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docx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限制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征求看法稿)二0一0年五月目录一、总则I(一)目的和意义I(二)指导思想2(三)编制原则2(四)总量限制目标和指标3(五)规划基准年与排放基数4(六)规划编制技术路途5二、“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限制实施状况评估6(一)总量限制目标完成状况7(二)主要减排措施落实状况7(三)减排配套政策制定和落实状况7(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7三、“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限制总体思路7(一)水污染物总量限制总体思路7(二)大气污染物总量限制总体思路9四、“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新增量测算10(一)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参数预料10(一)工业水污染物新增量预料15(三)城镇生活水污染物新增量预料17(四)农业源水污染物产生量预料18(五)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料19(六)氮氧化物新增量预料25五、“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途径和要求29(一)水污染物减排途径和要求29(二)大气污染物减排途径和要求38六、“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和减排量测算44(一)水污染物减排项目和削减量45(二)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和削减量51七、可达性分析59八、政策措施60附表及附件61一、总则(一)目的和意义污染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改善环境质量、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减排措施,大幅度推动治污工程建设,全国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疏排放基本得到限制,环境恶化趋势得到肯定程度缓解,但总体环境形势依旧严峻。以化学需氧量为代表的水体有机污染尚未解决,部分水域富养分化问题突出;酸雨污染未得到有效缓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转化形成的细颗粒物污染加重,光化学烟雾频繁发生,很多城市和区域呈现复合型大气污染的严峻态势。“十二五”期间我国仍旧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将处于加快发展阶段,资源能源与环境冲突将更加集中。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限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战略目标,应抓住“十二五”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和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的战略机遇期,接着强化污染减排,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科学编制总量限制规划是落实国家环保目标、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十二五”环境爱护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十二五”排污总量指标安排、减排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加强总量限制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规划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保障“十二五”总量限制目标任务的顺当完成,特制订“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限制规划编制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各省(区、市)总量限制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实行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立足点,深化推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制工作,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化监管减排,明确主要污染物总量限制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落实责任,确保实现“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三)编制原则1、统筹连接。规划编制要听从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节能减排重大战略、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要求,从源头预防、过程限制、末端治理等全过程系统限制角度,对主要污染物总量限制规划进行总体设计。在规划目标与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加强统筹协调、上下连接、部门联动,儆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区域与流域相结合,行业与项目相结合。2、分类指导。各省(区、市)应基于分区域、分流域、分行业的技术、政策、标准等差异化要求,合理测算减排潜力。总量限制目标与任务应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资源能源消费需求,综合考虑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治理现状、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环境容量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各地应依据实际状况,实施区域性、特征性污染物总量限制。3、分解落地。依据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工作要求,精确驾驭本格区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重点行业治理水平,科学测算总量限制基数、新增量,上下统筹连接,将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地区、行业、项目,明确工作重点,落实责任、严格考核,通过规划编制切实推动“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4、合理可行。总量限制目标确定和任务落实要兼顾需求和实际可能,在综合考虑新增量的基础上,依据技术可达可控、政策措施可行、经济可承受的思路,做好存量、新增量、诚排潜力、削减任务之间的系统分析,合理把握工作节奏和步伐,做到总量限制目标、任务和投入、政策相匹配。(四)总量限制目标和指标各省(区、市)应依据本指南的方法,科学测算污染物新增量,深化挖潜分析减排量,合理制定"十二五''减排目标,明确提出减排工程和政策措施,于2010年8月上报本省(区、市)"十二五''总量限制规划(一上稿)。国家结合经济发展态势、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环境管理政策标准、区域流域环境质量等因素综合平衡提出各省(区、市)总量限制任务要求(一下),在“十二五”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限制规划批复后,各省(区、市)依据国家总体要求提出总量限制规划修改稿(二上),国家正式下达总量限制任务要求(二下),并签署目标责任状。1、限制因子在“十一五”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疏(S0?)两项主要污染物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氨氮和氮氧化物(NOx)纳入总量限制指标体系,对上述四项主要污染物实施国家总量限制,统一要求、统一考核。“十二五”期间水污染物总量限制还将把污染源普查口径的农业源纳入总量限制范围。各地可依据当地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特征,增设地方特征性污染物限制因子,由各地实施考核。国家专项规划和本省(区、市)规划有明确限制要求的区域性、特征性污染限制因子,有关地区应将其纳入“十二五”总量限制规划,统筹予以支配。2、目标确定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降低流域内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环境浓度、区域中酸沉降强度为重点,综合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污染物排放强度、现有源减排潜力等因素,基于排放基数、新增量测算、减排潜力分析,合理确定减排目标。减排目标实行肯定量和相对量两种表达形式。肯定量指2015年排放限制量相对于2010年排放基数的减排量(以万吨/年表示),相对量指该肯定量相对于2010年排放基数的削减比例(以与表示)。各省(区、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削减比例原则上参照本省(区、市)“十一五”减排比例要求测算,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量削减比例参照“十一五”化学需氧量削减比例,各地工业水污染物减排的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十二五”主要水污染物减排比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削减比例参照“十一五"二氧化硫削减比例。在减排项目清单编制过程中,各省(区、市)在充分挖掘工程减排潜力的基础上,应提出严于国家的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严格限制新增量,应有确保能实现“十一五”减排比例要求的情景方案。(五)规划基准年与排放基数规划编制的基准年为201()年,规划目标年为2015年。各省(区、市)应以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后的2009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基础,采纳2007-2009年的污染源普查口径数据变更趋势递推,参考2010年污染物减排支配及“十一五”污染减排实际进展状况,推算2010年排放量,作为总量限制规划一上、一下、二上的排放量基数。污染源普查中的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排放量和削减量要结合各地实际,合理分摊到工业和生活污染源。待2010年实际排放量确定后,国家统一调整排放基数,作为“十二五”总量限制方案(二下)和“十二五”减排考核的基数。(六)规划编制技术路途规划编制的技术路途包括以下步骤:1、对“十一五”污染减排工作的执行状况以及“十二五”减排形势进行分析,确定总量限制规划的范围(时间、限制指标以及限制对象等),驾驭基础数据;2、分析2009年排放量,确定基准年污染物排放基数;3、测算“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包括地方特征因子);4、测算减排潜力并提出相应的总量减排措施方案,落实到重点工程和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项目;5、依据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结果提出总量限制初步目标,采纳二上二下方式协调确定各省(区、市)总量限制目标;6、统筹考虑各项目实施支配支配、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等,国家与各省(区、市)签订目标责任状;7、各省(区、市)将减排目标任务、项目实施进度要求等进行分解落实,制定实施方窠,推动各项政策措施;8、实施“十二五”总量限制规划以及年度总量减排支配。“十一五”总收控削评估“十二五”形势判断和趋势预测总*控制方案设计与目标a定“十二五”总已控制指标确定国家指标:四项污染物地方特征污染物确定“十二五”总量拄制目标确定基准年污染物H放基数:2010年持MI戏算“十二五”新增排放收J分析M途楂和减排潜力提出曲比校制方案.项口安排确定本省总hi控制初步目标<国冢提修改总量控新方案,VI给本省总重控制目标国家“十二五”总呆控制方案及总收分解出要求对接网祭批全目bl宗总量目标分M陶定本省总量投制方案与拧Mn标总«控制规划制定与实施规划项目动态调整省级总fit目标'任务、项目目标,任务、项目分解到各地市各省总局规划上报并批史I规划实施/隼度计划总做实施普体/年度核i核17签订目标击任书国家总最控制规划ffl1-1“十二五”总量限制规划编制技术Jfr途图二、“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限制实施状况评估结合“十二五”减排潜力分析需求,对“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限制实施状况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评估。(一)总量限制目标完成状况说明本辖区“十一五”各年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主要排污行业(如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和化工、造纸、纺织印染、食品酸造等)各年度排污状况,分析本辖区减排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二)主要减排措荒落实状况依据城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火电厂脱硫设施、工业污染治理、淘汰关停落后产能等方面分别说明"十一五''减排措施的落实状况,其中工业污染治理和淘汰关停落后产能落实状况应给出本辖区重点行业的相关状况。(三)发排配套政策制定和落实状况国家政策的落实状况以及本地出台的污染减排配套政策状况。(0)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总结本辖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限制规划实施中的有关问题,提出“十二五”总量限制实施建议。三、“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限制总体思路(一)水污染物总量限制总体思路1、推动重点行业结构优化调整,产格限制新增量,工业重点行业的污染物削减仍旧是“十二五”总量限制的重点任务,应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新增量,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避开形成生活污染持续削减但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不断上升的局面。一是大幅度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结构,严格行业准入,以技术经济可行为依据,对重点行业的排放标准、清洁生产标准以及落后产能标准进行更新,倒逼造纸、纺织印染、酿造、化工、制革、制糖等重点行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优化发展方式,削减污染物新增量。二是接着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提高行业污染治理技术水平,严格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清洁生产标准,降低污染物产生强度、排放强度,从根本上促进工业企业全面、稳定达标排放。2、加快县城和重点建制馍污水处理设麓建设,大力美商治污设施环境绩效。一是提高现有污水处理厂的负荷率和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二是实行相宜工艺推动县县和有条件的重点建制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大力推动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对重点区域、流域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提标改造,提升其氮、磷去除效果,重点流域范围内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要实现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基本限制项目全面达标。四是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纳入减排工作的重要内容,未达到相关要求的予以扣减削减量。五是北方缺水城市要接着提高污水回用规模,明确污水回用方式和途径。3、把农业污染源纳入总量限制管理体系,着力推动IF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十二五”期间将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主要切入点,将农业污染源纳入污染物总量减排体系。一是以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和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工程,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建设桔秆、粪便、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处理设施,推动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向肥料、饲料、燃料转化。二是大力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倡增施有机肥。科学合理运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三是推行农村生活污染源排放限制,探究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落实好“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措施,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二)大气污染物总限制总体思路1、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产格限制新增量.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全面落实淘汰落后产能要求,在单位面积排放强度大的地区要进一步加严产业结构调整要求,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发展,严格限制污染物新增量。新建项目必需依据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最严格的环保要求进行限制,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其中电力行业新建燃煤机组全部配套低氮燃烧技术并建设脱硫、脱硝设施,冶金行业新建烧结机全部脱琉,机动车实行国四排放标准、供应配套油品。进一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限制煤炭消费增量,促进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2、巩固电力行业减排成果,推动二氧化硫全面说排.“十二五”期间,二氧化硫减排将步入精细化管理阶段,要在“十一五”电力行业二氧化硫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推动全面减排,重点加大冶金、建材、石化、有色等非电力行业以及燃媒锅炉的二氧化硫减排力度,由“十一五”主要依靠工程减排向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齐头并进方向转变。电力行业强化脱硫设施的升级改造与运行管理,显著提高综合脱硫效率,其他行业加快脱硫设施建设;燃块锅炉走结构升级技术路途,以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替代小型燃煤锅炉,对大吨位燃煤锅炉因她制宜安装脱硫设施。3,推动电力行业和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限制,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减排.氮氧化物排放限制以电力行业和机动车为重点,强化重点区域减推。电力行业全面推行低氮燃烧技术,新建机组安装高效烟气脱硝设施,现役机组应因地制宜、因煤制宜、因炉制宜地加快烟气脱硝设施建设,强化已建脱硝设施的运行管理;机动车提高新车准入门槛,加大在用车淘汰力度,重点地区供应国四油品:冶金、水泥行业以及燃煤锅炉推行低氮燃烧技术或烟气脱硝示范工程建设,其他工业行业加快氮氧化物限制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四、“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料科学合理预料污染物新增量是确定总量限制目标和制定减排规划的基础。主要污染物新增量指一个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商和资源能源消耗增长等带来的污染物增量,是该她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方式、资源能源消耗水平、污染治理技术、环境监管实力等状况的综合体现。各省(区、市)应依据“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资源能源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重大产业布局等,依据严格限制增量的原则,依据污染物排放标准、产业环保技术政策与污染治理技术要求等合理预料新增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新增量预料包括工业、城镇生活、农业源三部分,预料口径以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后的口径为准(不预料未列入污染源普查口径的污染物新增量)。新增量采纳排放强度法和产污系数法两种方法进行预料,其中工业化学得氧量和工业氨氮采纳排放强度法预料,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和氧氮、农业源化学需氧量和氨氮采纳产污系数法预料。二氧化琉和氮氧化物新增量预料以宏观测算方法为主,并按行业测算方法予以校核。其中,火电等行业以燃烧过程排放为主,采纳单位能源消费量排污系数法预料:冶金、建材、有色、石化等行业工艺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较大,采纳单位产品产量(或原料用量)排污系数法预料;机动车依据车辆类型,采纳排污系数法预料。(一)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参数覆料规划期内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增加值、城镇常住人口、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是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颈料的基础。1、GDP依据基准年GDP和“十二五”GDP增长率,预料2015年GDP:GDPjll5=GDP30l0X。+-)'(式4T)式中:GDP加)、GDP20is2010年、2015年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万元。GDP2("o采纳本辖区2010年预期值:rtw."十二五''GDP年均增长率,%o优先采纳本辖区“十二五”规划数据;没有“十二五”规划数据的,采纳“十一五”期间GDP实际年均增长率。2、工业增加值“十二五”期间各年度工业增加值测算公式如下:V=VMOX。+"户H)(式4-2)式中:V1i年度的工业增加值,万元;i年度,2011-2015;V2nio2010年工业增加值,万元。采纳本辖区2010年预期值;rl51"十二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优先采纳本辖区“十二五”规划数据;没有“十二五”规划数据的,采纳“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排放氨氮的重点行业各年度工业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Ytr#=Ys>ihjX0+4川产°(式4-3)式中:心一i年度9个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之和,万元。9个重点行业包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VanOttit2010年9个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之和,万元。采纳本辖区2010年于页期值;r必一“十二五”期间9个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优先采纳“十二五”规划数据;没有规划数据的,采纳“十一五”期间9个重点行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3、城馍常住人口2015年城镇常住人口数优先采纳本辖区“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数据。没有规划数据的,测算公式如下:px511=P三1A"x(l+r11(式4-4)式中:P如5"2015年城镇常住人口,万人;P2010An2010年城镇常住人口,万人。采纳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后的城镇常住人口数据;r.“十二五”城镇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优先采纳本辖区“十二五”规划数据;没有规划数据的,采纳“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十一五”期间按非农业人口进行统计的省份采纳“十一五”非农业人口年均增长率。4、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量预料包括能源消费总量、煤炭消费量和电力煤炭消费量等指标。有“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干脆采纳规划数据。没有规划数据的,实行以下方法进行测算。(1)能源消费总量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测算公式如下:MlS=GWai15×C2010X(1-/1)(式4-5)式中:Enwis-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疾;2ow2010年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采纳本辖区2010年预期值;“十二五"单位GDP能耗下降比例,%o依据当地“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或能源发展规划取值:没有规划数据的,参照“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比例取值。(2)煤炭消费增量依据“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变更趋势,测算2015年煤炭消费量和“十二五”期间煤炭消费增量,公式如下:MR1.MM”臂(式4-6)EnMoMlft=M2015-M2fini(式4-7)式中:此皿M52010年、2015年煤炭消费总量,万吨;Ent010SEnwis2010年、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煤;M,“十二五”期间原炭消费增量,万吨。(3)电力煤炭消费增量采纳全口径方法预料燃煤机组发电量,依据“十一五”期间火力发电煤耗下降量预料2015年的发电标准煤耗,据此测算2015年发电煤炭消费量;热电联产供热量增加带来的煤炭消费增量,依据各地“十一五”期间供热燥炭消费量增长比例测算。.3>5*tj=(CAI(K)+CAP,.r)X5500Xg20IS×1.4×IO*+MjnisftM?(HS热aM,iiio×(+*,>Mb*=M刈炖-M23g(式4-8)式中:Mt,“十二五”期间电力煤炭消费增量,万吨;Manli电、M三1分别为2015年和2010年电力煤炭消费总量(包括发电和供热耗煤量),万吨;CAP31102010年煤电装机容量,万千瓦;CAP+“一“十二五”期间新增加的煤电装机容量,万千瓦。采纳项目累加方法,包括在建煤电机组、取得环评文件尚未开工的煤电机组、已经完成可行性探讨的煤电机组等预料在“十二五”期间投产的煤电机组;gjns2015年发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依据下式计算:-gs=8Xiio-×5g2M>02010年发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g2005-2010年发电标准煤耗年均降低值,克/千瓦时;M.)isw3l,(.,on分别为2015年和2010年热电联产机组供热煤炭消费量,万吨;K2005-2010年热电联产机组供热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长比例,%o2010年供热耗煤量比2005年削减的省份,依据全国平均增长比例(6.2%)确定“十二五”供热耗燥量增长比例。假如“十二五”期间新增加的煤电装机容量(CAPt二&)数据难以获得,可以依据2010年电力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消费总量的比例预料“十二五”电力操炭消费增量,见下式:=MJfl×M2ok>(式4-9)(二)工业水污染物新增JtSi料1、工业化学需氧量新增量“十二五”期间,工业化学需氧量新增量为2011-2015年各年度工业化学需氧量新增量之和。“十二五”期间减排核查将依据分年度排放强度进行核算。原则上,新增量采纳分年度排放强度和分年度工业增加值增量进行测算。为简化计算,也可采纳2010年和2014年的排放强度平均值与“十二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增量测算,公式如下:(式4-10)£1.小CoD=CODX(Vi5T'x<l()1.=;Me(式4TI)1.CoO='遍产"(式4T2)式中:ExitW“十二五”期间工业COD新增量,吨;Ulc,<.2010年度工业增加值COD排放强度,吨/万元。采纳2010年本辖区预期值:I三i年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的CoD排放强度,吨/万元。以2010年的单位工业增加值CoD排放强度为基础,逐年等比例递减,i为2011-2014;rtt<1“十二五”期间COD工业增加值排放强度年均递减率,%0取2007年、2009年CoD工业增加值排放强度递减率的算术平均值,公式如下:fboo=<三2三)2(式4-13)*3oor2,工业氯氯新增量(式4T4)“十二五”期间,工业氨氮新增量为2011-2015年各年度重点行业氨氮新增量之和。原则上,新增量采纳分年度排放强度和分年度工业增加值增量进行测算。为简化计算,也可采纳2010年和2014年的排放强度平均值与“十二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增量测算,公式如下:EtttMla=/甄黑*(%ISrJR-4。行业)1.=2;刈W.(式4-15)1.M=I2三象x(l-%).产°(式4T6)式中:E”“十二五”期间重点行业的氨氮新增量,吨;U.oM*2010年度重点行业的单位工业增加值氨氮排放强度,吨/万元。采纳2010年本辖区预期值;I.i年度重点行业的单位工业增加值氨氮排放强度,吨/万元。以2010年重点行业的单位工业增加值氨氮排放强度为基础,逐年等比例递减,i为2011-2014;rE“十二五”期间重点行业的单位工业增加值氨氮排放强度年均递减率,取2007年、2009年重点行业的单位工业增加值氨氮排放强度递减率的算术平均值,公式如下:(式4T7)rm=”网k)总3X11ii>.(三)城俵生活水污染物新增量预料城镇生活化学需氧置和氨氮新增置预料采纳综合产污系数法,公式如下:E4=(PaiiAUPaoioAf)XeXDXIo-(式4T8)式中:E,一“十二五”期间城镇生活污染物新增量,吨;c人均COD和氨氮综合产污系数,克/人日;I)按365计。数据来源说明:“CWJ'指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源和餐饮、医院、服务业等污染源COD和氨氮综合产污系数,为污染源普查中五区五类系数在各省的综合取值。各省的C“参见下表。表4-1各省(区、市)COD和氨氮集合产污果数表份eeCOO(文/人日)<ft(竟/人日)*京889.7天*769.4M北678.2山西718.5内蒙古718.0辽宁718.7*林708.2黑龙江668.1上海849.7江苏779.0*江809.4安*727.7«*748.7江西758.0山*728.7河«677.7«北718.0潮*738.0广东789.1份6“COO(jtAB)M(克/人0)广西748.3海*717.91庆768.7四川798.7*州718.0云798.5西«667.7陕西687.9甘京657.8*海677.8宁M697.8M707.7(四)农业源水污染物产生量覆料已纳入污染源普查的农村生活污染源因统计口径不全,不做预料;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排放量较小且不易监控,不做预料。“十二五”期间,农业源水污染物产生量只预料畜禽养殖业部分,采纳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等5种畜禽的产污系数分别预料,其中肉畜禽(猪、肉牛、肉腐)以出栏量为统计基量,奶、蛋等畜禽(奶牛、蛋鸡)以存栏量为统计基量。其他畜禽不在污染源普查统计范围内,不做产生量预料。Eans我士=2(Ngls*i×a*i×10')(式479)式中:E10ISSjt2015年农业源水污染物产生量,吨;NW2015年i类畜禽统计基量,只(头);畜禽i畜禽种类,包括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cIAii类畜禽产污系数,千克/头年。见下表。*4-2猪、奶牛、肉牛、圣4、肉*污染物产生系数表CO)产生系数I36.00I2131.QO|1782.0。l.75|0.42千口夫年)氯髭产生案数(千克/头年)1.802.857.520.100.02NgB”,以本辖区2010年预期数据作为基数,按2005-2009年各类畜含存栏量或出栏量的年均增长率作为“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进行测算,公式如下:15>*i=10><×(1+r»<)1(式4-20)式中:r”2005-2009年各类畜寿存栏量或出栏量的年均增长率,%;NaWN*1、N20>st*分别为2010年和2015年各类畜禽数量,只(头)。NWUl“I采纳本辖区预期数据。(五)二氧化珑新增量预料二氧化硫新增量原则上采纳宏观测算方法,以分行业测算方法予以校核,分行业测算方法用于分析和确定减排工作重点。宏观测算方法与分行业测算方法结果差异大于20%时,以分行业测算结果为准:差异小于20%时,依据取大数原则确定新增量。1、宏观测算方法分为电力和非电力两部分进行测算:Esoz=E电力sc+E4电sin(式4-21)式中:ESn2、E电力值、E*电SIU分别为“十二五”期间SOi1新增量,电力、非电力行业SOz新增量,万吨。(1)电力行业电力行业SOz新增量依据电力媒炭消费增量、燃煤硫分和脱硫效率进行测算:(4-22)E电;s=M侬g×S×1.7×(1-)式中:Mttt“十二五”期间电力行业煤炭消费增量,万吨;S燃煤机组的燃炭平均硫分,%o依据2009年本辖区火电机组燃煤平均硫分取值;绦合脱硫效率(与),依据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设施、缥合脱硫效率85%取值。(2)非电力行业(式4-23)非电力行业So二新增量依据非电力行业煤炭消费增量、非电力行业单位煤炭消费量的so?排放强度测算:Ekso.=MrrWBxtIxiKititiso:×(-w)×0式中:"十二五''期间非电力行业煤炭消费增量,万吨:M电N=M>tM>fqm°f2010年非电力行业单位煤炭消费量的SOz排放强度,千克SOz/吨煤;20I<<SO,"X>IOJ>SO.q201。*.!ISO,="XlO1n,2OIO*UEwuJ法、EWuIlt力Sai分另U为2010年S0:排放总量、2010年电力行业(含自备电厂)S0?排放量,万吨;M加。,电一2010年非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总量,万吨;K一一一“十二五”期间非电力行业SO:排放强度下降比例,%o依据“十一五”期间环境统计排放强度下降比例取值。X=,烟g,卜oo%2、分行业测算方法依据电力、冶金、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其他行业共六部分测算二氧化硫新增量,其中建材、有色、其他行业“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等量替代部分单独计算新增量。Es«=E电力Se+E*9>2+卜,UffSnZ+E+ESftStc+E+EuRS(K(式4-24)式中:Es®、E电力802、E:6*«e、E<wse.E*e、ic、h,,EXS02.E#«.SIG分别为“十二五”期间SO?新增量、电力、冶金、建材、有色、石化、其他行业so:新增量以及等量替代新增量,万吨。其中电力行业新增量测算方法同宏观测算方法,其它行业按以下方法分别进行测算。(I)冶金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采纳单位产品产量排污系数法测算SO,新增量,公式如下:E”s:=(CAPsosft,x9W1-Pj0,w,a)×Cfflfes0jxl"(式4-25)式中:CAP如$疝*2015年粗钢产能,万吨(有“十二五”粗钢产量预料数据的优先采纳预料数据,没有预料数据的以2015年产能的90%作为当年产量);2015年粗钢产能以2010年粗钢产能为基数,加上“十二五”期间新增加的炼钢产能,新增产能包括正在建设的新建、扩建钢铁项目和巳获得环评文件批复尚未开工建设的钢铁项目;PaU冶*2010年粗钢产量,万吨;ef"9>3吨钢SO,排污系数,千克S(V吨粗钢。依据国家及地方相关产业政策中激励类工艺技术对应的污染源普查系数取值,工艺技术不明确的,排污系数依据2009年污染源普查数据更新后的冶金行业SO:排放量与2009年统计局公布的粗钢产量计算(2007年全国钢铁联合企业的平均排污系数为2.32千克S(V吨粗钢,其中不含自备电厂、燃煤锅炉SO,排放量);-JftWftfcSO.11,%cGrfcs,三Si->0r20OT匕跳:“海2009年污染源普查数据更新后的冶金行业SO2排放量,万吨;P三.42009年粗钢产量,万吨。(2)建材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建材行业的Sd新增量,依据水泥、砖瓦及建筑砌块、平板玻满、建筑陶凌四个子行业的新增产品产量、产污系数和脱硫效率测算,公式如下:iEHSOj=PttHxPfsojX(T%)X0'(式426)I=I式中:API”“十二五”期间建材第i个子行业产品产量的增长量,水泥、砖瓦、平板玻璜、建筑陶亮行业的主要产品与计量单位分别为万吨水泥、万块标砖、万重量箱平板玻璃、万平方米建筑陶麦;产品产量增长量依据“十二五”建材行业发展规划取值,没有行业发展规划的,依据“十一五”期间产品产量年均增速预料;PfM建材第i个子行业单位产品SO?产污系数,可依据国家及地方相关产业政策中激励类工艺技术对应的污染源普查系数取值(水泥行业新建项目多为新型干法生产工艺,产污系数举荐值为0.311千克SOJ吨熟料,折算成单位水泥产量的产污系数为0.218千克S。,吨水泥),工艺技术不明确的,产污系数依据2009年辖区内该子行业单位产品的SO?平均排放强度计算:*E2u09cio,3PfISOXIorXKWiEweE建材第i个子行业2009年污染源普查数据更新后的Sa排放量,万吨;建材第i个子行业2009年产品产量。rSMOi,.建材企业第i个子行业新增产能的综合脱硫效率,砖瓦、水泥行业取值为0,建筑陶瓷、平板玻璃取值为60%。(3)有包金属行业(有包金属冶炼及压优加工业)依据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冶炼行业(重点为铜、铝、铅、锌、镁冶炼行业)产品产量的净增长量和S02排污系数,分别预料各子行业的SOi.新增量,加和得到有色金鹿行业的SO?新增量。公式如下:(式4-27)rresot=之(AR色XCfiSolXloi-1式中:Piw,“十二五”期间第i个有色金属冶炼子行业金属产量的净增长量(不包括衍生品),万吨。依据行业发展规划取值,没有行业发展规划的,依据“十一五”平均增速预料:cCst)2E2009版:×10ef三笫i个有色金属冶炼子行业单位产品S(排污系数,千克SOJ吨金属。依据产业政策中激励类工艺技术及相应治理措施对应的污染源普查系数取值,若无普查系数,则依据2009年该子行业的S0?平均排放水平计算:Wft2009年第i个有色金属冶炼子行业的金属产量,万吨。(4)石化行业石化行业指原油炼制加工和以石油或自然气为原料制造化学品的工业。全国2009年底共有264家炼化厂(其中地方炼化厂177家),全国炼油产能4.5亿吨/年,实际原油加工量3.9亿吨/年,硕料到2015年,全国原油加工实力将达到5.7亿吨/年。全国各炼油厂加工原油的硫分为0K-65%原油来源多样、疏分变更大、产品困难。石化行业SO:新增量测算采纳逐个炼化厂全口径统计方法,在2009年污染源普查数据更新的基础上,依据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地方行业规划中各炼化项目的环评批复Sa排放量,确定石化行业so?新增量,公式如下:EXIi=(CAPmioiX90%XR)+之片i-V2(09-E4,tso,=EjiH“,化EzoiiXiit(式4-28)式中:E2Oissft-2015年石化行业S02排放量,万吨;CAPwiiji2010年底,第i个炼化厂原油加工炼制实力,万吨/年。依据产能的90%预料当年产量;Ewwi2009年污染源普查数据更新后的第i个炼化厂S0:排放量,万吨;Pmwi2009年底,第i个炼化厂原油加工量,万吨/年;E十二苴J“十二五”期间,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地方行业规划中新建、扩建炼化项目的环评批复S0,搀放量,没有环评批复文件的项目,用同等加工实力和工艺的炼化厂SOi排放量类比,万吨;Emioet>2010年石化行业S0?排放量,万吨。(5)其他行业(式4-29)除电力、冶金、建材、有色和石化行业,其他行业的SQ排放量主要来自燃煤锅