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楹联里的中华文化》自评报告.docx

    • 资源ID:1698247       资源大小:10.5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楹联里的中华文化》自评报告.docx

    楹联里的中华文化自评报告我校以“德润至上书香致远”为校训,以“建设学生向往的书香校园”为办学目标,这与我们开发楹联里的中华文化不谋而合,现把本课程自评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一)课程编写背景楹联里的中华文化系东安县昆山镇传统文化社团组织编写的校本课程,始编于2022年,编写依据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编写现版。(二)课程定位】、在落实政策文件精神中的地位与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并明确提出“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怀”,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古典文化积累、书写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经典文化,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楹联的教学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能在学楹联,诵楹联,写楹联过程中接受优秀传统熏陶,同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2、在落实学校育人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校以“德润至上,书香致远”为校训,打造“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楹联作为我校“传统”校本课程的组成部分,肩负着“文化初心”的育人目标,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学习兴趣。楹联既可用于赞美壮丽山河,抒发爱国情怀;也可用于寄托理想抱负,表达爱憎感情;还可祝愿事业兴旺、生活美满。楹联本身的人文价值、工具性价值、文化价值、道德价值等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人文底麓的加深,道德修养的提高,以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都非常重要,在落实学校育人目标方面发挥着文化浸润血脉的作用。3、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开发实施楹联校本课程,不但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逐渐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人文熏陶,厚实文化底蕴,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校以楹联校本课程为抓手,将弘扬国粹,书写经典融入我校的校园文化。(三)课程实施1 .指导教师的专业与研究基础:学校有从事楹联教学研究的骨干教师,执教过校级楹联公开课。由于楹联知识的专业性、楹联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因此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楹联师资队伍。因此要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首先进行理论的学习,其次收集省内外楹联学校的现有教材,组织教师进行学习。通过各级各类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楹联文化素养,打造水平过硬的校本教育师资队伍。2 .场地设施与设备的基础条件:学校建筑的门旁、廊柱、班刊、板报、长廊等地方可以适当悬挂、镌刻、书写、张贴楹联,让这些高雅隽永的楹联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成员的观念和行为,使师生时刻感受到厚重的文化积淀,真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3 .参考资料:以联律通则为依据,学习浅显易懂的联律,参考郭殿崇先生的对联教程,学习对联分类;参考谷向阳教授的中国楹联联学概论,了解联的修辞手法;参考刘太品先生中华春联实用手册学习春联相关内容。二、存在不足虽然我校对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实施虽然已经初见成效,有了比较完整的实施模式,也对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师资不足。我校对传统文化精通的教师不足,缺乏专职教师。二是课时有限。楹联里的中华文化课程依托于社团活动,时间比较紧张,很多大型活动受限于课时容量,无法实施。一些活动也只能浅尝辄止不能深入开展。三是条件有限。缺少传统文化专门教室和相应的设施条件。三、改进措施针对课程存在的不足,我校也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一是增加投入。学校计划用2年的时间逐步增加对应的设施和工具,不但注重设施的数量,还要兼顾设施的种类和质量。二是增加课时。逐步增加每节课的时长增加为1个小时,将每周有1节。增强活动的力度和深度。三是增强师资。对于学校本有的教师加大理论学习和外出培训的力度提升其业务水平,并以其为种子,在校内发掘有潜力的老师加入队伍中。

    注意事项

    本文(《楹联里的中华文化》自评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