于基线的田合平行线).根据需要,在每一平行线段上选取若干戊为测点,平行线之间的矩离,按分析精度而定,平行雄和条数,一百Si到最后一条战上找不到超过所在功能区域坏境振动标准的测点为止。若进行水平方向振动传播特性的分析,可视需要再行确定测点.1.1.2 固定式振动源测域固定式振动源测录过程中,测定条恨测奴仪需、测定方法同即7.1.2测定“中相关要求。其中测量时间及频次、评价量有所区别.a)稳态振动:每个洲点测域一次,以Imin的连续等效Z振级VA作为评价埴,b)冲击振动:取好次冲击过程中的最大Z振级人:g,作为评价情。对于重更出现的冲击振动,以IO次城大伯的算术平均值为评价Ii1.O随机振动:短个测点测量一次,连续涮砧时间不少于Iomin,以累计百分Z振圾"涧值为评价成,1.1.3 通振动监测布点及测址622交通振动监测布点城市道跖、而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类型的振动施讣监测戊位的数盘不做具体规定,现场监测时点位的设阀.觇监测目的而俏定。答监冽点位的施测位词作如下规定:a)城市道路:洪点设在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外侧20Cm处.b)高速公路:测点改在高速公路妒拦外侧20Cm处.c)城市轨道交通:测点数俄根据沿线环境城心点与振动控制要求设置,原则上好个轨道交通站台之间段设置I个点位。地下城测量时,溯点设在道床上部近轨外IWoSIOm处:地上线测量时,测点设在外轨中心战7.5m地面处,d)城市立交:测点数疑相据沿线环境政懑点与振动控制要求设置,原则上立交桥与城市道路框个结合部设置I个监测点位,测点设在立交桥与城市道路结合部的非机动车道外网20Cm处.e)城市高架:溺点数加根据沿城环境敏感点与振动控制要求设置,测点设在城市而架桥以外IwIm以内。D桥梁:测点数状根据沿城环境眼感点与振动控制要求设置,测点设在桥梁两州非机动车道外网20cm处.g)铁路:测点数埴根据沿线环境技博点与振动控制要求设置,原则上年30km设置一个整测点位,越条铁路总共不少于3个监测点位,测点设在铁路干线两侧用轨道外轨SOin处进行振动传播规律分析时,以交通道路非机动车道外侧20cm处为起点,做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垂线,在垂线上,以等间距(间距大小由分析精度决定)向外确定测点.一直到最后一个冽点的铅垂向7.娠级低于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的环境振动标准值为止,若垂发受临街建筑物阻挡,也可适当移动垂城至缺口向外延伸。若进行水平方向振动传搔规律分析,可视儒要再行确定测点.6.2.2.2交通振动测量交通振动测量过程中,刈累条件、测收仪器、测鼠方法同前“7.1.2测反“中相关要求,其中测量时间及频次、评价玳有所区别.a)城市道路、尚速公路、城市高架、桥梁;好个测点昼间和夜间各测法I次,连续测此时间不少于IOmin,以累计百分Z振级1.(,假为评价正同时於货车流血b)城市立交:每个潴点昼间和夜同各测量1次。连排测城时间不少于IOmin,以累计百分Z振级Y1.m值为评价量.同时分别樵量城市道路和进入城市立交的车流出.c城市轨道交通和帙路:测量每次列车通过过程的最大Z振级V1:z,每个测点连续测量不少于K)次列车:若Ih内列午次数不足10次的,应选择不低于日平均下流H的Ih,按Ih内实际通过车数测域,以测域值12:,“的蚌术平均值为评价量。现场测业过程中,必须如实填写现场测M原始记录表,按照待测振动源的类别,透标网录A中对应表格逐Jji记录,同时记录车流僦,7质量保证,质*控制7.1 监测人员上岗要求承担环境振动施测工作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每次现场篇测至少应有2人同行.7.2 现场监测要求7.2.1 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振动监测的测质条件和测限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包括测fit适用仪潺、冽量时间、测价位置等.7.2.2 监测人员现监测时,应准确、认过地将监测数据填入测依原始记录表。自动输出测显结果的,应将测显结果填入记录衣,问时将打印结果作为原始记录一并归档.7.3 篇测报告要求环境振动监测原始记录、施测报告等均应建立三被审核制度,监测报告内页应有唯一性标识.«数据处理和报告8.1 数据处理方法环境振动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归纳为能尔登加、能*平均、算术平均和加权算术平均几类范本运豫。8.1.1 能量叠加运算环境振动监测工作中常会有多个振动源同时存在,测点处的合成振动级可根据能玳扑加原理计总。式2)为N个振动源同时抿动时合成振动级I亿吉计算公式.忆=叫上10。B(2)式中:V1.,.合成振动姬,dB;V1.1第i个振动源振动级.dB:n振动源数目。背景振动修正:环境振动监冽中存在背景振动干扰。测属某个振动源的环境振动时,实际测料的测敏值总振动级:V1.)是被测振动(V1.u)和背景振动(V1.f1.)的能收会加.当测量值与背景振动差值3dB时.表明背景振动的影响带来的刈试误差较大应将背景振动适当隔离后再测;当无法隔离时,尽录设法降低背景振动或选择背景振动量低的时段进行监测。当测员值与背景振动差慎3dB时,可根据式(3)进行计匏:=101.g(10°""-IOiHZ)式中:V1.M被测振动级,dB:V1.t合成娠动徼.dB:V1.B背景振动级,dB.测屈由V1.与背坟振动V7.”差值AWrVI(MB.可按表2所列值进行修正,测址他与背景振动器值HMB时,背景振动的影响可以忽珞。表2背景振动指示值的修正单位:dBf1.Wtfifi>tfM½V,3456789sjjrtfiv1322II1I注;%=V1.r-V1.11,V1.u=V1.r-V1.,8.12能求平均运算环境振动曲时间发生高低起伏变化,瞬时测法值不能全面反映环境振动的出实状况,通常采用等效连续IZ振级I7%r评价环境振动的大小,其数学表达式为式(4卜2“=IOI*f其物理意义就是:在测量周期内,能量意义上的频率计权平均值,在实际测量中.总是等间隔地、随机地读取Z振动级,所以数据处理中使用式(5)计算等效连续Z振动级:式中:Vr等效连续7振动级dB:V1.=J笫i次读取的Zfti动侬,dB:r为取样总数。对同一测点,在同一时段内(昼间或夜间)不同时间测址的两次或多次测盘值求其平均Z振动级时,应我用能屈平均运输的方法”算得出等效Z抿动级,1.1.3 算术平均运算将全部网格中心测点测得的县间<或夜间)IOmin等效连续Z振幼级作算术平均运算,平均值五,(11RV1.)值表示被测量区域(或整个城市)的昼间(或夜间)的振动级平均水平,SD=U质M尸式中:V1.表示讥(三V>,dB;V1.1我示第i个网格中心点测得的昼间(或夜间)等效振动级,dB:SD标准偏差。1.1.4 加权算术平均运算交通振动和区域环境振动长期定点监泅中,由于测点所代表的路段长衣或区域面积.在整个城市道路长度或区域面枳中占有一定的权重,因此,根据各测点测录侦计算总体结果时,需进行加权算术平均运算.a)长度加权算术平均JZr=1.Z4*vI.-I式中:V1.全市交通振动级平均值dB:I全市道路总长,1=口,km;«s1Ii第i段道路长km:1.i第i段道路测得的等效振动级或累积百分振动级,dB.b)面积加权算术平均=5.×V1(9)SU1.式中:V1.去示狂间VtJ(或夜间V1.II)平均值,dB;V1.1第i个测点测得的县间(或夜间)连续等效Z振动级Y1.川.dB:5整个区域或城市的总面积:Si第i个玳点所代表的区域而枳:测点数.1.1.5 数值修约规则满足GB8170数Gi修的规则.所有Z振动级的计算结果保序到小数点后I位,小数点后第2位的蟋的方法为:4令6进、逢5则奇进偶合8.2 测状数据类型一个测点的一次全测显,可获得以下测量结果(括号内为不常用数据).8.2.1 振皴测录结果瞬时振级“z(1%y、V1.y);累积百分报级.、V1.vn):等效连续振圾丫4"/.小、V1.川):标准偏差SDZ(SDx、5D,)o8.2.2 加速度端侧球结果瞬时加速度级VA1.v);累枳百分加速度级以4"(忆乂为、VA1.vJ:等效连续加速度级VA1.,(VA1.xni、VA1.vn,);标准体型SOz(S/、5。”.8.2.3 振动物讷分析结果倍频程或1/3倍频程各中心顿率的垂出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频带加速陵级.8.3 数据的处理和报告环境振动的监测结果,羟过统计分析、选用适当的标准进行评价后,表达为测及报告。由于每一项测量任务的测收目的、内容和服务对象不同,测证报告的形式和所包含的内容也有所不同.8.3.1 !Ki测报告监测报告是短项或每次监测任务完成后的总结.主要表述监测目的、依据、过程和结果、现场彻查情况.以及对有关问跑的分析讨论等.a监测目的和监浏依据说明监测任务的来源,通过监测欲达到的目的,监测工作的法律依犯和技术依据等,b)监测时间说明现场监测和调杳的起止时间。O监测内容说明现场监测和调查工作的具体内衣.d)污染源概况说明监测范困的振动污染源状况和污染源周困的环境状况,如交通振动和铁路抿动,应说明流量和分类:固定式的个振动源,应说明振动源分布、工作状态、时间特性等.如有条件.可说明振动传播途径的地质特征和建筑结构等.c)测点仪也说明布点原则,测点数量、方位和代表性等。0评价标准及评价收说明报i所适用的评价标准的确定的评价班,g)监测方法说明监测仪器的型号.测ht系统的组成,仪器的计量检定状况和校准状况.环境条件,拾振器的设置,测M方法(包括仪器的频率计权和时间计权特性、测仪间隔、刈玳疑等).赛测数据的处理和评价!ft的获得方法等。h)监测结果将通过上述步骤所得的结果,以列表、绘图或文字等形式说明.i)结果评述或结果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合有关标准,评述监测对象的污染水平和超标状况,必要时,时监测标准的实现程度和经分析讨论的监测结果作出结论.8.3.2 监测季报、年报环境振动整测工作纳入环境例行监测后,环境振动的监测李根和年报,就成了反映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水平、环境振动扰民状况、环境振动达标区建设状况的重要文件。编写环境振动整测季报和年报,就是对一个季度(或一个年度)的环境振动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将菰测结果进行切纳和统计分析.并与上季、上年或历史上的同期数据进行比较评价,向有关部门说明环境振动污染水平及变化趋势,为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施测季报(或年报的主要内容芍:a)监测工作概况说明报告季度(或年度内所进行的环境振动监测范用、监测冏期、监测时间、曲测项目等。b)测点设里说明不同监测项目的测点设置情况,包括测点分布、测点数、方位、代表性等,说明与上季度、上年度或历史上同期的测点变化情况及原因.0监测过程说明监测方法、监测仪器(包括测域间隔、数据中、仪器计权、测年制度等)及数据处理方法有否变化.d)监测结果以图、衣或文字形式说明每一个监测项目的赛测结果和现场圜杏结果.e)媒合分析对照有关标准,评价短一个监测项H的污染水平的超标状况。对照历史数据,分析每一个监测项目污染水平的变化趋势,对照历史数据,分析每一个监测项目的振动分布特征、振动源状态和环境振动水平之对应关系,讨论变化规律及像因.提出控制污染、降低超标率的对策建议。8.3.3 环境质优报告书环境质Ift报告书是环境监测成果的高级表达形式.它是季、年报的基础1.结合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I变化、城市建设等多种因素,进行污柒水平及其变化原因的综合分析,提出既科学又切合国情的污染控制对策,为各级政府和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决策依据.有关环境振动的环境筋量报告书,除具有益测季、年报的内容外,荷Ig反映城市区域的环境推动水平和扰民情况,管理和治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达标区的建设及发展情况和存在的主要向即,市政建设和经济发展对城市振动环境质俄的影响等同SS.对一些振动污染源比较集中,振动强度又比较大,可能影响周困环境的安宁度,造成振动扰民的工业企业或在建工程,也应根据而要,编写环境振动现状评价报告书或环境振动影响评价报告行,对正在或可能周用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新老振动污染源,提出控制和治理措施的建议。环境振动雅测报告、季报、年报、报告甘等各种监测报告,都可以采用文字、图表相结合的衣达方式,使娈说明的向SS一日了然,附录A(资料性附录)环境振动监测原始记录表A.I区域环境振动监测记录人员:记录日期:校核人员:校核日期:审核人员:审核日期:区域环境振动测埴原始记录表,见衣A1.项目名称:任务娘号:监测地点:监测日期:监测仪渊名称及型号:主要振源来源:地面状况:即'1的;测量时间监结果CdB)开始时间结束时间V1.aV1.2III*VkZSDI测点分布小点图及徜妥说明:表A.1区域环境振动测量原始记录表监测人员:表A3铁路振动测量原始记录表项目名称;任务编号:监测地点:监测日期:监测仪器名称及型号:地面状况:.)*.'-号测时间客,货,'机乍上侪下行监测结果(UH)%.V1.V1.K>71ZSDI2345«7891:(I!12131415处理玷果测力,分布示点图及商要说明1.KiiWAW;记录人员:校核人员:审核人其:记录日期:校核日期:审核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