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汇编参考Word.docx
煤矿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汇编目录安全生产方竹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管理制度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管理制僮4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S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的管理制度6员工参与安全管理M度7文件与资料控制制度8安全生产规章制度H安全生产的患排杳治理制度28安全生产例会制度30劳动管理制度31内部沟通外部联系的制度32合理化建议制度33安全标准化系统自表制度34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制度36安全生产奖魅制度37危隆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39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45或大隐思整改制度48安全生产幽患排查治理制度49安全教育培训制度51培训需求识别制度5S安全教讨培训计划56矿山设计管理制度58采矿工艺管理制度61(>东理帝1度66供配电系统管理制度68通风、防尘管理制傻70防排水系统管理制度73防火火管理制度75设备和设地安全管理制度76设番使用维护管即制度80设备设施的维护计划81赎,急撤离管理制度82作业环境的管理制度85支护管理制度100交接班管理制度102入坑登记105唳业卫生管理制度106唳业危害预防制度112职业危害控制制度113职业危害监测制度114劳动管理制度HS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与投入管理制度116劳动防护用品管理IM度117安全技术指腐审批制度119¾*布“史-121巡回安全检查制度123例行检杳制度124专项检杳制度125综合检置制度126钊正与预防措施保障制度127应急管理及响应、评审与改进制度130事故、事件报告、飕套制度BS事故、事件统计、分析与阿厮IM度139标掂化系统内f®评价制度143持续改进。3安全生产方针应当以手册形式传达到全体员工及相关方,在公众地方张贴或以板报的形式披露。4安全生产方针应作为员工岗前培训及再教育的资料。5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对安全生产方针进行修改和评审。6安全生产方针每一年进行一次修订和评审,全体员工参加,并邀请相关方参加,提出宝贵意见并形成新的安全生产方针。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的调查、识别、获取、传达。:、安全管理人员根据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及相关部门、单位收集相关法律、法规,编制矿山通用的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作为各级管理层及人员进行识别、提升、跟踪、获取、融入的基本依据。三、对国家发布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第一时间采取不同种途径去获取。四、识别、获取的法律、法规应当包括:1、法律2、行政法规3、部门规章4、地方法规5、国家和行业标准6、规范性文件及其他要求五、识别、获取的法律、法规应与本矿山相适用,对各工作岗位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六、不定期以现场询问、试卷、讨论等形式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进行调查,并作详细记录。七、对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薄弱的环节,进行指导和培训I,或在班前会议进行教育等。八、对获取的法律、法规以工余形式发放到全体职工手中,进行学习和宣贯。九、为员工需求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培训并对意识是否提升进行跟踪。十、对变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评审、更新。一、安全生产贲任制的沟通、制定1、对于安全生产贲任制进行制定之前,根据矿山实际情况,对各岗位进行调查和研究,并与相关人员进行讨论、沟通。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应当详细、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并确保各向位人员对本向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充分理解。3、安全生产制度起草完毕后,以书面形式征求相关人员的意见,以书面材料进行汇总,由矿长召开安全生产责任制起草会议,相互讨论,并最终完稿。4、对安全生产贡任制度存在过大争议的,由矿长组织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充分论证后,重新修改,并报公司企业法人。5、当矿山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订安全生产贡任制,重新发布。二、安全生产贲任制的培训、评审1、制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及时发放到各层管理人员及工人手中,组织人员集中学习。2、矿长应定期组织各面位、各部门及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学习,明确奏任与权限,并作好培训记录。3、每周召开的矿山安全生产会议,对相关人员通报近期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以及每月的考核情况。4、安全生产货任制应定期进行评审,根据实际情况及需要予以更新及修订。(4)各个安全生产责任承包单位,年内实现安全目标,全年无事故,安全管理成绩显著者,给予表彰和奖励。(5)敢于抵制违章指挥、制止违堂作业,防止工伤事故发生或使国家财产免受损失者,给予表彰和奖励。2处罚(1)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造成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失的,经调查,根据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大小,进行一次性罚款1005000元,或开除永不录用,罚款存入安全技术专项费用中。(2)因违章指挥造成重大事故,除按目标货任书给单位和责任人按照目标责任制罚款外,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撤消其行政职务直至追究法律责任。(3)章指挥或违章作业一次处罚50元,并停工学习一天。(4)它处罚参照签定的安全生产责任状进行。3班组长:负贲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岗位人员(包括本人)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六管理内容1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合法性、实效性、有限范围、方法和科学性、适宜性、预防性、输出性、真实性等原则。2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使用范围应为覆薪矿山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具体包括:1)所有的生产、经营过程;2)新建、改建、扩建生产设施,采用新工艺的实施及管理中的预先危害因素识别:3)在用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害因素识别;4)危险化学品危害因素的识别:5)工作人员进入作业场所各种危害因素的识别:6)外部提供产品、服务中危害因素的识别;7)矿山进行的所有过程、活动、场所及周边环境:8)生产场所以外的活动、装置及相关方的活动:9)风险评价应当考虑正常和非正常的情况,考虑内部和外部的变化。3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的方法1)安全检查表法2)预先危害因素识别法3)现场观察法4)座谈法、询问和交流5)安全调查表法6)查阅有关记录韩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2)采取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分析危险源导致危险事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3)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相关内容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是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危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是: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一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简化公式:D=1.XEXC1.一一事故件发生可能性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但在做系统安全考虑时,绝刻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分数定为10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表1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分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分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10完全会被预料到0.5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不经常,但可能0.1实际上不可能1完全意外,极少可能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暴露在此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o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表2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分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分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10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2每月暴露一次6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3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C一一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结果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于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轻伤规定分数为1,造成10人以上死亡的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在1与100之间,如表3所示。衣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结果的分值分值可能结果分值可能结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7严重,严重伤害40灾难,数人死亡3重大,致残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I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D危险性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被认为是低危险,也叫可容许风险,总分在70160之间,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总分在160320分之间,是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重大危险源,总分在320分以上的表示非常危险,应当立即停止生产直到危险得到改善为止。危险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表4危险性分值分值危险程度等级分值危险程度等级>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52070可能危险,需要注意216032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4>20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1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37危险源控制D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被评价为具有不可接受风险的,可通过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予以控制。2)危险源的辨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各部门在项目管理或口常工作中发现有未辨识的危险源,应当上报。3)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各部门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危险源的重新识别评价: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发生较大变更时当矿山活动、产品、服务、机构、设施、范围发生较大变化时;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一总则为减少和控制生产活动产生的危害,降低作业风险,防止事故发生,保正常的生产作业秩序,根据有关技术规程、标准及矿山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小型地下矿山。三引用/应用标准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四定义1任务:工作的部分,完成它需要系列特定而确切的行为。2关键任务:如果没有正确执行的话,有可能对人员、财产、过程和环境造成重大损失、伤害的任务。五职责1矿长:负责指导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的指导工作,对各班组上报的关键任务进行分析和总结。2技术员:对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的技术工作进行负责,指导班组、员工开展相关工作。3安全管理员:组织各班组开展相关工作。六管理内容1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1)根据本班组、工种的实际情况进行危险源辨识,列出职业清单。2)对每一种职业列出所有任务清单。3)对相关岗位、工种,认真地开展检查,检查所在岗位的每一个任务、工作流程,辨识出与之相关的危险、有害因素,逐一进行分析,进行作业条件度风险评价。4)技术人员组织本部门召开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会议,确定关键任务,并为它编写作业指导书。5)下列作业活动应当有作业活动指导书:关键任务员工培训角色分配与员工沟通小组会议2作业指导书应当存放于使用部门和工作场所,以便于在员培训、一对一沟通、小组会议、作业过程中执行关键任务时使用。3强制性工作流程的识别D依据关键任务分析,认定需要许可的范围,将认定的需要许可的范围清单发放到相关部门或人员,并进行相关培训。2)需要许可时,应当保证:申请与批准许可的人员已确定许可申请正确完成并递交许可需求与此同时最后期限满足要求并文件化建立并满足报告、通知的要求保持报告、监测数据与其他外部相关的沟通记录识别并满足新的或修订的许可需求4列出的关键任务清单时应依据危险源辨识中的作业活动来划分。5关键任务识别时,应当考虑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情况。(1)这个任务是否有损失历史(不管是人员受伤,财产损坏,质量或生产损失)。(2)当这个任务正在执行时,如果没有正确执行的话,可能导致重大损失吗?(3)这个任务,如果没有正确执行的话,以后可能导致重大损失吗?6班组的关键任务应当根据各位员工所辨识的危害清单进行,召集相关人员进行确认,并提交成果。7开展关键任务形式应当以小组会议进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1 .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矿进行检查,掌握重大事故隐患的分布、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程度,负贵重大事故隐患的现场管理。2 .要保证急救援通讯、设备、设施的完好性。3 .主要负贡人督促并协助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和整改。4 .安全管理人员要认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确保能及时发现,及时报告。5 .发现的安全隐患,能当场改下的绝不拖延,短时间内无法整改的,必须由主要负贲人为主,成立专门小组,限期整改到位。6 .对需整改的部位和场所,应停工的必须无条件停止生产,整改不到位的,不能恢复生产。7 .如要复工,必须由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检查认定后,方可复工。8 .隐患排查必须由主要负责人指派专人进行,排查的范围主要包括:(1)生产的不安全因素。(2)致事故发生或扩大的生产设施、安全设施隐患。9 .故隐患整改建立台帐,定期向主要负责人汇报。10 .全技术措施资金必须优先解决事故隐患的整改。11 .处理有危及人身安全或可能发生爆炸、着火的隐患,应采取措施,必要时应停机、停工、停产和撤离人员,按操作规程和事故预案进行紧急处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按其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如下二类:一般性事故隐患一一指在一定条件卜.,有可能导致一般性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一一指随时可能导致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隐患;2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1)形式定期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综合排查专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综合排查(2)内容重点对盥天矿山排土场、压力容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作业点等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综合检查制度综合检查及相关内容由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进行。频率:春节、五一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节等,临时需要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增加。检查内容:节假口检查:应根据实际需要作相关调整,结合口常、专业检查一起进行。主管部门布置的安全大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作好相关记录,对检查的情况进行通报并报矿长、企业法人审批。检查要逐步采用现代的、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检查必须深入现场,不能走马观花。对检查出的隐患,制定整改治理方案,明确贡任人和整改期限,安全管理员应当对整改情况进行督促和排爸,跟踪验证完成情况。纠正与预防措施保障制度一总则为保证矿山的正常运行,保障矿山生产和服务中及矿山安全标准化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相应的纠正与预防措施,持续改进和发展。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小型地卜矿山。三引用/应用标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AQ2007.1-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地下矿山实施指南AQ2007.22006四定义1预防措施: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2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五职责1矿长:负资组织相关部门对重大不合格或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计划。2安全管理人员:负贲指导班组、相关人员对潜在不合格或问题的原因分析,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计划并负责实施。六管理内容1根据矿山存在问题的实际情况和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计划。2纠正和预防措施的一般内容应当包括“(1)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要求。(2)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负责部门、人员及其职责。(3)纠正与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的反馈要求。(4)上级主管领导对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报告的审阅要求。(5)纠正与预防措施效果的检验要求。(6)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评估要求。3纠正与预防措施应当对下列过程、活动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纠正要求:(1)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活动。(2)培训程序评估。(3)变化管理流程。(4)检查系统。(5)职业P.生监测。(6)事故调查。(7)标准化规范评价。(8)系统评审。(9)风险评价。(10)内部评价。4纠正与预防措施应当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I1.5对标准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应当采取纠正行动,行动中必须确定责任人员、行动步骤、时间要求、地点及行动的跟踪要求。6如遇到没有按计划执行的纠正与预防行动应有跟进计划或解释。7对纠正与预防行动应当作好记录,并保存,随时获取。8定期必须对纠正与预防行动执行情况进行回顾。9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责任部门应对纠正或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自我验证,同时向矿长报告,矿长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并签署意见:10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必须保障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执行纠正与预防措施过程的效率;U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正确理解纠正与预防行动,熟练掌握本职贲范围内纠正与侦防行动执行的情况。应急管理及响应、评审与改进制度一总则为提高对矿山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快速防事故、救灾的体制,迅速和妥善处理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稔定,根据矿山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小型地下矿山。三引用/应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四定义1危险措施: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2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重大事故或潜在重大风险的场所和设施。五职责1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对应急管理及响应、评审与改进全面负责,邀请外部相关人员参加应急演习。2矿长:组织对紧急事件的认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进行指导,演习的指挥和协调。3安全生产管理员: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进行指导,演习现场的布置和协调,相关事项的准备等工作。六管理内容1紧急事件认定要求(1)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其本矿山的潜在的紧急事件。(2)确定紧急事件时,应当:考虑相关的类型:自然灾害、水害、地压灾害、地表塌陷、火灾、爆炸、突然停电、中毒、窣息等。考虑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及以往事故、事件和紧急状况。(3)确定的紧急事件中应当包括企业的周围情况,针对紧急事件收集相关的地理、人文、地质、气象的相关信息。(4)认定的紧急事件中应当预测可能发生的时间与性质,考虑人员密集度及其影响。2应急预案编写要求(1)根据确定的紧急事件编写应急救援预案。(2)不同的紧急事件,编写不同的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岗位的分工,确定编写人员及其职责,为其配备相应的资源。(3)编写应急救援预案前,应与员工、承包商、其它相关人员进行沟通。(4)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应急资源、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员疏散、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搜索与救援、泄漏物控制、恢复等。<5)应急救援预案应当陵盖关键场所、要害部位、重大危险设施等。3紧急事件组织准备要求(1)紧急事件发生时应当启动相关的应急救援预案。(2)应当成立应急救援机构,成立应急救援队伍。(3)当紧急事件发生时,应能够做到以下事项:及时发出警报并通知有关人员。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做出应急响应。应急响应人员到场。各响应小组有人指挥并控制好现场。提供有效的应急设备设施。应急通讯畅通实施现场警戒。疏散相关人员。救治受伤人员。QD应急人员安全。搜救失踪人员。控制泄漏物。(M)事后处置。(4)当紧急事件结束后,应当对紧急事件进行评估与回顾,生产与现场及时得以恢复。4应急装置、配置要求(1)应急指挥中心根据需要配备相关的设备、设施:通信设备、必要电脑设备、应急服务电话、交通工具、紧急、备用电源及设备、应急处理方案、周围地区主要干线和支线道路的交通图、摄影设备、应急人员配备能识别的徽章、袖标、应急人员安全保障设备和设施。(2)应急设备、设施应当保证正常、完好。(3)应当配备满足要求的应急队伍,应急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应当考虑以下人员:应急指挥抢修与生产恢复医疗救护搜索与救援泄漏消除和抑制保安通讯后勤保障(4)任命急救员,建立消防和救护人员。5紧急事件演习要求(1)应当为应急人员提供完成应急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其主要内容包括:应急培训急救演习模拟演习撤离演习逃离演习中止工作泄漏清除和抑制演习响应时间演习灭火演习及其它演习区域隔离的流程和位置(2)应当与当地政府建立正式的支援关系。(3)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演习,通过演习来测试相互支援关系的效力。6应急评审与改进(1)应急预案应当定期进行演练,演练的方法根据预案的相关内容进行,演练结束后对应急预案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评审。(2)每一次演练,应当有详细的计划和说明,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3)进行演习过程中,应当包括以下相关事项:确定了演习时间、目标和演习范围。编写演习方案和演习方式。确定演习现场规则。指定了演习效果评价人员。安排了相关的后勤工作。编写书面报告。演习人员进行自我评估。针对不足及时制定改正措施并确保实施。(4)应急预案评审应当由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进行,其相关领导、中层领导、员工及其员工代表和外部代表、相关方、承包商、供应商等参加。(5)应急评审应注意以下内容:紧急情况响应和应急演练的结果。外部应急经验。设备、设施或流程的变化情况。(6)应急评审时,应当检验应急预案的下列效果: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充分性。参与人员的反应能力与处理能力。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应急设备的充分性、可用性与有效性。(7)应急预案的组织协调性。(8)外部机构响应的及时性。(9)成急预案的经济性及有效性。7、每次演习结束,应当每次应急演练习结束,应对应急预案进行回顾,回顽应包括下列活动:(1)邀请外部机构参观和巡察现场。(2)向外部机构提供现场布置图。(3)与外部机构沟通并介绍应急准备有关事宜。(4)向消防和应急响应单位提供相关信息。(5)实施联合演习。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安全生产事故、事件报告、调查管理,进一步落实事故、事件的报告、调查等相关程序,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根据矿山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小型地下矿山。三引用/应用标准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四定义1事故:指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违背人们意愿的不幸事件,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久地停止,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2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五职责1矿长:负责全矿安全、消防、交通、设备、设备、工艺等事故、事件的管理。2安全管理员:协助矿长对相关事故、事件的管理和检查,对事故、事件的调查等工作。六管理内容1根据本矿山的实际特点,事故、事件类型为:人身事故、事件:职业病:设备事故、事件:火灾:交通事故、事件:相关方投诉:未遂、违章等。2报告范围:发生在本矿山范围内的所有生产、生活中的一切事故、事件,都必须按规定程序向有关领导上报。3报告时间:发生事故、事件时,第一时间向安全管理人员汇报,然后逐级汇到至企业法人处。发生死亡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立即向企业法人汇报,企业法人接到报告后,在1小时内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4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性事件,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报告班组长,班组长在采取控制措施的同时向安全管理员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理情况实行逐级上报。生活中发生的非生产性事件,现场人员要先进行调解,在无法调解或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情况下,必须向安全管理员、矿长或镇政府派出所报告。5事故、事件发生班组相关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必须对现场采取处置措施,同时向上级领导报告。6事故、事件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班组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瞒报。7保护好事故、事件现场,有关班组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人和单位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走访调查相关与事故、事件有联系的人员。总结、分析证据和询问记录。13事故、事件调查时间要求(1)对于一般轻伤的事故、事件调查处理,一般要求在三天内完成,并形成调查报告上报到企业法人处。(2)对于重大的事故、事件调查处理,一般要求在一周内完成,并形成调查报告上报到企业法人处。(3)根据事故、事件的性质、类型为调查人员配备所需相应的装置、设备。14现场调查要认真、详细,尽可能采用科技手段取证,收集相关资料。15对收集的证据、资料要整理、分类,妥善保存。16调杳过程中要多与员工、中层领导交谈,了解事故、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17中、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对下列事故、事件调查进行参与:重伤及死亡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严重火灾:事故灾难:严重未遂事故。停止,造成人疗伤害或财产损失。2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五职责1矿长:负责召开事故、事件原因的分析会议。2安全管理员:负责事故、事件的统计与分析。六管理内容1指标分析要求:每月底将本班矿山所发生的死亡、受伤、职业病、疾病、未遂事故、事件进行整理、登记,井将与本矿山上年底同月份(本年底上月份或同行业矿山当月)的事故、事件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原因和规律。统计结果分析采用图表显示(主次图、事故趋势图、柱状图、平面图等)。2统计分析的内容应当包括:(1)事故原因、种类每班组事故、事件伤害发生的时间特性伤害发生的地点致害物伤害部位受伤人员的年龄结构哪一阶段的雇员原因分析不安全的行为和环境分析职业卫生重要因素分析3统计分析的计弊指标及计算方法(1)计算指标:工伤事故频率;百万工时死亡率;未遂率。(2)计算方法月工伤事故频率=骂靛芯gxKX)%年工伤事故频率当年工伤事故人次总和当年12个月职工总人数平均值×100%百万J1.时死亡率一(月)年死亡人数V月)年实际工时数未遂率未遂事故、事件数事故、事件总数X100%4时间要求:班组每月进行统计、分析,矿山每季度进行一次统计、分析,年底各班组应对全年发生的事故、事件进行回顾,对照上年度进行比较。5矿山为统计分析人员提供工作所需办公室、通讯等保障性资源。6统计工作人员要认真、实事求是,准确反映统计结果。7在统计分析时要对职业病症进行评估,辨识非职业病或职业病,确保职业病不被统计遗漏。8定期将统计分析结果向企业法人汇报,并公布。9统计要求:项目齐全,范围全面,数据准确、真实、完整,统计方法合理,结果要有针对性、可比性、规律性或趋势性。10对矿山已发生事故、事件或者本矿山相同类型的事故、事件,根据矿山生产特点易发生事故的时间进行回顾:(1)春、秋两季,因天气变化,地表与地下温差较小,矿井通风不好易造成人员CO中毒事故,所以此时主要回顾中毒事故。(2)夏季:地表渗水加大,主要回顾顶板冒顶、片帮事故,井下水灾。(3)冬季:由于气候干燥易发生火灾,主要回顾火灾,防灭火事故,及冬季冰雪路滑易发生的交通事故、事件。11矿长以每月召开安全生产例会、组织各级管理层进行回顾,在全员安全培训教育中,以身边事故案例、讲解,或请受伤害者讲亲身经历。12各班组根据易发生事故的地点、时间由班组长带头组织讲解或职工讲述,必要时安全管理人员协助参加,在组织班前、班后会、工余时间上进行回顾。13以各种活动为契机开展事故讲解、对话、漫画、展栏等形式。14事故、事件回顾主要内容包括:CO中毒事故、事件;顶板冒顶、片帮伤人事故:道路交通事故、事件;水灾、火灾事故、事件;提升、运输事故、事件:其它。15回顾时,时已发生的事故、事件利用讲座进行讨论、学习,要讨论事故、事件的原因和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故、事件再次发生。16各单位在回顾时,认真做好回顾记录。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制度为对本矿实施标准化系统的策划、执行、符合性、绩效全过程做整体的内部评审,达到发现问题,制定纠正预防行动,更新与完善系统全过程的行动与效果,特制定本制度。-、根据本矿实施标准化的具体情况及规划,制定本单位标准化系统内部评价计划,每半年i次,并以文件形式下发。二、根据评价计划的内容和要求,评价应成立“标准化Iii评小组二三、参加内部评价人员的要求:1、熟悉相关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与其他要求。2、接受过安全标准化规范评价技术培训并获得证书。3、具备与评审对象相关的技术知识与技能。4、具备操作内部评价过程的能力。5、具备辨别危险源与评价风险的能力。6、具备标准化系统评价所需的语言表达、沟通及合理的判断能力。四、标准化系统评价必须对下列事项做出评价结果。1、系统运作的效力和效率;2、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3、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兼容能力:4、统计技术在标准化系统中使用的效力和效率;5、信息技术在标准化系统中的使用情况;6、安全资源使用的效力和效率:7、系统运作的结果和期望值的差距;8、绩效监测系统的适宜性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9、纠正行动:10、与相关方的关系。五、内部评价应采用下列方法及技术要求:1、尽可能询问最了解所评估问题的具体人员。2、通过记录回顾。3、现场情况检查。4、采用统计技术和信息技术对标准化系统进行评价。六、评价时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组织、总结、分析、形成报告,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并认真组织落实。七、评价结果分析必须包括以下几方面:1、标准要求得分分析。2、策划、执行、符合性与绩效得分分析。3、工伤事故率与百万工时死亡率趋势分析。(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