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_T15-71-2023城市地下空间检测监测技术标准.docx
广东省标准DBJzT15-71-2023备案号J1.1596-2023城市地下空间检测监测技术标准Technica1.standardfortestingandmonitoringofurbanundergroundspace2023-12-13发布2024-06-01实施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城市地下空间检测监测技术标准Technica1.standardfortestingandmonitoringofurbanundergroundspaceDBJ/T15-71-202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1596-2023批准部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24年6月1日中国城市出版社2023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广东省标准城市地下空间检测监涌技术标准的公告粤建公告(2023)57号经组织专家委员会审查,现批准城市地下空间检测监测技术标准为广东省地方标准,编号为DBJ/T15-71-2023o本标准自2024年6月1日起实施。原广东省地方标准城市地下空间检测监测技术标准DBJ15-71-2010同时废止。本标准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并于出版后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门户网站(http:/ZfCXjS)公开标准全文。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3年12月13日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2019年广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复审)修订计划的通知,标准编制组经过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检测监测技术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参考相关标准规范,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地下空间施工检测与监测;5既有地下空间检测监测与健康诊断:6地下空间空气质量检测监测;7地下空间防火检测;8地下空间消防电气检测;9地下空间消防给水与灭火系统检测;10地下空间防烟、排烟、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检测;H地下空间环境保护监测。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增加了隧道施工过程检测与监测、地下空间防火检测等相关内容;加强了既有地下结构检测监测与健康诊断、地下空间空气质量检测等相关内容;更新了标准名录以及附录。本标准不涉及专利。本标准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广州市白云大道北833号建研大厦;邮编:510440;电子邮箱:tmx)。本标准主编单位: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广州市盛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广州市市政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监测与研究中心广东粤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有限公司广州新中轴建设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唐孟雄胡贺松陈乔松朱六兵王洋唐孟华周治国张世军陈晓丹汪传斌梅爱华杨建坤马炜红陈云飞陈仁进何钦孙晖刘轩季璇崔皓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杨光华石汉生潘泓毛吉化李广平何小军何绍明总则I2术语和符号21.1 术语21.2 符号43 基本规定73.1 一般规定73.2 检滉I与监测工作程序73.3 监测等级与报警值控制值94 地下空间施工检测与监测184.1 一般规定184.2 自动化监测194.3 地下空间施工监测214.4 地卜.空间周边环境变形监测234.5 既有隧道受邻近开挖影响监测264.6 监测成果及信息反馈304.7 隧道施工质量检测324.8 地下平面结构物施工质量检测与监测385既有地卜空间检测监测与健康诊断421.1 一般规定421.2 矿山法隧道检测监测421.3 沉管法隧道检测监测441.4 盾构法隧道检测监测481.5 顶管法隧道检测监测511.6 地下平面结构物健康检测与监测521.7 地下结构健康诊断606 地下空间空气质量检测监测656.1 一般规定656.2 地下空间空气质量标准值666.3 地下空间空气质量检测676.4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697 地下空间防火检测707.1 一般规定707.2 地下空间建筑防火检测707.3 地下空间装饰装修材料燃烧性能检测727.4 地卜.空间电线电缆阻燃和耐火性能检测737.5 地铁防火检测767.6 综合管廊防火检测778地下空间消防电气检测791.1 一般规定791.2 消防电源及其配电检测791.3 配电线路检测801.4 火灾白动报警系统检测811.5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检测869 地下空间消防给水与灭火系统检测889.1 一般规定889.2 消防给水与灭火系统检测8810 地下空间防烟、排烟、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检测9210.1 一般规定9210.2 风管检查与检测9210.3 防烟排烟系统检查与检测9310.4 通风与空调系统检测9510.5 防烟排烟系统有效性检测9611 地下空间环境保护监测9811.1 一般规定9811.2 噪声监测98113振动监测IO1.11.4 废水监测10211.5 废气监测10511.6 电蹒射监测I1.1.11.7 粉尘监测113附录A既有结构构件材料强度标准值的确定117附录B装修/装饰材料进场验收记录表119附录C隧道地质雷达法120附录D隧道结构声波法122附录E隧道激光断面仪法124本标准用词说明128引用标准名录129附:条文说明135Contents(jcoci*3I1ovIS1.«ns12 TermsandSymbo1.22.1 Terms2mbo13 BasicRequirements73.1 Genera1.Regu1.ations73.2 TestingandMonitoringProcedure73.3 MonitoringIxvc1.andCont11>1.Va1.ueofA1.ann94 Un<icrg11)undSpaceConstructionTestingandMonitoring184.1 Genera1.Regu1.ations184.2 .AutomaticMonitoring194.3 UndergroundSpaceConstructionMonitoring214.4 MonitoringOfEnvironmentDeformation234.5 MonitoringOfExis1.ingTunne1.sAITcxtcxIbyAdjacentExcavation264.6 MonitoringResu1.tsandInformationFeedback304.7 Tunne1.ConstructionQua1.ityInspection324.8 ConstructionQua1.ityInspectionofUnderg11>undP1.aneStructure385 Testing,MonitoringaiKiHeakhDiagnosisofExistingUndergroundSpace425.1 Genera1.Regu1.ations425.2 TestingandMonitoringofMiningMethodFunne1.425.3 TestingandMonitoringofImnwrsedTubeMethodTunne1.445.4 TestingandMonitoringOfShie1.dMethodTunne1.485.5 TestingandMonitoringofPie-JackingMethodTunne1.515.6 TestingandMonitoringofUndergroundP1.aneStnicturc525.7 Hea1.thDiagnosisOfUndeI'groundStructures606 DetectionofAirQua1.ityinUndergroundSpace656.1 Genera1.Regu1.ations656.2 AirQua1.ityStandardforUndergroundSpaces666.3 TestingofUndergroundSpaceAirQua1.ity676.4 Qua1.ityAssuranceandContro1.697 TestingofFircPreventionofUndergroundSpace707.1 Genera1.Regu1.ations707.2 TestingofFirePreventionofUndergroundSpaceBui1.ding7()7.3 CombustionPerformanCCTestingofUndergroundSpaceDecorationMateria1.s727.4 F1.anieRetardancyandFireResistanceTestingofUndergroundSpaceWiresandCab1.es737.5 TestingofFircPreventionOfSUbWay767.6 TestingofFirePreventionOfComprehensivePipeGa1.1.ery778 TestingofFireE1.ectrica1.OfUndergroundSpace798.1 Genera1.Regu1.ations798.2 TestingofFiivServicePowerSupp1.yax1.ItsDistribution798.3 TestingOfDistribution1.ine808.4 TestingofAuKHnaticFireA1.armSystem818.5 TestingofFireEmergency1.ightingandEvacuationIndicationSystem869 DetectionofFireseniceWaterSupp1.yandFireExtinguishingSysteminUndergrourK1.Space889.1 Genera1.Regu1.ations889.2 TestingofFircServiceWaterSupp1.yandFireExtinguishingSystem8810 TestingofSmokeContro1.,SniokcExtraction,Venti1.ation.andAirConditioningSystem9210.1 Genera1.Regu1.ations9210.2 InspectionandTestingofAirDue1.9210.3 InspectionandTestingofSmokeContro1.andSmokeExtraction9310.4 TestingOfVeniiIationandAirConditioningSystem95I().5EffeciivenessTestingofSmokeContro1.andSmokeExtractionSystem9611 UndergroundSpaceEnvironmenta1.ProtectionMonitoring9811.1 Genera1.Regu1.ations9811.2 NoiseMonitoring9811.3 VibrationMonitoring10111.4 WastewaterMonitoring10211.5 ExhaustGasMonitoring1()511.6 E1.cc1.romagnc1.icRadiationMonitoring11111.7 DustMonitoring113AppcndixADeterminationOfStrcngthStandardVa1.uesforExistingStructura1.Componen1.117Appendix B ntryACCePtanCeRecordFonnforDecorationMateria1.s119Appendix C unne1.Geo1.ogica1.RadarMethod12()Appendix D Tunne1.StaicturcAcousticMethod122Appendix E Tunne1.1.easerCrosssectionMedux1.124Exp1.anationofWordinginThiSSiandaid1281.iS1.ofQuotedStandards129Addition:Exp1.anationofProvisions135i.o.1为确保广东省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质量和正常使用功能,规范地下空间检测和监测方法,为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提供可靠依据,使城市地下空间检测与监测工作满足安全适用、技术先进、数据准确、评价正确的要求,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城市地下空间施工和运营阶段的检测与监测。本标准不适用于生产和贮存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及各类危化品等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的检测与监测。1.0.3地下空间检测和监测方法应根据其特点和适用范围,考虑地质条件、地下工程隐蔽施工、地下特殊环境和保证安全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选择搭配。检测与监测结果应综合分析评价。1.0.4地下空间的检测和监测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地方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及规定。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城市地下空间urbanundergroundspace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规划区内地表以卜的空间,涵或地F室、轨道交通、地下道路交通、地下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库、地下综合管廊和地下商业等多种地下建(构)筑物。2.1.2 地下建筑undergroundbui1.ding地表以下以十.和岩石为载体构成的、覆土层深度超过2m的房屋建筑空间,包括地下公共建筑、工业仓储建筑、停车库、地下空间综合体和建筑组合空间形态。2.1.3 地下结构undergroundstructure地铁隧道等线形结构物以及地下室、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地下旅馆、地下娱乐场所及地下餐厅、人防工事等平面结构物的统称。2.1.4 城市,轨道交通urbanrai1.transit;masstransit在不同形式轨道上运行的大、中运量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城市中地铁、轻轨、单轨、直线电机、自动导向、磁浮等轨道交通的总称。2.1.5 矿山法miningmethod用钻眼爆破的方法开挖断面,修筑地卜.工程的暗挖施工方法。2.1.6 沉管法immersedtubemethod预制管段沉放法的箍称,是一种修筑水底隧道的施工方法。2.1.7 盾构法shie1.dmethod用盾构修筑隧道的暗挖施工方法,盾构是一种钢制壳体内配有开挖和拼装衬砌管片等设备,在钢壳体的保护下进行开挖、推进、衬砌和注浆等作业的施工方法。2.1.8 顶管法pipe-jackingmethod隧道或地下管道穿越铁路、道路、河流或建筑物等各种障碍物时采用的一种暗挖施工方法。2.1.9 防火fireprevention防止火灾发生,限制其影响的措施。2.1.10 燃烧性能combustionperformance当材料、产品及构件燃烧或遇火时,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2.1.11 耐火性能fireresistance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在定忖间内满足标准耐火试验的稳定性、完整性、隔热性的能力。2.1.12 耐火极限fireresistance1.imit按时间一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三)表示。2.1.13 电磁辐射e1.ec1.romagneticradiation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2.1.14 比吸收率specificabsorptionrate(SAR)生物体每单位质量所吸收的电磁辐射功率,即吸收剂量率。2.1.15 功率密度powerdensity空间某点上电磁波的量值以单位面积上的功率的形式表示,单位为Wm2;或在空间某点上坡印亭矢量的值。2.1.16 等效辐射功率equiva1.entradiationpower在100OMHZ以下,等效辐射功率等于机器标称功率与对半波天线而言的天线增益的乘积。在100oMHZ以上,等效粕射功率等于机器标称功率与全向天线增益的乘积。2.1.17 热效应therma1.effect吸收电磁辐射能后,组织或系统产生的直接与热作用有关的变化。2.1.18 非热效应non-(hc11na1.effect吸收电磁辐射能后,组织或系统产生的与直接热作用没有关系的变化。2.1.19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ota1.vo1.ati1.eorganiccompounds(TVOC)使用TCnaXTA或等效填料吸附管采样,非极性或极性毛细管色谱(极性指数小于10)分析时,保招时间在正己烷和正十六烷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2.1.20 新风量airchangef1.ow单位时间内由集中空调系统进入室内的空外空气的量,单位为m3h°2.1.21 A声级sound1.eve1.A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级,用1.A表示,单位为dB。2.1.22 等效声级equiva1.entsound1.eve1.规定时间内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又称等效连续A声级,用1.ACq表示,单位为dB。2.1.23 昼间等效声级dayequiva1.entsound1.eve1.昼间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用1.a表示,单位为dB。2.1.24 夜间等效声级nightequiva1.entsound1.eve1.夜间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用1.表示,单位为dB。2.1.25 振动级weightedvibration1.eve1.按规定的频率计权曲线对振动加速度级计权修正后得到的单值评价量,又称计权振动级。2.1.26 振级weightedp1.umbvibration1.eve1.垂直于水平面的振动级,又称计权振级。2.2 符号2.2.1 物理参数T0标准状态的绝对温度;T采样时采样点现场的温度与标准状态的绝对温度之和;PO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力;P采样时采样点的大气压力;Qm.n第m个辐射n频段辐射的辐射水平:Qn,n,1.对应于n频段的电磁辐射所规定的辐射限值;2.2.2 强度参数form一芯样试件换算抗压强度样本的均值;feu,mo一采用修正方法检测得到的换算抗压强度样本的均值;feu,i一修正后测区混凝土.换算抗压强度;feu,io修正前测区混凝土换算抗压强度;住UmoJUO采用修止方法检测得到的与芯样试件对应测区的换算抗压强度样本的均值;m按n个构件算得的材料强度平均值;s按n个构件算得的材料强度标准差。2. 2.3儿何参数及其他V0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V一采样体积;d衬砌厚度;t双懿行时间;O-电磁波速;T乘客从站台层疏散至站厅公共区或其他安全区域的时间:Q1远期或客流控制期中超高峰小时1列进站列车的最大客流断面流量;Qz远期或客流控制期中超高峰小时站台上的最大候车乘客(人);Ai-台自动扶梯的通过能力;A2疏散楼梯的通过能力;N自动扶梯数量;B一一硫散楼梯的总宽度,每组楼梯的宽度应按0.55m的整倍数计算。2.2.4系数k材料标准强度计算系数;a确定材料强度标准值所取的概率下分位数;C检测所取的置信水平:8_相对介电常数。3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地下空间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均应进行质量检测和监测。3.1.2 地下空间运营阶段应每年进行不少于1次的结构健康状况检查。当发现影响结构安全与正常使用的隐患时,应进行检测、监测和诊断。3.1.3 地下空间检测和监测方法应根据被检测空间的可操作性合理选择。3.2 检测与监测工作程3.2.1 2.1检测与监测工作程序为接受委托、调杳和收集资料、制定检测与监测方案、仪器领用登记和检查、现场检测与监测、数据处理和结果评价、编写检测与监测报告。3.2.2 调查和收集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1收集检测与监测项目相关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周边及地面建(构)筑物环境、设计图纸、施工方案、施工记录和施工中的异常情况等;2委托方的具体要求;3现场踏勘,确定检测与监测项目现场实施的可行性。3.2.3 应根据调查结果和检测与监测目的,选择检测与监测方法,制定检测与监测方案。检测与监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工程概况,检测与监测方法及其依据的标准,抽样测点布置方案,检测与监测数量,所需机械或人工配合,检测与监测所使用的仪器,检测与监测所需时间或周期,点位布置.图,检测与监测精度,检测与监测频率,预警值与控制值及异常情况下的措施,质续表4.5.6监测项目监测点位置监测断面间距血)隧道椭变隧道道床、顶部、侧墙或腰部重点位置观测道床和轨道变位道床纵、横断面上20注:1外部开挖为桩基作业时,每个桩位投影位置应布设不少于1个监测断面:2对新增宽度大丑)311n以及既有宽度大于05三的典型结构裂缝,应选取具郁味性的裂缝实施裂缝监测;3监测断面布设距离可根据工程实际需求或设计要求进行加密。4.5.7 邻近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监测范围应根据施工工程类型、影响等级来确定,并应符合表4.5.7的要求。«4.5.7既有陡道监渊范S1.邻近施工类型影响等级监测范围基坑工程一级不小于3倍基坑基底埋深基坑工程二级不小于2倍基坑基底埋深陵道工程一级不小于3倍开挖隧道洞径隧道工程二级不小于2倍开挖隧道洞径4.5.8 既有隧道监测频率应根据邻近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等级、施工方法和进度、既有隧道结构评估结果、监测项目、地质条件等情况和特点,并结合当地类似项目工程经验确定。4.5.9 既有隧道的监测周期应贯穿于邻近施工的全过程,从测定监测项目初始值开始,至邻近施工完成后监测区域数据稳定后结束。当最后100d的最大沉降速率小于0.04Inn1./d时,可认为其达到稳定状态。4.5.10 邻近施工的监测应与既有隧道的监测建立联动,监测报警及应对措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02的要求。1个;4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应布设在支护桩(墙)顶或基坑坡顶上。4.8.5支护桩(墙)体水平位移监测点布设应符合卜.列规定:1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的桩(堵)体布设,工程监测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时,布设间距宜为15m20m;工程监测安全等级为三级时,布设间距宜为20m30m;2在基坑各边中间部位、阳角部位及其他代表性部位的桩(墙)体应有监测点控制;3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宜与支护桩(墙)顶部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处于同一监测断面。4.8.6支护桩(墙)结构应力监测断面及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坑各边中间部位、深度变化部位、桩(墙)体背后水土压力较大部位、地面荷载较大或其他变形较大部位、受力条件复杂部位等应布设竖向监测断面;2监测断面的布设位置与支护桩(墙)体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共同组成监测断面;3监测点的竖向间距应根据桩(墙)体的弯矩大小及土层分布情况确定,监测点的竖向间距不宜大于5m,在弯矩最大处应布设监测点。4.8.7立柱结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和结构应力监测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数量不应少于立柱总数量的5%,且不应少于3根;当基底受承压水影响较大或采用逆作法施工时,应适当增加监测数量:2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宜选择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会处、地质条件复杂处的立柱;3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设在便于观测和保护的立柱侧面上:尺寸、线形等因素决定测点的间隔。曲线地段宜为20m30m,直线地段宜为50m左右。5.4.5 盾构法隧道横断面测量可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或激光断面仪等进行测量,测量精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的要求。5.4.6 当地表及建(构)筑物受既有隧道影响产生沉降时,应对地表及建(构)筑物进行监测与评估,具体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及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的规定。5.4.7 盾构法隧道管片嵌缝防水检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规定。管片嵌缝防水检测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表5.4.7的要求。«5.4.7管片嵌1*防水检涌方法及依要求顼目要求检测方法数量要求管片嵌缝槽的深度比及断面构造形式、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观察检查全数检查嵌缝防水隧道基本稳定后应及时进行嵌缝防水处理观察检查和检查相关记录全数检杳嵌缝材料嵌缝材料嵌填应密实、连续、饱满:表面平整,密贴牢固观察检查和检查相关记录全数检查5.4.8 管片表面的缺棱掉角、混凝土剥落、裂缝深度和宽度应调查、检测并记录。裂缝深度和宽度检测方法和数量应符合表5.4.8的要求。«5.4.8裂Sft深度和宽度检涌方法和敷要求项目检测方法数量要求裂缝深度超声波相控阵、钻孔全景图像可见缺陷全部检测裂缝宽度目祝、开裂宽度测定、数字相机记录可见缺陷全部检测合法、后装拔出法或钻芯法等方法进行检测。2采用不同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回弹法,被检测混凝土的表层质量应具有代表性,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龄期不应超过现行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限定的范围;2)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被检测混凝土的内外质量应无明显差异,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超过现行团体标准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T/CECS02限定的范围;3)采用后装拔出法,被检测混凝土的表层质量应具有代表性,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现行团体标准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69限定的范围:4)当被检测混凝土的表层质量不具有代表性时,应采用钻芯法;当混凝土的龄期或抗压强度超过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或后装拔出法等相应技术规程限定的范围时,可采用钻芯法或钻芯修正法;既有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应按本标准附录A确定;5)在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或后装拔出法适用的条件下,宜进行钻芯修正或利用同条件养护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修正。3采用钻芯修正法,可采用总体修正量的方法。总体修正量方法中的芯样试件换算抗压强度样本的均值for,m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例的规定确定推定区间,总体修正量4tot和相应的修正可按式(5.6.3-1)、式(5.6.3-2)(5.6.3-1)(5.6.3-2)计算。Atot=for,m-fcu,mofcu,i=fccu,io+4ot式中:f°rm芯样试件换算抗压强度样本的均值;fc,rno一采用修正方法检测得到的换算抗压强度样本的均值;fcu.i修正后测区混凝土换算抗压强度;fccu,io修正前测区混凝土换算抗压强度。4当钻芯修正法不能满足本标准第5.6.3条第3款的要求时,可采用对应样本修正量、对应样本修正系数或一一对应修正系数的修正方法;此时直径100mm混凝土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6个;现场钻取直径10Omm的混凝土芯样确有困难时,也可采用直径不小于70m11混凝土芯样,但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应小于9个;一一对应修正系数,对应样本的修正量4。和修正系数oc,可按式(5.6.3-3)、式6.3-4)计算。oc=fbr,n-fcu,nO,Ioc6.3-3)noc=fo,mfcu,mo,1(5.6.3-4)O式中:forg芯样试件换算抗压强度样本的均值:fccu,m0,Ioc采用修正方法检测得到的与芯样试件对应测区的换算抗压限度样本的均值。相应的修正可按式(5.6.3-5)、式(5.6.3-6)计算:fcu,i=fcu,io+oc(5.6.3-5)fcu,i=noc.fcu,i0(5.6.3-6)式中:fcu,i修正后测区混凝土换克抗压强度;fccu.io0修正前测区混凝土换算抗压强度。5检测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推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规定,并进行评定。6混凝十.的抗拉强度可采用对直径100mm的芯样试件施加劈裂荷载或直拉荷载的方法检测;劈裂荷载的施加方法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执行,直拉荷载的施加方法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384的规定执行。7受到环境侵蚀或遭受火灾、高温等影响,构件中未受到影响部分混凝十的强度可采用下列方法检测: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进行检测。7混凝土存在碱骨料反应隐患时,可从混凝土中取样,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测方法标准JGJ52检测骨料的碱活性和碱含量。8混凝土中性化(碳化或酸性物质的影响)的深度,可用浓度为1%的酚献酒精溶液(含20%的蒸储水)测定,将酚醐酒精溶液滴在新暴露的混凝土面上,以混凝土变色与未变色的交接处作为混凝土中性化的界面。9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可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19附录H进行检测。10对于未封闭在混凝土内的预应力锚夹具的损伤,可用卡尺、钢尺直接量测。5.6.7钢筋的配置与锈蚀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I钢筋配置的检测应包括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直径、数量等项目;2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和钢筋数量宜采用地质雷达法或电磁感应法等无损检测法进行检测,可凿开混凝土进行钢筋直径或保护层厚度的验证;3可对钢筋的锚固与搭接、框架节点及柱加密区箍筋和框架柱与墙体的拉结筋进行检测;4钢筋的锈蚀情况可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19附录P进行检测。5.6.8地下平面结构物的监测工作不应影响其正常运营,应进行长期监测和专项监测,长期监测应按规定频率对其进行全面监测:专项监测应根据长期监测的结果、结构病害情况以及结构保护区内邻近开挖影响程度,时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5.6.9地下平面结构物运营期间应对其竖向位移进行长期监测,监测点宣布设在其侧墙结构上,布设间距应不大于50m;地下平面结构与隧道结构衔接位置两侧应布设监测点,监测频率宜为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的要求。9.2.14泡沫灭火系统应检查供水设施、启泵按钮、泡沫液贮罐、比例混合器、泡沫产生器、泡沫栓、泡沫喷头及系统功能,各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泡沫灭火系统技术标准GB50151的要求。9.2.15气体灭火系统应检测瓶组与储罐、喷嘴、气体灭火控制器、系统功能、IG541、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等灭火系统,应按实际安装数量的20%30%抽验。9.2.16 手提式灭火器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1选型、数量及放置地点应符合设计要求:2应在有效期内使用,经过维修的应有维修标志;报废年限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灭火器维修XF95的要求;3筒体应无明显锈蚀和凹凸等损伤,手柄、插销、铅封、压力表等组件应齐全完好;灭火器型号标识应清晰、完整;4压力表指针应在绿色区域范围内。9.2.17 悬挂式灭火装置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1选型、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检查电启动电路的安全电流不得超过150mA;3相应的信号启动装置、消防报警装置或手动按钮启动应正常;4应在有效期内使用,经过维修的应有维修标志;报废年限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灭火器维修XF95的要求。9.2.18柜式无管网灭火装置,应检查瓶体的压力、喷嘴,气体灭火控制器,定温玻璃球爆破启动、电磁启动、机械应急启动三种方式。各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的要求。1风管的材质、断面尺寸及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2风管的路径、设置防火阀的情况:3风管外保温材料的可燃性;4风管的强度和严密性;5防火阀支架安装是否符合要求。10.2.2风管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1风管的严密性检测依据现行行业标准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TM1.做漏风量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要求。2风管的强度检测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进行,也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ZT1.41的要求进行风管耐压强度(管壁变形量、挠度)检验。3风管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且不应穿过防火墙、防火隔墙或楼板;不得不穿过时,还应在穿过处设置防火阀。通风空调系统风管设置的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应为70C;排烟系统风管设置的防火阀为排烟防火阀,其公称动作温度为4当不得不穿过防火墙、防火隔墙或楼板时,应设预埋管和防护套管,其钢板厚度不应小于1.6m风管与防护套管之间应采用不燃且对人体无害的柔性材料封堵。10.3防烟排熠系统检查与检涌10.3.1机械排烟系统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控制柜1)应注明系统名称和编号的标志:2)仪表、指示灯显示应正常,开关及控制按钮应灵活可靠:3)应有手动、自动切换装置。2风机1)应注明系统名称和编号的标志:2)传动皮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