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党员干部要增强纪律定力.docx
-
资源ID:1704119
资源大小:10.6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写材料用典】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党员干部要增强纪律定力.docx
【写材料用典】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例文】古人讲:“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为官者要保清廉一生,就要知敬畏、懂行止。据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士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包拯身处端砚产地,不私拿一块砚台,体现了为官者的品德和操守,也彰显了其内心的戒惧和敬畏。(中国纪检监察报事成于惧而败于忽)【典故】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百官畏君,群吏畏长吏,百姓畏上,君子畏公议,小人畏刑,子弟畏父兄,卑幼畏家长。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释义】意思是,有所畏惧则不敢放肆,因此能修养德性。无所畏惧则任性纵欲,必定招致灾祸。【赏析】心存所惧,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明太祖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大臣万纲回答:“畏法度者最快活。”这一故事告诉我们,敬畏法度,不仅能让人愉悦,还能保证其大道直行、安全无事。老一辈革命家深谙”事成于惧而败于忽”之道,经常告诫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周恩来曾讲,“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经济落后的国家要在经济上翻身,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有临事而惧的精神。这不是后退,不是泄气,而是戒慎恐惧”。邓小平说,“我们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无所顾忌"。我们党的许多优秀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上总是心存敬畏、态度恭敬。谷文昌不怕艰苦、不怕磨难,就“怕脱离群众、怕给公家浪费、怕工作干不好、怕党员形象受损”;“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史来贺有两怕:“一怕在群众中孤立,二怕在群众中孤独”。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心存敬畏,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权力、敬畏纪法,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敬畏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党员干部要增强纪律定力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强调,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这当中,增强纪律定力就是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纪律意识和纪律自觉,知边界、明底线,把党章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自觉把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行动准绳。定力,是一种信仰力、意志力、克制力。纪律定力就是对纪律始终如一的坚守、遵循和践行。有了纪律定力,党员干部就能时刻用党章党规党纪校正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坚守纪律红线,不越宦池一步。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很多老一辈革命家和优秀党员干部之所以受到人民的敬仰,不仅因为他们具有崇高理想,更在于他们始终保持纪律定力。从彭德怀私茶公茶分开使用,到陈云谁吃请就让谁吃“闭门羹”;从焦裕禄不让孩子“看白戏”,到杨善洲坚持“公车不私用”;从谷文昌“不沾公家一寸木材”,到杨业功“不要他人一张宣纸”他们把纪律刻印在心坎上,体现在工作生活点滴中,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成为我们党严守纪律规矩的标杆和模范。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纪律之于政党、之于党员干部,犹如空气之于生命,一刻也不能缺少。现实生活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缺少纪律定力,视纪律如“稻草人”,经常给纪律“松绑”。他们有的纪律观念弱化,纪律责任松懈,对纪律不够敬畏;有的对纪律选择性执行,对自己有利的就遵守,不利的就放在一边;还有的为了私利,抵挡不住诱惑,不惜践踏、破坏党的纪律,甚至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的地步,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大量事例说明,党员干部出问题,往往都是从小节不守、小错不改,进而破坏规矩、违反纪律开始的。这些问题,必须通过严明党的纪律、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定力加以解决。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这就要求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增强纪律意识,进一步深化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重要性和忽视党纪、违反党纪问题危害性的认识,强化遵守纪律的自觉,以严明的纪律确保全党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知行知止、令行禁止。增强纪律定力,前提是学好党纪,知晓党纪的深义,提升对纪律的敬畏。事实证明,不守纪律、缺少对纪律的信仰,纪律就形同虚设。这就需要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党纪学习教育,解决好对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做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带头人,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切实把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特别是要认真学习新修订的条例,推动入脑入心,真正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的过程。增强纪律定力,关键要强化纪律自觉,把他律要求转化为内在追求。党员干部要以学习新修订的条例为契机,把严的标准树立越来、把严的纪律执行起来,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养成纪律自觉,将党的纪律化为生命的一部分,做任何事情前,都应当拿起纪律这把尺子,量一量自身的言行,判断是否合乎党的纪律要求,把遵守党的纪律贯穿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有人监督与没人监督一个样,八小时之内与八小时之外一个样。在干事创业强调“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同时,还应该强化“党不叫干啥就不干啥”的意识,把守纪律、讲规矩放在首要位置,以党章党规党纪为镜,用纪律建设来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心中有定力,脚下有行动。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只有自念紧箍咒、自筑篱笆墙,具备严格按照纪律要求办事的纪律定力,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才能抵住诱惑、控制欲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成就一番事业。桑林峰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