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困难认定及书写质量评估.docx
书写困难认定及书写质量评估1书写困难认定及书写质量评估摘要:国内外学界对书写困难的认定始终莫衷一是。本文首先提出书写困难的认知神经科学的特质观和心理语言学的普适观。为普遍提中学国儿童的书写质量,主见从发展心理语言学的角度采纳书写静态、动态因素分析加反应监控三结合手段,说明影响中国儿童书写特性化和发展性差异的因素,科学验证提升书写质量的两层面(写字和写作)各六个维度的评估标准,并考察阅读对书写的中介影响作用。本文最终通过一手实证数据,初步探讨/如何制定书写质量标准,揭示普适性特征,建立矫正课程和训练手段,最终提升书写质量。关键词:书写困难书写质量写字与写作评估标准测量指标发展心理语言学分类号:G7601引言美国国家教化统计中心发布的国家教化进步测量报告(NAEP)和美国儿童健康发展报告(NICHD,2006)表明全美有67%的8年级学生和76%的12年级学生在书写方面不达标;10%到34%的学生存在书写困难。在我国,儿童的书写实力探讨没有像美国那样以数据为依据的报告,但零散的探讨表明至少有16%到25%的儿童存在书写困难。帮助学生提升2书写质量,有针对性地矫正书写困难成为当前语言、教化、心理、认知神经、临床医学等相关领域探讨的热点和难点。下面首先提出如何认定书写困难,然后建立提升书写质量的理论框架,最终利用实证数据验证理论框架的客观合理性及其教化矫正的可行性。2书写困难的认定2.1书写困难认定探讨进展对于书写困难的认定,国内外学者始终莫衷一是。自1867年Og1.e最早提出这一概念后,国外学者的探讨都是基于拼音语系的,对于分属做汉语系的汉语书写障碍探讨只有二、三十年,体系很不完整。在国外,1881年EXner提出语言优势半球额中回后部为书写中枢,称Exner区。这一概念曾被引用多年,但至今无足够证据支持此观点。1898年,Bastian将失语症的模式引入。1914年,Deierine认为将书写中枢与Broea中枢看作一样的观点是完全混淆的。N1969年以来1.eischer等很多学者对纯书写困难是否存在表示怀疑。1981年,Sha1.1.ice又将书写障碍分为词汇和语音两大类。1985年,Bcnson等人结合临床及神经心理学特征提出了失语性、非失语性和过写症三种书写障碍。在国内,1981年王新德首次报告了单纯失写症,之后国内关于失写症的报道极少,且多数为个案报道。最近,刘晓3加等人(1996)从临床医学角度、刘洁等人(2008)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对成年脑损伤者进行了书写困难机制探讨。但是这些探讨都是个案分析,对普遍提升中国儿童的书写实力不具代表性、普适性和针对性。2.2书写困难认定的认知神经科学观点1987年Cararaazza等人提出了字位缓冲系(grapheni1.e-buffer)的概念,认为其是内部语言提呈的临时储存系统,并构建了拼法模式的功能性结构框架,这大大推动了对拼音文字书写困难的认定。鉴于阅读过程可以分为词汇过程和语音过程,Beauvois(1981)提出书写过程与阅读过程一样也有两个过程,即语音性书写过程和词汇性书写过程。语音性失写症的特点是对意义相关词的替代,表现为对书写符合拼音规则的词和可拼音的非词有困难,保留词汇书写实力;词汇性失写症的特点是对语音相像词的替代,表现为书写熟识的词有困难,而书写符合拼音规则词和可拼音的非词比书写不规则词要好。依据这种分类的逻辑,GubbydeK1.erk(1995)也对失写症进行了分类,并列出了几种测试评估手段及标准,用来快速确定是哪类失写症,(见表1).对于汉字书写障碍的认定,只有个案的归纳。刘晓加等人(1998)通过对18例失写症的临床视察,归纳了六类失写症。(1)失语性失写:构字障碍表现为书写字形结构的各4种缺陷,如笔划、偏旁的遗漏、添加或错误替代,甚至产生符合汉字形体规则、但汉字中所没有的新字,依据字义进行象形造字,有的将字形完全遗忘;字词错写表现为书写字形结构正确,但非作业所要求的字,包括字形替代、字音替代、字义替代(包括近义替代和反义替代及无关替代;语法错误表现为选词不当和语序混乱。(2)惰性失写:表现为在执行书写时不能按刺激变更进行相应的书写变更,往往是重熨书写同一内容,自知错误乂难以改正,以致于被迫停止书写。(3)视空间性失写:表现为写出的文字笔划、偏旁正确但位置错误,整个书写材料偏于纸张一边,甚至写到纸张以外的地方。(4)失用性失写:表现为知道字该如何写,能够口述字的偏旁组成,但书写笔迹极端笨拙,虽然写出的材料按行逐字排列,却无法分辨出正确的字形。(5)镜像书写:表现为写出的文字左右逆转,分部分镜像和完全镜像两种,前者为文字的左右偏旁位置交换,但每个偏旁是正像的,后者为整个文字的左右翻转。(6)完全性失写:表现为不能写出任何汉字和偏旁。2.3书写困难认定的心理语言学观点借鉴英语发展性阅读困难的探讨方法,书写困难认定的心理语言学观点认为,要用阅读困难测量和干预反应模型(RT1.)的逻楫,来剖析认知因素对语言实力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随年龄的发展规律,即静态因素分析和动态潜变量分5析手段相结合。对于英语的发展性阅读困难探讨主要是探讨个体差异和发展性变更,侧重点在于语音意识、正字法意识或双重加工意识的教化矫正。BUSh总统领导下的美国几大阅读中心和Obama总统领导下的学习困难中心主要是对学生的读写困难进行测量、课程干预、成果监控,最终得出哪种干预机制更为有效。但是中文不同于英语等拼音文字,具有独特的书写特点和组词造句规律,因此探讨中文的书写实力,必需从影响书写的两个层面(低水平字词层面和高水平写作层面)各六个认知维度(词汇、语义、语音、词形、字形缓冲器、动觉)进行探究。我们采纳书写静态动态因素分析加反应监控三结合手段,说明了影响中国儿童书写特性化和发展性差异的因素,科学地验证了提升书写质量的六个维度的标准,并发觉了阅读对书写的中介影响作用。囿于篇幅限制,下面针对书写质量低水平字词层面的测量和因素分析进行汇报,书写实力高水平写作层面的因素分析见本课题组的探讨论文。3书写质量评估3.1书写质量探讨进展依据发展心理语言学的视角,书写质量可以分为低水平的写字质量和高水平的写作质量。写字质量探讨始于20世纪8090年头的美国,探讨内容包括以Graham为代表的书6写速度、书写可读性、书写笔迹风格;ZiViani等的握笔力度;Heidi等的眼手协调动觉实力;Beringer的元语言意识(如命名速度,语素意识)和写作障碍儿童的书面语言实力探讨。写作质量探讨可追溯到HayesF1.ower(1980)有关写作实力的构建,主要探讨哪些因素能提高写作实力,如工作记忆实力、阅读实力、抄写流利程度以及写作干预模式。最近的探讨热点是写作实力的发展性差异、特性差异、跨语言迁移水平以及低层次的书写实力如何影响高层次的写作水平。比如笔者探讨认为书写的流利程度影响写作的质量,这是因为写字流利程度高的儿童能够解放出更多的工作记忆,用来进行整体构思、将思想转换为文字和进行书写监控等思维过程。3.2书写质量评估的理论框架国家语委正在研制汉字规范书写等级标准,预料2013年将出台。汉字书写等级标准的划分要考虑到汉字书写的笆画、笆顺、间架结构、偏旁部首、字体的清晰程度、结构和美观等。这说明,对于汉字书写质量始终没有成文的规定,更没有以数据为依据的实证探讨,来I川答竞竞哪些因素影响汉字书写的质量,这些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依据影响汉字书写因素的生理和行为因素,建立了六维度指标(见表2),一到五维度都是0-1编码,第六个维7度是连续变量。4书写质量评估的实证基础鉴于国内外学者对于汉语书写困难的认定始终没有定论,我们的探讨通过对我国低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小学生书写与听写最基础性书写实力进行普遍性调查,旨在揭示影响我国汉语儿童书写质量之低层次字词书写实力方面的生理和认知行为因素,是一次开创性的尝试。探讨假设如下:(1)影响字词书写质量的因素有六个维度,每个维度对书写的整体规范性评估都有显著性影响。(2)影响字词书写质量的六个维度具有年龄效应。(3)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可建立拟合度好且普遍适用于两个年级的书写质量评估模型。(4)通过优势分析法可以得到各预料变量的相对重要性排序,并且具有年龄差异性。试验考查了宁波市某小学全部二、三年级学生,实际测量人数分别为289人和281人。测量内容包括书写、笔顺书写和听写测试,书写测试被全程录像用于维度1和2的编码分析,笔顺书写和听写内容完全一样,一共包含20个含有全部基本笔画的汉字,首先进行听写然后进行笔顺书写。听写时有语义提示,笔顺书写是依据给出的汉字进行一笔一划的书写。听写结果被用于维度4和5的编码分析,笔顺书写被用于维度3的编码分析。维度1-5都是OT编码,0为不达标或不合理,1为达标或合理。维度6是学生在一分钟内8完成笔画抄写和汉字抄写的数量。试验结束后由班主任和本课题组的助理探讨员(硕士探讨生和博土生)对学生的书写结果进行判分,同时对听写测试的全部20个字分别进行1-5的整体规范性打分。由于OT编码误差很小,所以全部变量的判分一样性都达到95%以上,整体规范性变量的打分一样性为74%o对数据采纳了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优势分析两步骤,验证性因素分析用于验证六维度模型的拟合度,优势分析主要考察六个维度对学生书写整体规范性影响的重要性排序。优势分析是近年来Budescu等人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确定多元回来方程中各预料变量相对重要性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优势分析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全面比较在由全模型所衍生出来的全部子模型状况下,各预料变量(XI,XXP)在说明或预料标准变量y时,它们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表3列出了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度指标数据。这个六维度模型对于二年级数据是充分拟合,对于三年级数据是完全拟合。这说明首先理论模型是合理的,而且高年级比低年级的更好,由于测量不变性在探讨中不涉及,所以在这里没有报告。下一步可以进一步分析跨年龄各个维度差异的测量不变性问题。以整体书写规范为最终因变量的优势分析结果表明,笔顺笔画对于两个年级都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对于二年级汉9字结构实力重于用笔力度,对于三年级用笔力度重于汉字结构,然后依次为坐姿、握他和书写速度。这说明影响两个年级学生书写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能否书写汉字的正确笔顺并且合理规范地产出笃画:从数据上看,二年级学生的用笔力度远远低于三年级,可以推断影响三年级汉字质量的其次个重要因素是用笔力度,因为运笔力度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经过肯定的书写训练、是否会收放自如的运笔;汉字结构实力排第三位,说明是否能合理支配出字格的空间以及各笔画之间的位置都会影响汉字的书写质量。最终有两点好玩的发觉,一是影响汉字的生理因素,即坐姿和握笔姿态在肯定程度上并没有起到主要作用;二是汉字书写速度越快,产出的汉字反而越差,这说明由于二三年级的儿童还不会连笔写字,因此他们写出的潦草汉字是没有达到汉字质量标准的。将来的探讨有必要对更高年级的学生,甚至高校生和成年人进行类似的测量,视察影响书写质量优势分析结构的跨年龄变更。5总结书写困难探讨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我国也有二三十年了,但是囿于传统的认知神经科学视角,只能对特别的个案进行分析或矫正,特别不具有普适性。发展心理语言学视角则采纳测量干预反应机制,关注的始终是阅读困难,而忽视了书写困难。本探讨认为,在以书写实力为因变量的10探讨中,应当定量限制相关认知技能的影响因素,通过测量对比和排查发觉不达标的特别群体的共同特征,从而最终建立一套适合大多数人提高汉字书写质量的矫正课程或训练手段。对于书写困难的认定,认知神经观认为失写分为失语性失写症、失用性失写症和机械性失写症:心理语言学观认为须要进行两个层面(低水平字词层面和高水平写作层面各六个认知维度(词汇、语义、语音、词形、字形缓冲器、动觉)的测量之后发觉各个维度上表现低于正常水平的儿童,才能认定是书写困难。汉字书写质量标准初步包含坐姿、握笔姿态、笔顺笔画、用笔力度、汉字结构、书写速度六个维度十九个子因子的评估要素。探讨证明,随着年龄的变更,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这六个维度上的表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