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素质培养论文3篇.docx
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素质培养论文3篇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素质培养(一)健康不仅是需要强壮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必须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面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则要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同时开放的社会环境也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茫然,甚至不知所措。因此,教育并培养学生会FI我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艰H的学习、纷繁复杂的生活,就显得十分必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调节心理素质呢?笔者作了以下探索。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引导学生观察世界,认识F1.我。1、一分为二看社会,认清时代主流。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迅猛发展、瞬息万变的时代,科技的口新月异、社会新旧观念的猛烈碰撞,产生许多新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然而,传统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严重脱节,往往使中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面关感到疑惑不解.、无所适从。他们对社会的看法常常受消极面的影响,表现为怀疑、偏激、悲观的情绪,久而久之,其中的少数人就有可能形成的反社会的人格,给社会和自身带来严重的危害。教育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一分为二看社会,认清社会发展的主流是使学生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品质的关键,也是实现自我调节的重要基础之一。2、认识曲高和寡的道理,善待他人。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迅猛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多大的变化,都不充许,也不可能使任何一个正常人封闭自己,孤立于他人存在。经验表明,不少具有心理缺陷、人格障碍或行为非常的学生,起始都是由于没有能够正确认识他人,对待他人,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关系而造成的。如学生*,曾一度十分苦恼,对班主任说:“老师,这个社会到底要不要实话实说,我说真话,但同学们总不喜欢,甚至连家长也这样”。他举了两个例子一次是一位女生,对着一份英语试卷说“倒客,都是因为粗心白白掉了几分,不然也可以得九十分以上”。结果那位女生狠狠瞪了他一眼,从此互不讪。另一次是父母说,奶奶不懂得使用电饭煲,给烧坏了,被他知道了。于是等奶奶回家,他就对奶奶说“你以后使用电饭煲小心点,刚买来的又弄坏了,儿十元钱白花了”。结果,奶奶生气,父母也生气,还被痛骂了一顿。这位的同学实话实说却讨人嫌。显然,学生*申不被他们接纳的原因,不是在于“实话实说”,而是由于言语不恰当,常有居高临下,教训他人的口吻,而使他人产生反感和疏远。善待他人就应该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设想。善待他人,首先应有助人为乐、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善待他人,应该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应该懂得“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的人生哲理,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善待他人,应该牢记祖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能够实施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3、创设融洽的集体环境,营造健康、名主、和谐、宽松、进取的氛围。如果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FI我调节的土壤的话,那么除了温馨的家庭之外,便是需要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班级。否则,不良的社会集体,低劣、庸俗的网吧,就必然诱惑着意志薄弱,而又急需寻求心理“平衡”的青少年。班级体必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环境,班主任应有意识地通过管理、教导,包括表扬、批评、讨论、奖励、惩罚等评价手段,以及自身的楷模作用,引导集体舆论:开展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如劳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调查同时规范并强化各项行为训练,习惯养成,心理素质培训,促进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成长中的青少年直接影响最大的不是老师,不是家长,而是他们的同伴。当我们对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在教育子女问题上贡难有加的时候,专家研究表明,问题家庭对子女的影响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影响地大的是同伴。所谓''近朱者赤、近墨着黑”就十分通俗而深刻地揭示了这一道理。一个融洽的集体,宛如一个温馨的家庭,会创造出健康、名主、和谱、宽松、进取的气氛,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如同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港弯,施展才华的舞台,自我调节的方向盘,孕育着青少年健全的人格,这种教育力量常常是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实在不可小视。4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是自我调节的关键。鲁迅先生曾言,我的确时常在解剖别人,但却更严格的解剖H己。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迅速发展,并开始深入到自己内心世界。但是,他们对自己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不够清晰、全面,甚至认识中的自己,却是哈哈镜中被扭曲变形的H己还不以为然,或者根本不想去认识自己。然而,人之与社会,宛如一艘船之与大海。如若不知自己处在什么位置,需要驶往那个目的地,其危险当不言自明。因此,认识自我即要首先知道,“我是谁?”、“我是干什么的?""、“我应该怎么办?”,一个人生说到底就是这三个简单的问题,在不断地认识和调节中,时时纠正自己的偏差,逐步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认识自我,它包括了个人对自己的价值、目标、动机,计戈J,希望、要求的认识,他包括了个人对H己的知识、能力、地位、人际关系、交往水平的认识。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人际交往中起到行为的指导和调节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把指导和培养学生认识F1.我、评价自我作为德育工作的关键,使学生全面、科学、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F1.我,从而达到内化为学生心理需求和行为养成的自觉要求。苏雷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德育工作只有转变为学生内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时,才能说取得了真正、积极的效果。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也必然尊从着优胜劣汰的法则.社会的不公将长期存在.面对竞争的现实,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一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否则,我们没有必要去做“强国之梦”.同时,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心理的里负担与压力将越来越频繁和沉重.青少年所面骊的不只是阳光与鲜花,也会有狂风暴雨,雷鸣闪电,在他们的成长中必然会遇到艰辛与曲折,困难与考验,情感的冲突与挣扎,心灵的迷惘与困惑.于是,专家认为下个世纪的竞争中,除了科技的竞争外,就是心理承受为适应力的较量.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即作为学校教育应该如何教会并训练出一代品质优秀、情感健康、意志坚强、性格完善,这些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同时发展的人,以造福社会、服务国家。当前,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危机,应特别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警觉,迫切需要教师的关照与疏导。1、自信心受损或严重不足。霍姆林斯基认为不能允许学生感到F1.己没有学好,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学校教育尚未根本扭转“应试教育”的状况,使不少青少年学生产生FI卑情绪,严惩地阻碍着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教师应当是教会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并创造各种条件,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成就感。同样地使他们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地树立信心,为心理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个性发展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矛盾冲突。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本应该是有丰富多彩的个体组成。人们一直在苦苦思索:中国离诺贝乐奖还有多远?追根刨底,谈到中国的教育是模式化的教育,设置一个模子,大家都往里倒。最终成了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人才”。个性被渐渐地扼杀。在这个冲突过程中,虽然有着抗争、挣扎,但最终以“顺从”而被招安”。如同鲜活的鱼,被绞捏成鱼丸一般。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吗?结论固然有点偏激,但却是我们所应该正视的现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刊行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迫创造精神的力量,教育在这个范围内有它复杂的任务。这些任务有: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主义”。教师还给学生一个明净而自由的天空吧!若真如是,青少年学生所需调节的心理负担将少得多。3、理性思维不足,情绪化倾向严重。青少年学生由于处在向成年发展的过渡阶段,但由于相当部分独生子女所受到的溺爱和娇宠,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和临时因素的影响。情绪反应很容易被激发,以至于感情用事”造成不良后果。今年三月十六日,CCTV“法制经纬”节目,披露了这么一个骇人听闻的事件:河北省宣化县沙里头中学一个十七岁,初中生刘志海,开四撞人造成十三人伤亡特大事故。起因只是因怀疑女友与他人好上在行车过程中吵个不停,到镇所在地时又碰了一位骑摩托车的人,而被砸了一扇车窗。于是他开始了疯狂地辗压无故的行人,造成16人伤亡的惨局。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上,一些无缘无故打架斗欧的事件、原因也只是因为“瞧他不顺眼”式“他为什么看着我”。青少年时期的情绪表现出敏感、不稳定和倾向于失控的特点。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疏导,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得得释放,并教给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如用脑过度造成紧张,可通过文体活动达到情绪松驰;得了考试综合症的学生,除帮他们分析原因外,临场还可以进行深呼吸活动,缓解紧张和恐惧:控制激情要用内部言语提醒如“妨一妨”、“注意后果”,并有意识地转移注意;情绪低落时,可听听音乐式找知心人、长者倾吐,排郁闷一段时间感到沉闷,甚至很烦,内心暴躁,几乎要崩溃时,干脆到旷野、海滨、山林呼喊、发泄等。4、情感的危机呈现出新的特点。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诸多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世界呈现出五彩斑阑的新特点。这其中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有着“蔚然成风”的倾向,应当引起密切关注。如:自私、懒惰;固执、任性;虚荣、好强:敌视、怀疑;放纵不羁;意志薄弱、不敢正视困难、面对挫折等。这些情感缺陷会给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带来障碍,并危害到他们今后的生活。教师应当掌握学生情感世界,抓住各不同年龄层次、性别差异培养青少年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道德应提高青少年学生认识能力、分清是非、美丑、优劣、褒贬,使其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要创设情景,加强实践,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行动结合起来,使用权情绪体验具有实际效果。再次,培养学生学会控制和调节情感的能力,学会H省、自律,逐步地丰富青少年的情感经验。最后,应该想方设法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羞耻心、自尊心、责任心。国际教育基金会专家汤姆菲利普斯年前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时说,科技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社会需要人格教育,若不能培养出有爱心、有良知的个人及稳定的家庭,就无法期待美好的社会,自私的、极端个人主义和短视的、及时享乐主义,在一些社会成了生活的主流,精神污染的道德,将使人的良知变迟钝,最终导致人生失败,并进一步带来社会的混乱。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纪,德育也面临着新挑战。有人说:七十年代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八十年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九十年代是让学生学会关心,那么进入新的世纪,我们该让学生学会什么呢?学会挑战?学会竞争?学会调节?学会共处?不管需要学会什么,有一点应该是不能支援的,那就是需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因此,教会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从而达到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其意义是十分现实和长远的。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素质培养(二)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转变的进展时期,面对学校、家庭和社会,和日常的生活交往,会碰到诸如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情形,不免会碰到挫折和坎河,产生悲伤、委屈、愤懑等不良情绪。因此,中学生更应该学会调剂和操纵自己的情绪,维持乐观稳固。作为教师应当切实做勤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在遵循学生身心进展规律和心理进展需要的前提卜.,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并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适时适度地进行正确的引导,实现情绪调剂、情感体验、心灵沟通和理念的认同,达到防治学生异样心理和行为,培育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目的。一、理论依据情绪的自我调整,确实是运用心理学原理,借助个体H身的力量改善或排除不良情绪,从而维持情绪稳固和心理平稳的一系列技术和方式。中学生正处于人一辈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维持踊跃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关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的社会适应都会产生踊跃的阻碍,可是,很多青青年都为自己的情绪转变不定,难以操纵而苦恼,因此,把握必然的情绪自我调整的技术,疏导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不良情绪,保证身心和谐进展是超级必要的。二、中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情绪自我调整的几种方式一、笑对人一辈子俗语说的好”笑一笑,十年少”,乐观向上的情绪是身心和谐的象征,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对人的生活有踊跃的阻碍。面对纷繁夏杂的世界,对社会,对生活要有正确的熟悉和态度,要培育和维持乐观稳固的情绪,这是一切行动的起点。冬去春来,日出日落,草长雁飞,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地周而复始转变当中,人的情绪也不例外,起伏不定,时好时坏。面对苦恼和悲伤时,应当学会操纵自J的情绪,用踊跃的态度对待它们,不断地考验自己。始终维持乐观豁达的态度。天天早晨起床后,面对着镜子,冲着自己自信地微笑,告知自己:新的一天开始了,以微笑迎接到来的新的天吧。为了操纵自己的情绪不妨告戒自己:除非心平气和,不然迎来的将是失败的一天。二、学会自我安慰吉青年在成长的进程中会碰到数不尽的苦恼,如:物质需要难以知足,同窗之间的关系紧张,有了成绩无人确信,不受教师和同窗们的青睐,这时应该学会自我安慰,改变看问题的方式,促使情绪的改变,达到轻松、欢乐的目的。如丢了钱,本来是件很倒霉的情形,但你应该想到既然已成事实,何须自寻苦恼,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丢了就丢了,“破财免灾”吗。如此才能使自己的神经放松,张弛有度,始终维持愉悦的踊跃的心态。三、正确熟悉自己人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和成长,由于先天和后天方面的不同,在能力素养、学习成绩等各方面存在着差距,这是很自然的情形。每一个人都有着自J的成长轨迹,受家庭阻碍和社会生活的阻碍不同,必然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短处。有些同窗常常如此想:“我学习成绩不如他好,我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如他。”时刻长了,产生了消极、沉闷、不求进取、失望、胆怯等情绪体验。致使产生了自即心理。阻碍了自己的进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熟悉到自己的不足本来是件好事,关键是通过和他人的比较,发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擅长扬长避短,增强自信,卜决心克服这些缺点和不足。要有坚持不懈的意志,用自己艰苦的尽力达到目的。如此才能振作精神,始终维持健康踊跃的情绪。四、学会倾诉罗曼罗兰曾经如此说过:痛楚也和激情一样,若是要从痛楚中摆脱出来,必先使痛楚充分宣泄,亳不保留。”情绪活动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专门是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转折期,情绪易受外界客观因素的阻碍,喜怒无常。当苦恼、悲伤和愤怒围绕自己时,很多同窗都是过度抑制,尤其是消极情绪,若是这种心理能量一直郁积而得不到宣泄,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乃至会危害健康。因此要通过适当的途径释放积聚的能量,调剂机体平稳。要紧方式有以下几个:找适合的对象倾诉:能够找自己要好的同窗,父母或教师去倾诉:到空旷的野外,向着大自然呼喊,倾诉内心的苦恼;把自己的心事写进日记里,并高声读出来:想哭就哭吧。心中有不平事,心中有无法排解的情绪时,就痛痛快快地哭吧。通过情绪的充分流露,宣泄出自己内心的不悦,减轻精神压力,并通过对闩己倾诉的说明、评判,增加对情绪的H我熟悉,改变不适当的行为。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素质培养(三)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患了轻微的感冒,只要多喝水,注意保暖,自己都会好起来,没有必要到医院去做各种治疗,又透视,乂吃抗生素,那样反而不利于健康。心理问题也是一样,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节来解决。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几种自我调节的方法:一、回避法。当你陷入心理困境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便是回避法。躲开、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集中精力动手去干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要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当你遇到挫折感到苦闷、烦恼、情绪处于低潮时,就暂时抛开眼前的麻烦,不要再去想引起苦闷、烦恼的事,而把注意力转移到较感兴趣的活动和话题中去。多回忆自一感到最幸福、最愉快的事,以此来冲淡或忘却烦恼,从而把消极情绪传化为枳极情绪。其次,可以自觉地改换环境。如外出散步、旅游参观,调换居住地点等。这样通过新的环境,冲淡或者缓解r消极的心理情绪,自然就回避了心理困境。二、宣泄法。宣泄按社会效果说,有合理不合理之分。善于心理自救者总是选择合理的方式来宣泄心中的苦痛。所谓合理宣泄,是指在适当的场合,采取适当的方法,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合理宣泄有以下几种方式:1、哭泣。当你遭到突如其来的灾祸,精神受到打击心里不能承受时,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放声大哭。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排遣紧张、烦恼、郁闷、痛苦情绪的方法。当然,过度地哭泣,会对人体有不好的影响。2、倾诉。当你心中积满苦闷、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无法疏散时,可以向父母、老师、同学、知心朋友尽情倾诉,发发牢骚,吐吐委屈。这样使消极情绪发泄出来后,精神就会放松,心中的不平之事也会渐渐消除。或者自己跟自己倾诉,诉诸文字,让心中的苦水随着文字逐步转化出去。倾诉作为一种健康防卫,既无副作用,效果也比较好。3、活动。当你的消极心理使情绪极度低落时,越不愿参加活动,情绪就越低落。而情绪越低落,又越不愿意参加活动。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使不良情绪加重。如果参加一些适当有益的活动,或跑跑步、打打球、干干体力活,或唱唱歌、跳跳舞,就可以使郁积的怒气和不良情绪得到发泄,这样,通过消耗体力,用疲乏来遏制不良情绪,原本十分低落的情绪就可以改变。三、转视法。有时候,同一现实或情境,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陷入心理困境;从另角度来看,就可以发现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枳极情绪。相传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二儿子晒盐。为两个儿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愁。愁什么?每逢晴天,老太太念叨:这大晴天,伞可不好卖哟!于是为大儿子愁。每逢阴天,老太太嘀咕:这阴天下雨的,盐可咋晒?于是为二儿子愁。老太太愁来愁去,口渐惟悴,终于成疾。两个儿子不知如何是好。幸一智者献策:“晴天好晒盐,您该为二儿子高兴;阴天好卖伞,您该为大儿子高兴。这么转个看法,就没愁发喽!”这么一来,老太太果然变愁苦为欢乐,心宽体健起来。看来,在审视、思考、评价某一客观现实情境时,学会转换视角,换个角度看问题,常会使人感到痛苦不堪的心理困境化为乌有。比如,一个个子矮小的人在篮球场上可能找不到用武之地,但是,他可能因为反应敏捷、奔跑速度快而在足球场上如鱼得水,从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自信。四、理智法。人不仅要有感情,还要有理智。如果失去理智,感情也就成了脱缰的野马。在陷入消极情绪而难以F1.拔时,应有意识地用理智去控制,有以下几种方式:1、自我暗示。采取这种方法,可以抑制不良情绪的产生。当你参加一些紧张的活动如重要的考试或竞赛前,要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沉住气,别紧张,胜利一定是属于自己的。这样就能增强自信心,情绪就会冷静,就能遏制冲动,避免不良情绪造成不良后果。2、自我激励。这是用理智控制不良情绪的又一良好方法。恰当运用自我激励,可以给人精神动力。当一个人在困难面前或身处逆境时,自我激励能使你从困难和逆境造成的不良情绪中振作起来。“失败是成功之母”是大家都熟知的一句名言,但是在失败后一味消沉,不采取自我激励的方法振作精神,那么失败只能永远是失败,而不会成为成功之母。3、心理换位。这也是消除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所谓心理换位,就是与他人互换位置角色,即俗话所说的“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通过心理换位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思想,这样就有利于消除和防止不良情绪。如当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时,自己心里有气,这时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老师、家长,遇到此类情况会怎样呢?这样,往往就能理解家长、老师对自已的态度,从而使H己心情平静下来。五、遗忘法。有时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遇到不如意的人或事将其忘却,更不失为一种调节心态的明智选择。忘记烦恼、忘记忧愁、忘记苦涩、忘记失意、忘记昨天、忘记自J、忘记他人对你的伤害、忘记朋友对你的背叛、忘记脆弱的情怀、忘记你普有的羞悔和耻辱这样你便可以乐观豁达起来。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对于荣辱、富贵、贫穷、诽谤、嫉妒、酸楚等社会附加物,一笑置之,那么你就得到解脱了,心理就平衡了。枳极忘记过去的以及眼前的不愉快,迎接你的便是艳阳天。也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记住两句话:千万不要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你的未来.当一扇门向你关闭的时候,总会有另一扇门向你打开。六、升华法。就是要发掘调动思想中的积极情绪,抵制和克服消极情绪。将痛苦、烦恼和忧愁等消极情绪升华转化为枳极有益的行动。困境和挫折,绝非人们所祈求的。因为它给人带来心理上压抑和焦虑。善于心理自救者,却能把这种情绪升华为一种力量,引向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在获得成功的满足时,也清除了心理压抑和焦虑,达到积极的心理平衡。此所谓“塞翁失马,安之非福”。在你遇到挫折时,一味憋气愁闷,或颓唐绝望,都无济于事;做出反社会的报复行为更必下策。这都是拿别人的错误在惩罚自己。正确态度是:化挫折失败为动力,从心理困境中奋起,做生活的强者。七、自我解嘲法。也就是精神胜利法。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蜀是酸的:只能得到柠椽,就说柠檬是甜的,于是便不感到苦恼。这看起来有点“可笑”,实际上却是一种有效的心理防卫方式。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摆在那里,如若能改变,当然该向好处努力,如若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就该宽慰自己、接纳自己,承认现实。这比垂头丧气、痛不欲生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当然,F1.我解嘲并非逆来顺受,不思进取,而是随遇而安,放弃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重新设计自己,追求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