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职测考试题(含答案).docx
C.融化宁静D.申请禁止答案:C解析:A项错误,冻结资金,为动宾结构:喧嚣的城市,为偏正结构。B项错误,流通和冻结为反义关系:轰鸣和喧嚣为近义关系。C项正确,融化和冻结为反义关系;宁静和喧嚣为反义关系。D项错误,申请冻结,二者为动宾结构;禁止咀嚣二者为动宾结构,但前后顺序相反。5.(类比)沙漠对于()相当于O对于教学楼.戈壁建筑B.沙丘高校C.绿洲古籍D.沙子图书答案:B解析:A项错误,沙漠和戈壁是两种不同的地貌,为并列关系。教学楼是建筑,为种属关系。B项正确,沙丘是沙漠的组成部分,为组成关系。教学楼是高校的组成部分,为组成关系,前后关系一致。C项错误,绿洲位于沙漠内,为地点对应关系。占籍可能放在教学楼内,但词语顺序前后不一致0D项错误,沙子是沙漠的组成部分,为组成关系。图书可能放在教学楼内,为地点对应关系。6 .(定义)单独海损是指在海上货物运输中,由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人为过失直接造成的不属于共同损失的只与单独一方利益有关的船舶或货物部分损失。单独海损是海上运输中非任何人的有意行为造成的,这种损失只能由受损失方自己承担。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属于单独海损的是。.A.船舶触礁,为防止船舶沉没而被抛入海中的部分货物B.因遭遇海上风暴而导致船舶上所装载的部分货物受损C.船舶遭遇海盗袭击,货方因延迟交货而支付的违约金D.船舶因船长指挥失误延迟到达而额外支付的船员工资答案:B解析:“单独海损”的特点:海上货物运输;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人为过失直接造成;船舶或货物部分损失;非任何人的有意行为。A项错误,抛入海中是故意为之,不符合特点。B项正确,符合定义。C项错误,海盗突击不属于上述三种原因,且不是船舶或货物部分损失,不符合特点。D项错误,船员工资不是船舶或货物部分损失,不符合特点。7 .(定义)谷草比,又称谷杆比,是作物生物学性状指标之一,通常专指禾谷类作物的谷粒与其藁杆重量(干物质量)的比值.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A.萝卜的谷草比大于胡萝卜8 .双季水稻的谷草比大于单季水稻C.谷草比越大表示植株果实转化效率越高D.谷草比最大可以超过2,最小可能小于O答案:C解析:“谷草比”的特点:禾谷类作物;谷粒与杆的重量比。A项错误,萝卜和胡萝卜都不是禾谷类作物.B项错误,“谷草比”是重量比,与儿季作物无关。C项正确,“谷草比”大,说明谷粒(植株果实)越大,也就是植株果实转化效率越高。D项错误,“谷草比”是谷粒与杆的重量比,重量不可能为负数,因此不可能小于0。9 .(类比)浏览:截屏I分享()A.爆炸:膨胀:混沌10 量变:质变:突变C.逾期:处罚:警告D.遇险:报警:获救答案:D解析:先浏览,再截屏,最后分享,三者是按照顺序排列的关系.A项错误,宇宙一开始是混沌的,然后进行爆炸,最后膨胀,顺序不一致,B项错误,先量变,再质变,但突变时间不一定。C项错误,先逾期,后处罚,但警告属于处罚的一种,二者为种属关系。D项正确,先遇险,后报警,最后获救,三者是按照顺序排列的关系。11 (逻辑)水稻是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新的研究表明,人类对这种粮食的喜爱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近期,考古学家在长江下游流域的几个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中发现了很多小石块,这些小石块锋利的边缘可被用来收割农作物。研究人员推测,其中一些小石块可能是用来收割水稻的工具。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以上研究人员的推测()。A.水稻种植者会越来越多地选择留在植株上的种子,逐渐实现了水稻驯化B.利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这些石块表面的刮痕与其收割水稻所产生的痕迹相似C.石块圆滑的边缘和微小的沟槽不便用来切割动物组织,而更方便用来切割植物D.野生稻成熟的种子会自然掉落到地上,种植的水稻种子会留在植株上,需要进行收割答案:B解析:论点:小石块可能是收割水稻的工具。论据:小石块惮利的边缘可被用来收割农作物。A项错误,与论点论据无关。B项正确,说明石块表面的刮痕与收割水稻产生的痕迹相似,即这些石块确实有可能用来收割水稻CC项错误,“植物”一词过于宽泛,方便切割植物不代表方便切割水稻。D项错误,与论点论据无关。12 .(数量)“七夕”节当天,某服装专柜推出七七折促销活动,所在商场推出付款满520元减免100元的支付活动,两项优惠活动可同时参加,某情侣购买一套情侣装共花费439元,问该套情侣装定价多少元O.A. 450B. 570C. 630D. 700答案:D解析:若该套情侣装打折后的价格不满520元,则定价为439/0.77Q570元,选项中无该答案。故打折后的价格已满520元,则定价为(439+100)/0.77=700元。11 .(定义)新闻导语是一篇消息的开头部分,包括多种类型,其中,直述式导语是将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他单直接地概括叙述出来的导语;渲染式导语是指先进行概括性陈述来营造背景,然后再对最新动态事实进行报道的导语。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符合直述式导语的是().A.一架飞机能从宽仅14.62米的门洞飞过吗?飞行员们正在做着他们的试验B.小区外部绿草茵茵,漂亮整洁,然而与小区外部优美的环境相比,小区内部则是一片狼藉C.昨口,警方与市民代表召开了一场座谈会会上,公安局长与市民代表讨论城市安全问题D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答案:C解析:直述式导语特点:筒单直接概括叙述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渲染式导语特点:先概括背景,再报道事实。A项错误,选项以提问引出内容,并没有直接描述事实,不符合。B项错误,先说外部好,再强调内部不好,没有I1.接描述事实,不符合。C项正确,直接概括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符合直述式导语特点。D项错误,先说这里缺燃料,再强调这里发现了石油天然气,没有直接描述事实,不符合。12 .(类比)猴子捞月:一无所获O.A.鸡栖风巢:德不配位B.过江之鲫:井然有序C.蜻蜓点水:轻而易举D.卧龙凤雏:机关算尽答案:A解析:猴子捞月比喻去做根木做不到的事情,与一无所获含义相近,二者是比喻义关系,A项正确,鸡栖凤巢意思是鸡住在凤凰的窝里,比喻才德期下的人占据高位,与德不配位含义相近,二者是比喻义关系.B项错误,过江之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井然有序指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二者无逻辑关系。C项错误,蜻蜓点水做事肤浅不深入。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权力,省事。二者无逻辑关系。D项错误,卧龙凤雏指忠诚和智慧的化身。机关弊尽比喻用尽心思。二者无逻辑关系。13 .(逻辑)供给侧和需求便是经济发展的两个方面,要实现经济均衡发展,二者缺一不可。从学理上说,需求管理属于短期分析,主要着眼于解决短期经济波动问题.供给管理属于长期分析,主要着眼于解决长期经济增长问题。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必然依靠供给侧的创新发展来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由此可以推出().A.短期分析除了研究需求管理外,还研究其他问题B.缺少供给侧和需求侧任何一个方面,经济都不能发展C.如果不依靠供给侧的创新发展来推动,则不能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发展D.若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就可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答案:C解析:必要条件中,谁是必不可少的,谁就被推出,因此:经济均衡发展一供给侧和需求侧:经济长期持续发展一供给侧的创新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A项错误,题干说的是“需求管理属于短期分析,主要着眼于解决短期经济波动问题”,并没提及其他问题。B项错误,翻译为:否供给侧或否需求侧一否经济发展,翻译公式虽然正确,但是说的是经济均衡发展,不是经济发展。C项正确,翻译为:否依靠供给侧的创新发展一否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否后必否前。D项错误,翻译为: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肯后不一定肯前,说法错误。14 .(类比)战士:身手敏捷:保家卫国O.A.医生:技艺精湛:治病救人B.诗人:声名显赫:流芳百世C科学家:夜以继口:科技进步D.美食家:五味俱全:珍保佳肴答案:A解析:战士具有身手敏捷的特点,战士的工作职责是保家卫国A项正确,医生具有技艺精湛的特点,医生的工作职责是治病救人,与题干关系一致。B项错误,诗人具有声名显赫的特点,但其职责并不是流芳百世。C项错误,科学家的工作方式是夜以继日,并不是科学家的特点。D项错误,珍饯佳肴并不是美食家的职责。15 .(数量)学校举办教师趣味运动会,教师自行分为甲、乙两队,甲队20人,乙队12人。为均衡两队实力,现将甲队中最年轻的4人调入乙队,则乙队平均年龄减少了1岁,甲队平均年龄增加了2岁。问调动之前,两队平均年龄相差多少岁().4B. 5C. 6D. 7答案:A解析:考虑无论怎么调动,两队年龄和是不变的,因此可以列等式计算。设甲队平均年龄X,乙队平均年龄y,则20x+12y=16(y-l)+16(x+2),求得-y=4°16.(定义)自我中心语言是儿童的一种语言形式,表现为说话时不在意外界的评价,只是自己对自己说话,这种语言没有交际功能,反映了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特点。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自我中心语言的是()。A.饥饿的娃娃喊着妈妈要奶吃B.3岁的孩子对着镜子自言自语C上幼儿园的小天很H我,说话不顾及别人的感受D.小学一年级的小舒考试不及格,见到父母后立刻开始自我检讨答案:B18.(类比)投石:问路()A.高屋:建领B.指鹿:为马C.洒扫:待客D.土崩:瓦解答案:C解析:“投石”是为了“问路”,二者方式与目的的关系。A项错误,高屋建领指在很高的屋顶上把水瓶里的水倒下来,二者是地点与行动的关系。B项错误,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二者为并列关系。C项正确,酒扫待客指喷洒地面,打扫庭院,以便接待宾客。二者为方式与目的的对应关系。D项错误,土崩瓦解指好像土崩塌,像瓦碎裂一样,二者是并列关系。19.(类比)鸟鸣:谷应()A.你追:我赶B.绳锯:木断C.眼笑:眉开D.开云:见日答案:B解析:“鸟鸣谷应”意思是由于鸟叫,所以山谷产生回音以回应,二者是因果关系。A项借误,你追和我赶是比赛时的竞争关系,二者是并列关系。B项正确,意思是由于绳子不断锯,所以导致木头断裂,二者是因果关系。C项错误,意思是眼含笑意,眉头舒展,二者是并列关系0D项错误,意思是由于拔开云雾,所以见到太阳,二者是因果关系。二级辨析,“鸟鸣谷应”属于主调关系(名词在前,动词在后),绳锯木断是主调关系,开云见日是动宾关系(动词在前,名词在后)。20.(数量)某工厂有甲、乙、丙三人,如将m个零件的生产任务交给甲、乙合作需要12天完成;如将2m个零件的生产任务交给乙、丙合作需要30天完成.已知甲的生产效率是丙的2倍,问乙独自生产了3m个零件需要多少天()。A. 45B. 54C. 60D. 72答案:C解析:已知效率比,可用赋值法,设甲的效率为2,丙的效率为1,乙的效率设为X。则12(2+x)*2=30(l÷x),求得x=3,那么m个零件需要甲乙合作12天,即m=12(2+3)=60个。乙单独生产3m个零件需要3*60/3=60天。仰望星空,宇宙浩渺无边,面对苍穹,存在如下不同的说法。(1)生命产生的条件虽然苛刻,但是别说宇宙中,就是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数亿颗。每一颗恒星周围都有若干行星围绕着旋转。在如此庞大的数量级条件下,宇宙中一定会有类地行星。(2)身处这样一个宇宙之中,我们应不应该寻找地外文明呢?宇宙就像一个黑森林,每一个文明都是一个带枪的猎人。小心翼翼的在危机四伏的丛林中前行,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他,要不然就可能会被他消灭。(3)在宇宙中为何存在如此残酷的生存法则?看看人类的发展历史就会明白这一点。人类自诞生以来已经有几百万年历史了,但是在很长的时期内,发展速度是极其缓慢的,直到开始了工业革命。近一两百年以来,人类的发展可以说是爆炸式的,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这就是技术爆炸。如果发现的外星文明比你高级,他会不会因为文明等级比你高,而是放过你呢?不会,因为他怕你出现技术爆炸,快速超过他。21.(逻辑)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1)的论证()A.即使存在类地行星,也未必存在生命B.尽管行星数量极其巨大,其类型可能是有限的C没有实际观察到类地行星,就不能断定其必然存在D.人类的观察范围有限,有些恒星周围根本就没有行星答案:解析:论点:宇宙中除地球外一定会存在其他生命。论据: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的数量很多,数量多就一定有类地行星。项正确,类地行星不一定有生命,直接拆桥,拆除了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可以削弱。B项错误,说的是行星数量与类型,与论点无关。C项错误,说的是类地行星存在的问题,与论点无关。D项错误,说的是有些恒星没有行星,与论点无关。22 .(逻辑)(2)对宇宙生存的黑森林法则进行了论证,以下哪项对此论证的评价最为合适。.A.采用的是类比论证B采用的是因果论证C.采用的是反证法论证D.采用的是归谬法论证答案:A解析:项正确,类比论证是通过已知事物与跟它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题干中提到“宇宙就像一个黑森林”,二者特点相似,因此用的是类比论证法。B项错误,因果论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通过提示原因来论证结果,题干未体现。CD项错误,反证法,也称归谬法,是通过断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的虚假来确立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证方法,题干未体现。23 .(逻辑)(3)存在的论证错误是().非此即彼B转移论题C.因果倒置D.轻率概括答案:D解析:A项错误,非此即彼指将选择设为限制为只有两个,事实上有更多选择可供选择,题干未体现。B项错误,转移论题,也称离题或跑题,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更换了原判断的内容,使议论离开了论题,题干未体现。C项错误,因果倒置,是一种在相对确定的条件下把原因和结果相互颠倒,视结果为原因和视原因为结果而引起的谬误,题十未体现。D项正确,轻率概括,也称以偏概全,指在没有足够的信息或证据的情况下,就草率地对一个事物或现象做出普遍性的结论。题干中用人类的发展来概括整个宇宙的发展规则,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24 .(言语)通过把氢原子碰撞在一起,进而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还能实现零排放,但这一过程很难控制,因此几十年来,这种想法一直都有几分的味道.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如今,科学家们正在进行一项等离子体线性实验,旨在结合两种传统核聚变方式之所长,实现可控的核聚变.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空穴来风取长补短25 不经之谈一举两得C自说自话群策群力D.痴人说梦另辟蹊径答案:D解析:第一空,因此代表总结上文,也就是这一过程很难控制,所以这种想法怎样,说明想法很难实现。A项“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传闻亳无根据,B项“不经之谈”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C项“自说自话”指自言自语,不管他人,均没有难实现的意思。D项“痴人说梦”比喻说话荒唐,完全不切实际,根本做不到,有难以实现的意思。第二空验证,之前的方法难控制,现在的方法可控制,“另辟蹊径”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符合文意。25.(数量)一次学术会议安排了3名教授和2名副教授作报告,要求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作报告的都是教授。如在满足此要求的安排中随机选择一种,则2名副教授的发言次序相邻的概率为()。A. 1/4B. 1/3C. 2/3D. 3/4答案:C解析:考察排列组合问题。先求总情况数,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是教授,有A23种情况,剩余三人排列有A33种情况,因此总排列数是A23*A33=36种。再求满足条件的情况数,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是教授,有A23种情况;2名副教授的发言次序相邻,二人内部排序有A22种情况:二人捆绑后,可视为一个“整体副教授”,那么已经安排了两个教授在两侧,就剩下中间两个位置,分别是“整体副教授”和剩下的一个教授,有两种情况。因此满足条件的情况数=2*A23*A22=24种。因此概率是2436=23三S2022年1月-2023年2月全国旅游客车产销量情况单位:辆(ftS).%(增速)时向产学散居增速数增速2022年1月7M93.058124.22022年2月MO-51.4196-10.52022年3月4682.049228.52022年4月4268.137224.52022年5月5817.46135.92022年6月664-33.7516-46.12022年7月494-11.9314-32.92022年8月1381.526032.02022年9月32915.23253.22022年10月2877.I291-10.22022年11月336-24.8285-25.22022年12月35368.133140.52023年1月43638.9284-51.12023年2月18834.327540.31.(资料)2022年全国旅游客车销量最高的季度是O.A.第一季度B.第二季度C.第三季度D.第四季度答案:B解析:题干求的是2022年各季度的销量对比。第季度销量=581+196+492=1269;第二季度销量=372+613+516=1501:第三季度销量=314+260+325=899:第四季度销量=291+285+331=907。比较可知,最高销量的是第二季度。2.(资料)2022年1月,全国旅游客车产量约比上月()A.增长了15%B.增长了35%C.下降了15%D.下降了35%答案:D解析:题干问的是产量的环比增长率。环比增长率=(现期-基期)/基期。但表格中未发现基期2021年12月的值,但有2022年12月的值和增长率,则根据基期=现期/(1+增长率)=353/(1-68.l%)1100o再带入环比增长率公式=(7MT103)/1103=-35%,即下降35%。3.(资料)2022年1-12月,全国旅游客车产销比(销量/产量)相较于2021年同期增加的月份有()个。A. 5B. 6C. 7D.8答案:解析:题干问的是两期比重问题。根据两期比重的结论,a(分子增长率)b(分母增长率),比重上升,因此只需要研发难度大、技术性强、使得展品的种类、数量、规模都受到限制,部分科技馆之间展品较高,难以实现博物馆展览基于名馆藏品不同而具有的较大差异性,由此使得所传播科学文化内容的和多样性都受到局限。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O.A.相似度丰富性B.重合度灵活性C无序性广阔度D.同一性辨识度答案:A解析:第一空,问的是展品什么较高,难以具有差异性,A项相似度、B项重合度、D项同一性均符合题意C第二空,问的是什么和多样性受到局限,和字前后为并列关系,词义应当相近。A项丰富性和多样性相近,B项灵活性、D项辨识度不相近,不符合题意。29.(言语)数据就像是现代社会的,通过流通获取并实现价值.公共数据具有公共属性、服务功能,一旦、养在深闺,便会失去活力和价值,只有加大开放开发才能让它物尽其用、得其所哉。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O.A.信号塔错失良机B推进器敝帚自珍C金钥匙置之不理稍减于第一手的“实录”,B项真实性明显不符合,D项时代性也并未体现,只有A项重要性符合文意,31 .(言语)要跟上新科技革命的步伐,国家必须提升创新能力.而、吸收引进他人创新成果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捷径。发展创新伙伴关系是优势互补、相互借力的双K合作,对合作双方在新科技领域大有助益。与此同时,新技术也给世界各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带来新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集思广益一日千里B博采众长崭露头角C.取长补短突飞猛进D.推陈出新脱颍而出答案:B解析:第一空,有顿号,说明是并列关系,前后语义接近。后面是“吸收引进他人创新成果”,则前面A项集思广益、B项博采众长均符合文意。C项并未体现“补短”,D项并未体现“推陈出新”,不符合文意。第二空,双方优势互补、相互借力,对于在新科技领域什么有助益,A项一口千里用词词义过重,题下只是提到了双方合作,并未体现发展很快。B项崭露头角符合文意,双方也与新科技领域匹配.32 .(图推)以下四个图形中,将1个白色圆形涂黑后能成为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几个O.B. 600C. 800D. 1200答案:B解析:简单的工程问题,已知效率的比,求的又是效率,那么自然想到设未知数,设甲的效率为X,乙的效率为2x,则25*(x+2x)+25x=20,解得x=0.2,则甲乙两队合作每天可修0.6千米,即600米。34.(言语)建造潜艇时,不可避免地会使用一些磁性材料。在地磁作用下,艇体的磁性会逐渐变强,直至变成一块“大磁铁”在相对的地磁场中,潜艇产生的这种磁性更加“醒目”.探测仪可以精确捕捉到潜艇这种因磁性引发的磁场,进而发现潜艇.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O.A.稳定异常B.微弱混乱C.独立波动D.均匀爆发答案:解析:第一空,在什么样的地磁场中磁性更加“醒目”,我们从前文暂时无法得知。第二空,前文中磁性更加“醒目”,也就是磁性会变得更强(因为前文提到了逐渐变强),A项异常说明不同于平时,符合文意。B项混乱说明没有秩序,C项波动说明有上有下,D项爆发说明突然出来,均不符合文意。带入第一空验证,在相对稳定的地磁场中,磁性会更加“醒目”,符合文意。35.(逻辑)甲、乙、丙、丁、戊、已6人分别来自齐、楚、燕、韩、赵、貌6国之一(顺序未必对应)已知:(1)若甲来自楚国或者韩国,则乙来自齐国,丁来自姨国;(2)若乙、戊中的一人来自燕国,则已来自齐国,甲来自韩国I(3)若丁、已中的一人来自燕国,则甲来自楚国,丙来自魂国。若丙来自赵国,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甲来自燕国B.乙来自齐国C.丁来自魏国D.戊来自楚国答案:A解析:从题干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到下列关系:甲楚或韩f乙齐且丁魏:乙或戊燕一己齐且甲韩:丁或已燕一甲楚且丙魏。中有甲韩,结合,则若乙或戊燕一乙齐旦丁魏,前后相反,说明乙和戊不能来自燕国。中有甲楚,结合,则若丁或已燕一乙齐且丁魏,前后相反,说明丁和己不能来自燕国。由题干中丙来自赵国,那么来自燕国的只能是甲。36.(逻辑)若甲来自齐国、韩国之一,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A.丙来自燕国B.丁来自楚国C.戊来自赵国D.己来H魏国答案:A解析:由上题推论,乙和戌,丁和己都不能来自燕国,若甲来自齐国或韩国,那么来自燕国的只能是丙了.37.12024联考】(言语)过去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往往是非法添加物,而非食品添加剂,由于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缺乏准确、科学、系统认知,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食品添加剂往往成了很多食品安全事件的.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O.A.代名词B.替罪羊C.绊脚石D.障眼法答案:B解析:提取题干要点,公众混清了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是非法添加物,而非食品添加剂,因此食品添加剂就成了食品添加剂的替罪羊。替罪羊,即“代人受罪过的人”,符合题意。A项错误,“代名词”指代替正式名称的词,用在此处不够精确。C项错误,“绊脚石”指阻碍前进的人或事物,与文意不符。D项错误,“障眼法”指遮蔽或转移人的目光使看不清真相的手法,与文意不符。38.12024联考】(言语)同时处理完成更多的任务,看似是很的做法,但这并不是适合我们大脑的运作方式,研究表明,多任务处理对人的认知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存在影响,我们人类大脑的认知资源,我们尝试一次做多个任务时,任务完成速度就会减慢.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O.A.聪明匮乏氏明智复杂C.高效有限D.合理不足答案:C解析:遇到关键词“但”,说明存在转折关系,前后语义相反。“但”字后讲的是“尝试一次做多个任务时,任务完成速度就会减慢”,说明“但”字前的意思应该是一次做多个任务,任务完成速度会快,只有C项高效符合题意。再比对第二个横线处,由于“我们人类大脑的认知资源怎样”,导致我们任务完成速度变慢,说明人类大脑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符合文意。39.12024联考(数量)某景区仅可凭身份证或购票二维码进园参观。某日上、下午共进园3700人次,其中使用二维码进园2000人次;当日上午进园1800人次,其中凭身份证进园的正好是凭二维码进园人数的一半问当天下午凭身份证进园的有多少人次O.A. 800B. 900C.1000D.1100答案:D解析:逐句分析,总进园3700人,总二维码进园2000人,则总身份证进园1700人。上午进园1800人,身份证进园是二维码的一半,则上午身份证是600人,二维码是1200人。因此下午身份证进园是1700-600=1100人,40.12024联考】(数量)企业招聘了100多名应届毕业生,其中13人被分配到总部工作,剩下的人正好分配到7个分公司也能被平均分配到9个分公司工作,问企业招聘了多少名应届毕业生()A. 126B. 139C. 176D. 189答案:B解析:逐句分析,总招聘100多人,减去13后,剩下的既是7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因总人数不确定,适合用选项带入排除法“A项错误,12673=113,113非7和9的倍数。B项正确,139-13=126,126是7和9的倍数。C项错误,176-13=163,163非7和9的倍数。D项错误,189-13=176,176非7和9的倍数。【拓展】7的倍数特征:一个数东三位数字表示的数与末三位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数的差是7的倍数,这个数就是7的倍数。适用于位数较多的数字,如22288,(288-22)/7=38,就是7的倍数。9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如B项126=1+2+6=9,就是9的倍数)41.12024联考】(图推)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B.,C.,),答案:D解析:分析图形,均有圆和直线,考虑数量规律。题干中曲线和直线的数量均无规律,考虑数点。整体数点无规律,考虑点的细化。题干中圆和直线存在明显相切,包含1个切点,包含2个切点,故此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