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北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碳排放(征求意见稿).docx
ICS1302030CCSZ02BIX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XXXXXXXX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碳排放Technica1.guideIinesforenvironmentaIimpactassessmentconstructionprojectscarbonemissions(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前言H引言31范阚42规范性引用文件43术语和定义44工作程序55碳排放评价指标66碳排放管控要求调查67碳排放核算68碳排放水平分析79减污降碳措施分析710管理与监测计划8I1.结论与建议812编制要求8附录A(资料性)碳排放强度电位附表9附录B(规范性)碳排放箍和碳排放强度核算表11附录C规范性减污降碳措施相关附表13网录D(规莅性目录结构11本文件按照(;B/TI.I2020"小准化工作导则第I郃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3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杳环境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南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雎位:北京市生态环境评估与投诉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I1.引言为虎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费彻新发展理含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生态环境部关于统筹和加覆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美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领域年同推进碳减排工作方案的通知B,以及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推动评价管理统殍融合、落实招碳排放核算评价纳入环境影晌评价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制定本文件.本文件用于规范和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碳排放评价工作,可为碳排放核算评价的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和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碳排放1TSS本文件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关于碳排放核算评价的工作程序、评价指标、核算和水平分析方法,以及减污降碟措施、监笆和管理计划的相关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碳排放核"评价,也可用于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工作.2规意性引用文件卜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H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H期的引用文件,其强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干本文件,HJHJHJDBDBDBDBI)BDBDB2.22.311/TI1/T11/T11/T11/T11/T11/T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W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堆1781178217831784178517861787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氧化碳排放核弊和报告要求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制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氧化碳掉放核算和报告要求电力生产业水泥制造业石油化工生产业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服务业道路运输业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其他行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族播放carbonemission指建设项目在生产运行阶段填灰、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惚烧活动、工业生产过程与产品使用等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因使用外部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3.2碳排放量carbonemissionamount指建设项目在生产运行阶段碳排放的数崎,单位为1.COa03.3碳排放强度carbonemissionefficiency指建设J目在生产运行阶段或位产值、用地、产品等的砂排放量,计后单位可参考附录A.3.4碳排放核算carbonemissionca1.cu1.ating指针对建设项目工程内容,预测其生产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3.5核算边界ca1.cu1.atingboundary指以建设项目工程内容为对象,开展碳排放核尊的范用.3.6活动数据activitydata导致碳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Ift的表征值.来源:DB1.1.ZT1781-2020,3.3,有修改3.7撵放因子emissionfactor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豉的碳排放的系数.来源:DB1.1.ZT17HI-2020,3.4,有修改4工作程序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各阶段,应同步开展碳排放核算评价.第一阶段开展相关文件研究、碳排放初步分析、行业及区域碳排放调杏、评价指标确定:第:阶段开展碳排放调杳、核算和破排放水平分析:第二阶段开展犍污降碳措施分析、提出管理与篇测计划等工作。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碳排放核算评价工作程序对府关系如图1所示.图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碳排放核算评价工作程序对应关系示意图碳排放评价指标包括碳排放业和碳揖放强度。6核排放管控要求调查1.1 喘排放总麻管控目标冏杏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区级行政区的碳排放总量管控目标:b)建设项目所属产业园区的碳排放总址管控目标.6. 2磁排放强健管控目标网杏内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区级行政区、产业园区、行业的碳排放强度管控目标:b)北京市发布的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伯:C)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先进值。7成排放核算7.1一般要求7.1.1 按项目所属行业,参照DB11/T178kDB11/T1782,DBI1/T1783、DB11/T1784,DB11/T1785、DB11T1786、PB11/T1787要求,开展搬排放中和碳排放强度核算。项目涉及不同行业时,应按各行业分别进行核总,7.1.2 碳排放核算包括确定核算边界、收集活动数据、选择排放因子数据.碳排放量核算、碳排放强度核算等步骤.72谈定核算边界7. 2.1到新项目所属行业.针对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工程内容.确定核算边界.7. 2.2核算边界内的碳排放源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与产品使用环节、消耗的外部电力和热力等。7. 23涉碳排放的工业生产过程与产品使用环节,应给出标记碳排放产排节点的工艺流程图。7.1 收集活动数据7 .3.1根据核獴边界和排放源,收集、确定化石燃料消耗业、涉碳排放的工业生产过程与产品使用环节原辅材料消耗地、产品产量、外部电力及热力消耗量等活动数据,按照表B.IM写相应数值.8 .3.2化石燃料、原辅材料、电力、热力的消耗量可采用项目设计文件数据.也可类比现有工程或同行业项目: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等优先采用DB11/T178】、DBnzT1782、DB1I/T1783,DB1.iA1784,DB11/T1785、DB11/T1786,W11/T1787中的推荐值,改扩建J目可类比现有工程,7.2 选择排放因子数掂7.2.1 给出核算过程使用的化石燃料、涉喘排放的工业生产过程与产品使用环节、电力和热力等方面的排放因子,按照表B.1说明相应数值。742化4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优先采用DBU/T1781,DB11T1782,DB11/T1783»DBU/T1784、DB11/T1785,DB111786.DB11/T1787中的推荐值.改扩建项目可类比现有工程,也可使用主管部门最新发布数据.7.3 暖排放置核算7.5.1根据项目所属行业,核募个自然年的碳排放埴,涉及多行业的应汇总各行业核算边界内的旗!排放出.按表B.1给出碳排放量核算表.7.5.2改犷建项目可根据现书工程的年度排放报告、核查报告给出现彳fJ1.程的族排放量,并核灯以新带老削减碳排放依和净新增碳揖放吊,按照表B.2给出世排放减,76碳排放强度核算7.6.1碳排放强位的计量单位选择应与6.2冏查的管控目标和先进值保持一致,7. 6.2改扩建项目还应给出现有工程及总体工程的碳排放强度,按照我B.3给出碳排放强位.8嫉排放水平分析7.1 碳排放量水平分析7.1.1 优先以区级行政区的碳排放总M1.I标为评价批准,核爆建设JS目碳抖放歌对所在区碳排放总M的贡献情况.7.1.2 如建设项目所属产业园区有碳排放总量管捽目标,还应核算也设项目碳排放壮对产业园区碳排放总出的贡般情况.7.1.3 改犷建项目应按8.I.1和8.1.2的规定对净新增碳排放量进行分析.7.2 碳排放强度水平分析8. 2.1优先以区级行政区、产业冏区、行业的碳排放强度考核目标为基准进行评价.8. 2.2无碳排放强度考核目标的,以所属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先进值为菸准诳行评价,8. 2.3无考核目标和所属行业碳排放先进值的,以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先进值为基准进行评价。9减污降磔措施分析8.1 碳减排措施分析8.1.1 从源头防控、过程控制、工程治埋等方面说明拟采取的以及“以新带老”的碳减排措施,按照表C.1给出碳M排措施的工艺、规模、投资及碳M择效果,并重点分析以下内容:a)能源结构和原辅材料优化、循环利用方案等源头防控措施:b)献色节能工艺、产品、设备和技术优化等过程控制措胞:c)酸捕集、利用和封存等工程治理措脩.8.1.2 分析拟采取的碳减排措施是否列入国家、木市发布的节能低碳技术产品和节能技术装缶推荐目录。若采用作推荐目录内的破成排措施,应以同类或相同措施的实际运行效果为依据,说明碳减排效果。8.2 协同枝排措施分析9. 2.1分析污染物域排措施的协同降碳的可能性,对于可协同降搬的,在满足HJ2.1.IIJ2.2、HJ2.3等关于污染防治措施方案选择要求,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并使环境影响可接受附提E.开展废气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方案的协同降碳分析,提出污染物治理的减污降碳协同捽制最优方案,并论证经济技术可行性及长期稳定运行的可靠性.9. 2.2按照表C.2给出分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措施的规模、工艺、投资、污染治理效果、协同减碳OB11/Txxxxxxxx效果等9. 2.3协同减排设施校纳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9.3符合性分析产业园区内的建设项目,应分析战污降碳措施与产业树区规划及规划环评提出的减污降碳要求的符合性。10管理与监测计划按照DB1.1.T178kDB11/T1782、DB11/T1783、DB11/T1784、DB11/T1785、DB11/T1786,DB11/T1787中的相关要求,提出管理要求、制定监测计划等。11结论与建议对建设项目的碳排放核算评价结果、排放水平分析、及污降碳措施,以及管理与监测计划等内容提出结论与建议.12编制要求12.1 内容说明现状调音内容来源,项目排放因子和活动数据的确定依据,给出碳排放法和碳排放覆度的定量核算过程,明确分析结论和减污降砍措施。12.2 格式碳排放核算评价应按照附录D规定格式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编制相应章节。附录A(资料性)碳排放强度单位附表行业碳排放强度垠位见衣A.I.表AI行业嫉排放强度单位卷考表序号时放,度单位农硒食丛加工业WC<万元21(8I1.M选曼k&CO/万元3*共制班业ks万元4造纸和抵制乱行业ks(XV万元S卬刷和记录媒介I1.制业kQV万元6化学吼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ks万元7医药制造业kgC0万元8化学纤堆制造业kQV万元9根股和料制品业ks万元IO非金属矿物M处业kfiCO万元H金胱制品业kQV万元12通用设备M造业ksC07j元13专用设瑞刖造业k80w万元1!汽车制造业。OV万元、kg辆15铁路.船帕,航空航天和其他送检设备制造业ksC07j元16电气机械和洪材刖造业k8C0万元17计克机、通;1J和其他电子收备制造业WCOJ万元18金璃制斗、机械和出在侬理业ksC07j元1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kuCOGJkg(X>./MWi20燃气生产和供应业kgC0i7)1121水的生产和供应业ksCftm'.keCO./t22房地产业ksC01m,23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kga>t废弁物冽公共设樵行FI1.业kOO,t垃圾25卫生ksco1.ksc综合业务依26社会事业与服务业kgC<nt27水利kgCO1n,28交通运输业、评城运榆业kMd.kg8万人公里.gM公里高速路、kC0./万人次、kn"i万换算吨公里附录B(规范性)微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核算表按照表B.1给出碳排放量的核算参数及结果:按照表B.2给出碳排放圻:按照表B.3给出硬排放强度.表B.1碳排放量核算表类JN序号««指不单位核算公式<tCOa)燃料燃烧I燃料种类消耗I.101.Nm,低位发热MG川,GJ”iNm,单位热的含碳后CGJBm化率%2,工业生产过印与产%使JIJI根据所在行业核算要求列出相关能据和参数2消耗外部电力I消耗外前电力产生的碳排放外部电力浦耗质Mwh电网年平均供电扑故因TtCOMWhIfiM外部热力I谕衽外部妁力产生的碳排放外部热力消耗此GJ热力供应推放因子CO2GJ,加果报告中故据是由若干个参数通过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需要照写计算公式中每个参敢表&2碳揖放量汇总表现育工程拟建H-eriHt-M*a*aiwI1.碌柞放眼"COg)表8.3篌排放强度核算表总体诩WtttajX计,公式计算公式计算公式附录C(规范性)减污降碳措施相关附表按照表C.1给出碳减排措施相关内容,照我C2给出协同减排措施比选相关内容.表C.1核减排措施表*mtit工艺投JKM头时拄指NH过程控制MitI表C.2协同减排措施分析表环网t怖网X舞指施工艺««投赍污染治J1.兼豪tONM*tt*指MMIM2OB11/Txxxxxxxx附录D(规范性)目录结构IX目据速1.1建设项目内容(含能源、电力、热力使用情况1. 2工艺流程和产碳环节2.碳排放核售2.I确定核W边界2. 2收集活动数据2 .3选择排放因子数据3 .4碳排放Ift核算2. 5碳排放强度核算3.排放水平分析3. I碳排放量水平分析3. 1.1.区级碳柞放总量更保分析3. 1.2产业园区碳排放总麻贡献分析3.2碳排放强度水平分析3. 2.1碳排放强度考核目标评价4. 2.2碳排放强度先进值评价4.减污降明ft*分析从1碟诚排措施分析4J.1碳减排措施总体情况4.1.2源头防控措施分析,1.1.3过程控制措施分析(IJ工程治理措施分析4.2办同减排措施分析4.2.1废气处理设施协同降碳分析4. 2.2废水处理设施协同除碳分析-1.2.3固体废物处祝方案协同带碳分析4.2.4与产业园区要求的符合性分析6.管理与监计划6.结婚与建仪参考文献1行业碳排放强度先iSf(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京发改(2014)905号)2北京市第:批行业碳扑放强吱先进伯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京发改(2015)739号3北京市第二批行业碳排放强度先进值(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京发改(2016)715号4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技术指南(试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环办环评函(2021)346号)5国家正点节能低搬技术推广目录(2017年木低碳部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176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17)50号)7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18)55号)8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的推荐目录2019)55号)9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法推荐目录(2020)40号)10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1)3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那公告2017年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8年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9年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1年第11北京市2014年节能低碳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京发改(201.1)1231号12北京巾2015年节能低碳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京发改(2015)1354号)13J北京市2016年节能低砂技术产品及示范案例推荐目录(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京发改(2016)1255号)M北京市2017年节能低碳技术产品及示范案例推荐口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京发改(2017)958号)15北京市2018年节能低碳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京发改(2018)1437号16北京市2019年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京发改(2019)1724号)17北京市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2020年本(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京发改(2020)18894资料来源:;h“p:/%ihjj.bcijin&£ov.CmbjhrtVindcx/XXWk69,'ZfXXgk43,TdZ<knr2ZCfb,'hbjfw?2O22<32a”31IWindczhu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