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部编教材【全5册】常见典故汇总——对标2024新课标2卷【诗歌鉴赏“请缨”典故】.docx

    • 资源ID:1539802       资源大小:162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教材【全5册】常见典故汇总——对标2024新课标2卷【诗歌鉴赏“请缨”典故】.docx

    部编教材【全5册】常见典故汇总对标2024新课标2卷诗歌鉴赏“请缕”典故必修.册4AtMi1.VW弋,Jn"AH,文I-朋f窿攵文I:三2024真题再现阅读卜而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过雨虚樵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汹汹南江浮静夜,宴室北斗挂高城。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话请缰。注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阴虫:秋虫,如蟋蟀15.卜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网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C.诗人凭轩里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一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降、苍茫寂寥的境界。星16一如何理解讲人的“口头心犷?诂结台语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一、用典艺术用典,也叫用事,使事,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它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的引用。六朝刘就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既往的事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古典诗词中的“用典”,是古典诗询固有的一种特色,这是由诗询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诗词贵在含蓄,立意要精深而不浅It,用语要简洁而又意味深长,经得起反复吟咏。显然,不用典,就很难抵达这样的境地,因此,诗人常常借助于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在最为经济的有限天地里,最大限度地融汇深邃曲折的内涵。从典故的性质上看,有“举人事以征义”和“引成辞以明理”(刘踞语),前者为“用事”,就是引用既往的故事,借此类比现实,或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更深厚;后者为“用辞”,即引用现成的辞语,借此明证事理,或概括形象,使用语更清幽、更委婉。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养麦青讶”(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养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再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见语文课本第三册第67页)其中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彼。.用湘妃和素女这样的神女被乐声感动来形容弹奏技艺,又用“女婿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进一步渲染,最后用“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写出月中吴刚被乐声所吸引,来表现弹奏的效果.这就增加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并构成了奇特绚烂的艺术境界。再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哲凭杯酒长精神。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剌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蛇。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靛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窗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蛇”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葬,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鸵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战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烂柯】晋人王质进山打柴,见二童下棋,终局斧柄已烂,下山才知过了一百年。其他如课本学过的京口北固亭杯古扬州慢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都有大的典故。秋晚登城北门陆游巾幅藜杖北城头,一点烽传散关信,山河兴废供搔首,卷地西风满眼愁.两行雁带杜陵秋。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她或他,此时正在与家人同处一室,甚至已经安然入梦,当然无由听得,但是“满洛城”中,又有多少人是远离故园、客居他乡的人啊,这不期而遇却送入耳中的折杨柳,真的是在“暗中”拨动了许多游子的心弦,使得他们再也无法安眠。从折柳,回忆起离别时的情景;从春风,想起家人的亲情。“何人不起”,这是一个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心态的句式,口气反而更加强烈,也就是说,只要是听了这春夜中的玉笛之声,每一个离家的人都会被它勾起对家的怀念。“用事1可分为1直用工“活用”、和“反用(一)“直用",就是直接引用典故的本来意义,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活用”,是灵活地变用典故,它既可以突出典故某一个侧面的意义,从新的角度加以引用,又可以对整个典故的原有意义加以引申发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整阙可以说用的全是周瑜破曹的故事,词人多层面地展示了周瑜的飒爽英姿,特别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情橹灰飞烟灭”,周瑜雄才大略的非凡风采跃然纸上,词人讴歌周瑜的丰功伟绩,折射出的是词人内心深处建功立业的真切渴望。操短歌行一诗的最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了“周公”的典故,说周公”一沫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也。”意思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有识之士,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他念叨的是如何让贤士归依自己;一餐饭要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了人才。诗人巧用这一典故,以周公殷勤待贤,礼贤下士之不凡气度来勉励自己,以求一统天下伟业的实现。可谓用心良苦。李商除锦瑟诗中的“望帝春心托杜鹃”,是用望帝化为杜鹘,“至春则啼,闻者凄恻”的民间传说,来寄托诗人的难言的冤情;同样,白居易琵琶行中也借“杜鹃啼血猿哀鸣”来暗示自己“迁谪”的愤懑。秦观鹊桥仙,全词引用的是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可词人不落前人之窠臼,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故事,赋予古老的故事以全新的内涵,“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洗嗟叹悲戚之态,突出牛郎织女难得一见的珍贵,从而引发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一个颇具哲理意味的命题。显然,词的立意较之于迢珥牵牛星,胜出了一筹。(二)“反用",是按典故的固有含义反其意而用之。第三,典随意出,不为用典而用典。用典的作用:引前人之言之事,使立论有根据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减少语词的累赘,使语言更精练(近体诗有字数限制,诗句应力求经济)使文辞典雅,加大历史的纵深感,丰富诗歌内涵(充实内容,美化诗句)【答理步骤与提示】首先找出用典的地方其次对诗中用典的地方进行具体分析第三是结合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诗人用典的作用高考诗歌鉴赏的选题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要想答题规范、切中要害,思路必须围绕以下几点展开:1 .了解原来典故中的人、事的内容意义。必须了解典故原意内容,因为它和诗歌中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2 .明确诗人对所引用的典故的态度。必须明确作者是明用还是暗用,是侧用还是反用,是正引还是化引等。明确这些,答题才有方向。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3 .体会诗人用典的用典意图。诗人对往事的重提,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也就是说,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目的是借典抒怀。只同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4 .答题时既要概括原来典故的内含意义,更重要的是揭示出诗人在这里引用典故的现实意义.这样答案才能完全而准确。二、常用典故汇编(一)、出自神话传说的典故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由此而来。31 .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32 .金鸡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多鸡”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33 .烂柯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己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二)、出自历史故事的典故34 .龙光射牛斗之城:晋书.张华传记载: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张华请南昌人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后来果然在南昌的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滕王阁序借此来夸赞洪州地方很灵异。35 .徐A1.下陈瞽之相:后汉书.徐稚传记载:徐孺,名稚,字福子,南昌人,东汉时名士,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播设置一塌,平时挂起,只有徐播来访才放下。36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日下,指京都,云间,指江苏松江。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张华)坐。张令其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日:'云间陆士龙。'荀答口:'日下荀鸣鹤。'滕王阁序借此表现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见的心志。门亲,但又不能得罪司马昭,于是,他就拿出了绝招一一“醉酒”O他开始每天拼命地喝酒,每天都是酩酊大罪,不醒人事,一连60天,天天如此,那个奉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就没法向他开口,最后,只好回禀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地说:”唉,算了,这个醉鬼,由他去吧!”口哨传情阮籍嗜烈酒、善弹琴,喝酒弹琴往往夏长啸,即吹口哨。据世说新语柄逸记载:阮籍吹的口哨可以传几百步远。一次,阮籍去拜访苏门山中的一位真人,他对着真人谈天说地,激扬文字,可真人却似听而不闻,一声不响,连眼珠子都不动一下。阮籍无奈,就干脆对着真人吹起了口哨,这下真人开了尊口:”请再来一次.”阮籍再次长啸,然后就下山了。到了半山腰,山谷中忽然回荡起优美的啸声,阮籍抬头望去,原来是真人在长啸不矣,幽妙和谐。受到真人啸声的感染,阮籍写出了著名的大人先生传。继阮籍后,吹口哨便在土族青年中流行起来。43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汉书.终军传记载,汉武帝想让南越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到皇宫门前。滕王阁序借此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44 .玄怀投第,某宗JS之长风:【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婚”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宋书.宗恋传记载,南朝宋人宗懑,少年时很有抱负,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O滕王阁序借此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秋风曲陆游“拾萤读书定何益,投笔取封当努力。”45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晋书.谢玄传记载,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半句出自烈女传.母仪传记载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作者借此表达有幸在宴会上结识了各位名士。东山再起:谢安因病辞官隐居,朝廷召请不出。好友高送送他时,对他说:你过去屡违朝旨,高卧东山,都说你对不起苍生,现苍生又将怎样对得起你呢.谢安听后很惭愧。复出后谢安屡立大功,官至司徒,对东晋的稔定起了很大作用。后喻重新出仕。52 .三顾频烦天下计: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53 .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对此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卒于五丈原军中。54 .两朝开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支撑困难局面。55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仓皇失措。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归去。南朝宋文帝命王玄漠北伐,玄漠陈说北伐的策略。文帝说:“闻王玄谟称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辞甲第:汉大将军霍去病屡建奇功,汉武帝要为他修建府第,他辞谢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辞甲第”为一心为国不顾个人利益的典故。斩楼兰:“斩楼兰”是用作杀敌建功的典故,出自于汉书.傅介子传,又见于汉书.西域传»西汉时期,楼兰和车师两个小国,地处通往西域的要道。汉武帝派兵征服了这两个小国,楼兰国王去世后,新楼兰王受匈奴使者的指使,背叛汉朝,多次杀死汉朝前往大宛的使臣。汉朝准备派人征服楼兰。这时朝廷有个验马监的小官傅介子,自告奋勇,要求出使大宛。大将军霍光见他如此有胆识,便让他副食人马前往大宛。傅介子马到成功,不但使楼兰王谢罪,而且趁着夜幕,率领士兵杀死了匈奴使者,平安到达了大宛。汉昭帝以后,楼兰国仍反复无常。大将军霍光又派俾介子带着大批珍贵礼品和精干的勇士,前往西域,宣称此行专程赏赐属国。楼兰王十分贪财,一点防范也没有。傅介子在驿馆布下埋伏,再请楼兰王赴宴.最后杀死了楼兰王,平定了楼兰,建立了战功.唐代张九龄送赵都护赴安西运用了这个典故:'自然来月窟,何用剌楼兰。”而诗仙李白的名篇塞下曲也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诗句,同样也运用了这个典故。56 .廉颇老美,尚能饭否: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在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喜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虽不召。”57 .画图省识春风面:汉元帝因宫女很多命花师一一画像供自己挑选。宫女们为得到皇上宠幸,纷纷向画师行贿,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画师故意将她画丑了,未被召幸。后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求美人为阙氏,元帝派昭君去。临行时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元帝很后悔,但已无法挽回。58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仲谋,孙权的字。他曾在京口建立乌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军队。吴的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启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59 .季鹰归未:季鹰,张翰,据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想到家乡吴中的第鱼等美味,遂弃官而归。兔聋第脍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妒鱼脍,日:'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菜羹:菰菜、藐羹。后来文人以“藐羹第脍”、“茄妒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藐羹s脍哉?”徐自华慈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藐妒乡思。”60 .求田问舍:据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许汜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不下床”。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61 .青梅煮酒:刘备能做大事,策划大动作,谨慎缜密,耐力很强。曹操,豪爽进取,竞争力强,敢作敢为,有大将之风。62 .树犹如此:世说新语?言语中有记载,桓温在北伐时路过金城,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经有十围那么粗壮,不由得感慨:“木犹如此,人何以堪!”63 .周公吐脯: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日:'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土,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64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65 .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验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66 .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辑”,辑,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67 .倒屣急于迎客,把鞋穿倒。表示热情迎接宾客。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中说,蔡邕十分赏识王粲的文才,听说王粲上门求见,他来不及穿好鞋子,倒拖着就出门迎接。王维柳川别业:“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又作“倒履”.68 .箪墨陋巷:孔子的学生颜回,住在陋巷里,“一箪食”,“一飘饮”用竹筐盛饭吃,用瓢舀水喝.生活穷苦。他却心甘情愿,感到心中舒畅。后喻安贫乐道。69 .负米百里:孔子的弟子子路非常孝顺。因为家贫,自己吃糠咽菜,而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米回来供养父母。亦省作“负米”.后表示孝顺父母尽心竭力。70 .负荆请罪:廉颇耻居上卿蔺相如之下,扬言当面羞辱相如。相如为了国家利益,不计私仇,对廉颇一再忍让,终使廉颇深受感动,袒露上身,背上荆条,上门谢罪,并与相如结为“刎颈之交”。后以此表示向人认错道歉。71 .剪发待宾:晋陶侃家贫,一次连日大雪,家中断炊,却来了贵客,陶母为使儿子不致失礼,剪下头发换取酒菜,款待客人。后以此为称颂贤母的典故。72 .11金:齐国有个人,在市上出售的金器拿走,被捉。吏人问,金子有人看着,你怎敢公开攫取呢.他说他取金时,不见人,只见金。后喻因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73 .屈子沉湘:楚国的屈原,正宜忠贞,忧国爱民。曾遭诬陷被放逐;又受到谗言毁谤,再度被贬谪到江南。因理想无法实现,国亡无力挽救,愤而投罗江而死。后表忠良因忧国忧民而激愤献身之典型。74 .苏武节:汉武帝派中郎将苏武执节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流放北海牧羊,并断食。苏武啮雪、吞毡、掘野鼠吃以活命。后以“苏武节”为称美忠贞节操之典。75 .网开三面:相传商汤在野外见捕鸟的人四面张网,他叹惜这样做会把鸟捕尽,于是下令把网拉开三面,只留一面。后以“网开三面”喻指宽刑和施行仁政。76 .温席扇枕:汉黄香,江夏安陆人,九岁失母,父老家贫,尽心奉养,熨天为父扇凉床枕,冬天以身温暖床席。乡人称赞孝顺。后以此为事亲至孝的典实。77 .巢父洗耳:巢父为上古高士,与许由为友。尧要将帝位禅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告诉巢父,巢父批评他隐匿不深才被尧发现,并说,你不是我真正的朋友。便到水边洗耳。又说巢父即许由,因许由更常居树巢,故亦号巢父。后以之称颂隐土不近尘俗.曹植七启:“河滨无洗耳之士,乔岳无巢居之民。”78 .宫中斩羡人:孙武,精于兵法。吴王让他先操练宫女试试看。孙子以吴王宠姬为队长,选180人反复讲清阵法。击鼓向右,宫女大笑;孙子说这是为将之过,又三令五申的交代,再击鼓向左,宫女又大笑.孙子立斩二队长,以正军法。后表示军法严峻。(三)、出自文人词句的典故79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彭泽,指陶渊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这两句意思是说,滕王阁的宴集,胜过隐土的独乐。水经注记载:“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水次绿竹荫渚,青青实望,世人言梁王竹园也。”80 .邺水朱华,光照施川之笔:普植公宴诗有诗句:“秋兰披长坂,朱华冒绿池。”钟嶂诗品记载:“宋临川太守谢灵运,其源出于陈思(普植)。”这里是借曹植来比拟与会的文士将对后代文坛产生影响。81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庄子.逍遥游:“鹏之徒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技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滕王阁序借此表达作者不甘沉沦的思想。82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论语季氏记载:“(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诗乎?'对日:'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礼乎?'对日:'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滕王阁序借此说明自己将往海南接受父教。83 .泼洒着江,各做陆海云尔:钟竦诗品说:“余尝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这句是说,请各位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潘安名潘岳(公元247公元300)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安仁,籍贯:今河南省中牟县大潘庄,民间对潘岳最熟悉的是作为中国第一美男的身份,“貌若潘安”是中国人对于一位男子外貌最高的褒奖。潘岳在政治和为官方面也颇有建树,而其对妻子杨氏的忠一和深情,他和妻子杨氏12岁订婚,相爱终身.杨氏在潘岳52岁时逝世,他为她写的悼亡词情谊真挚,缠绵无尽,并未再娶。更成为千古佳话,有“潘杨之好”的评价;而其对母亲的孝心,更成为二十四孝中“辞官奉母”的主人翁,成为中华传统孝道的典范。那果盈车少年潘安风流顽皮,喜欢挟牛皮弹弓到洛阳城外游玩,妇人们见着,竞手拉手围将起来,争相丢水果,这便是成语“掷果盈车”的由来。潘安小名檀奴,因为他长得美,在后世文学中,“檀奴”、“檀郎”、“潘郎”等都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韦庄写了一首江城子词:“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在王实甫的西厢记里,也提到“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李后主的词一斛珠中言道:“嚼烂红草,笑向檀郎唾。84 .抚凌云而自惜:凌云,司马相如的赋。史记司马相如传说,相如献大人赋。“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凤求凰临邛多富人,卓王孙僮客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乃相谓日:“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请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临。临邛令不敢尝食,身自迎相如,相如为不得已而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日:“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簿鸯。”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庭,心说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令侍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当城卖酒家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日:“女不材,我不忍杀,一钱不分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谓长卿日:“弟俱如临邛,比昆弟假宜,犹足以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车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卢。相如身自著犊鼻辉,与庵保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耻之,为杜门不出。千金买赋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白头兴怨卓文君所作哀怒的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蹑躁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要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徙徙.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85 .周景王之无射:国语记载,周景王二十三年铸成“无射”钟。86 .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一年郑人以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给晋大夫魏绛。87 .=R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88 .一春鱼燕无消息:秦观鹤鸽天词:“一春鱼燕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89 .仰之弥高,帖之弥坚:论语子罕我仰望它,愈望愈高,我钻研它,愈钻愈坚。90 .君子之士,行其义也:论语微子“君子之任也,行其义也。”91 .云中谁寄锦书来:云中,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鸿雁从天上飞来。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据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矶图诗,寄给她的丈夫。后用锦书代指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92 .处涸辙:原指附鱼在水干涸了的车辙里,比喻人陷入危急之中。庄子外物有鲍鱼在干涸的车辙力求活的寓言。93 .索衣其起风尘叹噫思是自己不会受京城坏风气的影响。语出陆机为顾彦章赠妇:“京洛多风尘,素(白)衣化为缁()。”比喻人受环境影响变坏。94 .游刃有余: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意为,骨节之间有空隙,刀刃很薄,用薄薄的刀刃游动与孔隙中是又有回旋余地的.现在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95 .庄公晓梦迷蝴蝶: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合乎心意)!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遂述然周也(惊喜的样子)。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万物融合为一)。96 .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阅读下面诗回答问题“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澎。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城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97 .东富: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98 .桃李:喻指门生、学生.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人。后来他因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了北方。在北方他遇到个叫简子的人,就大发牢骚,抱怨那些受自己培养、保举的人不肯为他出力。简子听后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李,夏天便可以在树下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如果你春天种下的是疾藜,那么,不仅夏天不能利用它,就是到了秋天它满身长的刺还会剌人。”接着简子又说:“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你选拔的人本来就是不应该选拔的啊【”这里简子以“种树”来比喻“育人”,既形象又深刻。后来,人们就把老师培育出的人才喻称为“桃李”.白居易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99 .青青子衿:此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诗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阚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100 .呦助鹿鸣:此句出自诗经鹿鸣,原诗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101 .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102 .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103 .W三:【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股勤为探看。”104 .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105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许浑谢亭送别,回答后面的问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106 .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107 .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108 .风疆:原指诗经的国风,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109 .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阅读李货南园,回答后面的问题。南园十三首李贺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当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110 .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111 .*M: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112 .桑柏: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113 .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两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14 .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115 .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116 .鸡集: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117 .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118 .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119 .见背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120 .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日:“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教材【全5册】常见典故汇总——对标2024新课标2卷【诗歌鉴赏“请缨”典故】.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