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论文.docx
-
资源ID:1748241
资源大小:13.5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论文.docx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摘要:在小学道镌与法治课程教学当中引入生活化教学,能绣在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使他们在生活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小学阶段理解能力极其有限,此时进行生硬的理论教学是很难让学生接受的,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本文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实践,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探讨引入生活化教学法的具体对策,希望为促进小学首先与法治教学尽点绵薄之力。关键词:小学:教育:生活化:道德与法治引言在我国传统文化的选人用人机制中,始终推崇“德才兼备"。"要做事,先做人",乩好的德行是一个人成才的根基,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形成社会良好风气的源泉,是一个民族素质的核心。基础教育课程更他至于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这也是形成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重要因素,教育要从娃娃做起,促进公民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增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耍.一、采用生活化教学法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教学目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小学阶段是个人启蒙开智的关键阶段,是个人一生中思想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合理地引导可以帮助他们确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道德观念,因此,道馈和法治观念的建立必狗从小学抓起,注亚招教学和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更多身边的道德和法治观念,从而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这门课程。通过教材内容的生活化取材,教材讲述当中引入生活化案例、课程开展过程中加入活跃气鸵的生活化元素,将抽型的理论生活化,更符合小学阶段理解能力的发展情况,易被小学生接受,贴近于生活的教学更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二)有利于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小学阶段的认知水平还停留在人生的初级阶段,面对孩子们的惜情无知,教如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要多下功夫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生活化教学就是种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通俗易懂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真实体验来实现时学习内容的理解,能锅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徜徉在生活的乐趣中享受知识的给养,意识到学习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必然联系。(三)有利于培养学牛.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小学生还刚刚启蒙,此时的认知能力相当肤浅,理论知识的传授需耍借助相应的生活情境才能更好的完成,脱离丁生活实际的教学不利丁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册在教学中加入生活化的元素,能够变理性为感性,化繁为荷,让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仃利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所谓的生活化"是指教师从传统知识的学习向社会生活学习的转化,通过小学生对生活元素的感受,激发他们时道馅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生活体验形成服务自我服务他人的意识,让他们学习学习的同时更要学会做人。在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的E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四)仃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是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小学生的课本内容为基础,用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而尚的情操。小学生刚刚脱熟幼儿阶段,学习和生活正逐步规范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计就是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科学设计的,符合他们身心的发展规律。在课程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让他们在体验生活乐趣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标,这有利于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必将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打下牢固的基僦。二、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应用策略(一)设计生活化的课堂导入在课审教学中,良好的课堂导入能笏为一堂课的教学提供扎实的基础。保常导入能够从节课的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是根据学生的生活阅历设计,这样的话题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愿意说,百欢说,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和情感体验,也能自然的导入课题,学生对课堂的印象也比较深刻。例如,在上为父母分担3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向同学提问,“你觉得家里谁最辛苦?”让学生计算下父母每天的实际工作量。引导学生体谏父母工作的辛苦和不易,顺势导入,我们小小年纪可以为父母分担什么呢?这样的课堂导入,让学生.迅速的融入到教学环境中,自然进入学习任务。(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课堂,并吸收教师传授的大量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能铭让学生在镇同身受中,实现思想的洗礼。例如在进行为父母分担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预先构建问题情境,向学生引出课程的主题,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说:"父母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付出r全部心血,他们非常辛苦.现在你们正在逐渐长大,要学会力所能及的为父母分担生活的重担。那么同学们此时能不能想到平时自己在家里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这样贴近生活的问题经抛出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踊跃的回答?在接下来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和再组织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思考实际生活,具体的说出自己帮助家长分担的家务劳动,从而实现了生活与教学的密切配合,学生们将自己非常熟悉的生活小事轻松撷取并带入课堂,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很自然的就帮助他们改正不良习惯,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道德观.(三)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融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对知识的探求保持着最原始的动力。教如要善于采用适合他们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让星星之火成为他们整个学习生涯的火种,延续成燎原之打。学校的学习生活是小学牛.生活的重要内容,兴趣是引导学生实现良好学习的关键。只有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才能够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要在兴趣的引导下,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法的优势。例如,在讲解G我在这里长大B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入手,对学生提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E我在这里长大.大家知道我们家乡有什么美景和美食吗?你愿意做名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吗?请你借助课本提示和小组成员的智慧,搜集导游词吧!从而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样贴近生活的提问和设计,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更感兴趣,主动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既学到了知识乂锻烧了能力。(四)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能力我们要知道,生活化教学和教学活动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能力,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教材与生活实际相融合,既让他们学有所得,也让他们学以致用.例如,在进行£我们的班级B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在帮助学生梳理班级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后,向学生.提问:我们能为班级做哪些实事呢?让同学列出自己能为班缎做的五件事,做成表格,以周为期限,同臾相互监督,看谁能完成这五件事。这样就把课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培养了学生灵活的运用能力。(五)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生的道德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设计就是以小学生的主要生活内容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所以教师要善丁从生活中撷取教学素材,既要善于在教学时引入生活索材,也要善于把教材内容生活化,从而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的实际生活发现自己道德方面的问题,适时的点拨,引导他们改正错误的行为,逐步形成小学生应有的道德观“聘课本内容生活化,并适时的进行追踪评价,这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例如,我们学校倡导的光盘行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使他们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传统美德.在倡导这一行动的同时,还运用评价手册进行科学的评价。在每周结束的时候,要求学生、教师、家长三方分别填写评价手册,这样就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牛.活化了,让教材回到了生活,使对学生的第育教育从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做起,潜移默化的受到良好的启发和教育。道镌因素缄藏于小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和体悟。只有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思想道他教育才能更真实的引发他们的内心情感,同教师的教学产生共鸣,师生思维同频共振,必然获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所以对小学生的品腮教育必须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开展,让他们通过对生活的认知,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总结综上所述,不论是把教学内容生活化,还是在教学时引入生活素材,都是对学生进行福育教育的好方法,教师在道福与法治教学中,要灵活运用,通过激情导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灵活的运用能力,通过贴近生活的学习翻围,引导他们通过对生活实际的感悟,完成标准的道德体验,并以此为镜,正确评价自己的道德行为,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生活化教学法能让课堂的学习活动在轻松愉悦的狙国中进行,能够把学生反感空洞的说教变成让他们乐于接受的丰满体验,是教和实现教学理想,打开学生心门的一把金钥匙,有利于促进学生应用学习知识,实现自我提升和完善,从而其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参考文献:崔显花.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牛.活化教学几华熨教师,2018(20):74-75.2李松春.小学通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探究J.小学电教,2018(01):11-12.3钱学森.如何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回归生活教目研究与实验,2019(5):23-25.4郑志亮.如何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回归生活J.教白研究与实验,2016(01):15-16.5)李艳革.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见中小学电教.2016(07):22-3.6李时敏.新课程背比下小学思品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研究"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017(03):32-33.7)普存良.小学思品课生活化的几点思考U1.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