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发言材料2篇.docx
-
资源ID:1718288
资源大小:19.31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发言材料2篇.docx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发言材料2篇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笆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供了清晰路径和精准落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错琮受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日益增加。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对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就越高。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既是使命型政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多次就加强干部能力建设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要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年轻干部练就干事本领指明了方向。今天的,置身于伟大时代,肩负着人民重托。就发展实际和当前全县干部能力素质的情况来看,对我们各方面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科学决策、系统思维、改革攻坚、应急处突、群众工作和抓落实这几种能力上,迫切需要大家加快提升。一是要在调查研究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科学决策是书写合格答卷的第一笔,科学决策是找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找不到钥匙、打不开门”的情况仍然存在,都是因为没有联系工作实际,导致决策不接地气而“失准”“失灵”。比如,县委原来的县委书记严重脱离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实际,盲目地修建X这一形象工程,形成极大的政府债务风险,教训非常深刻。作为一个干部,无论你权力大小,你都会面临做决策的时刻,一个结合实际的决策,它可以泽及后世,一个脱离实际的错误抉择,则贻害无穷。在工作中,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正定县当县委书记时“一辆自行车”的精神,经常骑着一辆自行车下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进村入户,走访座谈,虚心请教。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践行脚板底下出思路的理念,用好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等方式,深入研究分析本县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搞清楚自己的发展定位、发展潜力、发展后劲,推动高质量发展。其次要学会按照决策程序办事,在发现问题时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在确定目标时要有战略眼光,既要站得高、看得远,又要脚踏实地、量力而行;在选择方案时要多方比对,充分发扬民主。最后要不断加强对各领域知识的学习,提高综合能力;要不断了解当前形势,不仅要了解县情,还要了解外情,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二是要在谋划全局中提升系统思维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解决问题。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决定作为。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跟不上、宏观形势把不准、上级政策吃不透,有的甚至“打小算盘、算小账”,只为“蝇头小利”“一己私利”,没有在大局下审视思考和谋划部署工作。干事创业不考虑全局的人,是做不好一个局部地方的事情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全局,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把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抓住整体,抓住要害,才能不失原则地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处置具体事务。增强系统思维,既不能左顾右盼延误时机,又要通盘考虑谋划长远。特别是在当前面临诸多挑战的形势下,不管是我们的年轻干部,还是部门、乡镇的主要负责同志,都要善于运用系统思维来深入研究分析发展态势,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全省、全州战略来思考和谋划的工作。三是要在干事创业中提升改革攻坚能力。“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我们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我们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动力、求突破。要跳出工作看工作,大胆冲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束缚,大胆改变不接地气的“经脸主义”,善于结合本地本部门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创新工作载体、丰富思路举措,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变“事事找惯例”为“大胆创新例”,变“路径依赖'为“模式创新”,变“跟跑”为“领跑”,变"劣势”为“优势”,变“不可能”为“可能",磨砺好改革攻坚的“硬本领”。要注重总结创新,改革创新不是摆花架子,目的在于推动工作深入开展,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思路、创出工作特色,从而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近年来我们之所以实现快速发展,就是因为在总结创新上做得好。我们在创新的X一系列成功经验和模式,哪一项不是在不断地总结提炼中形成的?你们都是年轻干部,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四是要在风险挑战中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应急处突既是新时代年轻干部能力的“试金石”,更是能力建设的“终身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领导干部在特定的环境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有合理的判断,找到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办法。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黑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主力军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如果当时不接受毛泽东的主张,不对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说,我们要增强风险意识,“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以"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要增强化静能力,把握大局,直面各种疑难杂症,不断增强临机应变、协调各方的本领,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要增强战略定力、斗争毅力,沉着冷静、从容不迫,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防止贻误战机。五是要在为民朦务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绐老百姓办事的,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但现在有的干部摆官架子,把自己当成封建时代高高在上的官王爷,有的简单照抄照皴,照着上级领导的话,张啸就是空话套话官话,与群众说话说不一块,这怎么了解群众疾苦,做好群众工作呢?大家一定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努力当好人民的勤务员、群众的贴心人,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认其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要切实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把难办的事情办成,把能办的事情办好,把该办的事情办实,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在各项民生工作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练好“谈心谈话”的基本功,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让人民群众、老百姓自己做到履职敬业、追梦筑梦、奋斗圆梦。六是要在攻坚克难中提升抓落实能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一张白纸到满意答卷,靠的是抓落实;从一项项惠民政策到一件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需要的是抓落实。落实,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作风,“落实”二字重千斤,关系到能否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能否让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可以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善谋划、抓落实的创业史。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要狠抓落实、善抓落实。要补足干部工作韧劲不够的短板,像“钉钉子”那样一锤接着一锤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锲而不舍推进制度落实。要发扬斗争精神,各级领导干部要带领大家一起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面对执行中的“中便阻”“硬骨头”,不要有畏难情绪,敢于较真碰硬,敢于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帮扶的两个项目在短短一年时间全部建成移交,投入使用,这里面有万达集团强大的执行力的因素,也有干部不怕苦不怕累、敢打硬仗的因素,在两个项目上,创造了县征地工作奇迹,年3月仅30天征收土地亩,拆迁户,迁坟座,迂苗万株。在征完地的天内,全部完成场平和通水、通电、通路,一年内建成两个项目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历史性征地最快速度、零上访、零群体性事件。要提升抓落实的本领,从理论学习中吸收营养,从群众身上汲取智慧,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练就一身敢抓落实善抓落实的真本领,锻造一副敢担事能成事的宽肩膀。每个干部不仅要成为“行家里手”,还要成为“多面手”,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注重积累和总结,工作推动起来将举步维艰。你们都是优秀的年轻干部,不可能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干到退休,将来还将在更宽、更广的岗位平台上施展才华,如果不加强业务钻研,将永远是工作的“门外汉”,找不到工作的着力点。在全市人大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聚焦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高质量做好人大代表工作、更好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始终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提升政治站位是高质量做好,代表工作的根本保障。*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商质量做好代表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则并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一是突出党对人大工作领导的主线。*县委将全面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放在加强党对人大工作全面领导的首位,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中共*县委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为高质量做好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明确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指出了路径,确保人大代表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二是严格党对人大工作领导的制度。*县人大常委会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县委请示、报告制度,及时取得县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们在探索建立街道议政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专委会设立、乡镇人大副主席设置、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建设、人大代表民主测评“一府一委两院''等事关代表工作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中,都及时向县委请示、报告,并按照县委的要求依法组织实施,使人大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三是加强党对人大代表的政治领导。党的组织部门严把各级人大代表思想政治关,对标对表,要求各级人大代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时刻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服务工作大局是高质量做好,代表工作的必然要求。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人大代表履职需完成的规定动作重抓重推,狠抓落实,让人大代表在履职过程中展现服务大局新作为、在履职中回应百姓新期待,在履职中助推经济新发展。一是汇民意、集民智,高质量服务中心大局。每年人代会都充分吸纳人大代表汇聚的民意民智,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社会事业、民生福祉等事关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确立当年要办的几件大事,并集中力量办好办实。2023年以来,在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五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分别对全县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票决,20项群众急难愁盼的重大民生实事项目高票通过并得到快速实施,群众受益颇多。二是提建议、重督办,高质量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紧紧围绕工业经济、特色农业、城镇建设、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等,累计提出高质量意见建议249多条,被人大常委会列入重点督办的15条,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分别达到100%和98%以上。特别是'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在各级人大代表持续30多年的推动下,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村增劲、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三是建专站、融招商,高质量优化营商环境。*县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把食用菌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贯通菇农、基地、市场、科研、商贸、出口等产业链条各环节,创优产业发展环境。多年来,*县连续成为河南省以香菇为主的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县。县人大常委会围绕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制定出台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三年来,*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全省评价中,连续位居第一方阵。2023年11月,*全市人大系统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年现场会在*召开,对*人大相关经险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坚持人民至上是高质量做好,代表工作的重要法宝。*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人大代表履职全过程,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一是率先探索推行街道议政会制度。从2021年开始,*县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的街道议政会制度,填补了城区三个街道没有本级人大代表的空白,打通了街道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后一公里”。三年多来,议政代表履职尽责,帮助广大市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获评全市人大系统“出彩工作”。二是较早实现乡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全覆盖。*全县19个乡镇(街道)的多数重大民生实事项目通过代表票决得到落实。仅三年来,全县各乡镇人大代表票决通过的民生实事项目就达到331个,全部实现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投用目标。三是聚焦重点领域,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县各级人大代表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党委助手、政府推手、群众帮手作用,紧紧聚焦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等重点领域,形成有分量的调研报告,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今年以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以全省开展的“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为抓手,深入村居,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诉求,参与矛盾化解,当好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和监督员。牢牢抓住省市县乡四级人大联动开展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监督活动契机,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手段,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今年以来,全县在建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8个、老年助春场所86处,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走好群众路线是高质量做好,代表工作的关键之举。*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促进人大代表走近群众、联系群众、融入群众作为听民言、聚民智、解民忧、办民事的关键之招,走好群众路线,反映群众心声,推动代表履职。一是进代表联络站。*县人大常委会将全县1235名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和123名议政代表全部编入全县19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对代表的单位、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四公开”,群众随时通过扫描代表"二维码''了解代表信息,向代表反映问题。人大代表按照排班时间安排,按时进联络站接待选民、收集民意。二是建立代表联系选民制度。根据建立的“主任联系委员、委员联系代表、党员代表联系非党员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四联系”制度要求,每位代表至少联系所在选区的10位选民,定期到选民家中了够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三是记录好履职笔记。每位代表都将联系走访群众情况记入履职手册,详细记录收集建议、政策宣传、为民办事等覆职情况。县人大常委会将其作为评价代表履职成效和评先评优、换届连任推荐的重要依据,畅通了民情传达渠道,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激发履职动能是高质量做好,代表工作的活力源泉。*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创新工作机制作为推动代表履职、打造代表工作品牌的活力源泉。结合工作实际,*县人大常委会探索这立了“两进两问”工作机制,研究出台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建立健全“两进两问”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实现了人大代表履职的规范化、制度化。一是人大代表进网格,问计问需于民,听民意,聚民智。将各级人大代表和议政代表全部纳入全县338个网络。代表每半月收集一次民意、每月解决一次网络难题,对收集的意见、建议定量上报,让群众时时感到代表就在身边。2023年以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通过进网络累计走访选民5600多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200多条,大部分建议已得到办理落实。二是国家机关负责人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受代表问政,促工作、解民忧。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县乡人大制定年度问政计划或专项问政计划,有序安排“一府一委两院”等国家机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进站参加活动,明确一届内至少接受一次代表问政。2023年以来,*县乡人大共开展人大代表问政活动52次,参与代表760多人次,提出问题230个,向相关部门转交建议交办函40多件,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民生实事,问出了民意,答出了诚意。探索推行的两进两问工作机制不仅受到省、市人大的充分肯定,而且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创新了方法、激发了动能、提供了路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