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出国留学的经历和感受.docx

    • 资源ID:163477       资源大小:17.5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出国留学的经历和感受.docx

    出国留学的经历和感受我是在XX年去美国留学,读的是计算机科学专业。在我们留学的年代,计算机专业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选择。很多中国学生,在国内读的是数学、物理,或者各种类型的专业,出国后都改行去读了计算机,我的情况则有些不同。我本科读的也是计算机专业,所以应该算是科班出身,而且在出国之前,我已经在国内的学校读过研究生了,到国外再读计算机的博士学位,这其中有延续性,同时也让我更有了一种比较的视角,来看到国内外教育方式的不同。计算机是一个非常前沿的学科,所以按理说学习这个专业应该会给我们非常多的想象空间。可是在国内,不管是学计算机语言还是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库等,我们学到的每门课程你都会觉得这是一个有了定论的学科,你只是在吸收那些前人总结下来的、比较有确定性的知识;而且既然你选择了这个专业,要学习哪些课程,这些都是固定好的,否则你的知识就不系统,这是国内学习会给你的印象和感受。当然,我最初也是带着这样的认知去美国读研究生,可是到了美国的大学,学习这个科目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在国外读书,你不再知道必须要学哪些课程才能毕业。不管你学什么课程,只要你修够了学分,一样可以毕业。当然,如果你选择的课程都是相对简单的,以后去找工作的时候,就会遇到麻烦,所以这个时候你好像失去了保护,但是却有了极大的自由,这种自由也意味着你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Q那时我刚到美国,给我最大震撼的就是一堂计算机的算法课:那个教授是我们专业的系主任,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教授,他走进教室来,一屁股坐在那儿,就把一张胶片放在投影仪上面,开始出一道题目,然后和大家一块儿讨论,这个题目怎么去解开。大家会七嘴八舌地发言,看这个题目怎么推导下去,如果有人说出了正确的方向,他就会在下面写一行,然后再给大家一些启发,大家再往下推进一步,这样慢慢地就推导出了结论Q等到这个时候,他才会告诉你,你看我们这样一步步地推导下来,好像并不困难,这就是科学史上很有名的一个定理。那时候,我们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我们这么几个学生,在他的简单引导下,轻易地就推出了一个这么重要、这么有名的定理,当时我心里就想,也许我们只是晚生了一些年而已,不然这么重要的定理就是被我们发现的了。那真是让人有一种特别大的成就感,培养了你在科学上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让你感到科学发现不是遥不可及的,那些著名科学家不是神一样的存在,而只是比我们更早地推论出了这些问题而已。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挑战权威,敢于质疑已有的定论,这样你才能把学科往前推进。而不管你后来从事的是不是研究性工作,要想在专业领域内创新,其实都需要这种挑战权威的质疑精神,或者说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有一次,我跟杨元庆聊天,他就问我说,你们IBM的文化为什么那么强势?联想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部门,他跟IBM里的人接触,却总是觉得自己在被挑战。他那次就问我,我是他的老板,为什么他还总是想挑战我?我就跟他说,这不是IBM的文化,这是西方的文化。东方的文化更讲究秩序,讲究服从权威,但是西方的文化是要把事情的真相搞清楚,他并不会因为你是权威就听你的话。这不是IBM的文化强势,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我们在国外大学做博士论文,这个过程中要读几百篇甚至上千篇的专业论文,建立在这些论文的基础之上,你要做出有突破性的成果,才能拿到学位,那么没有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是不行的。如果谁写了什么东西,你都觉得可以接受,认为前面人提出的学说都是真理,那么就不可能取得理论突破。今天我们讲这是互联网+、大数据或者说人工智能的时代,其实我们需要大量的创新,这些创新很多是来自于跨界,那么我们千万不能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个局限的领域内,说我就是这个领域的人,我不能跨界。今天,我们不能说金融行业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通讯行业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或者医疗行业就应该这个样子的,我们不能迷信权威,固守在陈旧的知识系统里,创新是需要我们去更新文化和教育基础的,这就是我在西方留学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出国留学之后,你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可能是颠覆性的。从前我们因为无知,所以无知者无畏,会很坚定地认为真理只有一个。后来没有想到,世界其实是这么复杂的,这个过程中,内心会有所挣扎,但是你也会带着巨大的求知的渴望,自己想去搞清楚很多问题,自己就会去钻研,然后你会摸索出一条新的路径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你会越来越自信,当面对新问题的时候,你不是说感觉到恐慌,而是有了解决问题的一套方法,当然你也会找到一种新的平衡和自信Q在我留学的时候,还有一件事情让我非常感慨。当时我的博士论文是在做一个医学图像指导下的大脑外科手术的辅助系统。如果简单解释一下,就相当于是一个三维的脑部GPS系统,当你对脑部开刀的时候,你可以基于这个系统,追踪脑外科手术中刀尖的位置,这样的话,你可以通过图像就知道下面的组织是什么。比如说有血管或者是眼神经,或者是有一些大脑皮层,这些重要区域你在手术的时候就可以避开,那么这套系统就可以给你很好的指引,让你可以轻松地应对。当时给我的震撼就是,作为一个博士生,我居然被信任去做这么前沿的探索,而且有非常好的平台去验证你的科研成果。以我之前在中国的认知,觉得这么艰难和责任重大的研究,那一定是要有一个导师在前面带着你去做的,最后你在项目中只会负责一些具体的操作和执行上的工作。但是在美国并不是这样,没有人会带你去做,这些都是你自己的责任,而且你不可以应付了事。这个项目中接触的都是真实的医院案例,你每天都要跟真正的病人打交道,跟手术室一线的医生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跟他们建立起感情和相互信任的关系。那些病人都是通过签合同参与新的医疗解决方案的,几乎是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你。这让你感觉到那种责任是巨大的,你不能在自己的系统里犯哪怕一点点的小错误,一旦有微小的误差,这个系统就可能引导正在做外科手术的医生做出错误的判断,可能会把刀切到错误的脑组织上面,造成难以设想的后果。这个过程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什么是自发的责任感。我不是在为别人做事情,我要承担所有的结果,所以我必须每一步都兢兢业业,随时进行算法的反复确认,保证自己不出任何差错。那种感受太强烈了。以前总觉得很多事都是别人指使你去做的,你也只是在完成一个任务,所以你看到有人监督,你可能就会花心思去想如何避免被监督,或者让人觉得我还不错,没犯什么大错就万事大吉了。在你的内心里,不会去想怎么把一件事情做到漂亮。后来,这样的心得也让我在IBM的管理实践中得以应用。我发现,你越是对一个人信任,给他很多的授权,他越是能感受到自由背后有责任的压力,他越是能够更主动、更出色地完成工作上的任务。这些就是我在留学过程中所得到的,让我受益一生的那些启发和感悟。

    注意事项

    本文(出国留学的经历和感受.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