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3版修订版)-0530.docx
-
资源ID:1698895
资源大小:32.69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3版修订版)-0530.docx
海等学历维缜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23版)长江师范学院高等学历辔陵育环蝴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基本信息专业代码:082503专业名称:环境科学修业年限:基本学制2.5年,修业年限2.5-4.5年办学层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升本学习形式:函授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二谶目的H三(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环境监测、治理、规划及管理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咨询及管理等工作。(二1 .知识要求系统掌握基础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及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2 .能力要求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原理,研究和解决环境监测、治理、规划及管理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具有较强的环境监测、治理、规划及管理项目的组织和管理能力;通过继续教育和自主学习,获得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3 .素质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能够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监测、治理、规划及管理活动中履行相关责任,具有宽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较高的文化素养。三、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为2.5年,修业年限为254.5年。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职业能力拓展课和实践教学环节。1 .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生态环保创新创业、线性代数。2 .专业课专业课包括:环境学导论、环境地学基础、环境仪器分析、生态学、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学、环境化学、环境影响评价。3 .职业能力拓展课职业能力拓展课包括:智慧环保概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低空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生态修复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4 .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生态环境问题调查、生态学调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实践、环境工程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五、教翔式教学形式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形式。线上课程比例占总学时的72.28%线下面授课程(含实验实训此例占总学时的27.72%o六、学时、学分总学分为95学分,其中理论课共计72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共计23学分;总学时为1616学时,其中理论课共计1232学时,实践教学环节共计384学时。学分学时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学分。七、考核与毕业要求(一)鳏按照课程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1)公共基础课、专业课、职业能力拓展课和实践教学环节考核均由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组成。过程性考核包括资源学习、作业、测试、方案设计等;终结性考核包括闭卷考试、课程论文、设计报告等。课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50%o(2)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职业能力拓展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形式为考查。(3)单项课程成绩考核不足60分者不予合格,须重修。(二)毕涯求本科层次学生修完专业培养方案规定课程,符合长江师范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的毕业条件,学校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本科层次学生学习成绩达到规定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长江师范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相应要求,参加成人学士学位外语考试并合格,学校授予学士学位。*HS>P>HIRIti#*">,>">">,-"-XIMHZC1.IUrri志I1.三等JMWEI4Z9«尊胃M务MM柒«H-«*£X9=«-H*等等等R等9S9等WR*黛55等9Wg9算等C1.*Ef*iEiff1.90C1.0仪«0W蛾万§Sr-三S£三SSC三e§S§SgO381S士卡一Nt9-OOG»»1*懦*愚(要5»)砥*fc2I1ai竹怔塔ffi6fr中帼专课108112271环境学导论35450454208112181环境地学tt354504M3CWI12260M竣仪!S分析236324364Om2063先行35450454508112055环境Ift濡354504546Om孙I环境生物学354504547IKI12123环慢规加扑T理3S1.504548IKI12092卬1.程学472赧4729118II2O9(>环境化学35450454IO网12042环境B沏评价35450454小计】“田>:<40144162180''.'j<1.W课I(«122245智加楙概论2363636s2(«1222251:城,展台理。悔M2363636考查308122249低鸵潮丈木砂W划;溪”际训2363636考件4O8I222*>海复工程2363636考查5蚓22254I研发碘姻E处附与资源化2%36号作小计10IW)IM)KNi72文找找(y1入学枚育8H8考查2毕业敷育IK8K8毋肯3081141084法环境调我2363636考五4(«114109斗态判杳23636365KII4II7印侬弼丽$蹲砌2363636三6(18114)18环境工程谀程及计23636367(WII4OO3毕业实习6%96%考五8081MOM卜Wfc论文(if81284880128考式小计23湖卜192144443672232合计9516161168272176350A52546336232百分比(%)712KIW1(1X921jM>21.782MI31791436备注:1.i果程类别:r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课程分类。2 .学分与学时换算,按照I学分16-18学时进行换斯3 .请在考核方式中选择“J”填写。九、教学实施保障1 .教材选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长江师范学院教材管理办法(长师院委发(2020)65号)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2 .图书文献配备学院配备100平方米以上的专业图书室,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以及实务操作类图书,环境保护、监测和控制类文献及2种以上专业学术期刊等。3 .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学院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要求。(二)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7人,其中教授8人,博硕导12人,博士22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专任教师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三)教学与鳏实训条件学院拥有超过400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6000平方米的生态修复室外实验基地,设有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生态修复、环境微生物等专业教学实验室,并设有地面综合监测实验室、大气综合观察站、遥感数据处理及环境材料等科研实验室。实验室拥有无人机遥测系统、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总有机碳分析仪、微生物及浮游生物鉴定等实验实训设备共计800余台件。学院先后与重庆市环科院、中国科学院、重庆邮电大学、地方政府及重庆市内外2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四)质量管理经费保®1 .学院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2 .学院有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有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有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3 .学院建有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4 .专业教研组织能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教学经费投入能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且稳步增长。学院有充足的专业开办经费,也有稳定的经费投入,满足正常教学运行、实验室维护更新、图书资料购置、实习基地建设等需求。十、主要i简介1 .课程代码:08112271课程名称:环境学导论课程总学时:54学时(线上50学时,线下4学时)课程介绍:环境学导论是环境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形成环境理念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本门课程学习,理解环境的概念,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熟悉自然环境的组成及结构,理解人类经济发展对环境各圈层的影响;了解环境问题的分类、产生和发展,了解全球环境问题;了解水、土地、森林、矿产资源和能源的概念和特征,理解各类资源利用、开发、短缺形势;理解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当前人口问题;了解水、大气、土壤、固废等污染特性及控制技术;理解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知道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基本概念,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建议教材:周北海.环境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3;2 .课程代码:08112181课程名称:环境地学基础课程总学时:54学时(线上50学时,线下4学时)课程介绍:环境地学基础是环境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了解地球环境系统的外围空间-太阳系、地球-月球的运动,地球环境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与演化规律,地球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主要掌握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智慧圈子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及物质运动的变化规律,理解人类活动对这些圈层系统的影响;掌握自然灾害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环境地学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践打下厚实的专业基础。建议教材:赵炜.环境地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 .课程代码:08112260课程名称:环境仪器分析课程总学时:36学时(线上32学时,线下4学时)课程介绍:环境仪器分析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了解环境仪器分析的分类、依据、特点和定量分析方法评价指标,理解各种光谱分析法、色谱(质谱)分析法及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种类,学会几种主要分析仪器的组成、功能及操作,能够对实际环境样品进行处理和分析检测。建议教材:华中师范大学.分析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张宝贵.环境仪器分析.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4,课程代码:08112063课程名称:生态学课程总学时:54学时(线上50学时,线下4学时)课程介绍: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生态学研究的发展动态与热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勇于探求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奥秘。使学生建立起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从宏观角度深入地理解生命科学,正确地应用生态学理论知识,保护生态环境。建议教材:李洪远.环境生态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5.课程代码:08112055课程名称:环境监测课程总学时:54学时(线上50学时,线下4学时)课程介绍: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介质污染物测定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具备环境污染监测的基本技能,具备污染物监测方案制定、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和数据处理的专业实践能力,具备解决环境监测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环境监测、工业分析岗位奠定基础O建议教材:奚旦立.环境监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6 .课程代码:08112041课程名称:环境生物学课程总学时:54学时(线上50学时,线下4学时)课程介绍:环境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熟悉各种生物类型;了解各类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分类特征;理解生物在理解生物在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修复中的作用以及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与转化规律,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等基本知识;了解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环境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建议教材:孔繁翔.环境生物学.北京:高教出版社,2000.段昌群.环境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周群英,高廷耀.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 .课程代码:08112123课程名称: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总学时:54学时(线上50学时,线下4学时)课程介绍: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环境科学知识体系,具备从事环境科学相关职业岗位必需的环境规划与管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拥有综合运用环境管理的行政、法律、技术、经济和宣传教育等手段正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树立环境管理思想,即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来认识环境保护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同时注重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将来学习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议教材:孟伟庆.环境管理与规划.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8 .课程代码:08112092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学课程总学时:72学时(线上68学时,线下4学时)课程介绍: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熟悉废水处理中的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以及水的生物化学处理的原理及主要设备的构造和基本设计;熟悉大气污染物的定义及其主要污染源,主要的大气污染问题,大气环境标准及综合防治措施;理解除尘技术的基本理论、污染物净化的基本原理;熟悉主要污染物的典型净化工艺流程和设备,学会正确选用除尘设备、设计除尘系统;了解噪声、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物的基本概念、危害、测量、控制技术。建议教材:蒋展鹏.环境工程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9 .课程代码:08112090课程名称:环境化学课程总学时:54学时(线上50学时,线下4学时)课程介绍: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熟悉各种典型的环境问题;了解各类主要化学污染物质在环境各圈层的存在、来源与化学特性;理解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理解污染物质的环境效应;了解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环境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建议教材:戴树桂.环境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课程代码:08112042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总学时:54学时(线上50学时,线下4学时)课程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环境科学知识体系,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关的法规、标准、导则,理解大气、地表水、噪声、生态等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具备从事环境科学相关职业岗位必需的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议教材:王宁,孙世军.环境影响评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