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关于改革开放专题党课讲稿3篇(含三中全会).docx
-
资源ID:1742469
资源大小:18.22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5年关于改革开放专题党课讲稿3篇(含三中全会).docx
目录专题党课:以开放促改革,书写中国同世界合作共嬴新篇章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持之以恒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党课讲稿: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专题党课:以开放促改革,书写中国同世界合作共高新篇章同志们: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第七部分以“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专章作出部署,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一战略部署,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始终把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推进深层次改革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坚定决心。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堂党课,主要是通过学习和交流,提高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领会。下面,我就如何在新征程上进一步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全面推进深层次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为主题,与大家作三个方面的交流,一起共勉。一、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二者相互驱动,共同推动着国家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它们不仅各自发挥着独特作用,更在相互作用中形成强大合力,共同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球经济体系之中,从而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从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到市场准入制度的放宽,从最初的引进外资、技术到后来的“走出去”战略,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开放到教育、科技、文化等多领域的全面展开,每一次的开放都伴随着改革的深化。特别是近年来面对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的挑战,中国主动适应,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特征之一就是制度型开放。近年来,我们不断学习、借鉴并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等,这些不仅为开放拓宽了发展空间,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改革开放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向前发展。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鲜明特色,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共同整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改革破除旧体制的束缚,释放了社会生产力,激发了发展的内在活力;开放则为中国提供了融入世界、学习借鉴、提升自我的宝贵机会,拓宽了国家发展的国际视野和战略空间。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开放,改革开放双轮驱动,不仅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引领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与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相结合,不仅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还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多个领域实现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变革,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治理能力。二、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吹响了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号角,强调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释放出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坚定决心。纵观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回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程,从改革开放初期政策之门的毅然敞开,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拥抱全球经济体系的浩荡洪流,再到新时代高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每一步都深刻诠释了开放是推动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开放不仅是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引入,更为我国改革发展大业注入新鲜血液。积极开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得以汲取世界的智慧,倒逼国内改革的深度推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是我们把握时代机遇、应对全球挑战,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源泉。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协作的发展格局。这一新格局并非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性互动与相互促进,它离不开开放的强劲动力。为此,我们需要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推进对外开放,坚决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市场壁垒,促进资源、要素和信息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积极开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借鉴国外发展的宝贵经验,汇聚全球发展的强劲动能,推动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同时,开放也将推动对内不断深化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开放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不仅拓宽了发展的广阔空间,而且更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锤炼了自我。改革则是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强大引擎。在开放的推动下,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社会生产力。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到政治,从文化到社会,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不断向纵深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更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它不仅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更强调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质量的提升。从中长期看,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同向发力,并且要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深层次改革,不断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塑造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三、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领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巨轮在这历史与未来交汇的关键时刻,我们当以开放为翼、改革为舵,奋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巨轮破浪前行。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为中国式现代化源源不断注入新的动力。聚焦加强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有力。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在于强化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有机结合。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精心制定科学、合理且具有前瞻性的改革开放“路线图”和政策体系。同时,要鼓励各地方、各行业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和大胆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要通过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迈进。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推动深层次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层次改革涵盖各领域、各方面和各环节,要求我们必须聚焦重点领域,实现关键性突破。新征程上,我们要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体系,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确保经济体制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要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聚焦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举措,提升不同要素资源的组合配置效率。要素市场化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效率具有深远意义。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加快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步伐,坚决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要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城市土地市场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新境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一、中国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原因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对于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与改革开放前的新中国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学习借鉴苏联经验,在落后的农业大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制度。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社会主义建设是新事物;从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看,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类没有走过的。所以,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正反经验,都是值得参考借鉴的。改革开放是在新中国史上的一次自我革命,也是一次自我革新。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告诫全党:”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I,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当时的中国,建设基础薄弱,中国共产党人在吸取苏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教训的同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展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从1956年到1978年,我们取得了巨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成就,为此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说:毛泽东时代”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所以,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基础。以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为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也不是从社会主义制度一确立就能够完全表现出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可能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显现、发挥,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发展、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前的探索过程,是解放思想的过程,是探索如何从现实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走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内在要求,是总结改革开放前经验教训的历史逻辑需要,也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要求。资本主义打破了人类在很长时间相对封闭的历史,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通过工业化,资本主义率先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并借助资本在全球的扩张,加强同世界的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部分将自己封闭起来、与世界发展脱节的国家,一度陷入发展受困的境地。所以,中国在20世纪7()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顺应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结果。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英国曾以庆贺乾隆皇帝八十大寿为由,试图以外交手段让清朝打开国门。虽然此次尝试失败,但不久后中国的国门还是被西方的船坚炮利打开。所以,中国的近现代历史是由被动打开国门“睁眼看世界”到主动开放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学习他国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中国在对外关系方面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对外交往与合作,只能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在20世纪7()年代初,我们党顺应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及时调整外交战略,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推动外交工作打开新的局面,这对此后我国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打开国门后,我们既可以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吸纳西方产业资本,也可以通过“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遵循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必然抉择。同时,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为什么能持续稳定地进行?就是因为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并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二、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最鲜明的品格。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坚持把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改革开放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推行改革开放,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可以说,改革开放40多年的辉煌成就是中华民族5(X)0多年文明史上的壮丽诗篇。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2010年,中国GDP跃居世界第二位。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正在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改革开放的成就不容否定,改革开放的历史不容否定,改革开放的经验要坚持下去。深圳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缩影,从南粤边陲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到快速发展为现代化的国际都市,深圳经济特区的飞跃发展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史上的奇迹。我们要继续高扬改革开放的旗帜,通过改革开放调动亿万中国人民的主体积极性;充分激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改革开放让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变成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引擎。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新中国7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华民族最大程度上接近了复兴的目标。社会主义500多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从遭遇曲折到奋起振兴的波澜壮阔伟大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都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为人类走出一条全新的社会主义道路。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尽管距今已有两百多年,但世界上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多。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他们的现代化是在牺牲了大部分人利益的基础上换来的。所以,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经验是学不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三、如何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准确把握改革规律,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新理念新战略新要求,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改革开放进入系统性、整体性的推进阶段,改革开放的理论自觉、行动自觉都在加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长期坚持,决不动摇J(二)始终不忘改革开放初心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越来。我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是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是要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三)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建立在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推动改革开放,要真正“走出去”,不能因为个别国家的围追堵截就停下对外开放的脚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塑造世界历史的过程,深刻影响着世界的发展。我们要提升改革开放的信心,更加开放、包容、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