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某县水务局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docx
-
资源ID:1508098
资源大小:25.7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年上半年某县水务局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docx
!水务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2024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的领导下,县水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以及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及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有关工作汇报如下:一、上半年工作总结(一)坚持五个落实,确保安全度汛。全面落实水旱灾害防御责任体系,突出抓好小水库和中小河流安全度汛、风险隐患排查及处置工作,做到闭环管理。一是落实各项责任制。及时调整防汛抗旱组织,*月底前落实各级防汛抗旱工作的行政负责人、技术责任人,*座中小型水库明确了防汛责任人、技术负责人和巡查责任人,并在滁州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公示,并督促各责任人在汛前完成网络培训。二是落实各类预案。重点抓好防御特大洪水、超标准洪水预案制订,修订中小型水库控制运用计划和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月中旬前完成了*行洪区居民财产变更登记。三是落实汛前检查。*月份完成汛前检查,对淮河大堤进行了全堤巡查,重点检查传统险工险段和沿堤涵闸。国有水库、电灌站重点检查了枢纽和一级站机电设备,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置。面上小水库在检查后,各乡镇填报党政负责同志签字的防汛责任卡,对影响安全度汛的险病隐患工程在*月底前已全部整改。四是落实物资储备。新建的*平方米新防汛仓库投入使用,全县共储备*万元防汛抗旱器材。防汛草袋*.*万条、麻袋*万条、化纤袋*.*万条、土工膜*万平方米、土工布*.*万平方米、木材*立方米、铅丝*吨、砂石*立方米、发电机组*台套、排涝潜水泵*台套,以及便捷式工作灯、电缆、救生衣、打桩机、围井滤板等多种防汛物资。五是落实防汛抢险应急队伍。按照上级统一要求,组建了一支*人左右的县级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并分别进行了登记造册。各类防汛队伍于汛前进行了一次分阶段培训演练,积极备战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做到了“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_99O(二)紧盯项目建设,补齐水利短板。按照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要求,压茬推进。做好项目储备和动态接续,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推进格局。2024年,共谋划水利建设项目*个,估算投资*.*亿元,其中续建项目*个,估算投资*.*亿元;计划新开工项目*个,估算投资*.*亿元;储备项目*个,估算投资*.*亿元。截至目前,*县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省*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境内工程、*县鹿塘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已完成;*、*水库*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体工程已完成;*县浅面塘水库等*座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项目中标单位已进场施工;*市*防洪治理工程、*治理工程、*水库引调池河水源工程、*县*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省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工程(*县段)等*项水利工程有序推进;*县官沟水库补水泵站提升工程完成年度总任务量的*机(三)深化供水改革,坚持建管并重。完善全县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体制机制,实现统一资源调配、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水质检测、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水厂扩建工程和*水厂应急取水口工程完工并顺利通水;*城市生命线供水专项工程完成;*净水厂提标改造工程*月底通水;经开区水厂扩建工程正在进行V型滤池基础换填施工独立柱基础施工及活性炭滤池侧壁混凝土浇筑,完成总工程量的*糕;智慧水务工程,已确定代理公司,正在开展项目立项工作。(四)加强河湖管理,完善河湖长制工作。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河长制工作,推进河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转变。继续推深做实“河长+检察长”机制,畅通与县检察院的信息交换;完成*县*等*座小型水库湖泊保护规划编制挂网招标工作。督促县乡村三级河湖长不定期巡河。截至*月底,*县县级河长巡河*次,巡河率*乐镇级河长巡河*次,巡河率*%,村级河长巡河*次,巡河率*2024年*月,*河省级幸福河湖通过省级复核。(五)持续改善环境,加大水环境治理。一是推进县域农村污水处理第三方运维监管、考核工作。完成*旗区污水处理厂、*镇*新村和*镇*污水处理站运维移交,通过常态化开展污水处理厂站月度进出水水质检测、月度运维考核、周例行监督性巡查、突击性检查、通报整改等措施,规范第三方运维。二是全力提升县域农村污水处理厂(站)处理能力。完成*村、*村等*座污水处理站改造,正在进行*座污水处理厂(站)自来水安装和*座人工湿地改造。三是强力推进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县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完成,二期工程正在有序推进。*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进入扫尾,完成智慧监管工程设备安装、调蓄站景观绿化栽植、*河水生植物栽植、*河栏水坝施工及零星设备安装。上半年,*控断面水质保持地表三类水,*河入*控断水质综合指标稳定为四类。(六)强化行业监管,推进行业能力建设。一是积极规范招投标行为。进一步完善*县水务局工程项目审查委员会工作制度,上半年主要是针对限额以上入场交易项目的交易文件组织会议审核商定,共计审核商定项目交易文件*个,完成招标项目*个,其中工程类*个,服务类*个,货物类*个。同时配合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对*经开区水厂扩建工程等*个项目开展标后履约检查。二是加大水法规宣传,积极申报部级小流域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推进节水型高校和中小学节水教育基地建设。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契机,深入机关、乡镇、社区、学校、企业、村委会及市民广场等地,共发放宣传手册*份,宣传海报*张、悬挂横幅*条、节水宣画册*份。三是强化水行政执法监督。通过河湖卫士监督执法、春节及两会期间非法采砂专项行动,上半年共组织巡查*次,出动执法人员*人次,执法车辆*台次,执法船*次,巡河*余公里,联合公安、交通、海事等部门联执法*余次,有效打击和遏制*县非法采砂现象。(七)强党建抓廉政,政治生态清朗清明。一是强化责任落实。落实了“两个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建立完善党风廉政目标管理体系。制定2024年*县水务局党建工作要点等文件,明确了各有关单位(股室)党风廉政监管职责和企事业单位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全方位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按照学教办的要求,利用中心组、各类会议及时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组织党员参观乡村廉洁文化教育馆,开展警示教育,利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切实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推动水务系统党纪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三是严肃政治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各项规定,工作中凡是重大事项均由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确保决策民主科学。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四是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规定,认真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排查、突出问题整治、阵地管理提升三大行动,补齐漏洞短板。上半年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次,全系统参加学习强国*人,日参与度在*以上。(八)增效能促提升,水利服务不断完善。一是围绕水利中心工作,施行周例会制度。每周一定期召开周例会,通报上周工作完成情况,拟定下周工作安排。由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强化工作纪律,深化效能建设,提振了干部的干事热情,提高了机关办事效率,提升了水务整体形象。二是创新“党建+”模式。以“六亮”建设为抓手,全面创建“党旗飘扬党徽闪亮水润*”党建品牌,推行“党旗飘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党建工作机制。以“党组成员带队、党员干部先行”的方式,把党员教育、涉水宣传、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等多项工作与党建工作融为一体,建立“党建+业务+服务”的管理体制。三是强服务促提升,提高群众满意度。按照“三个责任、三项制度要求”在县政府网站公开县政府分管领导、水务局主要和分管负责人及农村供水管理站监督电话,随时受理供水问题,不断架起连民心、系民意的供水服务桥梁。畅通群众问题反馈渠道,通过发放供水服务明白卡、开通微信公众号、建立*小时服务热线、公开各水厂供水服务电话等渠道,第一时间解决群众反映农村供水问题。二、下半年工作安排(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实时掌握雨情、水情及工情。针对汛期可能出现的旱涝急转,积极加强与气象、应急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确保全县防洪安全和生产、生活供水安全。(二)全面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一批中小型水库需进行新一轮的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县经开区污水厂建设工程等一批防洪生态治理工程需加快推进;全县农村居民饮水普及率、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提高;争取尽快实施国有中型泵站和沿淮好区排涝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大幅提高灌排能力。(三)强化水体保护,促进水利惠民,加快推动水利行业强监管。继续在推深做实河湖长制上下功夫,督促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完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确保水质达标。持续巩固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成果,实施好民生水利工程,让群众用上放心水。强化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建立取水许可和排污口设置管理联动机制,实施入河排污总量的动态监控。(四)继续抓好重点工程项目,加快在建工程建设进度。所有在建工程要倒排工期,强力推进,抓好防汛基础设施建设;非度汛工程要抢抓进度,加大协调力度,高位推进,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同时抓好在建工程的质量监管工作,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综合减灾效益,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守规矩严纪律、抓班子带队伍,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政府“*条规定”和市县“*条规定”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扎实开展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严防导向性、消除苗头性信访隐患,确保全系统综治信访稳定。以下内容供参考:区水务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上半年来,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省市区安排部署,攻坚克难、创新举措,做到“一个引领、两个攻坚、三个发力,四个2.0”,努力为建设宝安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水务力量。一、上半年工作总结(一)强化党建引领。压实压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采取有力举措做好巡视巡察整改日常监督,督促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一是不断提高政治意识。完善党组工作规则,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逢会必落实“第一议题”,组织“第一议题”学习18场次,内容25个,研究部署党建议题11个。二是狠抓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2场次,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获评第五届“圳能量”2022年度“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圳网络工作创新单位,在省、市、区各级媒体共刊开展了10次新闻专题报道,宝安这些“宝藏”碧道等你来发现合集视频被“学习强国”平台总台选用。三是做好巡视巡察整改。局党组专题研究巡视巡察工作4场次,目前2020年省委巡视组巡视宝安、2021年市委第四专项巡察组巡察宝安涉及区水务局的整改项以及2020年区委第一巡察组巡察区水务局党组反馈的问题均已全面完成整改;2022年深圳市区级交叉巡察第9组反馈我局存在三大类10个方面问题,我局细化为33项目,已全面完成整改25项,基本完成整改6项,长期坚持2项;积极配合做好十三届省委第二轮巡视和城中村改造机动巡视工作。(二)攻坚两大硬任务。一是全力攻坚固投任务。完成固投29.7亿元,达全年任务的49%,在全区11个专项指挥部排名前列。精心谋划项目储备,成立局固投项目服务专班,聚焦完善全区污水管网和补水系统,谋划5个水质净化厂配套管网收集完善工程、3大片区补水系统完善工程的“5+3”项目、谋划宝安中心区排涝工程及其他储备项目,目前正在向区发改局申请立项。推进新开工项目进度,全面发力水厂改扩建、水库除险加固、碧道建设、内涝治理等28个固投项目建设,已开工7个,其余21个计划第三季度开工。二是全力攻坚治水EPC项目收尾。对2016年以来水污染治理的16个EPC项目加速收尾,涉及投资520亿元。目前106个子项中已收尾90个,完成50%的治水EPC项目验收,25%的项目结算审核,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研究出台EPC工程验收结算工作指引,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推进宝安区水务EPC工程验收结算工作的若干意见宝安区河道、小微水体、小湖塘库功能性验收与移交办法,为EPC工程验收结算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三)全面发力三项工作。一是在保障防汛度汛安全上发力。有效应对了7场强降雨,没有发生重大内涝积水事件。聚焦防汛责任落实,落实防汛责任人399人,落实应急队伍和物资储备,共组建29支、614人应急抢险队伍,设立专家库共计52人,切实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提升备汛防汛能力,开展防汛隐患专项排查,建立隐患整改台账,汛期之前全面整改完成;派出65个专业组、检查人员7620人次,排查排水防洪设施隐患57处。开展各类防汛应急演练30场,出动人员2125余人,确保关键时刻反应迅速、处置果断。狠抓内涝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内涝治理三年攻坚战24个内涝治理项目,目前已完工5个、施工图阶段3个、其余都在开展前期工作;完成石观路、西乡流塘地铁站等5个内涝点治理。二是在保障供水安全上发力。加快推进铁石工程,保护全区水缸安全,铁石三期溪之谷段取得突破进展,制定铁石三期涉溪之谷段施工进场专班工作方案,采取强制措施开工。通过了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组织的阶段性验收核准专家评审,已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并报省政府备案,铁石水源保护区调整阶段性生效,为重大项目提前进场施工创造条件。狠抓供水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三工程”建设,七期八期工程进度97%,累计完成356个小区优饮、54个小区社改和355小区二次供水;优饮(九期)完成前期摸排工作,涉及279个小区,投资16亿元。协调推进自来水厂改扩建,朱坳水厂深度处理工程进度45%,罗田水厂新建工程计划7月开工建设。推进节水典范城市建设,充分利用再生水108.98万立方米,对666家重点单位用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完成重点用水单位水平衡测试备案53宗。三是在保障设施运维和工程安全生产上发力。全区水务行业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平稳,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压紧压实各级安全责任,印发实施宝安区水务局2023年水务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等55份文件,召开专题部署会议11次,组织签订19份安全生产责任书,督促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18家。加强在建工程施工监管,建立质量安全隐患监督台账,对在建34个水务项目现场巡查244次,重点对危大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等关键环节进行无死角排杳,发现整改隐患500处。建立区水务系统有限空间监管清单,开展教育培训62场2109人次、应急救援演练8场171人。狠抓水务设施运维安全,开展水闸、泵站、雨水管渠等水务设施和水务工程安全生产检查1602人次,落实水库防汛度汛各项工作,开展3次防汛应急演练、安全教育培训21场735人次,整改隐患918处,维护水务设施运行平稳安全。(四)打造4个2.0版本。一是打造排水精细化管理20版本。不断推动排水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巩固雨污分流成效,确保雨水不入管、污水不入河。创新排水网格化监管,印发关于建立全区排水设施网格化监管体系的工作方案,建立“3+N+3”监管责任分工和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完成新桥街道排水设施网格化监管试点,加快打造茅洲河流域4个街道排水网格化管理示范区,全区排水设施网格化监管体系即将全面运行。加快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细化阶段性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创建完成污水零直排小区4261个,比例达到82%;创建10个污水零直排区,占建成区面积比例达到12%。重拳整治乱排污水整治,建立全区乱排污水联动整治体系,印发宝安区进一步强化乱排污水整治工作方案,推动公益诉讼与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衔接。将乱排污水整治工作纳入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推动示范街区建设。二是打造水污染治理2.0版本。全区66条河流均值达到V类水及以上;地表In类水及以上为113.23公里,优良河长率46.4%;茅洲河国考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不断深化河湖长制,印发宝安区2023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要点,各级河湖长积极履职,巡河5896余次,协调解决问题383项。强化“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联动,合力维护河湖秩序。狠抓重点河流问题整治,印发宝安区2023年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密切关注问题排口和超标河流,完成沙涌右支中游锦程路段等重点河流整治,11条重点河流水质同比明显改善。深入开展暗涵暗渠溯源纳污,建立溢流排口“每周通报一每周督办”任务清单动态管理机制,针对顽疾问题排口“一点一策”挂图作战,新增问题排口112个,已销号74个。截至目前,全区5172个排口,合格率达到99.3%o三是打造碧道提质提速2.0版本。累计建成碧道167公里,是全部任务255公里的65%;今年新建碧道14公里。融入全市“山海连城”部署,正在加快碧道详规编制及报审工作,统筹全区33条河流蓝脉,通过主脉+支脉+毛细水脉三级碧道规划框架接入“一脊一带二十廊“。高质推进碧道建设,遵循“先环境后功能、先碧道后节点”的要求,紧扣“422133”工作主框架,高质推进新圳河碧道(一标段)完成85%、西乡河碧道(一期)完成60%,服务宝安中心区、桃花源科技创新生态园区,构建连山通海的滨水公园带。高效动工西部中心碧道,积极与区发改局等部门沟通衔接,建立每周例会研究解决工作难题,西部中心区6条碧道已开工建设;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打造一河一示范,共计17.64公里,建设面积89.04万平方米,全面支撑西部中心品质环境提升。四是打造水政监管2.0版本。扎实开展8个专项执法行动,出动水政监察人员2.33万人次,共检查水资源、河道、排水等场所、区域9033场次;处理涉水违法事件1175起,立案53宗,行政处罚116.1万元,保障辖区河湖秩序持续稳定。聚焦夜市、夜摊等夜间经济活跃带来路面清洗污水入河的难题,主动靠前服务、破解难题,对涉水面源污染、垃圾中转站、废弃食用油脂收运处理、农贸市场等6类重点监督对象,在重点面源污染区域开展路面冲洗废水的抽排试点工作,研究落实长效措施全面推广。二、存在问题及不足(一)雨污分流仍不够彻底。今年以来全区提质增效排杳问题中,雨水入污比例持续高于20%,6月份(汛期)高于40%。主要原因是原EPC项目的治理目标和技术路线已不能满足当前水质目标要求。污水零直排小区创建缓慢,部分小区原有老旧排水系统,无法彻底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达不到创建标准。(二)排水设施集中进入老化期。全区排水管网总长约1.65万公里,检查井约58万个,其中老旧井40.9万个,118条过河管47条满管运行,无法排查,随时可能出现意外;新的管网完善工程,如5座水质净化厂为核心的周边管网完善工程还未立项,易引起河流水质反复。(三)面源污染管控压力剧增。我区重点面源污染13类数量众多,近期夜间经济活跃,一些餐饮店铺、大排档,“夜市”过后在路面形成大量垃圾、污渍,冲洗路面的污水入河,河流总氮指标普遍上升。相对固定的路面冲洗面源污染总286处,其中100处仍使用强碱等化学试剂冲洗路面,路面冲洗废水直接排入雨水系统进入河道。(四)补水设施系统不稳定。补水水量不足,我区河流生态基流需求量为196万m3d,现状补水量为115万md,利用率只有80%,固成二期、沙井三期尾水(约24.7万吨/日)尚未充分利用。补水设施不系统不稳定不安全,2022年以来,因补水不稳定导致21条河流出现无补水问题,水质受影响。(五)极端天气应对能力亟待提升。今年来,我区连续遭受“0325”“0511”“0523”“0614”等多次暴雨,降雨短时雨量大,降雨量远超我区防御能力,我区部分内涝点治理工程仍未完工,现阶段只能采取临时措施缓解内涝,应对极端天气难度更大。如洲石路鹤洲桥底内涝成因复杂、治理难度较大,部分项目受用地选址、高压走廊、占道审批、树木迁移等影响,推进缓慢。(六)供水保障形势依然严峻。今年我区市下达非常规水源利用量指标任务为3100万立方以上,目前再生水系统还不完善,“5+3”项目中3大片区补水完善工程还未立项,再生水开发利用投资建设主体未明确,再生水利用试点工作推进不畅。三、下半年工作计划(一)完成全年因投任务。加快续建项目及新开工项目推进,加快宝安区中心排涝工程、“5+3”补水工程及管网完善工程等重点储备项目进展,力争年内开工。年底前完成100%的EPC项目验收,75%的完成结算书编制,50%的完成结算审核,25%的符合上报审计条件。(二)保障河流水质稳定。持续巩固水污染治理成效,实现全区66条河流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V类及以上,水质达到III类及以上的河流长度达到100公里以上。切实提高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率,年底前完成全区90%的污水零直排小区4693个、60%零直排区创建目标。完成100()公里市政管网检测、1130公里排水管网清疏。深入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水质净化厂平均进厂BOD浓度提升至108.17mg1.,污水集中收集率85%以上。(三)加快推进碧道建设。加快碧道详规编制及报审,密切沟通相关部门,确保年底前完成碧道35公里建设任务,松岗河等6条碧道建设工程年底前完成30%进度。(四)确保防汛度汛安全。压实防汛主体责任,统筹推进宝安区内涝治理三年攻坚战,年底前消除20个积水内涝点,完成60公里低标准市政雨水管网的排查立项工作,配合市水务局年底前完成海洋新城段2.1公里和机场段7.7公里海堤整治,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决筑牢汛期安全防线。(五)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完成铁石水库水质保障工程(除铁石三期涉溪之谷段外)主体工程,完成一、二、四期结算工作;朱坳水厂深度处理工程通水试运行,动工建设罗田水厂新建工程(一期)。全面推进供水管网改造工作,完工优饮(七八期)和社改(七八期),启动优饮(九期)前期工作。(六)全力推进节水工作。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等考核指标达标,年用水总量控制5.26亿立方以内。完成市级下达的节水载体创建任务,推动节水典范城市建设。(七)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查处一批持续乱排污水案件,统筹做好城中村、大排档、宵夜档等路面冲洗废水的抽排工作,持续开展经营排水户预处理设施常态化整治。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开展面源污染整治''示范街区”建设,提升面源污染整治排查全面率、整治合格率。(八)抓细抓实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动态排杳整治风险隐患,切实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维护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将日常监管与水政执法有机联合,完成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工程的创建任务。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力争7月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