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
资源ID:1499886
资源大小:16.2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D.宁夏回族自治区1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少数民族。单选题*A.50个B.55个(J)C.56个D.47个18 .我国()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单选题*A、宪法(J)B、刑法C、民族区域自治法19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单选题*A、藏族B、蒙古族C、壮族(J)20 .印在人民币上的我国四种少数民族文字是Oo单选题*A、藏文、蒙文、维文、壮文(J)B、藏文、哈萨克文、满文、壮文A、柯尔克孜族()B、乌孜别克族C、塔吉克族D、塔塔尔族26 .我国世居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O,共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单选题A、广西B,西藏C、云南(J)27 .云南省共有8个自治州、()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0.2%。单选题*A、29(J)B、26C、25D、3()28 .我国民族最多的是哪个省()单选题*A.四川B.西藏C.青海D.云南()29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提出的。单选题*A.梁启超B.孙中山C.毛泽东D.习近平(J)30 .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Oo单选题*A.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3B.坚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C.加强民族交流,促进民族融和D.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二、多项选择题(5题,每题4分,共20分)1.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云南考察,希望云南努力建设成为我国O*A.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J)B.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J)C.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J)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Oo*A.国家统一之基(J)B.民族团结之本(J)C精神力量之魂(J)D.民族复兴之要3.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Oo*A.平等()B.团结(J)C.互助(J)D.和谐()4 .“四个人人”指的是O。*A.人人都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B.人人都懂得民族政策(J)C.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D.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J)5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原则是()。*A.保护合法()B.制止非法()C.遏制极端(J)D.抵御渗透()E.打击犯罪。()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5题,每题1分,共5分)1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O判断题*对(J)错2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目标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判断题*对()错3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根本途径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O判断题*对(J)错4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秉持的理念是: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O判断题*对()错5 .党员干部退休后可以信仰宗教。()判断题*对错(J)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1.党的十九大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论述是什么?填空题】*2.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内涵是“八个坚持”,指的是什么?填空题*3.为什么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填空题*第二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就能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各民族共同奋斗,绘就了精彩的时代画卷。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千余户村民全部住进新房,所有自然村通硬化路,通信网络全面覆盖,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独龙族的今昔巨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少数民族“一步跨千年”的生动实践,成为各民族共同奋斗的一个缩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疑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先民脐手般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共同书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我们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我们伟大的精神。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们党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7年来,民族地区累计减贫25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1%下降到4%,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新中国成立70年来,56个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推动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事实证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就能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书写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崩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就一定能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一百年波澜壮阔,一百年沧海桑田。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使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搞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交融交汇,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更加尖锐复杂。搞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事关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一、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中华民族是五十六个民族汇聚而成的大家庭,是全体中华儿女在历史延绵中合力缔造的伟大民族。历史充分证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即“两个共同”)是中华文明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的根本保证,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密钥所在。(一)“两个共同”是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长久之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与每个民族的利益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致的,每个民族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相关。五千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中华民族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既符合各民族自身发展的利益诉求,也契合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现实需要。坚持“两个共同”,才能有效保障各民族人民的切身利益,铸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使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自觉行动。(二)“两个共同”是凝聚民族复兴伟力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通过百年奋斗,终结了旧中国民族压迫、纷争的痛苦历史,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需要充分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两个共同“,才能引导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用十四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三)“两个共同”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应有之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每个人的奋斗目标,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朴实的话语里饱含浓浓暖意,彰显深厚的民生情怀,传递出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美好生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脚踏实地奋斗出来的。坚持“两个共同”,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增进人民福祉,加快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