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脚说健康-曲黎敏教授.docx
从头到脚说健康曲黎敏教授从头到脚话健康曲教授致力于中华医道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在北京中医药高校主讲"中医与传统文化”、"周易与中医学”、"道家思想探讨”、“中国文化经典导读”等课程;演讲深化浅出,内容广博,既能领会到传统文化的才智与魅力,又能参悟大道至简、真实好用的养生才智。2009年12月19日29日整理序从头到脚,一次对生命新的阅读中华文化最高境界不总是超凡脱俗,而是存在于世俗的日常生活中。儒家是人际关系的尽善尽美,道家及禅宗是取法自然,医家是阴阳和谐、五行生克之间的均衡。这一切,都融汇在人们的行为与言语中中医认为,人不是机器,而是“内景”,生命犹如一棵树,在自然光影的明灭中,从枝杈在四季风雨的变更中,就可以知道它深埋在地下的根部的状况。人类隐秘的气血内脏不再是黑暗混沌的“灰箱",而是如诗、如画从黄帝内经到现代,心灵对自然的感悟正在退化,人类试图找寻一种方式一种重新解放自己的方式,安静自己的方式,感受生命的方式。在历史的长河中,仰视绚丽星空,静静呼吸、放松,放弃习惯战斗的臂膀;放松戒备的眼睛;放松乏累的心灵,当刮了几千年的古老的风再次拂过我们的脸蛋,等待新生生生不息,万物与生命,顺应它,敬重它,静思它,这是传统医道教给我们的虔诚。近年来,养生保健书籍蜂拥而来,让人无所适从,无法选择。吃错了药,性命攸关,肺腑不会说话,几点须要留意:第一,中医用药因人而异,几乎没有一个通方,人人可以一起用。中医治病讲辨证论治,感冒发烧,有人用桂枝汤,有人用麻黄汤,用错了,会出大问题;不同的病,有人是痛经,有人是抑郁症,医生却用同一个方子治疗,这要看医生辨证施药的水平,药不行以乱服,肯定要找到明医理的医生。其次,现代人依靠药品的问题。药不能解决人的全部问题,得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灵魂和肉体的双向选择,解除病症同样须要从心灵上有所感悟。西方人生病,先看医生,医生治不好求教哲学、心理学,一切都不行,求助宗教。在中国,找到一个好中医就行。中华医学珍贵之处是:涉及全方位的挽救,宇宙的大天对应着身体的小天,天地之神不行见,人体的五脏神明是真实不虚的,佛道两家都宣称“即身成佛”,当下觉悟是生命的真谛。第三,身体虚弱是积劳成疾,身体健壮是积精累气。把身体交代给医生是人性的懦弱,是不负责任的看法。每个生命都蕴涵着自愈的实力,源于心灵的自信、乐观和觉悟,不行轻易放弃Q人首先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深刻的认知,虽然不肯定要明医理、明药理,但肯定要明生活,明情理。摆脱了对生命的无知,才能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明白生老病死是生命常态,不过于执着;明白百病由心生、百病生于气,才能从根本上变更人性虚弱的状态,而变得坚毅有力。中医的宏大在于驾驭了人性核心的东西,无论贤愚,人的脏腑是一样的。人人都有本性(脏腑就是本性),而习性、起心动念使人差异相远,使人遭受不同疾病的熬煎。不必一不舒适就向外求药,先想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有不对之处,变更习性,是健康的关键。中国的学问全是向内求,比如:佛学为内明、道学称内景内丹、医学为内经、儒学称内业、武学提倡内功。要求有悟性。和所学专业、出身、家境环境等没什么必定联系。白丁之人(文盲)或能因机缘而开悟,如六祖慧能,即是佛说“人人皆有佛性"。悟则众生都是佛,迷则佛都是众生。中医尤其重在领悟,领悟要点是关联,即把天地万物、生理心理、人类情感等都能关联起来。学习传统医学,可以了解关于身体的问题,个体修炼可以威猛精进,在世间可以用来布施慈善。只要努力,坚守信念,永不放弃,大千世界自然会把真理呈现。人类的生活、疾病的苦痛处在现行的医疗环境所不能满意的境地,使老百姓不得不靠自己努力来试图解决一些问题,这是一个好的诉求和宏愿。当中国古老的经络图挂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家里时,这是中华文明的复兴!千百年来,中医犹如流在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唤醒她,犹如唤醒了最原始的记忆。从冷酷无情的金钱世界转身,当每个人努力向内求,世界将变得美妙。世界有许多谬误,人生有许多无奈,假如心灵有天堂般的阳光,就是天使;假如心灵如病痛地狱般晦暗,就是受难者和魔鬼。要想活得好,关键在心态。每一分钟,心灵都在六道中轮回,让美妙持续,改掉坏习性,是一生的追求和目的。从头到脚说健康是一种便利法门,抛砖引玉,是多年苦心学习的一次总结,一次共享,献给全部酷爱生命的同修者大道不远人。贴近人性的大道是真正的大道。了解自己的心灵、身体,领会中医自我认知的魅力,通过自身解决一些问题。世上最难的事情是:相识自己和相识自然界。古人有才智,对于自认和人的关系用“天人合一"四字完整概括,中医认为“天人合一”的中心思维是:人体是个小宇宙,外界是个大宇宙。小宇宙和大宇宙的运行规律基本一样。一旦小宇宙违反了大宇宙的运行规律,就可能生病。小宇宙怎样才能遵循大宇宙的规律?第一篇??病从何来?一病从何来?1.左传记录了两个名家,一个叫医缓,一个叫医和。医和在回答“人为什么会得病”时,这样回答,生病在于三个方面:一是“鬼病”,指因果致病。人有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就会得相应状态的病。二是“食病”,吃食物不当引起的疾病。三是"蛊病",荒淫惑乱导致。2.皇帝内经中论述得病缘由,归纳了阴阳分类两条:风雨寒暑等外来病因归属于阳,饮食喜怒等内生病因归属于阴。(1)得之于阳者。“阳”者天气也,主外(外感)。指风雨寒暑,说明自然气候可以导致人体生病。比如冬不养藏,春必病温。人的生活肯定要顺应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假如违反了人就会生病。得之于阴者。“阴”者地气也,主内。指饮食、居处和阴阳喜怒。皇帝内经中饮食"法地道",遵循节气之道,吃东西根据四季节气规律吃应季的,这是合理的。现代享受农业科技成果,一年四季能吃到想吃的东西。这样有好处吗?比如,冬天能吃上西瓜,西瓜属寒凉食物,多吃会伤脾胃,冬天主藏时食用它,对人体有损害。传统文化中认为没有:法地道。居处是“法天道”,天亮起床,天黑休息。生活起居遵循昼夜寒暑天地自然的规律。阴阳喜怒,人的心情变更也会造成疾病。人为什么活不到“天寿”天寿指自然寿限。动物生长期的5到7倍。马的生长期为6年,它的寿限应为30-40岁次的生长期是20岁,寿限应是100-140岁。科学家调查,多数动物能活到寿限,多数人却不能活到自然寿限,为什么?(1)直立行走对人体有什么损害?人的直立,造成脊柱负荷过大,直立姿态使得大脑极易缺血、缺氧,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多的一个缘由(2)动物有固定发情期,人却没有。中医认为,房事对阳气消耗很大。传统医学强调整欲,也和上述相关(3)人的情志对寿命也产生影响。传统医学对七情的阐述是:过喜难过;过怒伤肝;脾主思,过思伤脾;过悲过悲伤肺;过惊过恐伤肾。情志失调对五脏六腑产生损害。多要想没用的东西,是一种暗耗,暗耗肾精。比明耗更严峻。因此,欲望情志影响达到寿限(4)中医强调,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万万不行以损伤自己脾胃,脾胃就像家庭中母亲生病,全家都会跟着难过。中医一再告诫,保命就要保胃(5)人体循环功能的减弱。生活环境好,适应和抵挡环境变更的实力主要依靠外力手段(如空调),而不是人体自身的调整。导致人体自身循环系统的变更,免疫力下降。自然影响人的寿命(6)呼吸方式的变更。一般哺乳动物均采纳腹式呼吸,优点是充分发挥心、肺细胞功能,增大肺活量,加强心脏功能,加大消化系统的动力,进而增加、激活其功能,利于解除聚积在肠道毒素及内应力的释放。人类是在胎儿和婴儿时期以腹式呼吸为主,从学走路起,就变更为局部胸式呼吸为主。呼吸方式的变更,大部分肺叶细胞长期闲置不用,失去活性,肺活量变小,影响寿命及潜能发挥。生活日益舒适,并不能使身体变得越来越强壮。3、伤寒论归纳了三条生病缘由:(1)经络受邪,造成经络损伤(2)经络不通,四肢九窍血脉壅塞不通,造成病变(3)房室、金刃、虫兽伤。4、中医归纳为“六淫说”(六种疾病因素):(1)疫病,随着自然界的气候季节变更和环境卫生条件变更而发生和流行的七情,情志突然发生变更,产生疾病饮食劳逸,饮食不当是产生现代疾患的重要缘由。中医认为,合理饮食,过分安逸也会增加疾病。吃东西不运动,脾胃功能会减弱,形成湿气湿滞,会多调元气来运化这些湿气,元气更加损耗外伤,枪弹、金刃、跌打损伤、持重努伤、烧烫伤、冻伤和虫兽咬伤等痰饮,“痰”是湿气凝合,堵塞脾胃之气,致运化不畅。“饮”水饮,宣泄不畅,造成肿胀。脾虚常有虚胖之象淤血,淤血不化造成病变。癌症就是淤血的一种。二.现代人易患上的疾病1、情志病,情志不遂。生病与气血相关,百病生于气。如发怒,气上冲,气血会紊乱。女性常情志不安逸,脾气大,压不住火,气雍上面,乳腺生长郁块。性格偏郁闷,火发不出,气被压住,气在子宫凝滞,长子宫肌瘤。2、不良饮食习惯疾患。暴饮暴食、冷饮无度、恣啖育粱厚味、晚上吃多,皆可发病。3、缺乏运动和运动不当导致疾病。健康,是自我觉悟结果!其次篇??养发篇古文化认为,人既有本能又有理性。理性的一面依靠头发来表现。一、相识头部经络:头部正中线走督脉;督脉两侧分别是膀胱经和胆经。两个耳尖窝走向头顶的督脉,交汇点:百会穴。百会穴是诸阳之汇,人体的督脉、膀胱经、肝经在这里交汇,全部的阳气聚集在此。胆经从外眼角沿着两侧走到足的第四脚趾。二、与头发相关的两条经络:发为肾之华,头发是肾的外现。肾主黑色,头发黑、泽润和肾相关。肾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固摄,假如肾气保藏实力强,头发不易脱落。头发又与肝血有关,发为血之余。(头发有一个别名:“血余”,是头发的中药名称,血余炭可用来止血)肝主生发,头发长短与肝血有关。三、头发问题(一)头发的功能和头发的中华文化1、保暖与散热。一是保暖,二是散热。散热功能简洁被忽视,头始终被看作整个身体中最阳的部分,它的阳气最足,须要头发来散热。2、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汉代的画像伏羲女蜗人首蛇身交尾图。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礼仪规范。为什么伏羲女期交尾图是“人首蛇身"?埃及有“狮身人面像“,底下是狮身,上面也是人首。“人首”代表人的理性层面,思维、理性是人性的一种表现。蛇身代表本能的层面,代表人没有脱离动物性的一面。这张图表现了人的双面性,人既有人性的一面,也有动物性的一面。为什么他们的头发看去很“规则“?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不行以袒露身体,是礼貌问题,服饰来遮盖身体,文明程度要在头发上表现。这张图中伏羲和女娟分别:左边是伏羲,拿的是“矩”,规则的“矩”。右边女蜗拿的是“规”。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件绘图工具,叫“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一个用来画方形,一个用来画圆形)。男人拿矩要行“方正之道”,男人只要行方正之道,就会不生病。女人要拿规行“圆融之道"。女人肯定要圆融,越圆融越可以自我爱护。中国古代的钱币,从钱币的形态上什么叫“钱道”。用钱之道在外要圆融,内要方正。人的内心要方正,不行以歪着、斜着,就是钱道。古代人在制作钱币问题上,都要守“外圆内方”之道,可见中国文化在小细微环节都留意人性的规范。1953年,现代科学家发觉了生物的一种基本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这一化生万物的基本遗传物质的结构是一种双螺旋线的结构形式,这种双螺旋的结构形式与人类始祖形象“伏羲女娟交尾图”特别相像。这是世界之谜。3、及笄和冠礼。古代男子满二十岁行冠礼,女子满十四岁行及笄之礼,通过发式的变更来标示一个成熟阶段的到来。古人认为女子到14岁来月经的那一天起就标记着女孩儿成长为女人,这一天为女性生命的真正起先。从这时起女孩儿就不再留刘海,而要把头发盘起来,这就说明成人了,具有生育实力了,媒婆一看就知道可以给这个姑娘定亲了。女性成人多久可以通过“数齿”来计算,数头上的簪子数。来月经的第一年是插一根簪子,其次年是插两根簪子,第三年则是插一把小梳子、三根齿,等头上密密麻麻的全是簪子、齿子了,就说明这是老姑娘了,该“开花结果”了。男子在二十岁的那一年会集体行冠礼,就是把头发梳上去,并插一根簪子,头上还要戴个冠,就是帽子。这是古代文字中丈夫的“夫”字。古人认为,男子二十岁时虽已成年,但还体弱、单薄,不行以过性生活,所以叫“弱冠”。行冠礼和及笄礼时,要把头发梳理起来,梳理头发就代表人由感性向理性的迈进,内涵之意是,你已经长大成人,要起先约束自己,不行以像小孩那样任性胡为。4、经典励志发型“削平四夷,定鼎中原”。传统文化中,头发代表一种礼仪,是礼貌、文明的象征。刑法设立之初,髡刑是最严厉的刑罚之一,剃光犯人头发。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行损伤。剃光头发,是警戒和提示犯人,你是一个不行孝道的人,头发没了,在牢里好好思过,改正错误,长出头发,才能重获自由。比较心情化的人在自我惩处时,都剃头。越王勾践兵败吴王夫差,实行剃光头发和纹身等一系列极端行为来惩处自己,通过对肉体的摧残,达到精神能量的提升,激励自己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他战胜夫差,一雪前耻。的确就是自虐,但达到目的了。有的女士说老公很长时间不看她一眼,给你出个办法,去理发店理个怪异发型,你老公肯定立即就留意到你。道理很简洁,头发是人体重要标记,一变更就立刻引人注目。郁闷也可以去理发,理完发心情会好许多。还有一个励志发型,就是清朝的发型,四周的头发都剃光,只留中间一点点,梳一根大辫子。什么含义?代表着清人的一种志向,叫“削平四夷,定鼎中原”。四周的敌人全都战胜,雄霸中原。这是一种典型的通过发型来表达志向的方式,清朝人的发型堪称经典励志发型。现代西方曾出现过一批所谓“现代派”的人,特地把两边的头发剃光,中间留一结,觉得发式很酷,招摇过市。其实这样的发型自古中国就有,中国原来“萨满”的发型、大巫师的发型、浪荡子弟的发型都这样,这个发型表现最飞扬跋扈、最霸道、最嚣张。孔子的弟子子路,在拜孔子为师前也是这种发型,生怕人不知道他是地痞。后来孔子一顿拳脚降伏子路,使其改邪归正,建立了千古功名。民间流传一种说法,正月不理发,直到“二月二,龙抬头”时才理发,为什么?因为人们认为正月理发死舅舅。其实是一种典型的误传,完全是口耳相传发错音。"正月里理发会死舅”的原意是正月里、二月二之前不剃头是缘于“思旧”,在这一段时间不理发是为怀念过去一年中的种种经验,是一种情感表达。结果传着传着"思旧"变成"死舅舅”。都不去理发,怕家里的舅舅死。中国人原配夫妻叫“结发夫妻”,缘由何在?这缘起于古代男女结婚仪式,双方在喝交杯酒之前要各剪一缗头发,挽在一起,表示“永结同心”。这么做的含义是什么?首先,头发在古人心目中相当重要,头发代表着文明社会的礼仪风范,那时人一生也不会轻易地剪头发,除非有特殊重大的事情。结婚是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要剪一结头发表示婚姻的重要性和荣辱与共。此外,头发是肾之精华,心之血余,从生理上讲,男女的第一次结合就是精血结合,把双方剪下的头发挽在一起就象征着血脉相融。另外,头发还是人体当中永不腐烂的东西,结发行为也是一种关于爱情永恒、白头到老的美妙期望。(二)中医对头发的论述发为肾之华,发为血之余。中医认为,头发跟人体内两条经脉的气血最为相关,即肾气和肝血。故有发为肾之华,发为血之余之说。头发黑,润泽跟肾气相关。发为肾之华,就是说头发是肾的花朵,是肾的外现。肾又是主黑色,头发是否乌黑靓丽,跟肾的好坏亲密相关。头发是否滋润也跟肾有关系,因为肾主收敛,一个人肾气的保藏实力强,头发就滋润,不易脱发。俄罗斯的女性比较喜爱嫁给秃顶的男人,她们发觉秃顶男性普遍性欲旺盛,缘由何在?其实从中医的理论上来讲,秃顶属于肾气发散过度,肾气的过度耗散就意味着人的性欲比较强。反之,假如肾虚,肾精保藏的力气不够,就简洁脱发。头发的生长速度跟肝血相关,肝主生发。头发还有一个别名,叫做血余,即发为血之余。肝血不足,头发就会变白和干枯,导致脱发。中国古代有一味药就叫血余,血余是一味很好的止血良药。急救止血小方法:孩子不当心把头磕破,在没有急救药品的状况下,可以先用清水把伤口清洗好,再把伤口周边的头发剪下来,烧成炭状,糊在伤口上,就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三)头发疾病1、发白与脱发。秃顶是一种典型的脱发疾病。有的人掉头发只掉头顶,是与肝血、脾胃有关。无端思虑过多,常想些没有用的,思则气结,思伤脾,同时还会伤血,造成头顶掉发。黄帝内经里讲,女子到三十五岁,额头出现白发,胃脉出现衰落。胃脉走前额,所以女性这时易长抬头纹和鱼尾纹。男子的头部除头发外还有胡须,有的男人是胡子白,头发没白;有的却是头发白,胡子没白。这是什么缘由造成的?男人长胡须是由冲脉所主。冲脉起于会阴,联系的是两个睾丸;对于女子,联系的是卵巢。冲脉沿着人体正中线任脉的两边渐渐上来,女子阳气不足,冲脉就散于胸中,故女子长乳房;男子阳气足,冲脉不会停留在胸部,是接着往上走,停留在下巴、嘴唇边、人中这些地方,男子在这些地方长胡子。冲脉在黄帝内经中归为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是不一样的一套系统。奇经八脉是添元气的系统,十二正经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系统。头发和胡须,表明白人体两个方面的一个问题。肾虚就会头发白,任、督、冲脉虚就会胡子变白。假如头发白胡须不白,说明肾虚,任、督脉和冲脉不虚;假如头发不白胡子白,肾没有虚,任、督脉和冲脉虚。通过胡须可看出一些性格特点。如张飞的胡须呈张开状,炸开长的胡须都属于生发过度之象,气太冲,这种人性格比较粗矿、豪放,理性不足,比较心情化。关公号称为美髯公,胡须很长很美丽,先天元气很足,气血特别足的一个象,性格特点是比较柔顺,比较忠厚,特殊地义气、和善,不去太过度争强好胜,比较牢靠。黄帝内经里还提过一种天生不长胡须的天宦,气没冲到脸上,收敛的工夫特殊强,特点是心计比较多,老谋深算,什么东西都藏得比较深。2、头皮屑。许多人被头皮屑困扰,用多种去屑洗发液不见本质性好转。中医认为,头皮屑叫做阴盛阳虚。肾精敛不住虚火,虚火上炎,在上面飘,时间一长,头皮上的经血偏少,头皮得不到滋润,产生头皮屑。3、出头油。是脾疏布太过。五行的说法:土不生金,人的脾为土,肺为金,肺气主肃降),肺气往下降的功能不够,人体的油脂往上飘,导致头部总出油。头油过多是脾和肺两脏的病。4、斑秃。俗称鬼剃头,突然掉头发,导致头部某一块不长头发。斑秃事实上和情志有关系。过度焦虑,或者生一口大气,心结不开,有可能斑秃。(三)造成头发疾病的缘由:1、头发白是血虚的表现,同时也是肾虚的表现。肾主黑,肾精足够,头发就会乌黑有光泽;肾精不足,就会出现白发。2、两鬓花白,是少阳火飘的表现,是胆经的火偏旺,敛不住。3、黑白相杂的花白头发,是胃肾两虚的变现。这种人的性格犹如头发,一会儿一个办法,心情不稳定,简洁激烈也简洁消沉。4、掉头发,是脾肾两虚造成。肝入脾,脾对应土,而肾对应水,土能克水,过食甘味食物,会抑制骨头的凝敛功能,会头发脱落。头顶脱发,与肝经和脾胃相关。表现出无端思虑过多,思则气结、伤脾伤血。斑秃,民间叫“鬼剃头”,情志很有关系。过度焦虑或生大气,总打不快乐结,都可能斑秃。5、头皮屑多,是阴盛阳虚,导致虚火上炎的缘由。肾精不足敛不住虚火,上火太盛,精血就会渐渐削减,头皮缺少滋润自然就产生头皮屑。6、头发出油,是脾输布太过,土不生金,肺的肃降不够,养分只能在上面飘着。和脾、肺两脏有关。7、头发为什么叫“苦恼丝”,生理上是火上头的意思。君子之人应主动进取,有追求少攀比,就不苦恼。四、胡子的问题(1)?头发和胡子的关系。长胡须由冲脉所主,起于会阴穴沿任脉两侧上行。冲脉主阳气,对女子上行长乳房;对男子,上行长胡子(男子身,太冲脉下部连系的是两个睾丸)头发是肾经所主。因此,肾虚只白头发不白胡子。假如肾不虚,而是任督冲脉虚弱,就会出现发黑须白的现象。(2)冲脉是奇经八脉之一,没有一味药是可以补奇经八脉,因为它属于先天之气。由于元气藏于肾,可以从滋补肾的角度解决发白须白的问题。(3)从胡子看性格。张飞两边咋开胡须,中医讲这是生发过度之象,粗矿豪放,心情化却没有太强的理性。关羽的胡子是美“髯”,性格特点是忠厚、义气、和善,不争强好胜,人牢靠。还有一种男人天生不长胡须,叫“天宦”。从象上看,收敛的气机很强,属于心机比较多、老谋深算、藏而不露的人。(四)头发的养护与保健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对头发进行护理和保健?又该避开哪些常犯的错误?1.给生活减压。自古头发有个别称:苦恼丝,头发的病跟苦恼有关。佛教认为人的身心被贪欲困扰,产生苦恼。苦恼的“烦"字为"火”字边加一个“页"。"页”在古代读作uxie"部,凡是从“页”部都是跟头有关。一个“火”字加一个“页”字组合在一起,指人的虚火上炎,老在头上飘,生出苦恼。苦恼导致多种疾病,头部的尤其多,首先要去除苦恼。自古中国有君子和小人的评判问题。君子讲究向内追求,遇事不会向外攀比;小人正相反,重身外之事,就会产生攀比之心,有了攀比心,人就会有苦恼。传统文化历来主见人要做君子或淑女,教人把心收回来,把心态摆好,就会削成苦恼,修身养性。详细到方法,古人讲究从小就去学琴棋书画,是解决心灵之痛的一剂良方,可以让人生的境界得以提升。进,可为天下苍生服务,树立功德;退,可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很好的养护,使人少生苦恼,少得疾病。现代人重科技,轻文化,易产生苦恼。要学会给自己的生活减压,让生活简简洁单单一些,使自己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的人,这样的免疫系统就会特别强大,疾病就无从入体,还可以得到一头乌黑浓密的亮发,何乐而不为!2.做头部按摩。日常多梳头。梳头也有讲究,不能用太密的梳子去梳,选择粗一点的,而且最好是木梳。在没有梳子的状况下,用手梳头也可以。梳头就是头部的按摩.按摩有规则,不能乱来。头部按摩法肯定要先从前额起先,从阳明胃经走到少阳胆经,然后再走到后边的太阳膀胱经。实行五指梳方法,五根手指按上面规则在头上捋,捋时手要略微重一点,通过指尖来按摩头皮,这对头发的养护特别有好处。3.春天散发,睡觉散头卧。在春天,不要约束头发,如不梳马尾辫,把头发散开,提起头发的朝气,让生发之机起来。再有,睡觉时,散头卧,把头发披散开,这是对头发的一种很好的养护。4.不湿卧。洗完头洗完澡没有把头发弄干立刻睡觉。很简洁引发一系列的疾病,比如说头痛、眩闷、两眼发花,脱发、脸发黑,甚至造成齿痛或耳聋等疾病,还会头上生白屑。湿卧问题,头发干了再睡。不要常用吹风机吹干头发,自然晾干。第三篇?养脑篇一、脑,奇恒之腑,髓之海脊髓属先天,大脑属后天。"脑为髓之海”,脑是髓汇合而成,说明髓与脑的关系。"脑为元神之府”,是生命的枢机,主宰生命活动。具有精神、意识、思维功能。头脑是精明之府,忆、视、听、嗅、言等感官功能都归于脑。脑的功能隶属于五脏,五脏功能旺盛,精髓充盈,清阳升发,窍系通畅,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二、养脑方式。以学习的方式养脑。中华文化思想认为,学习可以克服本能,解除苦恼。(1)学诗指诗经。?学诗可以兴,培育想象力;学诗可以观,培育视察力和洞察力。先贤强调人肯定要学习,不仅为了学学问,更多是为学习如何做人做事。皇帝内经开篇中多提到春夏秋冬、东西南北,就是认为人身体的这个小宇宙和天地之大宇宙是相和的。看不清自己,看天地万物,比如春天里小树发芽的过程,就懂得人体的气机,在春天是一点点升起来的。是洞察力的培育过程;学诗可以群,培育沟通实力,与他人许久相处;学诗可以怨,指讽刺、有情致的埋怨,非招人厌烦的埋怨,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学诗可以言志,利于志向表达,了解心的动向。(2)学礼,学会对感官机能进行制约和调养。史记记载,礼由人生,人生有欲,制礼以养人欲。学礼是可以正确疏导欲念,犹如五味养口、芳香养鼻、美景美文养目(而非美女养目)、音乐养神一样。五脏皆有神明。真正能作用于神的,只有音乐。史记中特殊记载,钟鼓、管罄、琴瑟、竽笙,养耳也。鼓,主生发。古代传统文化中,大战前要擂鼓动身,激昂士气;之后以鸣金收兵表示结束打仗。可以看出,金,主肃降。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孩子的脾先天是弱的,脾弱会造成脾湿重,会老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怎样治疗?用一个小小的拨浪鼓,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的气机渐渐地生发起来。留意时间,不在晚上敲,该睡时选用有肃降作用的音乐。三、五脏六腑的精气随眼系入于脑,眼睛是脑力最外散的一个部分。长时上网、看电视等,是耗神的。四、与入脑的六条经脉亲密先关1、督脉,督脉通髓达脑,是阳气阴精入脑的途径,通过十四经经气的循环,将脏腑精气向上转输于脑,以奉元神。脑为髓海,由肾中真阴真阳之气酝酿化合而成,缘督脉上升而灌注于脑。假如督脉脉气失调就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大人癫疾,小儿惊痫”等脑部病变。2、膀胱经主阳气,健忘症是膀胱经大虚的证.阳气虚弱,不能上脑。3、肝经主血,从经脉的角度讲,肝经是脑部供血的经络。4、阴跷脉与阳跷脉入后脑,与人体的协调性、体态匀整、动作协调有关。5、胃经,养分物质通过胃经上输到心、肺,同时上输于脑。胃经是循目系入络脑的。五、头部的疾病。(一)头痛。头上的疾病首推头痛。头痛是顽疾。按经脉来划分各部分的头痛。后头痛属太阳膀胱经头痛,包括脑后边的头痛,还有完全的颈项痛,出现发热、恶寒、恶风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