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docx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二O一四年宫I范阳I前规范性引用文件I引术语与定义I1两化触令管理体系224.1总要求2;4.2文件暨求24总则2P1.ij.-.-.-.-.2记录限IM3管理职说35.1 及高管理者35.2 管理考代表355.3以狭用与企业战略匹闱的可挣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35.4 两化融合的方针35.5 两化融合的目标45.6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45.7 职贲与协调沟通.4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或与岗位职责4协调与沟通机制4基础保障.46.1 总则46.2 资金投入.446.3人才保障.466.4 设备设施56.5 信息资源56.6 侑息平安5实施过程57总则57.2策划67总则6策划的输入6策划的输出6策划的评审与批准6策划的更改与限制77.3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7优化方案7实施与执行7监督与限制77.4 技术实现.7技术方窠7技术荻得7监看与限制77.5 匹配与规范8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匹配性调整8技术.业务流程、俎织结构的规范化与制度化87.6 运行维护87.7 数据开发利用87.8 动态调整88评测与改进88.1 总则88.2 评估与诊断98.3 监视与测盘98.4 内部审核98.5 考核98.6 管理评审9总则9怆入10怆出108.7 改进IO持续改进IO不符合、订正措施和预防措脩10附业A(资料性阴柔)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I1.A.1概述I1.A.2导向与膜则I1.导向I1.原则I1.A3板架与方法12基本框架12建设步骤13过程方法13系统方法14A.4坡高管理者14A.5评估与审核14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1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审核15,6持续改进15A.7与GB.T23020-2013之间的关籁15A.8与其他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15附录B(资料性附录)信总化和工业化融合省理体系实施指南16B1.微述16BJ两化融合管理体系168.2.1 总要求168.2.2 文件要求16H.总则16I1.B.文件限制16B.记求限制16管理职员16BXI最高管理者16B32怆理者代表17B33以获得与企业收珞匹配的可持续竟争优势为关注焦点178.3.4 两化网合的力针178.3.5 两化网合的目标17B36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178.3.7 职责与班理沟通17B.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贵17B.协调与沟通机制18基础保障181.1.1 则181.1.2 资金投入181.1.3 人才保障181.1.4 设备设施181.1.5 信息费源191.1.6 信息平安19实施过程198.5.1 W198.5.2 策划198.5.3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21B.优化方案21B.实施与执行21B.监13与限制21B.5.4技术实现21B.技术方案21B.技术获得22B.监督与限制22B.5.5匹配与规检22B.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匹配性调整22B.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规范化与制度化228.5.6 运行堆护228.5.7 数据开发利用228.5.8 动态四整23评测与改进238.6.1 总则238.6.2 评估与诊断238.6.3 监视与测量238.6.4 内部审核238.6.5 考核248.6.6 管理评审248.6.7 改进24B.持续改进24B.不符合、订正措循和预防措施25参考文献26IV前言本煨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并归口.本规范指导委M会主任:本规范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物学山、HI世宏.李谏成.本规范指导委M会委员(首批:徐/、郭俊、戴红、方欣欣、洪京、柏东海、谢少钝、ffi,赵波、张金如、孙家广、张入通、王文京、王民、王勇、王竹民、周晔逮,马玉山、李新社、王建伟'盛台军、孙推'李伟、甘小等.本规范I家指导委员会颇何(首批):刘源张、是泡、柴大体等,本煨范专-家组用长:王安耕,本现范专冢组成员(首批):高新民、蒋明知、杨海成、王W、奚家成、扬国助、漆水新、苗建军、阳南华、树晓仔、朱森第、宋晓刚、柴郝衡、郝淑芬、陈FJ根、张志槐、于明、詹俊蟀.我福源、陈小洪、刘丽文、黄津孚、姜奇平、仲静.金达仁、李林、刘爱军、揽旭清等。本设范起草单位(首批):1:业和信息化斑:电子科学技术情报探讨所、中国企业联合会、工业和信息化儡电子产品车林性与环境试蛤探讨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探讨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I:业标准化探讨院、清华高校、北京机械I:业自动化探讨所、浙江省企业信息化促进会、用友股份、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潍啜动力股份、河北钢帙股份承圜分公司、无阳市第棉纺织厂、吴忠仪表有限贡任公司等.本煨范主要起草人(首批):周剑、张文彬、赵同样、郑永亮、于秀明、李清、策晓东、陈杰、宋茂恩、刘小茵、王志林,王涛、李君、柳荣梦、周平、Af志月、张启亮、卢琳琳、耶利、杨宝刚、李忠福、傅正、陈希、J.思珍、宾伟'马冬妍、阳钟、爱大兵、李俊宏、李凫、冏典、孙洁者罗培、兆伟等.引言当前,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我国正处花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姓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披略性调招的关键时期,紧紧抓住乐人根略机遇期出现的新机遇,蹩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侑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大力推动伯息化和I:业化深度融合.事关我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效.是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这大槛略选择.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的称两化融合,施础在企业,结合点也在企业,企业两化融合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困绕其战略目标,充分挖抠资燕限置潜力.不断打造新型实力,形成可持陵竞争优的的过程.两化融合不仅涉及到技术的融合,史足个管理优化的过程.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己取得长足进步,但管理仍是个薄弱环节,特殊是两化融合管理还处于探究阶段.通过总结提煤企业M化融合的基木规律和要求,形成一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求,可有效引导企业以融合和创新的珊念推动两化融合,推广先进管理阅历.全面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实现行业,区域两化融合水平整体提升,从而加速产业升级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两化融合管理体索及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做台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可帮助企业依据为实现白身战略目标所提出的需求.规定两化触令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形成获得Ur持续竞争优势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卜的新型实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堪于以下工作施础和实战阅历: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中枳卷的技术应用成果和管理创新阅历:依据GB,,T23020(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视i)在一万买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I:作所提爆的方法和规律:在推广旗fit、环境、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平安、能源'职业田康平安等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基础和应用环境.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提出了九项管理原则,包括:以获得可持竣竞争优势为关注处点,战略一样性,筑导的核心作用,全员参与、全员考核,过程管理.全局优化,按部航班、持之以恒.创新引领.开放力作.两化融合管理体泰包括数据.技术、业务流程叮组织结构四个相互关联的要JR.涵英管理职自、施础保温、实他过程以及评测与改进四个相互作用的管理域.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包括要求'施础和术语、实施指南、评估双范、审核指南等,为进一步指导标准应用,可依据行业将色和智求制定行业实施细则,给出典型企业应用案例.本熄范由术语与定义、两化段合管理体系、管理职费、茹础保障、实施过FM评测与改进等章节,以及附双A和附录B组成.附录A给出了信息化和I: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础.附录B给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指向.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1范困本现范设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触台(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通用要求.本规范适用于有下冽需求的各类企业:a)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育效陶用和持续改进,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实力:b)通过内部或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定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证明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求得可持续竟争优势的实力.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时干木文件的应用是必不行少的,凡是注11期的弓I用文件,仅注H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H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木(包括全部的假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I9(KX)2008质Ift管理体系原础和术册GBT23020-20131.业企业信息化和I:业化融合评估规范3术语与定义新型实力enhancedcapabi1.ity为适应快速变更的环境、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企业整合、建立、JR构其内外般实力,实现实力改进的结果,注:新型实力的我体是企业隹体.是在企业成长历程中枳素产生的.并Ifi企业费务发展、环境变更等因表动志变更.新型实力相对11.1.仃实力可以表现为嫉的靖长.也可以林旗的跨越.3.2技术techno1.ogy为实现某日的所需的技能、方法、手段、工具、学时或现则的祖台.注,如工业技术、信息技术.针理技术、限务技术需.3.3业务流程businessprocess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在追求给定目标过程中,为了实现某一期望的结果,所执行的企业活动的部分有序集.注:SfFGBTI66422(X>S以及GBT18757-2008.经修改,3.4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1.Struciure人员的职表、权限和相互关系的支能,(GB.T19000-2008)3.5业务流程职贡responsibi1.ityofbusinessprocess业务流程的工作目标、范围和任务,以及在业务流程各环节相关任职者完成这些任务所需担当的相应费任。注:相关任职者质包括企业仝荒职能与依次中1.j该业务流程相关的人员.3.6信息资湖informationresources在业务活动和过程中所产生、采集、处理、存铭、传输和运用的数据、信息、学问等的总和。3.7企业两化融合integrationofinforma1.izationandiIxiustria1.izationforenterprises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因饶其战略H标,将信息化作为企业的内生发展要素,夯实工业化基础,推动数据,技术、业务流程、M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充分挖M资源配翼潜力.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实力.形成可持续竟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过程.注:淞于GBT23020-2013.是修改,4两化触合管理体系4.1 总要求企业应依据本规范的要求,建立、实施、瞌视与测量、保持和改进文件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企业应界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管理范用和边界,井在相关文件中F以明确.4.2 文件要求总则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至少应包括:a)两化触介管理体系的就图和边界:b)两化融合方骨和目标;0曲化融合管理手册,包括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表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涮途径:d)本设范所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e)企业为确保对两化网合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限制所需的文件与记录.注:文件的形式包括电子、纸城及其他.文件限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F以爱护和限制。企业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煨定I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价保文件是充分和相宜的: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弁再次批准: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标识:山确保在运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相关版本;O确保文件保持清烂,切于识别:11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弁限制共分发: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运用,若因某种目的而保留作废文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记求限制企业应建立并保持记录,并对其进行爱护和限M.记录的标识、存储、发护、检索、保留和处W.所需的限制措施应形成文件并实施。记录应保持清楚,与于识别和检索.S管理职责5.1 城高管理者最高管理时应承诺建立.实施和保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a)向全员传达本企业推动两化融合以打造信息化环境5新型实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b)在企业战略层面统筹推动两化融合,制定两化融合方针和H标;C)任命两化融合管理不代衣:d)也立健全两化融合的职员与协谑机制:e)组织两化融合管理评审:O确保基础条件和资源保障到位,5.2 管理者代表最高哲理皆应在本企业管理决策层中任命西化融合笆理者代表,应给予其以卜方面的职贵和权限:a)提出本企业两化融合相关的决策建议:b)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O向拔高管理拧报告两化融合管再体系的绩效和改进需求:d)提升企业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实力的意识:e)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遑升数据的开发利用实力.5.3 以获得与企业故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您点拉高管理若应以堆加与企业故略兀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目的,确保可持续竞争优势荻取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实力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意(见7.2和8.2.5.4 两化融合的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两化融合的方针:a)与企业战略保持一样:b)围烧骁窗企业可持续竟争优势:0芯网利益相关方的诉求:d)包括对湎意本现范要求及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行效性的承诺:e)供应制定和评审两化融合H标的框架:0在企业内得到沟划和理解,茨得员工普温认同;在持续相宜性方面得到评审.5.5 两化融合的目标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建立两化融合的H标,推动企业恸绕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实力。目标应是具体的,可测量的,可实现的且有时间要求的,并与两化舱合方针保持一样5.6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最高管理者应确保:a)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意两化曲合的H标以及41的要求:b)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交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其连续性和完整性.5.7 职贵与协调沟通业务流程职或、部门职灾与岗位职责用高管理者应用统两化融合的方针和目标,确保相关的:a)业务流程职表、部门职费与询位职费得到合理划分、规定和沟通:b)业务流程职责、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的协同机制得以确立:O业务流程职资、部门职表。岗位职责得到有效执行.协调与沟通机制拉高管理者应确保:a)在企业内建立适当的协设机瓶,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迸行亦谓:b)在企业内陆和外郃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右效性进行沟通。6基础保障6.1 总WJ企业应识别两化融合总体H标和阶段性H标所须要的屋珈条件和内外部资源,井保证其与企业极略以及两化2合方针保持一样。企业应确保有效供应,归j.评估、优化和维护这些西的条件和资田1.为确保基础条件和资源的持续供应,企业应识别和评估这些基础条件和资源不合理所产生的风段,并找寸改迸的机会.6.2 资金投入企业应:a)确立两化融合资金投入的长期制度支配;b的保两化融合资金投入的合理性、适度性和刚好性:目确保两化融合资金运用过程监管的忏效性,6.3 人才保障企业应:确保员工珅研其职音和活动在两化融合过程中的政义及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两化融合目标作出贡隆:建立、保持和改进相应机制.确保员I:充分参与:确定从事两化融合工作的员工所需的实力:供应培训或实行其他措施以帮助员工获得所需的实力:基于对员工在两化融合工作中成就的评价.建立适当的人才激励制度I必要时,雇用外部专业人员:评价所实行措施的有效性:保持培训、技能和阅历、激的以及所实行其他措施的适当记录.6.4 设在设施企业陶彳r效策划、供陶、维护和升级改造两化融合相关的设台设施.定期评价设备设施满意两化融合目标的相宜性.企业应:a)适度提1设备设施的力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b)确保设备设族的可用性、可堆护性和完整性;0确保设备设施的牢靠性和平安性.企业应识别和评价与设备设i相关的风险,实行搭脩降低风险,必要时制定应急预案.注I网化融合相关的训缶设附包括伍.不取于工业通侑网络设施、机电体化和自动化生产线尊加工设备、检氮与览控诊备、仓他初次设的.以及计尊机、收务器等信忠设备设族.6.5 信息资诲企业应实行适当措施和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以来张两化融合过程中军旅和有用的数据,并将其特化为企业所需的信息.进一步提炼为企业的学问资产。企业应将侑息贲源作为成略性基础资源予以管理.企业应建立机制,以确保:a)不断推动信息资源的标准化:b)识别并聚集、获得、存储桁关的数据,并确保其精确性和时效性;0持续提高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水平;d)相宜时,统一管理数据,井挖掘、提燎佰感和学问:O信息资源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6.6 信息平安企业应:U)实行适当措施,确保全员相识到信息平安的爪要性和紧迫性,增加信息平安意识:b)掰立信息平安贲任制,完善管理和防范机制IO供应必要的技术条件和设各设施保障:d)识别可能存在的信息平安风险.进行持续性管理.网保信息平安事务得到仃效处理.7实施过程7.A9A存业应依据两化融合总体目标或阶段性目标,识别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实力的需求.主动管理两化融合全郃实施过程,以确保稳定狭得两化融合的绩效.价业应确保:01.1h)a)两化融合实施过程的时效性和有效性:b)两化融台实族过程持续受控:O员工充分参与Id)与供方形成以企业实施目标有效实现为导向的沟通合作机;M;C)两化融合实施过程中的总招;条件和资源得到切实保障.1.2 策划总则企业院策划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明确界定业务需求和目标,充分考虑技术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实施枢架.策划应与两化融合方针保捋-样.企业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策划的机胧,包括确定策划好任人、参与人的职责和权限。策划的输入企业应确定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水,这些输入应包括:a)两化融合的目标:b)市场环境分析豺果:0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d)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得对怡息化环境下新型实力的要求:C)外部技术发俄趋势:0业务需求和目标:g)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现状;h)数据开发利用现状:i)坛础条件和资源现状”应对这些输入的充分性和相宜性迸行评审,策划的输出策划的输出应:a)满意策划的输入所提出的要求:b)确定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尚求:c)确定技术实现的露求:d)确定运行维护的需求:O确定数据开发利用的需求In确定菸础条件和资源的褥求:g)明确两化融合实施框架.包括职表、方法和进发等.策划的评审与批准企业应对策划的输出进行系统评审,以便:U)评价或蛤证策划的输出对要求的满意程;b)评价策划的结果对要求的满意实力:C)识别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评审的参与者应包括与两化融合实施有关的1.;东和职能的代表,策划应得到授权管理者的批准,策划的更改与限IH企业应识别策划的更改,应对策划的更改进行适当的评审.并在实施前获得批准,策划的更改及其评审结果和必要措施应予以记录.1.3 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优化优化方案在制定业务流程与姐织结构优化方案时,企业应确保,a)明确业务流程与姐织结构优化的实施主体及If1.关方的贵住和权限Ib)业务流程1.j组织结构优化的需求得到仃效支配和沟通:c)依据规定的程序确认和批准优化方案,包括得到相关技术主管佛门和领导的确认.实施与执行企业应烛范管理业务流程。加织结构优化方案的实施与执行过程,在保证总体利益的前提下.企业应确保:a)兼班相关职能和层次的利靛:b)与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应适当保拚实睡与执行的记求。监督与限制企业应在受控条件卜迸行业务流程与祖貌结构优化.受控条件应包括但不限于:a)确保狭得优化过程中的动态信息:b)制定应对措施,确保优化过程中的冲突和风险得到有效预防和处理.的适当保持监督与限制的记录.1.4 技术实现技术方案在制定技术方案时,企业应确保:a)明确技术实现的主体及相关方的任和权限;b)技术实现的衡求得到有效支配和沟通:c)依据规定的程序确认和批准技术方案,包括得到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实施主体的确认.技术获得企业应现范管理技术获得过程,并确保:a)必要基础资源的数字化和标准化:b)所荻得的技术的百效性:C)技术学问向应用主体有效转移,院适当保持技术兼得的记录.注,It术获/方式包括自主开发、共同开发.外包.外的等.监督与限制企业应在受控条件卜进行技术实现.受控条件梗包括但不限干:a)荻得技术实现过程中的动态信息:b)必耍时,对技术实现过程实施监视和测廿:0制定相宜的措施有效防用技术风险.应适当保持监修限制的记录.1.5 M限与规范技术、业务流程、如织结构的兀配性调整在业务流程与祖织都构优化、技术实现后,企业应:a)明确在合理的时间范国内组织开展试运行:b)必要时,开展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的优化设整;C)必要时,开题技术实现的优化调整:d)确保在合理的时间Ai伟1内实现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有效匹司:e)确保员工实力与变更后的出位要求相匹配.技术、业务流程、祖纲结构的规范化与IM度化在技术、业务流程.如织结构付效口配后,企业应a)确立技术,业务流程、如娘结构的规范性文件:b)依据规定的程序确认、批准和执行这些文件.1.6 运行燃护在技术、业务流程、如织结构|兀配与规意后,企业应Ia)明确运行维护的主体及相关方的贵任和权限;b)实现日书运行维护3预防性维护的规范化和制度化:c)建立故障处理及应念响应机IM,对运行风险进行有效防范.1.7 数据开发利用企业应实行适当推施,隔保对数据开发利用的价值形成共识,企业应有效地开发利用效据,以加速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同步创新和持续优化.适用时.企业应:a)依擀业务的福求.明确数据开发利用的主体.并制定目标和支配:b)选择所需的数据,进行胯时间、跨职能、跨层次的累积、清理和由构;O建立适用的数据应用模型,并进行评审和枇准:d)在业务系统中部署相应的数据应用模里。注,业务系统包括似不IUr研发设计系统、工艺I1.i制系统,生产过出JUM系统'经背管乐系统,teitt管理系统等.及决策支持系统.1.8 动态谡整企业应确保有效识别任何引起技术、业务流程、扭织结构运行变更或数据开发利用状况变更的内外部因素,依据策划的周期或在条件满意时开展评审,必要时进行动态调整,8评测与改进8.1 总则企业应策划以下方面所黑的评测与改进过程,并加以实施:泞价两化融合整体统效、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实力以及所获得的可持续竞a)争优势:b)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符合性;C)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忏效性.8.2 评估与馋断企业同依据GBT2302(2013的相关要求,粕定两化融合自评估体系.并依据策划的周期开展整体性评估。为确保评估的忏效性,企业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企业应依据整体性评估结果,采纳相宜的方法对以下问应进行分析、诊断.并确保找出缘由:a)两化融合实施过程没有形成预期的信息化环境F的新型实力:b)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实力不符合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得的要求,8.3 监视与测后企业应确保时影响两化融介绩效的关选指标迸行定期监视、测嫉和分析,至少应包括:a)两化融合目标的实现程度:b)两化融合实施框架的执行状况;C)依据策划的要求,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以及数据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同步改进和提升状况.企业应IM定和实施监视与测fit支配,并保存记录.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实行适当的措施迸行改进,8.4 内部审核企业应依据策划的周期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否:a)符合企业对两化融合管理I:作的支配以及本现范的要求:b)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企业应策划、制定审糠方案,应考虑拟审核的过程与区域的状况和申要性、以及以往中核的结果,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ra)策划和实施审核、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贵和要求:b)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应保持审核及其结果的记录,审核员的选择和中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8.5 考核企业应确立涵萩企业、业务流程、部门、闵位的两化网合考核指标和考核例度.考核依据至少应包括;a)评估与诊断结果:b)监视与测Ift结果IC)审核结果.8.6 管理评审总则最高首理者应依据策划的周期进行两化融公首理体系评审,包括但不附于识别两化融合改进的机会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变更的羯求,以确保其持续的相定性、充分性和百效性.企业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输入笆理评审的输入至少应包括:a)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卜的新型实力对于获得Ur排绒竞争优势的符合性:b)过砧与涔断结果;O监视与测盘结果:d)审核结果:C)考核结果:n相关方反馈:g)可能影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内外部环境变更:h)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指除:i)订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实施状况:。改进建议.输出管理评审的怆出至少应包括以下存关的戴定和措施:a)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改进;b)两化融合过程绩效的改进:c)与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行关的信息化环境卜新型实力的改进:d)两化融合方针、目标的变更;C)资源安林的,整。8.7 改进杼续改进企业应依据两化融合的方针和目标,以及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很、审核、考核、管理评审等结果,实行了正招Sfe和预防措施等,挣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忏效性.不符合、订正推施和假防帝葩企业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并实行订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程序应明确以下要求:a)评审不符合或潜在的不符合:b)期定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的掾由:C)评估实行措施的需求.确保不符合不重复发生或不会发生:d)制定和实施所纪要的相宜的措施;e)保留订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记录:D评审所实行的订正措逃或预防指做的有效性。企业应确保在必要时对两化散合管理体系进行改进.IO附录A(资料性附录)侑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A.I班述本附录表述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的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原创,包括导向与原则、框架与方法、最高管理者、评估与审核、持续改进、与GB,T23O2O2O3之间的关系、'j其他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可为开展两化融介管理体系建设的企业,供应相关询问、培训和审核服务的人员和机构,以及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供应梢助.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人历史迸程不断演进、变革与交叉灌透的环境下,两化融合已经成为企业的内生发展较素的着技术的快速进步,企业必须要能够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实力,从而在动态的巾场竞争中获褥与其战略兀配的相对优的,实现可持续发展.两化侬合管理体泰及规械企业系统推动两化融合的过程管理方法论.明确了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可用助企业依据与其战略匹配的Ur持续竞争优势获得的需求,规定两化融合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膨成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得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也实力,四化融合管理体系能够供应持续改进的框架,I1.i助企业不断提高获得可林陵竞争优势的机率。,2导向与原则导向依据新型工业化的瞿求,企业假烧其战略,以荻御可林续竞争优势为关注供点,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数1«.技术、业务流程、组级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桧定获得ffi期的两化融合成效,打造信息化环境b的新型实力.原则本熄范提出的管理原则是两化IH:合管理体系标准的荔础,应被确定为企业建立、实陆、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莺理体系的指导除则:a)以狭得可持续优争优势为关注焦点通过信息化推动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要进一步夯实工业化基础,不断梃升信感化环境下的新型实力.并形成支挣企业发展的可挣族竞争优妗,因此,企业应明麻当前及将来与其极略风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井确保将这些需求作为两化融合工作的动身点和落弭点.b)战略一样性两化融合涉及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咆、技术的创新,服务于企业全面优化和升级发展,因此,企业应将两化融合提升到政略高度.并确保其与企业故略的一样性和协调性.O镖导的核心作用两化融合涵蔽业务和管理的优化与变革,蛰茶企业的全部职能和层次,须要质而管理者的战略决策、管理者代表的联统执行,以及发挥各级领导的主观能动性,d)全员容与,全员考核两化融合各项要求的全面实行.须要企业全员形成共识、主动怖作和充分参与.企业应不厮完善全份续效管理,实施有效激励,以充分调动g工的主动性和创建力,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实现个人与企业同步发展.e)过程首理I1.采纳过程方法.谢保两化融合过程持线受控,提升两化股合的效率和效果。0全局优化采纳系统方法.加呢两化融合过程之间的行机关联性,提升两化融合的整体有效性.g)按部就班,持之以恒两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逐步优化过秤,企业应不断附立阶段性目标,坚持动态改进,持续提升两化融合的馍效.h)创新引领企业通过两化融合创建价值的源泉在于不断推动数据、技术、业务流程、殂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i)开放协作信息化为企业带来了开放的机会和创新的潜能,企业陶充分应用内外部资源.逐步榇究、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的动态组织和价位网拈.A.3框架与方法基本框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本框架如图A.I所示.出,就调界定输入并的帽)出超广可将:管理体素的付效性用有孤耳明州”坨心业务流就反向结构四个;相“关状的炭素,涵英管理职IrffiWwKn点以及"测M卿仆相互作用的管理歧,两化融3泞理在系通过发挥技术(包括工业技术、信吸似谱理技术等)的基础性作用,优化业治流程,AMir次结构1.并进一步通过技术初氤和规范优化后的业彳流裨和组演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加强数据这一核心要素的开发利用;实现技术、一业务流程、组织结构:要案的同步创新和持续优化,从而推动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发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困绕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四要素.通过明确管理职货、夯实茎础保障、12规范实施过程、加强评测叮改进来优化两化融合过程管理,并通过推动这四个管理域的闭环联动及其持续改进.实现两化融合管理的螺旋式提升,应对内外郃条件的动态变更.管理职责俄分明确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最高笆理者出任、管理者代表职揖、业务流程职表、部门职责和岗位职揖,完善协调与沟通机制,以确保缴导作用充分发挥、业务流程与部门有效协同.全员主动性激发调动.该部分汪明确要求,以荻收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持族竞争优势为关注焦戊、确立两化虺合的方针和目标,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索进行策划.管理职贡陶1J企业战略保持一样性.她础保障也;分明确两化融合的优金投入、人才保隙、设备设施、悟思资源、信息平安等施础条件和资源保障要求,以确保资源的可获得性、刚好性、玷度性和秘议性,充分发挥资源价(ft.建立并不断完善和宜、绿色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实施过程都分明珈网化融合的第划、业务流程与祖纲结构优化、技术实现、匹配与规范、运行维护、数据开发利用以及动态议整等过程管理要求,以确保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料型实力的要求得到充分落实,两化融合实施过拜持续受控、两化融合目标杓效安现,评测与改进部分明确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的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洌址,内部审核、考核、管理评审、改进等绩效分析Ij优化完善要求,以确保通过两化融合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卜的新型实力与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得的符合性,以及两化网令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建设步.骤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包括以卜步骤:a)确立卜,企业槛略一样的两化融合方针:b)识别与企业战略口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对打造信息14、境下新型实力的要求:O确定两化融合的目标:d)麻定实现两化融合目标必需的管理职贲:C)确定和供应实现两化融合目标必阁的基础条件和资敝:n询定和钟理实现两化融合目标必需的过程;g)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评测与改进方法:h)应用这些方法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忏效性Ii)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方法沿着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实力这条主战,应枭纳过程方法提高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确定相应过程,确保其持续受控,实现两化融合相关技术、业务流程,细娘结构的相互匹配和右效规数提高数据开发利用水平推动管理职费、基础保障、实施过程以及评测与改进的紧密关联和协同互动,并通过箕持续改进实现蝶旋式上升,以照保有效打造信息化环境卜的新型实力,获得与企业战略匹配的可排续竞争优势.在阚化融合管理体系中应用过程方法时,应强调;a)明确过程的输入和输出:b)确定过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C)明确过程绩效.加强过程考核:d)监测、分析和持续改进过程.注:PDCA的方法近阳于全部过程,P-策划I依据两化融合的方针,比照打造信息化环境卜族型实力的要求,期定两化融合的目标,并为实现目孤确定必要的过程ID文旗:确保在殳控条件下实现过程;C测评,对两化融台及我许理体后进行评估与诊断.监视二式W.南核、%核,并Itt告结果IA处置:实行措被.包括管理评审、订正描他和例防指施等.以持续改进过程绩效.系统方法本熄范激励在建立、实临、保林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珂体系过程中采纳系统方法,以提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过程的仃机关联性和整体有效性.通过交互作用,共同完成某种特定功能的组树力:依般和相U关联的活动,可以视为个系统。“系统方法”此指为了获得Bi期的结果,从系统的整体层面动身,实现分解与媒合、分工与协作的有机结合,加强定性与定出分析的交互应用,科学处理都分与整体的关系,以实现全局优化的方法.为提升两化融介的实效性,必需确定和管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