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骨干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提升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实施方案.docx
-
资源ID:153956
资源大小:15.0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加快骨干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提升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实施方案.docx
加快骨干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提升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实施方案“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广州抓住实施“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围绕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枢纽型网络城市总目标,推动一批锻长板、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愈发完善、先导作用更加凸显。一、发展趋势“十四五”时期是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巩固提升城市发展位势的关键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对广州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既带来新发展机遇,又提出更高发展要求。(一)服务新发展格局,要求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关于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要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广州要补齐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生态环保、防灾减灾等领域短板,推动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二)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要求推动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以广州等城市为核心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参与更高水平的全球竞争。“十四五”期间,广州须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着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入推进以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赋能传统基础设施,实现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绿色、融合发展,支撑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三)建设国际大都市,要求提升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落实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围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须遵循超大城市发展规律,适度超前安排城市基础设施,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保障城市高质量永续发展,支撑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和国际大都市建设上新水平。二、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完善海绵城市建设地方制度体系,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加强对建设项目全流程管控,推动新、改、扩建项目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指标要求。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因地制宜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绿地、水系等海绵体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净化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完善水务基础设施更新建设,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和雨洪管理能力,削减城市地表径流污染,促进雨水资源有效利用,提高再生水回用效率,推动建设自净自渗、蓄泄得当、排用结合的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到2025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4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三、加快骨干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提升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开展防洪排涝行动攻坚,着力推进堤防巩固提升、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防洪潮补短板工程建设。根据片区地形地貌及城市开发特征,“一片一策”因地制宜制定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方案,北部地区重点加快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及山洪治理,推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中部地区重点完善大型雨水排放通道、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及地下雨水调蓄设施,在骨干河涌及感潮区域建设大型强排设施;南部地区重点以联围为单位启动整体防洪潮安全系统提升工程。资料参考: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