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ppt.pptx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一、感觉概述,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相应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事物的颜色作用于眼睛视觉 事物的气味作用于鼻子嗅觉,外部感觉:五种基本感觉(收集信息,探索世界)内部感觉:三种重要感觉(个体生存,减少伤害)本体感觉:自己身体活动及肢体的位置、姿势的感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自己整体所处的位置、方向及其变化的感觉。(前庭感觉)内脏感觉:自己内脏器官状态的感觉。,二、知觉概述,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相应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苹果,形状、颜色大小、滋味气味、滋味质量、温度,眼,舌,鼻,皮肤,“苹果”知觉,人脑对苹果的知觉,视觉是人最重要的感觉通道,80%左右的信息通过眼睛这个视觉感受器输入大脑。,三、幼儿感觉发展的特点,颜色视觉(俗称辨色力),定义:即区分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幼儿初期(34岁)已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蓝等基本色,但在辨认紫色等混合色和蓝与天蓝等近似色时,往往较困难,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幼儿中期(45岁),大多数能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幼儿晚期(56岁),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画图时,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用的颜色,并能正确地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配对法:向儿童出示几种颜色的卡片,然后让他们在许多颜色卡中选出相同的颜色与其搭配。指认法:向儿童出示若干颜色卡片,成人说出某种颜色的名称,让儿童根据名称指出或拿出相应的卡片。命名法:成人每向儿童出示一张颜色的卡片,就请他说出该颜色名称。,了解幼儿识别颜色能力发展情况的方法:,1、能区分形状明显不同或相似的物体;2、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3、用几何图形的标准名称去“解释”物体形状特征。,(一)形状知觉,四、幼儿知觉发展的特点,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如对上、下、左、右、前、后的知觉。,(二)方位知觉,1、方位知觉的发生:出生后就有听觉定位能力空间定位主要依靠听觉和视觉随着年龄的增长,主要依赖视觉定位,2、方位知觉的发展:3岁 辨别上下4岁 辨别前后5岁 开始辨别左右,幼儿对于比较广阔的空间距离,他们还不能正确认识物体或场所的远近。,幼儿对空间的安排是根据画面的需要而不是依照视觉的真实性。画的人和物在形体上是分离的,分散的,通常不会有遮挡现象,幼儿对画面的空间分布意识都围绕着主题物设定,幼儿是在宽和窄的平面上来展现自己的想法的,至于三度空间幼儿还没有意识去学习了解的愿望。,(三)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1、幼儿时间知觉水平比较低。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2、时间知觉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关。3、幼儿可以通过学习来发展时间知觉。4、成人的言语指导(具体的、观察得到的)对幼儿建立时间知觉很重要。5、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的能力与年龄相关。(大约7岁时儿童才开始利用时间标尺估计时间),五、幼儿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一)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观察目的性不强;幼儿初期还不能进行有组织、有目的地观察,观察常受无关事物或细节的吸引或干扰。到了幼儿园中班、大班,幼儿开始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较系统的观察。如原本想让孩子观察一只兔子的形象,孩子却一下子就被兔子的红的晴或吃草的动作所吸引,再也顾不上注意观察兔子的短尾巴,长耳朵等 2、观察持续时间不长;研究表明,34岁幼儿坚持观察图片,一次的持续时间乎均只有6分8秒,岁增加到7分6秒,6岁可达12分秒。总的来说,幼儿持续的观察时间都比较短。3、观察的系统性不够;幼儿观察事物,往往有两种偏向:注意轮廓,忽视细节;或者注意某些细节,而忽视整个轮廓。如幼儿画人像,往往画了一个大体上完整的人,却忽视了画人的脖子把头和躯干直接连在一起。这是因为脖子夹在头和躯干之间,是个不大为孩子注意的细节。4、观察的概括性很差。幼儿园小班儿童观察事物只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有趣的部分,到了中班、大班,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注意事物比较隐蔽的、细微的特征。如他看到大人给花浇水,看到花天天长大,于是他也天天给花浇水,盼望花儿一天天长大。但是,由于浇水过多,花被淹死了。这就可以看出,幼儿只观察到大人浇水,花儿长大这些孤立的现象,观察过于肤浅。,(二)幼儿观察力的培养,1、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1)捕捉孩子的观察兴趣例如:一次户外活动中,一名幼儿发现了一只蜗牛,这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争着看,七嘴八舌的议论,根据幼儿的这一兴趣点,我利用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认识蜗牛,从寻找五官到观察爬行,再到蜗牛的食物等等,整个活动幼儿始终积极主动兴趣浓厚。(2)让幼儿体验观察成就感,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例如:在一次参观养殖厂的活动后,孩子们对小猪吃不吃肉的问题产生了争议,当时我并没有直接说教幼儿,而是再一次结合养猪场,带着不同的食物,再一次进行观察活动,让幼儿在观察中得到正确的结论,在正确的结论中体验成就感。,2、帮助幼儿确定观察的目的任务 例如:观察柳树和杨树,教师就要帮助幼儿提出观察任务,杨树的叶子,树枝,树干是什么样子的,柳树的叶子,树枝,树干是什么样子的,比较一下二者有什么不同,这样幼儿有目的的观察效果明显提高。,3、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1、顺序法:即从一定的顺序来进行观察,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等,这种顺序适合于观察一件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2、比较法:即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适合于观察多种事物间的异同。3、追踪观察法:即让幼儿在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发展进行间段性的,有系统的观察,适用于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变化,例如:观察植物动物的生长过程。,4、创造机会,培养幼儿勤于观察 我们在一日活动中要以幼儿自己去看去观察和发现为教育目标,为幼儿随时提供观察的机会,教师只是这个过程的架桥者。(1)观察生活中的物品(2)在观察中进行对比(3)在观察中感觉(4)在观察中设问,第6讲 幼儿记忆发展,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强调经历过的事物包括的内容很广泛,故也有人将记忆定义为“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人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这一切活动无不给人留下或深或浅、或多或少的“印象”,就是“记忆”。,一、记忆概述,形象记忆:以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幼儿园孩子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记忆动作记忆:以做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幼儿园孩子积累实际操作经验和运动技能的记忆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为内容的记忆。(选择性记忆)幼儿园孩子最容易长期保存的记忆逻辑记忆:以有内在逻辑性的信息为内容的记忆。幼儿园孩子出现最晚、最难记忆,(一)记忆的内容,(二)记忆的过程与控制,1、识记过程输入过程注意的参与、体验的痕迹2、保持过程存储过程大脑的加工、排列、组织和储存(梦)3、回忆过程提取过程再认和再现、记忆的价值,二、遗忘,遗忘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人脑的一种自我保护,三、幼儿记忆的特点,案例: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教师花费很大的力气去教幼儿背诵一首歌谣,有时孩子仍不能完全记住。但他们在电视力看到关于儿童食品的广告,只需一两次就对广告词熟记于心。请从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幼儿的这一类行为。,1、强调教师的教学内容是直观、具体、形象和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才能使幼儿记得住、记得牢2、强调教师的教育活动尽量安排是能激起孩子无意识记的,提高记忆效果3、强调教师要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运用成人的言语指导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提高幼儿记忆力的方法,1、运用教具:形象记忆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物体,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学习数的组成、加减法,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利用教具演示、讲解,幼儿就能理解知识,加之幼儿动手操作,很快掌握了知识。又如:音乐课学习歌曲,运用图片或实物等教具向幼儿解释歌词,就会帮助幼儿记住歌曲内容,并达到教学目的。其它各科知识也是如此,恰当地运用不同的教具,就会使幼儿轻松的记忆知识。2、开展游戏:兴趣记忆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师讲述故事后让幼儿进行表演游戏,小蝌蚪寻找自己的妈妈在哪里,幼儿在表演的浓厚兴趣中记住了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3、多种感官:尝试记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参与活动,能获得最好的尝试记忆效果。如:小班认识苹果,通过看、摸、闻、尝,了解了苹果的颜色、形状、味道,最后让幼儿画苹果,加深了尝试后对知识的记忆。,4、动作演示:准确记忆有些知识,利用动作演示,幼儿就会准确理解并记忆。如:看图讲述“猴子过河”,图片中一群猴子看到河对岸有许多桃子,急得抓耳搔腮,教学中可让幼儿学猴子着急的动作,通过模仿,引出“抓耳搔腮”这个词,幼儿理解了词意,就能很准确地用于讲述中。5、善用比喻:善于运用一些浅显易懂的比喻手法破解难点,在幼儿的脑海里留下难忘的印象。如:画金鱼的尾巴时,可告诉幼儿尾巴分开的叉像一片片的柳树叶,幼儿记住了尾巴的样子,又能较容易地画出来。6、找准异同:比较记忆在引导幼儿认识类似的事物时,可通过比较,找出异同点,帮助幼儿比较记忆。如:认识鸭子,可在认识嘴、脚时,出示鸡,让幼儿比较鸡嘴和鸭嘴的形状,鸡脚和鸭脚的样子,根据不同,明确记住鸡、鸭各自的特征。,第7讲 幼儿想象的发展,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一、什么是想象,第一,想象的基础是客观现实。想象是以记忆表象(储存在脑中的已有的表象)为原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例如,我们没有去过草原,但当我们读到敕勒歌中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头脑中就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美丽景象: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微风吹动着茂密的牧草,不时露出牧草深处的牛羊。这幅我们从未感知过的图景,就是我们所见过的、熟悉的蓝天、草地、微风、牛羊等记忆表象的组合构成的。问题:天生的盲人可以想象出颜色的绚丽和五彩的花朵吗?为什么?第二,想象的结果可以超越现实。人的头脑不仅能够产生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而且能够产生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例如,吴承恩在写西游记时,他头脑中出现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并不是他所感知过的;读者在读西游记时头脑中出现的孙悟空、猪八戒等的形象也是读者未曾感知过的;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在他小说中出现的霓虹灯、潜水艇、坦克、电视机等也是他当时未曾感知过的;还有音乐家谱写一首新曲子时头脑中出现的音乐形象,建筑设计师设计一座新的建筑物时头脑中出现的新建筑物的形象等等,这些他们没有感知过的但又出现在头脑中的新形象是想象的结果。,(一)按目的划分1、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梦)2、有意想象:是主动的,有目的的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任务而进行的。,罗夏墨迹测验,二、想象的种类,(二)按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的差异划分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 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例如,某美术学院举行考试,题目是“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要求考生必须把这两句诗中的意境在画上确切地表现出来。结果,三名考生分别画了如下三幅画,2、创造想象:是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去构造新想象的过程。,设计者林恒韬(小学四年级),各年龄儿童想象的特点:2-3岁完全没有目的 3-4岁自由联想性质的无意想象 4-5岁无意想象中出现有意成分 5-6岁出现有意的创造想象,三、幼儿想象的发生和发展,偶发的图形:2岁以后3岁以前偶然画出的图形,34岁的自由联想性质的无意想象(一)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二)想象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想象内容贫乏,数量少而单调,45岁的无意想象中出现了有意成分(一)想象仍以无意性为主(二)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三)想象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四)想象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56岁出现有意的创造想象(一)想象的有意性相当明显(二)想象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三)想象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四)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胡晓舟,六岁作,在“我在二年的生活”世界儿童绘画比赛中获一等奖。,在月亮上荡秋千,2-3岁,3-4岁,4-5岁,5-6岁,(1)跳跃式的想象: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夸张式的想象:幼儿园孩子经常有“说大话”的现象,他们毫不在乎自己说的是不是真的。(3)过程式的想象:由于幼儿的想象主要是无意想象,所以幼儿的想象一般没有什么目的,更多地是从想象的过程中得到满足。(4)模仿式的想象:表现在幼儿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言行举止都酷似他们最熟悉最贴近的人。(5)情绪化的想象:幼儿做事情常常很情绪化。在一定情绪下,幼儿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改变想象内容。(6)拟人化的想象:幼儿容易从自己的体验、从自己的角度去推想和理解外在事物,所以出现很多拟人化的想象。,四、幼儿想象的主要特征,正确对待幼儿的“撒谎”现象 一个3岁多的幼儿听到他爸爸介绍了出差广州了的情况,他也很想去广州玩一玩。星期一去幼儿园,老师问他:“星期天去哪儿了,玩得好吗?”他回答说:“去广州了,玩得真高兴。”这正是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我们绝为能误认为孩子有说谎,而应帮助孩子从混淆中分清想象与现实。幼儿还不能把想象的事物和现实中的事物清楚地区别开来,有时把想象当现实,把自己臆想的事物、渴望的事物当作真实的、并且以肯定的 形式进叙述,告诉别人,分不清什么是想象的,什么是真实的。,五、幼儿的想象与现实,2岁以后儿童的想象迅速发展。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它几乎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幼儿游戏、听故事、听音乐、绘画、搭积木、各种造型活动等等,都离不开想象。想象的形象常常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六、幼儿想象的培养,一、扩大幼儿视野,丰富幼儿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 想象虽然是新形象的形成过程,然而这种新形象的产生也是在过去已有的记忆表象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也就是说,想象的内容是否新颖,想象发展的水平如何,取决于原有的记忆表象是否丰富,而原有表象丰富与否又取决于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的多少。因此,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就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幼儿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幼儿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幼儿个体的经历不同,想象的内容也有区别。,二、在语言活动中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如“续编故事”,老师把故事的前半部分讲给小朋友听,让小朋友去编故事的结尾,小朋友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说欲言,讨论这个故事有几种结局?再如让小朋友“续编儿歌”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如以小动物的家为题编一首儿歌,老师先示范: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小朋友接着编:弯弯的小河是小鱼的家,青青的草地是小羊的家等 又如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发挥幼儿的想像力:老师问:谁的嘴巴扁?小朋友答:鸭子的嘴巴扁,谁的嘴巴尖?小鸡的嘴巴尖,谁的尾巴弯?公鸡的尾巴弯,谁的尾巴像把伞?松鼠的尾巴像把伞。,三、通过美工活动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通过绘画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老师先教幼儿把主题画好,小朋友根椐自己的想象,意愿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染,然后小朋友根据想象添加一些情节,使画面变得丰富起来。通过玩泥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小朋友很喜欢玩橡皮泥,在泥工活动中,小朋友运用揉、搓、团圆、压扁等技能,塑造自己喜欢的物体,在玩泥过程中增强了同伴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小朋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四、在音乐活动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调节人的情绪,特别是节奏明快的音乐,能使人变得振奋,通过音乐活动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尤为重要。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创编歌词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如:老师示范唱一句:小白兔,跳跳跳,跳呀跳呀跳;小朋友创编了一句:小金鱼,游游游,游呀游呀游。老师又编了一句:小公鸡,喔喔喔,喔呀喔喔叫;小朋友创编了一句:小黄鸭,嘎嘎嘎,嘎呀嘎嘎叫;小花猫,喵喵喵,喵呀喵喵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