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 走向整体的世界.docx
三十四走向整体的世界(25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023肇庆模拟)1416世纪,远洋航行在葡萄牙等西欧国家颇为流行.贵族们希望通过海上御艮战争建功立业,赢得君主欢心,从而获取俸禄、封地和爵位:商人们希望开拓新的商路和市场,获得发财致富的机会;普通民众则希望获取新的土地。据此可知.在当时葡萄牙等西欧国家()A.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B3厨卜扩张成为社会共识C阶层间流动受到了严格限制D.开始利用海洋获取权益【解析】选B.题干中提到1416世纪西欧国家的贵族、商人和普通民众等各个阶层都希望通过海上征服获取自己想要的权益.反映出海外扩张成为当时的社会共识,故选B;题干中提到了贵族、商人和普通民众都希望进行励卜扩张,这只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途径.而不是多种.排除A:题干仅仅提到了各个阶层都渴望通过海外扩张谋求自身利益,不能体现当时的阶层间流动问题,排除U题干确实体现了西欧社会各阶层利用海洋获取自己的权益.但并不是这时才开始有的做法,排除D.2.1474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保罗托斯加纳里认为从加那利群岛(非洲西北海域)往西5500千米就能抵达日本,9200千米就能抵达杭州。”他还送给哥伦布一幅加那利群岛以西海域的海图。由此可知.托斯加纳里()A推动了东西方贸易往来氏为新航路开辟指明了方向C.间接助推了美洲的,发现”1不赞成哥伦布横渡大西洋【解析】选Ce据材料可知由于地理知识的局限性.托斯加纳里偶然推动了哥伦布''发现”美洲,故选C;托斯加纳里只是送给哥伦布地图,并不能推动东西方贸易往来、排除A:材料说的只是托斯加纳里对世界地理的认识,“为新航路开辟指明了方向”言过其实.排除B;据材料无法判断托斯加纳里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态度.排除De3.(2023深圳调研)1360年,威尼斯颁布法令指出,“本因用于航海和增殖的资金却未能流通起来.反而化为了一场浮华,导致我们国家日益衰弱,1449年.热那亚法令指出:“如果那些用于购买珠宝华服的资金能投资贸易,将为我国带来丰厚的回报和利润。”这些法令表明()A.政府注重资本原始积累B.欧洲深受禁欲主义影响C.传统商路受阻影响经济D.政府试图限制教会腐败【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威尼斯、热那亚颁布法令,希望把资金用于航海、贸易.使资金增殖.即政府注重资本原始积累,故选A:禁欲主义指要求人们克制欲望、放弃物质享受的道德理论,而材料反映人们注重享受.排除B:材料强调政府注重资本原始积累.与传统亚欧商路受阻无关,排除C:材料是限制奢侈消费.注重资本原始积累,而非限制教会腐败.排除D.4.(2023广东六校联考)以呻击间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广,伟大的海Z堕落的海“智慧之海Z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其中,对“贸易之海.的理解相对准确的是()A.在古代地中海的贸易地位不是很重要B.近代以来地中海的贸易地位有所上升C地中海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发展地D.近代以来地中海失去贸易中心的地位【解析】选E近代以来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I)正确、B错误:在古代地中海的贸易地位非常重要.故A错误:设问问的是贸易之海、不是智慧之海,故C错误.5.(2023深圳模拟)17世纪出版的贸易论主张以人工财富和货币财富取代以土地为主的自然财富,强调以对外贸易取代国内自然财富的积累方式。这些观念很快流行.英国掀起了海外探险、殖民和贸易的热潮。据此可知.该理论()A.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B.推动了特许贸易制度的形成C为资本原始积累进行了辩护D.迎合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贸易论宣传转变财富观念和财富积累方式,适应了当时商业资产阶级海外殖民扩张和贸易的需要.并为其进行辩护.故选Cr兴起”不合时空,资本主义萌芽兴起于14世纪,排除A;特许贸易制度在17世纪初东印度公司建立时已形成.排除B广工业资产阶级”形成于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e6(2023惠阳模拟)下图是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图。该图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洲际物种交流频繁B.世界联系日益增强C饮食文化相互融合D.自然环境状态改变【解析】选B.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物种在全球范围内交流,说明世界联系日益增强.故选B:据图片信息可知.洲际物种交流频繁是该图的表象.并非本质.排除A:据所学.饮食文化相互融合属于世界联系日益增强的表现,不是本质.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自然环境状态改变的相关信息.排除De7.16世纪,欧洲的黄金数量从约55万千克增加到119万千克;白银数量从700万千克增加到2140万千克。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谷物价格上涨5倍多,英、法、德三国物价平均上涨2倍多。这一现象出现导致()A.新航路开辟“发现”新大陆氏阶级力量对比发生变动C.地中海贸易中心的巩固D.工业革命时代迅速到来【解析】选Be结合所学知识.大量贵重金属涌入欧洲导致欧洲出现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被称为“价格革命二这种现象加速了资产阶级的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和封建阶级势力的衰落.故选B: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价格革命”,A因果关系颠倒、排除A: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C: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1).8.1715年至1787年间.法国从海外地区输入的进口商品增加了IO倍.而出口商品增加了7至8倍。英国的贸易也有同样惊人的增长1698年至1775年这一时期.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至600%之间。此时两国贸易增长得益于()A.三角贸易的发展B.商业革命的推动C.工业革命的扩展【经济的垄断模式【解析】选B。根据材料“1715年至1787年间.法国从海外地区输入的进口商品增加了IO倍,而出口商品增加了7至8倍.英国的贸易也有同样惊人的增长',可知17、18世纪英法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显著增长、这主要和当时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有关.故选B:三角赞易与材料中两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不符,排除A:1715年至1787年法国尚未开展工业革命.排除C;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经济垄断模式出现,与材料所述时间7x18世纪不符,排除D.【加固训练】16世纪起,西欧各国出现了商品证券交易所和商业特许公司等组织,随之商业规模急剧扩大、世界市场迅速崛起。这些现象的出现()A.促成西欧商业格局的改变B.加快欧洲资本输出的步伐C导致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推动欧洲经济政策的转型【解析】选A.16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逐渐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崛起.西欧各国由传统的商品交易向资本交易方向发展.西欧逐渐成为商业中心,西欧的商业格局也由此发生变化.故选A:16世纪的欧洲仍然以商品输出为主,排除B;16世纪经济的发展为封建制度的瓦解提供了动力但封建制度还未瓦解.排除C经济政策在当时仍旧是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排除D9.(2023肇庆模拟)来自异域的糖和咖啡、茶、巧克力一起.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和欧洲社会,糖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C促进了世界的文化交流D.促进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解析】选D.由,,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可见穗促进了历史的进程,故选D;由''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可见不仅对欧洲有作用.对全世界也有作用.排除A;'奴隶贸易,、不能说明糖的全部历史作用,排除B;“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促进的不仅是文化的交源更是西方对东方的掠夺.排除C.10(2023广州调研)16、17世纪,英国的封建领主不再愿意将土地出租给农民,而更愿意将其出租给资本家去投资办农场或牧场。造成这一变化的因索有()A.农村劳动力的增加B.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C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D.农村土地价格的下降【解析】选Be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发生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产阶级实力壮大,特别是经济实力.封建地主愿意将土地租给资本家、故选B;随着圈地运动的开展、农村中的大量劳动力成为雇佣工人,农村劳动力在减少.排除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间是17世纪40年代,排除C:材料说的是英国的封建领主将土地出租给谁的问题.不涉及土地价格.排除De11.16世纪中期,英国谷物价格上涨了8倍.1495年,一个工人以15周的劳动就能挣得全家一年的口粮.1564年则要花40周的劳动.而到1593年,一个农业工人成年累月地劳动也不能保证全家一年的口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萎缩使农产品供应出现不足B.圈地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C土地贵族对农业工人残酷的压榨D.殖民掠夺加剧了货币的贬值【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价格革命。题干关键信息点“16世纪中期,“谷物价格上涨;通过时间可以联系到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美洲金银进入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故选DJ6世纪中期.英国的农业是不断发展的.排除A;“一个农业工人成年累月地劳动.'体现出了劳动积极性,排除B;C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徘除。12.(2023.广州模拟)18世纪时.法国博物学家布丰认为新大陆气候和环境的不良特征使那里的生物退化和低劣:荷兰学者德波认为,美洲土生白人缺乏不屈不挠的精神.智力和体力均过早衰退。这些观点可能()A.促使美洲大量向外移民B.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C激化英法在北美的矛盾D.成为殖民统治的借口【解析】选De这些观点体现了欧洲人对美洲原住民的贬低和歧视,并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目的是美化殖民侵略、为殖民统治寻找借口,故选D;这些观点均是欧洲人提出来的、并非美洲人自己的认识,因此无法促使美洲大曷向外移民、排除A: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是在185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并未提及英国.也未提及英法在北美的利益争夺、无法体现激化两国在北美的矛盾.排除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I题,共14分.13.(14分)(2023深圳模拟)太平洋地区贸易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列强对这一地区贸易的争夺深刻影响着相关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7()年代.西班牙在菲律宾马尼拉的殖民政府开辟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墨西哥)航线,这条航线连接东亚和美洲的贸易市场.西班牙人用大帆船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运送大量银元到马尼拉.再到澳门购买以丝绸为主的中国商品,经马尼拉运到阿卡普尔科,然后转销到美洲各顺口西欧.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将马尼拉一中国贸易航路与葡萄牙人开辟的太平洋西部跨洋贸易航线联结起来.使以中国为中心的环球贸易航线得以形成。一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等材料二伴随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美国越来越重视对太平洋地区的开发。1890年,美国海军上将马汉提出,占地表三分之一面积的太平洋才是20世纪美国的生命线。此后,美国政府逐步实施其太平洋地区拓展战略.力图将大洋彼岸巨大的中国市场纳入美国掌控中,并建立太平洋舰队以保护商船。1898年美国H能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中夺取古巴、波多黎各.并取得关岛、菲律宾的控制权。2()世纪初,美国取得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马汉提出的建立太平洋海洋帝国的目标得到迅速发展。-摘编自旧宫崎正胜从航海图到世界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兴盛的历史条件,并说明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8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历史条件.据材料一“西班牙人用大帆船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运送大量银元到马尼拉''可知美洲银矿的发现和开采:据材料一,再到澳门购买以丝绸为主的中国商品”可知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结合时代背景16世纪70年代.可知处于地理大发现时代.新航路开辟,而马尼拉一阿卡普尔科(墨西哥)航线是西班牙殖民扩张的重要史实。第二问影响,据材料一“西班牙人用大帆船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运送大量银元到马尼拉.再到澳门购买以丝绸为主的中国商品“可知白银大量流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大量丝绸外销.中国手工业产品的市场扩大,促进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据材料一“使以中国为中心的环球贸易航线得以形成”可知使以中国为中心的环球贸易航线得以形成:结合所学,明朝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使得白银货币化,促使明朝政府颁布一条鞭法”.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明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但从局限性而言,由于政府推行重农抑商与海禁政策,中国没有真正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中.并未实现经济转型。答案历史条件:新航路开辟,西方殖民侵略;美洲银矿的发现和开采;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或丝绸、连器等商品在国际市场畅销).(4分)影响:白银大量流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明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一条鞭法);促进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以中国为中心的环球贸易航线得以形成(或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但由于政府推行重农抑商与海禁政策,中国没有真正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中.并未实现经济转型。(4分.要求从积极与局限两方面回答.各计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实施太平洋战略的背景,指出这一战略的实质。(6分)【解析】第(2)题第一问背景、据材料二“伴随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美国越来越重视对太平洋地区的开发”可知美国西部领土扩展到太平洋沿岸;据材料二,此后,美国政府逐步实施其太平洋地区拓展战略.力图将大洋彼岸巨大的中国市场纳入美国掌控中1结合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据材料二“1898年美国挑起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中夺取古巴、波多黎各.并取得关岛、菲律宾的控制权”可知老牌殖民帝国走向衰落:据材料二“1890年,美国海军上将马汉提出,占地表三分之一面积的太平洋才是20世纪美国的生命线”可知马汉战略思想的影响:结合材料所示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展.美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第二问实质.据材料二“20世纪初.美国取得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马汉提出的建立太平洋海洋帝国的目标得到迅速发展”可知实质为建立美国的帝国主义海洋霸权。答案:(2)背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展.美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美国西部领土扩展到太平洋沿岸(或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老牌殖民帝国走向衰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马汉战略思想的影响(或马汉海权理论)。(两点即可得4分)实质: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战略(或建立帝国主义海洋霸权啼国(2分)备选题1.15世纪前期.葡萄牙亨利王子得到一条商业信息:在北三丽阿拉伯市场上出售的黄金、象牙、鸵鸟羽毛和奴隶,是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跨越沙漠运来的.他为将这项有利可图的贸易抢过来.推动葡萄牙()A.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B.向美洲进行殖民扩张C.与西班牙展开殖民争夺D.扩大地中海沿岸贸易【解析】选A。据材料“15世纪前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现象推动了葡萄牙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故选A;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前期西方的殖民扩张尚未开始、排除B:葡萄牙与西班牙展开殖民争夺是在16世纪.排除C:葡萄牙地处大西洋沿岸,排除D.2 .(2023佛山模拟)1609年,歌剧女王们的假面舞在伦敦上演。剧中.来自埃及、亚马逊、埃塞俄比亚等地的12位女王,向英国王后安妮齐声高呼“海洋的女王二这一剧情反映了()A.女权运动的进步B.哥伦布大交换的兴起C.整体世界的发展D.英国殖民地的扩张【解析】选C.据材料“来自埃及、亚马逊、埃塞俄比亚等地的12位女王,向英国王后安妮齐声高呼海洋的女王”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海外殖民扩张和海外探险活动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所以在歌剧中英国王后被称为“海洋的女王”,故选C女权运动主要强调的是普通女性的权利得到足够的保障,主要兴起于工业革命后才非除A:哥伦布大交换主要强调的是物种之间的交流.排除B;当时埃及、亚马逊、埃塞俄比亚都不在英国的殖民地范围内.排除D。3 .由于运输成本的隔氐,荷兰和英国凭借其发达的海运优势,将原区域内发达的分工贸易扩展到了全球、形成了全球的分工贸易体系。由此可见.运输成本的降低()A.推动了全球贸易分工B.标志着分工体系最终确立C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增加了世界各国的出口额【解析】选A。材料提到由于运输成本的降低,才最终形成了全球的分工贸易体系.故A正确;运输成本的降低促进了贸易分工体系的形成、并非标志着分工体系最终确立,故B错误:由“荷兰和英国凭借其发达的海运优势”可知,当时应为殖民扩张时期,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C错误:据材料无法得出世界各国的出口额增加的结论,故D错误.4.18世纪的英国商人一旦富有就购置地产.而拥有土地的乡绅则主要将其土地收入积攒的财富用于投资商业企业或政府公债。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商人与地主联手控制了经济B.社会阶层的垂直流动性较强C资本活跃在诸多经济领域中D.地主仍是社会的主导性力量【解析】选C,根据材料“英国商人一旦富有就购置地产乡绅则主要将其土地收入积攒的财富用于投资商业企业或政府公债”,英国资本活跃于地产、商业、公债等领域、故选C材料仅反映商人与地主的投资意向问题.不能体现商人与地主联手,排除A:垂直流动是指一个人从下层地位和职业向上层地位和职业的流动,或者从上层地位和职业向下层地位和职业的流动.英国商人与乡绅都属于英国社会上层,排除B;材料的主旨是英国商人与乡绅资本的流动问题,排除I).5.(12分)茶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却在近代时期的英国社会广泛传播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风在17、18世纪的欧洲曾盛行一时.影响了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茶的西传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17世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此时饮茶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消费量较为有限:至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此时几乎所有的家庭账册均记载了饮茶的相关开支。英国人的饮茶偏好逐渐由绿茶转向红茶且添加牛奶与糖,此举逐渐成为英式饮茶的习惯性做法,“下午茶”也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起来。饮茶传入英国后其有益于健康的特质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而加入牛奶与糖更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功效的增加或强化。随着饮茶在英国逐渐传播开来.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更是寄托了英国人对家的深厚情感,体现出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不过传播媒介对饮茶的介绍偏重实用功效.至于相关的精神文化内容则几无关注.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一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茶的西传”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需对材料信息进行解读,从“茶的西传''出发.形成一定的历史认识.然后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形成的认识进行分析。据材料“17世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此时饮茶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消费量较为有限:至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此时几乎所有的家庭账册均记载了饮茶的相关开支川随着饮茶在英国逐渐传播开来.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更是寄托了英国人对家的深厚情感.体现出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可得出理解:东西方经济联系促进文化交流;论述时围绕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展开.史实合理.逻辑严密:最后,总结升华。答案:理解I:东西方经济联系促进文化交流.(2分)论述: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东西方的经济联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作为东方商品之一的茶在西方的传播也得到逐渐加强,其影响范围从17世纪的社会上层扩展至18世纪的几乎所有家庭.此后.饮茶逐渐发展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一.并与文学作品相结合,形成英国自身的茶文化.这说明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东方文化随之传播到西方,并逐渐与西方本土文化结合,从而呈现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局面。(8分)总结:综上.世界经济的联系对文化的发展会产生推动作用.推动文化多元化的形成和发展。(2分)理解2:世界文化发展的本土化以及多元化趋势。(2分)论述: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东西方的经济联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作为东方商品之一的茶在英国的传播也逐渐加强.由于英国自身社会生活习惯和舆论以及文学的影响.饮茶在英国形成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这说明英国茶文化逐渐呈现本土化的趋势.同时,英国茶文化的内容,和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并不一样.这也体现茶文化在传播到西方之后发展成为另一种新型茶文化,这说明文化交流传播和发展中的多元化趋势。(8分)总结:综上.世界文化在传播中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因时因地有所不同.进而得到不断丰富发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