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消防安全管理规范》编制说明.docx
任务来源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第二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皖市监函【2023】178号),项目计划号:2023-2-220负责起草单位安他省犀消防救援局单位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区广西路与中山路交叉口参加起草单位安徽省津徽市场管理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中保恒杰保安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同理物业管理有五责任公司、安徽创源智慧后勤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标准起草人序号姓名单位职务/职称电话12345789编制情况1,漏制过程简介2023年9月12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关于下达2023年第二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皖市联函【2023】478号),下达了坨方标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消防安全管理规范(项目计划号:2023-2-220)编制任务。标准起草过程:2023.08-2023.09启动阶段1,安徽省消防救援局为第一编写单位,组织各标准起草单位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2.召开第一次工作组沟通会,确定标准的范围;收集标准规范性引用的文件、文献和资料;收集并研究相关的术语和定义;收集相关关联标准和法律法规;购买相关文献资料等。标准名称安徽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电动丸车充电设施消防安全管理规范3、经验交流。针对标准主要章节的内容迸行第划;根据黄划的内容去消防行业主管部门、充电桩、电动汽车生产单位等进行座谈,收集相关荏料和内容。2023.10- 2023.11姐级阶段、根据东准框架联络安徽信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星星充电-美丽充等相关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座谈交流,收集相关资料和内容,以及建议和意见。2.开展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市场运用情况调研.了解电动汽车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模块,各相关单位的责任范围,责任界定和联系,正式启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消防安全管理规范相关编制工作。3、联系安徽省相关专家,在研究、分析新能源的典型行业运用基础上,广泛调去研究.组织召开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消防安全管理技术标准推迸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安装环境、各相关单位的职责、设施设备、标识等的消防要求,消防安全的日常管理与监控的要求等等,在多方共同努力下,1月初,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消防安全管理规范草拟稿完成.2023.11- 2024.03论证阶段标准草拟稿完成后,安金省消防救援局先后多次召开标准论证会议,并遨请行业专家学者、设备厂商等参会讨论,进一步结合电动汽车充电桩安装以及使用时的消防安全方面的技术特点,对该标准的可实施性进行了反贪研究,优化和修订,景终形成报批稿。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为了规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消防安全管理各岗位的消防职责,消防安全日常管理及应急处置相关要求,提高各单位电动汽车消防安全管理的能力,提升电动汽车消防安全的管理,为用户提供安心.放心的使用环境,树立良好的行业规范,促进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通过对电动汽车消防安全规范标准的研究及申报,从服务人员而言有了标准的操作规程,从而能培养一批专业技术强,人员素质高的团队。对充电设施管理单位或使用者而言能够很好的提升整体安全系数.提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使用水平和体验。对物业服务行业而言以规范的标准操作流程很好的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行业长远发展。对用户而言,居住或者办公的环境,使用电动汽车设备时会更加安心、放心。根据相关研究,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一旦着火会产生爆燃,火灾迅速蔓延,而且扑救堆度很大,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研究电动汽车充电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能够进一步规范充电设施,喊少此类安全风险,有效控制风险蔓延,解决用户使用的后顽之忧。57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一、原则和依据:本标标准编制遵循“院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原则,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在标准制定和调研过程中,标准编制工作组查询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如民法典3、物业管理条例、£安徽省物业管理条例£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GB13495.1消防安全标志第1新分:标志3、¢GBT18487.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20234.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讥6GB/T29317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瓦GB/T29781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1GB/T31525图形标志电动汽车充换电设诙标志h4GBT38283电动汽车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指甫hGGB/T39710-2020电动汽车充电桩壳体用聚碳酸酯/丙端脂-丁二烯-笨乙炜(FVABS)专用科h<GB50016赛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并时内容进行了参考和引用。二、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文件起草前通过大量的资料查询,经过相关佐证,文件内容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相协调。4、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读验验证的论述本标准的章节有:总则、术语和定义、基础要求、充电设施消防安全管理、充电信息监控与数据应用、危险源管理、消防应急处置.其中“基础要求”、“消防安全管理”、“充电信息监控与数据应用”和“危险源管理”是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4基础要求4.1 安装环境4.1.1 充电设施的选址应充分利用就近的供电、消防等各类公用设施,应在可监控范围内:4.1.2 避免设置在各类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场所或通风不良的地方,保障选址的安全性和便利性。4.1.3 充电设施安装在室内应采取防水、防火等措施,在室外安装时应符合防水、防雷、防晒等要求,确保充电设施的安全性能。4.1.4 充电设施的选址应选取消防救援力量便于到达及不应影晌逃生通道疏侬的场所.4.1.5 充电设施的选址应避免在管道铺设密集区下方建设。4.1.6 当与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的建筑物毗连时,应符合GB50058-2014的规定.4.1.7 充电设施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饨性气体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盛行风向的下风侧。4.1.8 充电设备周边不应放置可燃物品,并做好防撞措施;4.1.9 充电设备安装前,应核对电路有我、地线接驳等技术参数,并加装有漏电保护的控制装置:4.1.10 充电设备应有相应防潮措施,避开地势低洼及易积水处。4.1.11 宜设置专用车辆等侯区域,便于换电车辆。4.2 设施设备消防要求4.3 设瓶设备消防要求4.3.1 充电站应配置消防设施,澳电站操作间及电池存放区域宜配备自动灭火系统,并不得移作他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GB50084的要求,充电站的火灾危险等级应按照严重危险级I级设置。4.3.2 充电站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婉,当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切断充电电源。4.3.3 充电站应配备电池灭火水箱或室外消火栓供水系铳,设置应符合GB50974的有关规定,具备快速输送转运电池能力。4.3.4 集中设置的且有运营单位管理的分散充电设施场所为拢筑物内部时,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不应小于IO1.s,系统管道内的压力应保证相邻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并应符合GB50974的有关规定。4.3.5 充电设施应视为“明火地点'或“侬发火花地点”,与其它设施的防火间距应参照GB50016相关规定执行。43.6充电站内需要存储电池时,电池应存储在单独爱筑内,防火设计应按照甲类仓库的有关要求确定。4.3.7 电动汽车充电桩壳体符合GB/T39710-2020的要求:4.3.8 汽车库、停车场箕分类、耐火等级、安全疏散和消防设施等要求应符合GB50016-2014和GB50067-2014的相关规定。4.3.9 电境防火与阻止延燃应符合GB50217-2018第7章的相关规定。4.3.10 充电设施供电系统的消防安全应符合NB/T33018-2015的相关规定。4.3.11 充电和故障报文按照DB34/T2437-2015的相关要求。4.3.12 定期对现场进行消防安全评估,评估标准符合DB34/T3221-2018的相关规定。4.3.13 充电设施技术要求符合DB34/T4527-2023的相关规定.4.3.14 新建汽车库内配建的充电设施在同一防火分区内应集中布置,且应符合以下规定:布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汽车库的首层、二层或三层;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宜布置在地下车库的首层,不应布置在地下珑筑四层及以下;一一设置独立的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I的规定:表1集中布置的充电设施区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单位平方米耐火等级单层汽车库面积多层汽车库面积地下汽车库或商层汽车库一、二圾150012501000-每个防火分区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2.OOh的防火隔场或防火卷帘、防火分隔水幕与其它防火单元和汽车库其他部位分隔。枭用防火分隔水海时,应符合GB50081-2017的相关规定:一一防火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不低于时火等级为乙级的防火门;4.3.15地下、半地下和商层汽车库内配建分散充电设施时,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排烟设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4.3.16既有建筑内配建充电设施宜符合本规范条4.2.12的规定。未符合的不得况箧分散充电设施.4.3.17集中布置的充电设施区域应依据GB50140-2005的规定,按照“严重危险级”配置灭火器,并符合下列规定:一一灭火器宜采用水基型手提式灭火器;一在充电基础设施附近,宜增加也置灭火剂充装量不小于601.的推车式水基型灭火器或推车式水喷等灭火器,推车式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应为15m(.4.3.18充电站内应设置灭火超,I、I1.类充电站灭火稔不少于5块:山类充电站灭火毯不少于2块,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用灭火稹来覆盖起火点周边车辆。4.3.19充电站内应设置消防沙坑(库),消防沙不少于2m'.消防沙应设置在方便取用的位置,应保持充足和干燥,且可作为事故电池紧急掩埋坑使用。4.3.20室外充电设施宜与就近年筑物或汽车库、停车场共用消防设施。4.3.21充电设施安装完毕后应迸行全面测试,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4.4标识管理4.4.1 消防安全标志,应符合GB13195.1的要求,标识应清珊、醒目、易识别,颜色应鲜明,字体应明确,应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晒和耐候性能。4.4.2 充电站内设施应在进出口、充电柱、充电插头等显著位置设置消防安全管理标识,提示用户注意设施环境、电气安全、安全操作等信息,标志应符合GB/T31525中的要求。4.4.3 应在明显位置设置公示牌,应包括充电站的名称、运营时间、服务项目、服务热线、用途、站点地图指示、求援电话、监督举报电话以及当前站内充电设备可供使用情况等。4.4.4 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应设置进出场相应提示、引导标识以及车辆.限速标识。4.4.5 4.5充电车位应有明显的标识,且应在明显位置标示“充电时禁止人员停留在车内”的警告。4.4.6 充电设施区域应公示运营单位名称及消防安全责任人、充电设施消防安全管理人、紧急联系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信息。4.5相关方人员要求4.5.1 建立完善各级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充电设施运营安全监管.4.5.2 充电设施的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为其权属人(包括自用充电设备)。权属人可以委托笫三方(包括但不限于运营企业、物业企业。时充电设施进行运营管理并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冰议。1.1.1 5.3贡任主体应是立箧全相关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制定科学的行为规范及操作规程,设置安全管理组织或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员,运营各环节应明确安全责任人,将运营服务安全管理贯穿于运营服务全过程。4.5.4 权属人应与设备厂家签订相关维保悔议,根据协议内容明确权贲,定期维保并协调排除安全隐患。4.5.5 设备维保单位定期对充电设施及充电楂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使用,并将设备情况形成书面文件交由权属人。4.5.6 5.6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掌握电动汽车安全知识、用电安全规范、电动汽车发生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和触电急救法,考核合格后上岗。4.5.7 经培训后的在岗工作人员应能现场演示正确的充电全过程并口头说明注意事项、触电急救方法、日常巡检时间及内容等。4.5.8 员工应积极配合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4.6档案管理1. 6.1应有完整的充电设施档案记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安装时间、维修记录、巡检记录等。4. 6.2应足立充电设施的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进行归档、备份、保密等措施,确保档案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安全性。5. 6.3充电设施的档案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迸行更新和维护,确保其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6. 6.4运营机构应掇据制定的客户投诉处理管理制度,公示投诉流程,明确投诉处理时限,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定期或不定期收集各方反馈意见和速议,并建立反馈意见档案。7. 6.5运营机构应编制科学.合理的突发事件应急情案,建立应急队伍,配备应急所需设备,具备提供应急救援服务能力。8. 6.6运管机构宜通过多种形式创新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用户体咨。9. 6.7自用充电设备使用者在安装前应向物业管理单位提供充电桩产品质量报告,安装埃境型号说明,安装人员资质,并在投入使用前与物业管理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保障公共场所内自用充电桩的安全.5充电设施消防安全管理5.1 消防安全职责5.1.1 充电设施涉及相关单位,对其消防职费要求负责,具体职责见表2.5.1.2 运管单位应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对千分散充电设施的消防安全管理,运营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应明确充电设施消防安全管理人。表2各单位消防安全职责分工责任单位消防安全职费要求充电没产权A产&人应隔保使用的充电设施庄符合国家标准.癖保充电设施安装环境及箍工工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当充电设旅运营区域内存在两个及以上产权单位时.应在承包.租赁、委托合同中应依照有关规定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费任:对于居民小区等分散充电设施,允来琅统一速设、统一管理的方式建设、运行,产权人应委托物业服务机冉或专业充电设施运营单位管理维护充电设施。充电设施运首单位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瑜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我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批准实施年度消防工作计划,工作计划中应统筹规划自有、委托运营等各种类型充电设法: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通过智能化和数字化手段,提升设备可用率和故停处理能力:组织开展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鹿。消防安全管理人(分散充电设)组织实德管理范围内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其消昉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落实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和缴织保獐: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旅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组织实施设备防火检查和险思整改工作: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亶和培训,姐织灭火和应急疏散授案的实施。物业管«单位相关消防安全职责应包括对于营理范由内未进行委托省理的分散充电设施,物业管理单位应将充电设迩消防安全管理纳入管理范围.对管理范围内的充电设施组织实施防火造衣并存促相关责任方完成火灾的思整改工作,开展日常消防安全宣传,出现火灾事故时进行有效地应急处置,向当地消防故援机构提供火灾谶交所带信息.充电谀使用人消防安全职贲应包括充电设旅使用人应瑜保车辆使用状态符合安全要求.财车辆故障犹杰及时进行消除,按照充电设法使用说明操作充电设施.当出现火灾事故时应进行有效地应急处置并向当地消防敕援机构提供火灾调查所需信息,充运位电设充电设施平台运营单位必须对¥台运营充电业务依法承担消防安全竟任,加平台强火灾风险分析研判、早期识别和城测预警,对平台内经营者充电设迨故1S身障及充电过程异常进行预瞽:充电谀鹿平台运营单位应充分运用物联网、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远程大灾防控、应急处置,屐行对平台内投营者消防安全Jft管职费;出现火灾事故时,向当地消防教接机为提供火灾调查所需信息.5.2 消防安全日常管理5.2.1 充电设施应有专门单位运营管理,应严格按照现行消防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消防安全管理,落实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5.2.2 消防设施和监控器材应由专人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5.2.3 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运维体系,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用电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培训制度,防火巡查检查及隐患整改制度、充电设施运行维护制度、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段案及疏散演炼制度等-5.2.4 '充"设施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技末要求或检测报告。5.2.5 不应使用正在维护或者检修的故障设备提供充电服务。5.2.6 保障安全生产投入。应保障日常安全生产管理所需的费用和投入,包含但不限于消防设备设施维保、应急物资、消防宣传及培训、按规定配齐安全生产基础设施设备以及消防阳患整改等的雳用。5.2.7 充电设瓶运营单位应定期组织充电设施隐患排查治理,应制定隐患棒宜治理制度。应根据充电设施不同设备类型制定对应的巡检频次,巡检频率应不低于每月一次,巡检内容应包含充电设施区域环境、设备外观检查,保护功能性检态,积极落实整改责任并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消除火灾隐患,做好消防检资相应台账。5.2.8 物业管理单位应将管理范围内充电设施防火巡查纳入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组织。5.2.9 消防救援机构应对充电设施的运营加强执法监管,对违反国家工程速设消防技术标准、充电设施区域无消防设施或消防设施损坏、使用不合格充电设施及改装车充电、未建立消防应急响应机制、未落实消防安全管理等火灾隐患问题,适时开展集中整治。5.2.10 充电设施运营单位应设凫应急阻织,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等劣天气应急、火灾、车辆故障、电池破损切烧爆炸、供电系统故障、人员触电、电池故障、设备故障等。5.2.11 充电运营(位应定期组织消防应急演练,应设置24小时有人值守的服务电话,对于分散式充电设施,充电设施运营商宜与物业管理单位协同组成联合应急组织机构并公示。5.2.12 对于未受委托管理的分散充电设施,充电设施产权人应开展充电设施的用电安全管理、设备巡检及防火巡查、消防设施管理、火灾隐患整改.事故应急处置等相关消防安全管理工作。5.2.13 临时停车区内电动汽车充电前后停放时间不宜超过1.0h.5.2.14 充电站内电动汽车发生火灾、碰撞、泡水等事故时,应按照GB38283进行事故处置5.3 消防安全风险评估5.3.1 充电站竣工消防赘收,按照本文件要求进行安装环境、消防设施、器材、标识、制度等消防专项检查骁收合格。5.3.2 各单位应采取日用检交、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普查、专项检查等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最终以季度或半年度为单位,形成自查报告或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留存。5.3.3发生下列情况叶,应时充电设施增加巡查梵次:台风、暴雨、冰雪等特殊天气时;一一设备新投运或经过检修、改造、长期停运后重新投入运行时。5.3.4日常消防安全评估中,运营单位应做到定期巡检、物业管理单位做好防火巡查、消防救援机构负责监督检查,其各自检查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附录1内容。6充电信息监控与数据应用6.1 充电运营单位应构是“互联网+监管+服务”模式,运立企业级充电设施监控平台或接入充电设施运管平台,并接入全省统一的充换电基础设施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做到各单位数据信息互联互通、踏平台信息共享,确保充揍电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安全监测.故除孜警、停车充电的一体化。6.2 充电设施应运立企业级数据监控体系,并预留上传数据接口以备接入上级数据监控平台.6.3 充电%控系统宜具备数据采集、控制调节、数据处理与存储、事件记录,报警处理、设备运行管理.用户管理与权限管理、报表管理与打印、可扩展、对时等功能。6.4 监控平台可监控充电设施核心部件的运行信息,应具各大数据故障分析功能并预留统一规范的数据出口。6.5 充电姐控数据应全面可靠显示充电设施运行过程,采集非车载充电机工作状态、温度、故障信号、功率、电压、电流和电能量等信息。果集交流充电桩的工作状态、故障信号、电压、电流和电能量等信息。6.6 充电监控系院应具备下列数据采集功能:采集充电设备的状杰、温度、故障信号、功率、电压、电流.电能量和电池状态等信息。6.7 充电监控平台应对充电过程进行监控,监视充电设施运行状况、回路状杰、充电过程中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等信息以及各保护信号是否正常,异常情况下监控平台或充电设施应停止充电,触发预警信息,井及时处理。6.8 直流充电时,监控平台应具备收集并分析充电设施上传的车辆动力电池相关数据,当设定的预警信号有下列情况时充电设施应停止充电并触发预警信息报警。包括但不限于:一一输出电压大于车箱电池最高允许总电压;一一电池最高温度大于电池最高允许温度;一一电池短时间温升过快:一同一时刻电池不同都住温差过大;一一电池单体电压超过最高允许电压;电池压差超过允许值6.9 监控平台宜具备车辆动力电池故障诊断分析功能,根据收集的车辆动力电池数据对火灾风险进行分析研判及监测预警,对识别到的故障车辆采取预警和限制充电等火灾防控措施。6.10 居民小区宜使用小功率直流充电设施,保证车辆动力电池实时数据上传盥控平台,满足平台对动力电池的安全监控条件。6.11 充电设施应在关键褂件设置信号采集装置,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监控平台能够及时预警,并派送维修工单,沟能运维、快速响应。6.12 充电设施运首单位应对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对关键设备进行暨记、管理,并可进行查询、变更、导出和分析。6.13 视频监控系统应具备火灾识别功能,并及时将火灾信号在平台进行预警。6.14 充电监控系统可根据霜要规定掾作人员对各种业务活动的使用范围和操作权限,实现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功能。6.15 充电监控系统应具备下列数据处理与存储功能:-充电设备的越眼报警、故漳统计等数据处理功能:一一充电过程数据统计等数据处理功能;一一对充电设备的遥测、遥信、遥控、报警事件等实时效裾和历史数据的集中存储和查询功能。-充电监控系统宜具备操作、系统故障、充电运行参数异常、动力带电池参数异常等事件记录能力;一一充电监控系统应提供图形、文字、语音等一种或几种报警方式,并具备相应的报警处理功能。-充电监控系统宜根据用户需要定义各类日报、月报及年报,实现报表管理功能,并实现定时或召唤打印功能。7危险源管理7.1 禁止易燃、易爆或易燃材料、化学品、易燃蒸汽等危险物品靠近充电站。7.2 充电使用前检查充电枪,禁止使用充电电缆有缺陷、裂纹、磬损、破裂、充电电缆等。7.3 任何人不得在充电区域内吸烟,不得在充电区域内点燃明火。7.4 充电时不要拔枪头,带电时不要用手触摸充电枪的芯。7.5 充电过程中请勿让孩子靠近或使用充电站。7.6 充电过程中,车辆不行驶,只能在静止时充电,混合动力车应灭火后充电。7.7 雨天,尽量不要在露天充电,以免发生漏电危险,车身充电口内侧有一个流水口,插入充电枪后窗封连接,符合国标的充电站可有效保护其不受正常雨量的影响,但不推着肾雨充电,当积木逼近车牌高度时,禁止充电,如遇宙暴天气,请勿露天充电。7.8 现扬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的服饰或者佩戴防静电片。5、标准中如果涉及专利,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说明无6、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无一7、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8、作为推荐性标准或者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查询相关电动汽车设施消防安全管理有关的标准。查询全国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htip:,没有相关行业、地方、国家标准。安徼省属于长三角区,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人民对于生态环境意识增强,电动汽车的使用率逐渐增加,对充电场所的需求量及要求也逐渐增高,充电场所的消防安全也成为目前关注的重点,因此需要制定符合本地区发展水平又具有地方管理特色的地方标准来指导本区域的电动汽车设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9、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速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实施日期等)(一)组织措施建议标准批准发布后.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和省消防总队的部署下,配合开展标准的宣贯培训工作,积极推动标准实施和应用。(二)技术措的逋过标准的实施、监督、评价和改进活动,推动标准有效运用。(三)过渡办法由相关主管部门联合各级相关部门在全省范围内的物业服务组织内开展交流活动。(四)实诙日期建议标准批准发布后尽快推广实施1,10、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无11、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