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知识讲座.docx
把生院城本公共卫生服务fi!康教行知识训降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二期20*年4月儿童预防接种知识讲座工作计划1986年经国务院审批之后,每年4月25口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以后每年全国都在这天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参加与计划免疫工作有关的宣传活动,对推动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起到很大作用。今年是全国第30个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我院在*行政村特开展“信任预防接种,享受健康生活”儿童预防接种知识讲座活动。一、目的让群众了解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及时接种疫苗。二、主题信任预防接种,享受健康生活三、时间20*年4月25日上午9:00四、地点镇*行政村五、参加人员村民六、活动内容1、为什么要给儿童打预防针2、哪些孩子不宜接种疫苗3、预防接种前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4、预防接种有何用途*20*年4月24日关于开展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的通知广大村民:为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计划,向公众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预防接种知识,决定举办儿童预防接种知识讲座,主题“信任预防接种,享受健康生活现通知如下:时间:20*年4月25日上午9:00地点:镇*行政村讲座内容:信任预防接种,享受健康生活通知形式:广播*20*年4月24口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活动分类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知识讲座举办次数2活动时间20*-4-25活动地点*活动形式发放资料并讲解知识主办单位*合作伙伴乡村医生参与人数*组织者*接受教育人数接受教育打类别村民宣传品发放种类及数量儿童预防接种宣传资料*余份活动主题信任预防接种,享受健康生活宣教人*活动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使广大村民正确r解儿童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能够意识到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对以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活动评价此次活动都非常满意,受益匪浅存档材料书面材料,图片材料,居民签到表负货人签名*境表时间20*-4-25录入单位录入人录入日期20*-4-25填表人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主讲人:*为什么要给儿童打预防针?婴儿出生以后,随着一天天长大,原体内由母体传给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就逐渐减弱或消失,因此,必须适时地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增强儿童防病能力,维护儿童健康成长。孩子在什么时候需要接种疫苗?一周岁儿童进行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混后制剂、麻疹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免疫及以后的加强免疫,按照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孩子在一周岁以内必须依次打八次防疫针,口服三次糖丸疫苗,1岁半至2岁、四岁、六岁时仍需加强免疫。可根据实际防病工作需要也有将乙脑疫苗和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程序管理,定时、定点接种。哪些孩子不宜接种疫苗?由于各人的体质不尽相同,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反应轻重也有所不同。为减少或减轻接种反应,应在接种前掌握儿童体质情况,如发现儿童有过敏史,有痂痫(羊癫疯)等脑病史,或有免疫缺陷症(疫苗接种后体内不能产生免疫力)等“禁忌症”,就不能接种。如儿童患有湿疹、疥疮等皮肤病,正在发高烧,患有其它疾病尚未痊愈,营养不良,体弱等,暂时也不要接种,等恢复健康以后再接种。建议家长多了解一些疫苗相关的说明书,积极协助预防接种的医生进行接种。预防接种前后应注意哪些问题?(1)接种前,家长可给孩子洗一次澡,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换上宽松柔软的内衣,向医生说清孩子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2)接种完毕,应在接种场所观察15-30分钟,无反应再离开医院。孩子打过防疫针以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对孩子要细心照料,,注意观察,如孩子有轻微发热反应,一般在12天就会好的,(3)服行灰糖丸后,半小时内不宜进食热食及哺乳。(4)接种疫苗后,少数儿童接种局部会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反应加重,应立即请医生诊治。有些疫苗接种后还会出现轻度硬结,可采用热敷的方法加快消散,用适宜温度的干净毛巾,每天3-5次,每次15-20分钟。(5)接种卡介苗后3-4星期,接种处会出现红肿1.逐渐形成一个小脓疱,并自行涉破,流出一些分泌物,以后溃破处结成痂皮后自行脱落,留有一小疤痕,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不必惊慌。(6)极少数儿童接种后可能出现高热,接种手臂红肿、发热、全身性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其它情况,应及时向防保科人员咨询,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接种证有何用途?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中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预防接种证是儿童预防接种的记录凭证,每个儿童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证并接受预防接种。儿童家长或者监护人应当及时向医疗保健机构申请办理预防接种证,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当及时安排补种。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要妥善保管好接种证并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时间到指定的接种点接受疫苗接种。如儿童未完成规定的预防接种,因故迁移、外出、寄居外地,可凭接种证在迁移后的新居或寄居所在地预防接种门诊(点)继续完成规定的疫苗接种。当儿童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长应保管好接种证,以备孩子入托、入学、入伍或将来出入境的查验。预防接种有几种方式?预防接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没有染病之前,给孩子接种和内服灭活菌苗和疫苗,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接种卡介苗、麻疹疫苗、百口咳菌苗等就属于这一类。这种预防接种,医学上叫做“人工自动免疫”。通常,免疫在接种后14周左右的时间出现,免疫抗体保持数日至数年,故须反复接种:另一种是在已接触传染病的孩子尚未发病时,给其注射丙种球蛋白、胎盘球浅白、抗毒素以及成人血清等,即宜接将抗体输入体内,增加消灭入侵的致病微生物的有生力量,从而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这种方法叫“人工被动免疫”,特点是注射后立即生效,但维持时间短,通常23周即消退。只适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为什么预防接种能防病?当细菌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细菌的物质,叫做抗体。病好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仍然存留在体内,如再发生有这种细菌侵入人体,人就有抵抗力而不再得此病。如麻疹、水痘、腮腺炎、百日咳等传染病,患过一次后,就不会再患二次,就是这些特异性抗体在起作用。预防接种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进行人工预防,具体方法是将被特殊处理过的细菌、毒素或病毒做成各种特异的预防针,然后接种到人身上,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如再有这种病原体侵入人体,人就有足够的抵抗力去消灭他们,因而不发病或发病很轻。预防接种后的儿童都能终身免疫吗?预防接种后免疫效果持续长久与否,要看每种制剂不同而定,与被接种者的年龄亦有一定关系。例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死疫苗(简称乙脑疫苗)产生的免疫期只有1年,而且年龄越小消失越快,所以流行地区需要每年接种。麻疹疫苗接种一次成功后,免疫效果可维持几年甚至十几年,但在出生6个月以内的儿童接种效果就不明显。口服脊赣灰质炎疫苗(糠丸)的效果也可以维持几年,但百口咳菌苗的效果就不够理想,即使间隔68周连续注射3次,效果也不能持久。所以有的疫苗每隔一定时间就需要再加强接种。卡介苗的效果虽比较持久,但有接触结核病人可能的儿童,到7岁或12岁时就需要再接种,这样才能保持较持久的免疫能力。为什么预防接种要有始有终?我们知道,预防接种可以增加孩子对传染病的H然抵抗力。但在预防接种后,不是马上能产生抗病能力(俗称抗体),需经一至二周或更长时间,才能起预防疾病的作用。一般来说抗体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如,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期四至六年,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免疫期一年。过了这个时期抵抗力就会逐渐降低,乂有感染这种传染病的可能。因此,为了获得较长时间的有效作用,保持人体H然抵抗力,就必须按规定的期限复种或加强接种。此外,由于各种疫苗的性能不一样,有的只需一次接种,有的需经23次接种后才能产生抗体,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所以,不论是注射或口服疫苗,都必须按规定的次数进行,否则是无效的。总之,预防接种要有始有终,坚持把需断续几次的接种按时按次做完,并且还要坚持完成间隔数年一次的加强接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防的目的。几种预防接种可否同时进行?过去认为,几种预防疫苗同时接种可能互相影响,甚至使接种后反应增强,因此有些地方规定,两种死菌苗或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隔2周,两种活菌苗或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隔4周。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疫苗都不能同时接种。例如,在服脊愉灰质炎糖丸疫苗的同时接种卡介苗或“白白破”类毒素混合制剂,非但不会影响免疫力的增加I,而且还可使反应不加重。但为了保证安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剂不能同时应用在同一部位。小儿在哪些情况下不能进行预防接种?有下列情况时不能进行预防接种:(1)空腹即饥饿时,血糖过低,可引起严重反应。(2)有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期风湿症、过敏性疾病,或者患有高血压、肝炎、肾炎等症的病儿,也不宜预防接种。(3)患有尊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时。(4)患有皮肤病时.(5)正在感冒发烧的病儿不宜接种,以免加重病情。(6)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胸痫病的孩子,不宜注射乙脑和百日咳预防针,以免引起抽风。(7)有免疫缺陷的孩子,也不能接种任何预防疫苗。(8)腹泻孩子不要吃行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等病好后两周才能吃。儿童预防接种后有哪些正常反应?接种任何一种疫苗,对人体来说都是一种外来刺激。活疫苗、活菌苗的接种,实际上是一次轻度感染;死菌苗、死疫苗对人体是一种异物刺激。而人体生来就有“排斥异己”的本能,因此,接种后就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反应。这种反应的轻重,与疫苗种类、质量、使用方法以及接种对象的身体素质有关。应正确认识,并注意与疾病相区别。以局部红肿为主的反应:一般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左右局部发生红、肿、热、痛等现象,又称为局部反应。局部红肿宜径在2.5厘米以下者为弱反应,2.65厘米为中等反应,5厘米以上者为强反应。强反应有时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痛、淋巴管发炎等。局部红肿及疼痛多数在12天、少数在35天自行消退。卡介苗接种的方法不同,其反应也有所不同。采用皮内注射后,23周后出现反应,局部可有硬块、脓疱、溃疡、结痂的过程,一般要持续23月。采用划痕法接种,12周出现反应,局部出现红、肿、疱疹,34周逐渐结痂并脱落。这种局部反应一般不必处理。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孩子搔抓后形成局部感染。以发热为主的反应:乂称为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一般在接种死疫苗一天内出现,体温在37.5C左右为弱反应,37。5-38.5C为中等反应,38。6C以上为强反应。除体温升高外,还可有头痛、恶心、腹泻等症状。一般在12天内消失,很少有持续3天以上的。接种活菌苗或活疫苗时全身反应比较晚,一般在57天才出现。如麻疹疫苗,一般在接种后一周左右出现。目前所用的预防接种制剂,大多数反应都是轻微、短暂的,不需做治疗处理,12天即可恢第正常,中度以上的反应极少。全身反应严重的需去医院就诊,对症处理。局部红肿可用热毛巾热敷。由此可见,接种后出现局部红、肿、疼痛以及出现发热等是人体正常疫苗反应的结果,都是正常的,不必担心。当然,也有极少数人出现如晕厥、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搬及神经方面异常和局部化脓、淋巴结化脓等情况,则属异常反应,必须尽快请医生处理。儿童预防接种后出现的异常反应有哪些?1.晕针:在疫苗注射后即刻或几分钟内发生。患儿可以突然丧失知觉,呼吸减慢。多见体弱儿童。常与空腹、疲劳、室内空气不好、精神紧张或恐惧有关。应立即使患者平卧,头放低,保持安静和空气新鲜,并喂些开水或热茶,一股过会儿就可恢复。2.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有:(1)速发型过敏反应可有下列不同表现: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神经系统过敏症。(2)血清病:可发生在一次大量注射动物血清制品后212天,局部出现红肿、淋巴结肿大,低烧,皮疹,眼睑水肿及关节痛等。需注射肾上腺素等,并要精心护理,不过,这种血清病目前已极少发生。(3)变态反应性脑行髓炎:在接种含脑组织的疫苗(如狂犬病疫苗),过73O天后,病人出现手足麻木,四肢酸痛、无力及上升性麻痹等,或有发热和脑部症状。发生此症者常留有后遗症,致残甚至死亡,需立即送医院治疗。3、接种后全身性感染:原有免疫缺陷或医源性(如长期使用激素)免疫功能不全的儿童,在接种后可发生全身性感染。必须立即注射特异免疫球蛋白或输血,并迅速送医院治疗。对于这类儿童应严禁接种活疫苗。4、诱发潜伏的感染:如星季接种百、白二联疫苗,可能诱发小儿麻痹症:伤寒菌苗可诱发单纯疱疹,种痘可诱发脑炎等。预防接种后常出现的反应有:局部反应。局部的红肿、疼痛或接种的附近淋巴结有肿大现象,一般不需要处理。全身反应。发冷、发烧、全身不适、头痛等,出现这种情况时要适当休息,多饮水,反应会逐渐消失。如果体温过高,可进行对症处理,但最好用物理降温法。过敏反应。预防接种引起过敏反应者极少,如果发生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脉搏可能摸不到或很细弱,手足发凉、口唇发紫、抽风、昏迷等症状。哪怕是其中一部分症状,都要立即让病人平卧,如有条件可注射肾上腺素,并尽快请医生救治。为了安全起见,患有结核病及心、肝、肾疾病者,一般不要进行预防接种;有过敏性疾病也都不宜接种。在患急性传染病及其恢复期、感冒、发烧、急性扁桃体炎等过程中暂不要接种。*20*年4月25口镇卫生院4.25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工作总结今年4月25口是全国第30个儿童预防接种宣传口,举办了儿童预防接种知识讲座活动,特邀了医院王哲生院长,向广大村民介绍了关于儿童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重点强调及时接种疫苗的必要性,信任预防接种保护儿童健康、减少疾病的重要意义,提高全镇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认识,儿童权利优先,是全社会的共识,接种疫苗是每个孩子的权利,也是家长的义务;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现场前来参加讲座的气氛十分热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宜接交流的机会。此次活动我院发放宣传单*余份,近*人咨询预防接种事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为本科室在计免宣传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提高儿童接种及时率和接种率夯实的基础。*20*年4月25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