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习题解答与答案.doc

    • 资源ID:17011       资源大小:564.79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习题解答与答案.doc

    第一章 半导体基础知识自测题 一、(1) (2)× (3) (4)× (5) (6)×二、(1)A (2)C (3)C (4)B (5)A C三、UO11.3V UO20 UO31.3V UO42V UO52.3V UO62V四、UO16V UO25V五、根据PCM200mW可得:UCE40V时IC5mA,UCE30V时IC6.67mA,UCE20V时IC10mA,UCE10V时IC20mA,将改点连接成曲线,即为临界过损耗线。图略。六、1、UOUCE2V。2、临界饱和时UCESUBE0.7V,所以七、T1:恒流区;T2:夹断区;T3:可变电阻区。习题1.1(1)A C (2)A (3)C (4)A1.2不能。因为二极管的正向电流与其端电压成指数关系,当端电压为1.3V时管子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1.3ui和uo的波形如图所示。 1.4ui和uo的波形如图所示。1.5uo的波形如图所示。1.6ID(VUD)/R2.6mA,rDUT/ID10,IdUi/rD1mA。1.7 (1)两只稳压管串联时可得1.4V、6.7V、8.7V和14V等四种稳压值。 (2)两只稳压管并联时可得0.7V和6V等两种稳压值。1.8 IZMPZM/UZ25mA,RUZ/IDZ0.241.2k。1.9 (1)当UI10V时,若UOUZ6V,则稳压管的电流为4mA,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故 当UI15V时,由于上述同样的原因,UO5V。 当UI35V时,UOUZ5V。 (2)29mAIZM25mA,稳压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1.10 (1)S闭合。 (2)1.11 波形如图所示。1.12 60时ICBO32A。1.13 选用100、ICBO10A的管子,其温度稳定性好。1.14 1.15 晶体管三个极分别为上、中、下管脚,答案如表管号T1T2T3T4T5T6上ecebcb中bbbeee下ceccbc管型PNPNPNNPNPNPPNPNPN材料SiSiSiGeGeGe1.16 当VBB0时,T截止,uO12V。当VBB1V时,T处于放大状态。因为当VBB3V时,T处于饱和状态。因为1.17 取UCESUBE,若管子饱和,则1.18 当uI0时,晶体管截止,稳压管击穿,uOUZ5V。 当uI5V时,晶体管饱和,uO0.1V。因为1.19(a)可能 (b)可能 (c)不能 (d)不能,T会损坏。 (e)可能1.20 根据方程逐点求出确定的uGS下的iD,可近似画出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在输出特性中,将各条曲线上uGDUGS(off)的点连接起来,便为予夹断线。1.211.22 过uDS为*一确定值(如15V)作垂线,读出它与各条输出特性的交点的iD值;建立iDf(uGS)坐标系,根据前面所得坐标值描点连线,便可得转移特性。1.23 uI4V时T夹断,uI8V时T工作在恒流区,uI12V时T工作在可变电阻区。1.24 (a)可能 (b)不能 (c)不能 (d)可能 2章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自测题 一、(1)× (2) (3)× (4)× (5) (6)× (7)× 二、(a)不能。因为输入信号被VBB短路。 (b)可能 (c)不能。因为输入信号作用于基极与地之间,不能驮载在静态电压之上,必然失真。(d)不能。晶体管将因发射结电压过大而损坏。(e)不能。因为输入信号被C2短路。 (f)不能。因为输出信号被VCC短路,恒为零。 (g)可能。 (h)不合理。因为G-S间电压将大于零。 (i)不能。因为T截止。 三、(1) (2)四、(1)A (2)C (3)B (4)B 五、(1)C,D E (2)B (3)A C D (4)A B D E (5)C (6)B C E,A D六、习题 2.1 e b c 大 大 中 大c b c 小 大 大 小b e c 大 小 小 大2.2(a)将VCC改为VCC 。 (b)在VCC 与基极之间加Rb。 (c)将VBB反接,且加输入耦合电容。 (d)在VBB支路加Rb,在VCC与集电极之间加Rc。2.3 图P2.3所示各电路的交流通路;将电容开路即为直流通路,图略。2.4空载时:IBQ20A,ICQ2mA,UCEQ6V;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5.3V。 带载时:IBQ20A,ICQ2mA,UCEQ3V;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2.3V。2.5(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2.6 (1)6.4V (2)12V (3)0.5V (4)12V (5)12V2.72.8(a)饱和失真,增大Rb,减小Rc。 (b)截止失真,减小Rb 。 (c)同时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增大VCC。2.9 (a)截止失真 (b)饱和失真 (c)同时出现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2.10 (1)(2)2.11 空载时,2.12 2.13(1)静态及动态分析:(2) Ri增大,Ri4.1k;减小,1.92。2.142.15 Q点: 动态:2.162.17 图略。2.18 (1)求解Q点: (2)求解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入电阻: (3) 求解输出电阻:2.19 (1)(2)2.20(a)源极加电阻RS。 (b)输入端加耦合电容,漏极加电阻RD。 (c)输入端加耦合电容 (d)在Rg支路加VGG,VDD改为VDD2.21 (1)在转移特性中作直线uGSiDRS,与转移特性的交点即为Q点;读出坐标值,得出IDQ1mA,UGSQ2V。 在输出特性中作直流负载线uDSVDDiD(RDRS),与UGSQ2V的那条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为Q点,UDSQ3V。 (2)2.22 (1)求Q点:UGSQVGG3V从转移特性查得,当UGSQ3V时,IDQ1mA,UDSQVDDIDQRD5V (2)求电压放大倍数:2.23 2.24 (a)× (b)× (c)NPN型管,上-集电极,中-基极,下-发射极。 (d)× (e)× (f)PNP型管,上-发射极,中-基极,下-集电极。 (g)NPN型管,上-集电极,中-基极,下-发射极。第三章 多级放大电路自测题 一、(1)× (2) (3)× (4)× (5) 二、(1)A A (2)D A (3)B A (4)D B (5)C B 三、(1)B D (2)C (3)A (4)A C (5)B (6)C 四、(1)IC3(UZUBEQ3)/ Re30.3mA IE1IE20.15mA(2)减小RC2。当uI0时uO0,ICQ4VEE / RC40.6mA。习题3.1 (a)共射,共基 (b)共射,共射 (c)共射,共射 (d)共集,共基(e)共源,共集 (f)共基,共集3.2 图(a) 图(b) 图(c) 图(d)3.3 (1)(d)(e) (2)(c)(e) (3)(e)3.4 图(a) 图(b)3.5 图(c) 图(e)3.63.73.83.9 (1) (2) uOuOUCQ11.23V3.103.11 AdgmRD40 Ri3.12 Ri3.133.14 (1)(2) 若Ui10mV,则Uo1V(有效值)。若R3开路,则uo0V。若R3短路,则uo11.3V(直流)。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自测题 一、(1)A (2)B A (3)B A (4)C C二、(1)静态及动态分析估算: (2)估算:(3) (4),频率特性曲线略。 三、(1)60 103 (2)10 10 (3)习题5.1(1) (2)5.2 5.35.4 (1)直接耦合; (2)三级; (3)当f104Hz时,135o;当f105Hz时,270o 。5.5 5.6 (1) (2)图略。 5.7 图略。5.8 (1)(a) (2)(c) (3)(c)5.9 5.10(1)C1(RsRi)C2(RcRL),C1 : C25 : 1。 (2) 5.11减小,因为在同样幅值的作用下,将减小,随之减小,必然减小。fL减小,因为少了一个影响低频特性的电容。 fH减小,因为会因电压放大倍数数值的减小而减小。5.12 5.13 (1) (2) 图略。5.145.15 图略。5.16 (3)折线画法,低频段有两个拐点,f4Hz时幅频特性的斜率为40dB/十倍频,4Hzf50Hz时幅频特性的斜率为20dB/十倍频;高频段有一个拐点,f105Hz时幅频特性的斜率为40dB/十倍频。图略。5.17 (1)Ce (2)所在回路的大于所在回路的,第二级的上限频率低。5.18 。在折线化幅频特性中,频率小于10Hz时斜率为40dB/十倍频,频率大于105Hz时斜率为40dB/十倍频。在折线化相频特性中,f10Hz时相移为90o,f105Hz时相移为90o。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自测题 一、(1)× (2) (3)× (4) 二、(1)B (2)C (3)A (4)D 三、(a)电流串联负反馈。 (b)电压并联负反馈。 (c)电压串联负反馈。 (d)正反馈。 四、(1)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2)五、因为f105Hz时,为使此时,则需习题6.1 (1)B B (2)D (3)C (4)C (5)A B B A B6.2 (1)A (2)B (3)C (4)D (5)B (6)A6.3 (1)× (2)× (3) (4)×6.4 (a)直流负反馈 (b)交、直流正反馈 (c)直流负反馈 (d)、(e)、(f)、(g)、(h)均引入交、直流负反馈6.5 (a)交、直流负反馈 (b)交、直流负反馈 (c)RS引入交、直流负反馈,C2引入交流正反馈。 (d)、(e)、(f)均引入交、直流负反馈。 (g)R3和R7引入直流负反馈,R4引入交、直流负反馈。6.6 (d)电流并联负反馈 (e)电压串联负反馈 (f)电压串联负反馈 (g)电压串联负反馈 (h)电压串联负反馈 6.7 (a)电压并联负反馈 (b)电压并联负反馈 (e)电流并联负反馈 (f)电压串联负反馈 (g)电流串联负反馈 6.8 6.96.10(d)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增大。(e)(h)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6.11(a)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增大。 (b)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减小。(c)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增大。 (e)输入电阻减小,输出电阻增大。 (f)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减小。 (g)输入电阻增大,输出电阻增大。6.12 电压串联负反馈 无穷大 11 11 1 14 14 16.13 若uB1= uB2增大,则产生下列过程:uB1= uB2uC1= uC2(uB4= uB5)iE4=iE5uR5(uB3)iC3uR1uC1= uC26.14 (1)Af1/F500 (2)Af相对变化率为A的相对变化率的,约为0.1。6.156.16UO的调节范围约为6.17 反馈系数的上限值为60dB,即的上限值为103。6.186.19 (1)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通过电阻Rf将三极管的发射极与T2管的栅极连接起来。(2)Rf18.5k6.20(1)一定会产生自激振荡。因为在f103Hz时附加相移为45o,在f104Hz时附加相移约为135o,在f105Hz时附加相移约为225o,因此附加相移为180o的频 率在104Hz105Hz之间,此时,故一定会产生自激振荡。 (2)加消振电容,在晶体管T2的基极与地之间。 (3)可在晶体管T2基极和集电极之间加消振电容。因为根据密勒定理,等效在基极与地之间的电容比实际电容大得多。6.21 (a)C2到R3,提高输入电阻,改善跟随特性。 (b)C2到R3,提高第二级跟随范围,增大放大倍数,使输出的正方向电压有可能高于电源电压。6.22 (1) (2) (因为ro很小) (参阅P297P298)6.23 (a)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放大电路如下图所示,因此整个电路的输入电阻约为(RRf /Aod)。 (b)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放大电路如下图所示,因此第七章 信号的运算和处理自测题 一、(1) (2)× (3) (4)× 二、(1)C (2)F (3)E (4)A (5)C (6)D 三、(1)带阻 (2)带通 (3)低通 (4)有源 四、习题7.1 (1)反相 同相 (2)同相 反相 (3)同相 反相 (4)同相 反相7.2 (1)同相比例 (2)反相比例 (3)微分 (4)同相求和 (5)反相求和 (6)乘方7.3uO1(Rf /R) uI10 uIuO2(1+Rf /R ) uI11 uIuI/V0.10.511.5uO1151014uO21.15.511147.4 可采用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电路形式如图P7.3(a)所示。R20k,Rf2M。7.5 由图可知Ri50k,uM2uI。7.6 (1)uO2 uI4V (2)uO2 uI4V (3)电路无反馈,uO14V 。 (4)uO4 uI8V7.7 (1)1 0.4 (2)107.8 (a)uO2 uI12 uI25 uI3 (b)uO10 uI110 uI2uI3 (c)uO8( uI2uI1) (d)uO20 uI120 uI240 uI3uI47.9 因为均有共模输入信号,所以均要求用具有高共模抑制比的集成运放。7.10 (a)uICuI3 (b) (c) (d)7.11ILUZ / R20.6mA 7.12 (1)uO2uP210( uI2uI1)uO10(1R2 /R1)( uI2uI1)或uO10(RW /R1)( uI2uI1) (2)uO100mV (3)uO10(10/R1min)( uI2ma*uI1min)V=14V,R1min71kR2ma*RWR1min(100.071)k9.93 k7.13 (c) uO10(uI1uI2uI3) 7.14 当uI为常量时 若t0时uO0,则t5ms时uO100×5×5×103V2.5V。 当t15mS时,uO-100×(-5)×10×103(2.5)V2.5V。因此输出波形为7.15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运算关系为uO100uI(t2t1) uIuC(t1),波形如图下所示。7.16 (a) (b) (c) (d)7.17 (1)uO1uOuI,uCuO,(2)uO10uIt110×(1)×t1V6V,故t10.6S。即经0.6秒输出电压达到6V。7.18 7.19(1)UA7V,UB4V,UC1V,UD2V,uO2 UD 4V。(2)uO2 UDuO37.207.21 (1)上为“”,下为“” (2),所以7.22 7.23 方框图如图7.3.9所示,N5时为5次方电路;N0.2时为5次幂电路。7.24 (1)带阻滤波器 (2)带通滤波器 (3)低通滤波器 (4)低通滤波器7.25 (a)高通滤波器 (b)高通滤波器 (c)带通滤波器 (d)带阻滤波器7.26 将两个滤波器串联,图略。7.27 7.28uO1:高通。uO2:带通。uO2:低通。7.29 参阅P362P363。7.30 7.31 参阅7.5节。7.32 略。第八章 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自测题 一、(1) (2)× (3)× (4)× 二、(a)加集电极电阻Rc及放大电路输入端的耦合电容。 (b)变压器副边与放大电路之间加耦合电容,改同铭端。 三、与相连,与相连,与相连,与相连。四、(1)正弦波振荡电路 (2)同相输入过零比较器 (3)反相输入积分运算电路 (4)同相输入滞回比较器 五、图(b)中±UT±0.5 UZ。六、(1)A1:滞回比较器;A2:积分运算电路。 (2) (3)(4) (5)减小R4、C、R1,增大R2。习题8.1 (1) (2)× (3)× (4)× (5)× (6)8.2 (1)× (2) (3) (4)× (5) (6)×8.3 (1)A (2)B (3)C8.4 (1)B A C (2)B C A (3)B8.5 (a)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因为共射放大电路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反相(A180o),而三级移相电路为超前网络,最大相移为270o,因此存在使相移为180o(F180o)的频率,即存在满足正弦波振荡相位条件的频率f0(此时AF0o);且在ff0时有可能满足起振条件1,故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b)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因为共射放大电路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反相(A180o),而三级移相电路为滞后网络,最大相移为270o,因此存在使相移为180o(F180o)的频率,即存在满足正弦波振荡相位条件的频率f0(此时AF360o);且在ff0时有可能满足起振条件1,故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8.6 (1)不能,因为不存在满足相位条件的频率。(2)可能,因为存在满足相位条件的频率,且有可能满足幅值条件。8.7 (1)根据起振条件。 (2)求解振荡频率的范围。8.8 (1)(2)8.9 (1)上“”下“” (2)输出严重失真,几乎为方波。 (3)输出为零。输出为零。 (5)输出严重失真,几乎为方波。8.10(1)在特定频率下,由A2组成的积分运算电路的输出电压超前输入电压90o,而由A1组成的电路的输出电压滞后输入电压90o,因而和互为依存条件,即存在f0满足相位条件。在参数选择合适时也满足幅值条件,故电路在两个集成运放的输出同时产生正弦和余弦信号。(2)解方程组:可得正实根,求出。(3) UO2ma*UZ6V对方程组中的第三式取模,并将代入可得,故。若uO1为正弦波,则uO2为余弦波。图略。8.11 (a)原边线圈上端和副边线圈上端为同铭端。 (b)原边线圈上端和副边线圈下端为同铭端。 (c)原边线圈下端和副边线圈下端为同铭端。 (d)原边线圈左端和副边线圈右端为同铭端。 图略。8.12 (a)可能 (b)不能 (c)不能 (d)可能 8.13 (b)加耦合电容。 (c)加耦合电容,改同铭端。8.14(a)选频网络:C和L;正反馈网络:C2和RW;负反馈网络:C和L。满足相位条件。 (b)选频网络:C2和L;正反馈网络:C2和L;负反馈网络:R8 。满足相位条件。8.158.16 8.17 (1)A1工作在线性区(电路引入了负反馈);A2工作在非线性区(电路仅引入了负反馈)。 (2)uO1iIR1100iI8.18 8.19 (1)T(R1R2)C ln33.3mS (2)8.20 三处错误:(1)集成运放“”“”接反;(2)R、C位置接反;(3)输出限幅电路无限流电阻。8.21,;,;,;。 8.22RW2滑动端在最上端 RW2滑动端在最下端8.23 (1)在A1组成的滞回比较器中: 在A2组成的积分运算电路中:求解T1:求解占空比: (2)波形:8.24 8.258.26 (1)波形 (2)求解振荡频率:首先求出电压比较器的阈值电压,然后根据振荡周期近似等于积分电路正向积分时间求出振荡周期,振荡频率是其倒数。8.27 (1)T导通时,uN1uI /3。T截止时, (2) (3) (4)8.28 8.29 参照图P8.26、P8.27。8.30 参阅P451P452。8.31 参阅P448、P452P454。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自测题 一、(1)A (2)B (3)C (4)B D E (5)C 二、(1)消除交越失真。(2)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3)R11k,故R5至少应取10.3 k。习题9.1 (1)× (2) (3)× (4)×× (5)××(6)×9.2 (1)C (2)B (3)C (4)C (5)A 9.3 (1)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2)最大功耗 (3)输入电压 9.4 (1)UB11.4V UB30.7V UB517.3V (2) (3)若静态时iB1iB2,则应增大R3。 (4)采用如图所示两只二极管加一个小阻值电阻合适,也可只用三只二极管。9.5 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9.6 应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由输出端经反馈电阻Rf接T5管基极,图略。Rf 10 k。9.7 功放管的最大集电极电流、最大管压降、最大功耗分别为9.8 (1)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有效值 (2)负载电流最大值 (3)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9.9 当输出短路时,功放管的最大集电极电流和功耗分别为9.10 (1) (2)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信号源两端接电路的两个输入端,且将接集成运放反相输入端一端接地;通过一个电阻Rf将集成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和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起来。图略。 (3)根据9.11 (1)射极电位UEVCC /212V;应调节R3。 (2)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9.12 (1)UA0.7V UB9.3V UC11.4V UD10V (2)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9.13 在图(a)所示电路中,在信号的正半周,经共射电路反相,输出级的输入为负半周,因而T2导通,电流从C4的正端经T2、地、扬声器至C4的负端;在信号的负半周,经共射电路反相,输出级的输入为正半周,因而T1导通,电流从VCC经T2、C4、扬声器至地。C2、R3起自举作用。 在图(b)所示电路中,在信号的正半周,经共射电路反相,输出级的输入为负半周,因而T3导通,电流从VCC经扬声器、C2、T3至地;在信号的负半周,经共射电路反相,输出级的输入为正半周,因而T2导通,电流从C4的正端经扬声器、T2至C4的负端。C2、R2起自举作用。 图(b)有误:T2管集电极应接VCC。9.14 (1) (2)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9.15 (1) (2)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3)输入电压有效值 9.16 (1)UREFVCC /27.5V uO1uO27.5V (2)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3)输入电压有效值 9.17 同题9.16(1)、(2)。9.18 (1)OTL电路应取VCC20V,BTL电路应取VCC13V。 (2)OTL、OCL和BTL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9.19 (1)仅有负半周; (2)T1、T2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3)仅有正半周; (4)T2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5)uOVCCUBE114.3V (6)稍有交越失真。9.20 (1)无输出; (2)功放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 (3)uOVCCUBE1UBE216.4V (4)正、负半周不对称,正半周幅值小; (5)稍有交越失真。第十章 直流电源自测题 一、(1)× (2) (3)× (4) (5)× (6) 二、(1)B (2)C (3)A (4)D三、T1,R1、R2、R3,R、DZ,T2、Rc,R0、T3; 四、(1)由于空载时稳压管流过的最大电流所以电路不能空载。 (2)根据 根据 五、(1)UOmin1.25V (2) (3)输入电压的取值范围为 六、1接4,2接6,5接7、9,3接8、11、13,10接12。习题10.1 (1) (2) (3)×10.2 (1) (2) (3) (4)×10.3 (1)A (2)C (3)C (4)B10.4 (1)D (2)C (3)A (4)A10.5 (1) (2)整流二极管的参数为 10.6 (1)全波整流电路,波形略。 (2) (3)10.7 (1)两路输出电压分别为UO10.45(U21U22)31.5VUO20.9U2218V (2)D1的最大反向电压 D2、D3的最大反向电压 10.8 (1)均为上“”、下“”。 (2)全波整流。 (3)UO1(AV)UO2(AV)0.9U210.9U2218V (4)UO1(AV)UO2(AV)0.45U210.45U2218V 图略。10.9 图(a)、(b)所示电路可用于滤波,图(c)所示电路不能用于滤波。原因略。10.10 (1)C1上电压极性为上“”下“”,数值为一倍压;C2上电压极性为右“”左“”,数值为二倍压;C3上电压极性为上“”下“”,数值为三倍压。负载电阻上为三倍压。 (2)C1上电压极性为上“”下“”,数值为一倍压;C2上电压极性为上“”下“”,数值为二倍压;C3、C4上电压极性均为右“”左“”,数值均为二倍压。负载电阻上为四倍压。10.11 (1)因为IZma*PZM /UZ40mA ,ILUZ /RL1030mA,所以R的取值范围为 (2)稳压系数为 10.13 (1)基准电压 URUZUBE5V (2)调整管发射极最大电流 IEma*UBE / R0140mA (3)调整管的最大管压降和最大功耗分别为UCEma*UIma*UOmin20VPTma*IEma* UCEma*2.8W10.14 (1)T1的c、e短路; (2)Rc短路; (3)R2短路; (4)T1的b、c短路; (5)R1短路。10.15 (1)整流电路:D1D4;滤波电路:C1;调整管:T1、T2;基准电压电路: 、R、DZ;比较放大电路:A;取样电路:R1、R2、R3。 (2)上“”下“”。(3)10.16 因为,ICIE,所以10.17 (1)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 (2)输入电压取值范围10.18 (a)基准电压 (b)UOUZUREF(UZ1.25)V (c) 10.19 (1)(2)10.20 参阅图10.6.2和10.6.4。10.21 参阅图10.6.3。模拟电子电路读图习题11.1 (1)由于每个集成运放均引入了负反馈,根据“虚断” 和“虚短”可得下列关系式及微分方程: (2)当参数选择合适时,输入合适uI,便可在输出得到模拟解uO。11.2 (1)A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A2:半波精密整流电路;A3:二阶带通滤波器;T:等效成可变电阻。 (2) (3)当参数选择合适时,若ui幅值增大导致uO增大,则rDS减小,使得uO1、uO2减小,从而使uO减小,趋于原来数值。过程简述如下:uIuOrDSuO1uO2uO若ui幅值减小,则各物理量的变化与上述过程相反。11.3 (1),uI增大时rDS减小。 (2)半波整流, 。波形略。(3)uO3为直流信号,因为A3组成了二阶带通滤波器,因此uO3是uO2的平均值。uI增大时uO应增大;因为只有uO增大rDS才会减小。 (4)调零。11.4当uI变化20时,uO变化0.1。根据,此时()变化0.5%,即变化0.5% 。 11.5 (1)A1:文氏桥振荡电路;A2:反相比例运算电路;A2:C-AC(电容-交流电压)转换电路;A4:带通滤波器。 (2) (3)参考P576。11.6 (1) (2) (3) (4)11.7 (1) 其余参阅11.3.4节。11.8 (1)方框图 (2)输出电压调节范围为 因为在调节R2时,UO2的数值始终和UO1保持相等,故称之为“跟踪电源”。11.9 (1)输出电压调节范围为 (2)根据方程组输入电压的取值范围为22.137.5V。 (3)10.10 (1)滤波。 (2)保护W117,使电路在断电时C3有一个放电回路,而不通过W117放电。 (3)在负载电流一定时,减小A的输出电流;或者说,在A的输出电流一定时,增大负载电流。 = 完

    注意事项

    本文(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习题解答与答案.doc)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