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特殊儿童家庭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现况研究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docx
目录摘要4Abstract5正文6一、引言7(一)研究背景及意义71 .研究背景72 .研究意义7(二)文献琮述及核心假念界定81.文献综述82.核心就念界定9二、研究对象及方法10(一)研究对象10(二)研究方法101 .文献资料法102 .访谈法103 .观察法11三、结果与分析11(一)接受送教上门家庭的基本情况111 .家庭经济生活状况112,家庭*及人113 .接受送教上门家庭中特殊儿童的基本情况12(一)接受送教上门服务家庭在家教育得殊儿童的现状、困难和需求.134 .接受送教上门的家庭在家教育特殊儿童的现状145 .接受送教上门的家庭在家教育特殊儿童的困难166 .接受送教上门家庭在家教育特殊儿童方面的需求17四、结论与建议18(一)结论18(一)这议91 .增加送效至门服务的次数和时向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192 .增加各类送教上门专业人员的数量193 .加强送教上门家庭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191.在社区中以典型案例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05 .加强送数人员和家长共同怖作206 .利用网络、短信等通讯设备加深巩固送教上门的效果20五、结语21参考文献22致谢23附录24根据关于残疾事业发展的中国统计公报,截至二零一二年底,我国有9.1万名残疾儿童未入学。为了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和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送教上门”的工作,对之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积累了经验,但在实际送教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在进行送教上门服务前没有充分了解接受送教上门家庭的需求有关。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对贵阳市30个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家庭进行调查,以了解接受送教上门家庭服务的现况,主要是从家庭经济生活状况、特殊儿童在家接受教育的现状、困难和需求及家庭结构和人口数等方面来进行研究。从中了解到接受送教上门家庭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许多困难,但对教育需求的表达不大。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议:扩大各类送教上门人员规模、增加送教上门服务的时间和次数、提高送教上门家庭教育子女的责任意识。在社区以典型案例宣传家庭教育,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利用网络、短信等通信设备,来巩固送教上门的效果。关键词:特殊儿童;送教上门:教育需求AbstractAccordingtotheChinastatistica1.bu1.1.etinonthedeve1.opmentofdisabi1.ity,bytheendof2012,9.1disab1.edchi1.drenwerenotenro1.1.ed.Inordertoguaranteetherighttoeducationfordisab1.edchi1.drenandyoungpeop1.eoftherightage,theworkof"sendingandteaching"hasbeencaiedouta1.1.overthecountry,andsomeexp1.orationandexperiencehavebeencarriedout,buttherearesti1.1.manyprob1.emsintheprocessofteaching.Theseprob1.emsareduetothefactthattheydonotfu1.1.yunderstandtheneedsofsendingandteachingfami1.ymembersbeforeconductingdoor-to-doorservices.Thisstudymain1.yusedinterviewandobservationmethodstoinvestigate30fami1.iesreceivinghomeserviceinGuiyang,inordertounderstandthestatusofhomeservice,main1.yfrom1.hestatusoffami1.yeconomic1.ife,thecurrentsituation,difficu1.tiesandneedsofspecia1.chi1.drenathome,fami1.ystructureandpopu1.ation.Research.Itisknownthattherearemanydifficu1.tiesinfami1.yeducation,butthereis1.itt1.eexpressionofeducationa1.needs.Basedontheresu1.tsof1.hestudy,somesuggestionsarcputIbrward:increasingthenumberandtimeofdoor-to-doorservices,increasingthenumberofa1.1.typesofdoor-1.o-doorpersonne1.,strengtheningtheresponsibi1.ityofparentsiosendtothedoor,propagandizefami1.yeducationinatypica1.caseinthecommunity,worktogetherbyteachersandparents,andusecommunicationequipmentsuchasnetworkandSMS.Keywords:specia1.chi1.dren:Sendtoteacheducationa1.demands正文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研究背景伴随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的颁布(简化为计划),为了让患有严重残疾的特殊儿童享受到公正的教育,计划对此作了具体的要求,即让这些儿童享有送教上门或者远程教育服务,把他们放到学籍中进行管理。虽然这个计划的对象患有严重残疾的特殊儿童,但还有一些因患有疾病在家的轻度残疾儿童以及他们的家长。因此,只有家长积极的配合教师的送教上门工作,才能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为了让送教上门活动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送教上门之前充分的了解送教家庭的情况是十分必要的。才能保证了送教内容、时间和教学模式是否满足家庭需要。基于对特殊儿童接受上门服务在贵阳基本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分析了送教上门对特殊儿童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实地走访分析了贵阳市送教上门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研究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旨在对贵阳市接受送教上门服务家庭的特殊儿童在家教育的现状和露求进行了解,这样既丰富了送教上门研究的方法,又丰富了送教上门领域的理论研究,拓展了特殊儿童家庭教有需求的研究维度。(2)实际意义本文对接受送教上门家庭生活水平和需求做了相关的调查研究,较为深入的了解贵阳市接受送教上门服务学生家庭的生活水平和它的教育需求,为此后送教上门的时间、形式和内容提供依据,为今后送教上门的研究展开了针对性的研究,给送教上门的后续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二)文献综述及核心概念界定1.文献综述1 .1国内研究现状根据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查询,以及对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典籍进行检索发现,国内已有相关研究:李秀、张文京提出了“过渡”的残疾儿童教育转变的研究,他们就残疾人教有转衔的定义、多视图的教育转衔、教育转衔的法律及模式和学龄前残疾儿童教育转衔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讲解,指出在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当中学前特殊教育的研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桑俊杰在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中提到,家教对特殊儿童来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较好的满足特殊教育的需要,特殊教育的老师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够更好为特殊儿童带来真正的帮助。田艳萍在调查送教上门的孩子的现状和需求时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发觉送教上门的孩子具备较弱的整体能力,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状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送教家庭在各个领域上都有着很大的需求。崔丽梅在对特殊教育未来的展望分析,除了为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传统的教育外还包括怎样在学校做资源教室的研究,给随班讲课的教师提供相关的指导,为特殊儿童的家长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对严重特殊儿童的送教上门等。在华北地区的送教上门服务现况和家庭教育满意度的调查,范兰妮指出,巡回辅导工作开展不理想是因为大多数父母配合不了送教上门的时间进而不能参与学生的教育。1.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送教上门的效果持两种观点,一是积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霍姆斯学者认为,送教上门是最有效的教育形式之一,在家庭中以一对一的教学形式,能使学生获得教师的更多关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学者认为送教上门服务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状态,也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接受送教上门服务是儿童从家庭进入到学校学习的一个过渡期。另一个是负面的,它可以概括为:在家庭环境中,特殊儿童通常会感到孤独,没有动力主动学习,导致送教上门服务在提高学习成绩方面的作用远远小于学校环境。长久以来,送教教师所面临的环境相对封闭,不能和学校的教师进行恰当的沟通交流,致使送教教师不能够及时获取学校的教学信息,送教教师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不能统一。2 .核心概念界定(1)特殊儿童特殊儿童一般指的是患有残疾的未成年人,一般16周岁以下,家庭、社会政府在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保障上具有重要责任,如何加强和履行特殊儿童教育权利保障、落实关于特殊儿童的教育要求的责任条件。(2)送教上门送教上门指的是教师要定期去特殊教育儿童家中,对他们采用单独的教育教学模式,对他们进行敬育教学,教给他们一些生活上的基本技能,帮助他们独立的生活、尽快适应并融入到社会当中。二、研究对象及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以贵州师范学院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队送教上门的30个特殊儿童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受访家庭主要分布在贵阳市的云岩区、乌当区、白云区的城镇及农村,接受访谈的人员主要为送教上门学生的主要照料者。(二)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按照具体探究要求,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收集并借鉴相关书籍和文章等,经仔细筛选后选出有用的做参考文献,并从中选取有效信息,获得参考依据。2 .访谈法针对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有关问题和背景状况向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为保证访谈的高效进行,进行了提纲的预设。对贵阳市30个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特殊儿童的主要照料者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送教家庭的基本情况、特殊儿童的基本情况,家长在家教育孩子的情况以及对送教上门的服务需求等。3 .观察法观察法指的是研究人员依据一定的研究方法、手段、研究提纲和观察表直接观察受试者,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相关工具获取所需数据。在访谈当中,研究人员在观察被调查者行为的同时获取研究资料。三、结果与分析(一)接受送教上门家庭的基本情况1.家庭经济生活状况研究者通过家庭经济收入多少、生活水平的高低来调查送教上门家庭的经济生活状况。据调查结果,有18个家庭经济收入较高,家庭生活水平也较高,占所有受访家庭的60%。12个家庭中,5个家庭的收入来源于劳动和种植,生活水平不高。接受访谈的30个家庭中,有18家都居住在贵阳市的城镇,12家居住于农村,距离特殊学校较远。居住在农村的家庭的住房主要是两层的楼房,室内的布局都较为合理,并且都为特殊儿童提供了独立的卧室。4 .家庭结构及人口数研究者通过对接受送教上门服务家庭的家庭结构和人口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非核心家庭是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家庭主要对象,非核心家庭的数量明显超过核心家庭的数量。主要调查结果见表Io表1.家至结沟反人n效(n=30)三n人那口人2口人六口人口人笈心家属37OOO10昨修心家属O2511220合计395112305 .接受送教上门家庭中特殊儿童的基本情况为掌握特殊儿童的基本状况,研究人员在性别、年级以及家庭排行三个方面对特殊儿童展开调查。并做好数据统计。结果见表2和3。表2.特殊儿童的基本情况(n-30)人数(%)性别男17(56.7)女13(43.3)年线段低7(23.3)中10(33.3)啬13(43.3)在家排行独生子8(26.7)老大16(53.3)老二6(20.0)从表2的性别一行来看,特殊儿童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从年级段来看,低、中、高年级的特殊儿童人数分布不均。高年级段有13人,所占比例为所有特殊儿童的43.3斩中年级段有10人,所占比例为33.3%,低年级段有7人,所占比例为23.3%。由于一些特殊儿童入学较晚,因此,特殊儿童的年龄跨度较大。在他们当中有5个特殊儿童的年龄已经超出了义务教育的上限,但为了保证这5名儿童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教师依然向他们进行送教上门服务。根据特殊儿童的家庭排行情况可以看出近73%的家庭有两个及以上的两个孩子,独生子女较少,占所有家庭的近27缸表3.将燎儿童的泣碍类型和建那理更分布情况(n=30)一线二级三级JS或合计智力残疾373215酸体残疾163O10多更残疾03205合计4168230从表3可以看出,特殊儿童的残疾类型主要有三种:智力残疾或身体残疾、多重残疾。其中智力残疾人数最多,有15人,其次是股体残疾儿童,数量有10人,多重残疾的人数最少,只有5人。从障碍类型来看,重度特殊儿童最多,有16人,其次是中度残疾儿童,有8人,轻度残疾儿童特别少,仅为2。(二)接受送教上门康务家庭在家教肓椅殊儿童的现状、困难和需求贵州师范学院志愿者服务队每周末派一次上门送教,按教学进度安排,每个学生每星期送教一次,老师上课时间是1个小时,对于智力残疾儿童或其他残疾类型的特殊儿童来说就是杯水车薪,满足不了他们在教育上的需求。由于时间和交通条件的限制,教学完毕后送教志愿者需赶回学校,所以老师不能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进而向家长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更没有没有机会去探索学生和家长的教育,所以,大部分家长都反映送教时间和次数不够,认为送教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让自己能够有针对性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1 .接受送教上门的家庭在家教育特殊儿童的现状1.1 接受送教上门家庭在家教育特殊儿童的整体情况研究者以“您平常教孩子学习吗?”的问题对受访者进行访谈,以便送上门了解孩子在家特殊教育的情况。根据统计结果,有20个送教上门家庭在家从来不教孩子学习,10个送教家庭平常在家会教孩子学习,但教育内容和教育频率不同。以此来看,通常在家中.在家不教育孩子的家庭多于在家教育孩子的家庭。为了更好地调查特殊儿童的性别、年级、残疾类型与残疾程度和送教上门家庭在家接受教育之间存在的联系,研究人员为此做了访谈数据统计。结果见表4。U表4.绮源儿童情况不同的家庭在家软育的情况(n=30)不表数X2P值性别勇881.2580.264女122年统校低52中642.3600.321寿94智力度疾105残疾类型肮体残疾646.7390.035多篁残疾41轻度11厘碍程叟中度625.2120.517it106梭重叟31由表4可知,特殊儿童残疾类型这一行的P值为1.,=0.035<0.05,显示特殊儿童残疾类型与在家教育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有多个残疾儿童的家庭很少教育他们,没有教育智障儿童的家庭比教育他们的家庭更多。从表中可看出,家长多注重于肢体残疾儿童的教育。由表知,特殊儿童的性别与送教上门家庭在家教育的情况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特殊儿童所在的年级、残疾状况以及在家当中的排行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着必要的关联。从特殊儿童所在的年级看,他们的年级和在家接受教育的家庭之间没有明确关系。从特殊儿童的残疾状况看,大多数的患有轻度残疾的儿童其家庭对他们进行教育,较为严重的残疾儿童他们的家庭并不会让他们接受教育。1.2在家从来不教育特殊儿童的原因研究者透过“不在家教育孩子的原因”这个问题,对部分受访者进行访谈,访谈结果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送教对象的主要照料者认为特殊儿童没有学习能力,这是最常见的原因。我幻白天工作忙,没有时间效他学习.他也学不会,在家的时候就放电视给他着,电没人教他写字.【被果访者一母亲】第二,照看特殊儿童的家长具有较低的文化水平,在果访的家庭中有两个家庭提到这个原因。在这两个家庭中特殊儿童的照看者都为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他们觉得特殊儿童有一定学习能力,希望特殊儿童能学习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但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对特殊儿童提供更多在学习上的帮助。在家没人教他学习.我们年纪大了又没有什么文化.我们希笠他能学到一点知识,就能自立,养活自己.但是我们帚不了他什么.【被果访者一奶奶】第三,家长对特殊儿童在家教育的观念认识不足,有4个家庭认为特殊的孩子“学得太多无用”,特殊儿童对基本单词的理解,能够掌握加减法就够了。我子从上学时起,一直都是我陪读,常用的字词蓑子都认汉.但他状杰越来越不好,现在学习新东西对他来说巳经很整了.我希皙他今后能够认识做,只要知道钱有多少就行.现在也极少再敷他新的东西了.【被果访青蚂姆】1.3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情况站在教育的时间的角度看,9个家庭有空闲的时间数孩子,他们会在工作之余教授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或者教孩子写字。虽然有2个家庭因为工作繁忙没有多余的时间教他们学习,但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督促他们学习。站在教育内容上看,有6个家庭注重孩子送教上门的复习,而3个家庭只会向特殊儿童传授基本的生活和安全常识。2 .接受送教上门的家庭在家教育特殊儿童的困难研究人员通过向特殊儿童的家长提问“在家教育孩子时您遇到了什么困难”做了这个采访调查。对采访结果进行整理后发现,有19个家庭觉得在家教育特殊儿童时没有遇到困难,11个家庭表示他们在家教育孩子时遇到了困难为了研究特殊儿童在家庭教育当中遇到的困难和特殊儿童的性别、年级段、残疾类型和障碍程度之间是否存在关系,研究人员对访谈信息进行整理,结果如下表所示。表5.绮燎儿童情况不同的家屋在哀歌Ir的困难(n=30)无有X2P值性别昼1160.0060.938女85年线段低34中463.1800.204高121智力搜疾105茂疾类整肢体残疾912.9300.231多篁残疾05每度20球碍程度中度6213.5710.004更变88极重度31由表5可知,障碍程度这一栏的P=0004<05,表明在障碍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特殊儿童的障碍程度与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是否困难有关。3名极重度残疾儿童的教育没有困难,1个家庭存在困难。2名患有较轻残疾的儿童在接受教育时没有遇到困难。当特殊儿童的性别、年纪段以及残疾类型的P值都超过0.05,就表明他们的性别、年龄段、残疾类型和家庭教育有没有遇到困难是没有关系的,即他们彼此是独立互不相干。根据他们的年龄段能得看出,有12个家庭的特殊儿童在家受教育时没困难,有10个家庭表示在中小学的教育上还存在困难。3 .接受送教上门家庭在家教育特殊儿童方面的需求研究人员通过向特殊教育家庭提问“在送教上门服务活动中您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有什么需求”的基础之上展开访谈,在他们当中只有15个家庭觉得有让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必要。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能够看出,接受送教上门的家庭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上有以下三方面的需求。见表6。表6.家蹇在我育将乐儿童方面的零求(n=30)教前方面的零求数量整加送我疯搴和上课时同10提供系就的教Ir方法7评估学生的学业能力2由表可知,在访谈当中,家长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10个家庭觉得多派一些教师教育自己的孩子增加上课时间是有必要的。大多时候依靠于教师的送教,但每次教学时间太短,不能满足特殊儿童和家庭的需要。7名家长说他们需要送教老师提供系统和有效的教育方法给予他们,对于家长来说送教上门的时间较短,如果他们自身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有关特殊儿童专业的教育方法,他们可以在自己家长对孩子进行受教2名家长需要教师提供专业评估来评估他们孩子的学术能力并解释评估结果。家长也表达出需要教师在每堂课后与家长沟通,以确保家长及时得到孩子学习情况的反馈。四、结论与建议(一)结论随着送教上门工作的陆续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送教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研究者经过对贵阳市特殊儿童家庭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现况进行调查,并从中发现送教上门家庭仍面临较多的问题,比如父母没有时间教育孩子以及送教上门的次数太少等,由于这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所以导致送教上门家庭表达的需求不大。究其原因,是与其家庭的经济生活状况及家庭结构构成等有关,另一原因是送教敬师数量少,送教的道路遥远,这就使得送数教师对特殊儿童得教育时间较短,同时在家接受的特殊儿童在对其教育时会受到身体障碍的影响孩子的接受程度不理想,除了送教时间短之外,家长还不能进行全面的支持。所以没有办法对特殊儿童进行更好的指导。总体而言,特殊儿童家庭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情况不理想。为了达到更好的送教上门效果,研究者根据所发现的问题为今后的送教上门工作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二)MU针对调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的建议如下:1 .增加送教上门服务的次数和时间接受送教上门的家庭在谈到特殊儿童的需要时,都觉得送教上门的次数少,授课时间短,无法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需要漕加教育的次数和时间,这样能够送教上门的教育效果或者效率。2 .增加各类送教上门专业人员的数量现有的送教队伍由两名送教志愿者组成,基本只负责教育方面的内容,但接受送教上门的学生又分为不同类型,教师无法进行全方位的送教。再加上现在较多的家庭都接受送教上门的服务,服务的时间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这给送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加大送教教师和医生的数量是十分必要的。3 .加强送教上门家庭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一些家长有繁重的工作量,有的为了挣钱还会出差、加班等,只有为数不多的时间和孩子度过。这一部分家长一般会选择将特殊儿童交给外婆外公、爷爷奶奶照顾。然而老人对于特殊儿童过于疼爱,不利于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开展。同时,在残疾儿童交付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之后,孩子和父母的情感会变得冷漠,并不有利于家长对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教育除了老师以及送教人员以外,更重要的是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样更有利孩子的身心发展4 .在社区中以典型案例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有利于送教上门家庭教育的良好开展,必须积极利用社区资源开展送教上门家庭教育。社区环境下的现有教学资源是送教上门家庭教育开展的重要工具。日常生活中的社区资源有社区公园、图书馆、超市和小学等,在社区中以典型案例宣传送教上门家庭教育是把孩子置身于社区大课堂的环境下,促进其认识社区环境的真实家庭教育案例,加深家长和孩子对于送教上门家庭教育的认识。同时将家长和社区邻居等对象放置到教育过程中,能够实现家庭教育的丰富多彩,加深了送教上门家庭教育的趣味性。5 .加强送教人员和家长共同协作要实现送教上门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首先家长与送教上门老师要认识统一,送教上门老师与送教上门教师的关系要融洽,这样可以更好地互相了解孩子的情况。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孩子性格特点向教上门老师提出教育的建议和意见。同时,家长也应该耐心,虚心地听取送教上门老师的建议和意见。送教上门老师们都受过专业的训练,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教育方法。送教上门老师与家长之间应该互相配合,互相学习,认识保持一致,这样两个教育相连在一起形成一股教育的力量,这样就提高了教育效果了。6 .利用网络、短信等通讯设备加深巩固送教上门的效果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成为人们很重要的通讯工具,送教上门老师可以为家长开通热线电话,给家长的疑问做及时的解答,比如孩子的有关课程、教学管理、教学活动等。网络的发展,电脑也是成为许多家庭必备的工具,因此,家长可以在网上及时了解最新送教上门教育的情况,积极与老师联系,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老师还可以通过网站发表教学进度情况等。还可以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有疑问在上面留言给老师,方便老师随时随地及时回答家长。还可以建立群组,微信群组,老师建立邮箱等,这样有利于家长、老师都能准确掌握残疾儿童的思想动态。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为残疾儿童解答学习问题。五、结语在调查研究了贵阳市特殊儿童家庭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情况时,我们得出他们家庭的情况包含了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的人数和结构;送教上门家庭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方面的现状、困难和需求;特殊儿童家庭对送教上门服务家庭的满足状况等,得出了特殊儿童的残疾类型、障碍程度对儿童是否在家接受教育有较大影响。针对这些不能满足的原因,对送教上门服务提出了几条建议,在这段时间当中虽然我努力想把论文设计做得最好,但由于时间关系还是让论文存在不足之处。所以本论文的数据与建议仅供参考。参考文献1李秀,张文京.学前特殊儿童转衔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5(01):39-43.2桑俊杰.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10)3田艳萍.上海市送教上门家庭现状与服务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4崔丽梅.对特殊教育未来的展望J.时代教肓,2016(8期):239-239.5范兰妮.北部地区“国中小学”在家教育巡回辅导工作现况及满意度调查D.新竹教育大学,2011f6Ho1.mes,M.E.,K1.erman,1.V.Gabrie1.son,I.W.(1970).Anewapproachtoeducationa1.servicesforthepregnantstudentJ.TheJourna1.ofSchoo1.Hea1.th,6,168-172.7朱红民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6(22):59-62,共4页.8孟祥波,崔晓霞.加强视障儿童学前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特殊教育,2016,No.284(05):20-21.9梁爽.上海市送教上门学生发展现状与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0吕毅.重度残疾儿童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T),2015(05):27-28.11夏乐峰.区县送教上门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一一以扬州市江都区为例U1.现代特殊教育,2016,No.283(04):41-44.12袁建.关于开展对残障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5(08):104-106.13李学会,李晶晶,傅志军.扩展送教上门的内涵:生态系统的视角J,理论观察,2016,No.116(02):126-128.14董桂林,陈小玲,何志芳.佛山市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师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5(16):10-13.15方俊明.送教上门支持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现代特殊教育,2017(4)16苏文宇.谈公共图书馆对待特殊儿童的教育举措J河北科技图苑,2012(03):43-44+83.附录关于送教上门家庭现状与需求的访谈提纲一、家庭的基本情况(一)物理环境:家庭的住房情况、卫生情况(二)家庭结构:人口数、子女数、特殊学生排行(三)家庭经济状况:收入多少、生活水平二、特殊儿童基本情况(一)残疾类型(二)障碍程度三、接受送教上门服务家庭孩子的情况(一)主要照料人及教育者(二)照料时长及教育时长(三)照料地点及教育地点四、送教上门的需求(一)接受的时间(二)需要的人员(三)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内容五、对现有服务的要求(四)在送教内容上有什么需求(五)对送教人员有什么需求,如教师或者康复训练师(六)对提供的方式有什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